晉朝人王戎七歲的時候,和同村的一群兒童在路邊玩耍,看見路邊的李子樹上結滿了李子,把樹枝都壓彎了。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在路邊一動不動,有人覺得奇怪,就問他:“別人都去摘李子吃,你呆呆地站在這兒干什么?”王戎鎮靜地說:“李子樹長在路邊,卻又這么多李子,肯定是苦李子。”摘來一嘗,果然是苦李子,人們都說王戎聰明,從那以后,一提起李子,人們都想起王戎識李的故事,一時間,王戎一朝出名天下聞,儼然成了神童的代稱,是李子樹成就了王戎,王戎和李子樹結下了不解之緣。
由于王戎小時候的名聲太大,成年后的王戎依舊聞名遐邇,成為“竹林七賢”之一,深受時人推崇,王戎明白是李子樹成就了自己,對李子樹情有獨鐘,也像一些名人一樣附庸風雅,在自家的院子里遍植李樹。
王戎家有幾棵李子樹,由于品種優良,結的果實又大又甜,拿到市場上去賣,人家一聽說是王戎家的李子,想都不想掏錢就買,都想占占王戎的光,如同當今的追星族,都想成為王家李子的忠實粉絲,很快王家的李子就被搶購一空,王家的收入頗為可觀。不少人也想栽幾棵像王家這樣高產的李子樹,便將吃剩的李子核種在地里,但奇怪的是,幾乎沒有能發芽長出樹的。有人問王戎緣由,王戎笑著吟了兩句詩:“此果只為吾家生,除非易姓亦為王。”意思是說,這李子樹只為我王家結果,誰要種成這種李子樹,除非他改姓王才行。
世上怎會有這樣的李子樹?當然沒人相信王戎的“鬼話”。終于有個細心的人發現,王家出售的李子上都有一個難以覺察的小洞,掰開一看,每個果核上同樣也有一個貫穿的小孔。真相立馬大明,原來,王戎在賣李子之前,他怕別人得到好種子,于是就用細釘子在每個果核上面都鉆了小孔。
看到這些小孔的人都非常驚訝,一方面是因為在這些堅硬的果核上打洞,用心是何其良苦,工作量是何其之大;另一方面是,王戎雖貴為“竹林七賢”之一,實際上卻是一個如此小氣的人!
后來發生的一件事,讓王戎為“鉆孔”門付出了代價。當時,朝廷正在全國范圍內招賢納士,有人便向上面舉薦了王戎,但立即遭到另外一些人的反對。其中有個來自王戎家鄉的官員把他曾在李子核上打孔的事一五一十跟皇上講了,皇上一聽,不但打消了提拔王戎的念頭,還很生氣地說:“一個如此狹隘的人,如果讓他當官,簡直是國家的悲哀,人民的不幸!”
聽到此消息,王戎羞愧難當,自己一世的英名,想不到就壞在這小小的李子核上,也成在這小小的李子上,不由得長嘆一聲:成也是李,壞也是李。從此,無意功名,一心一意做一個隱逸山林的隱士,終老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