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走了,你說他們該怎么辦?”不到一刻鐘時間,金文明嘴里念叨了兩三遍這句話?!八麄儭?,說的是那些出版界的同行們。過去的17年里,作為編輯的金文明審查過的文字接近兩個億,其中差錯數以萬計,被譽為出版界的“啄木鳥”。金文明擔心的不是自己的命,而是出版界的未來。
石破天驚逗秋雨
和余秋雨的斗爭,是金文明被廣為人知的開始。那本專給余秋雨著作挑錯的書——《石破天驚逗秋雨》的出版,被很多人看作是對名人的挑釁和謀出名的策略,但對于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來說,名利已經算不上私人的愿景。
上世紀90年代。余秋雨的散文風靡一時。金文明看后,同樣贊不絕口。“排比用得真棒!”凡是余的書。一律買回來細讀。在上海文化圈,他倆算不上陌生,雖談不上私交,但見面的機會也不少。金文明在《咬文嚼字》雜志做編審,每期雜志出版后都會第一時間郵送余秋雨一本。
一次,金文明在余的書中發現了“不妥之處”——余秋雨在《山居筆記》的《十萬進士》一文寫道,“大量中國古代知識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現實遭遇和實踐行為便是爭取科舉、致仕……”,金文明犯糊涂了,“致仕”一詞是“告老還鄉”的意思,用在這里顯然意思反了,出于職業本能,他立刻查閱《辭?!?,并證實了自己的判斷。他在接下來一期的《咬文嚼字》上專門發文說了這個差錯,沒想到發表后接到了余秋雨助手的來信。
“余先生從今年開始不再搞文化工作了,以后的雜志不要寄了?!辈阎暗碾s志一并寄還。這讓金文明大為詫異:一個名人,怎么心胸如此之小?金文明的同事,也是多年的老朋友、《咬文嚼字》的主編郝銘鑒同樣百思不得其解:咱們免費給他送書。不過寫了兩篇批評他的文章,而且批評在理,怎么換回這樣的態度?
從此之后,金文明每看余秋雨的文章,都多了一個心眼。金文明這一較真,就陸陸續續“咬”出了余秋雨的不少文史差錯,每發現一個,金文明就用小卡片記錄在案。“他的幾本散文,我一共抓了126個錯誤,都是極其普通的常識?!苯鹞拿髋e了幾個例子,“比如說五代十國一個國王,余秋雨引文‘錢俶常夜泊海上’,解釋說,錢王經常停泊在海上。其實他誤會了這個意思,國王又不是海盜,干嘛天天停在海上?人家名字就叫錢俶常,他理解成‘錢俶,這就好比‘朱德常下連隊看望戰士’,說成‘朱德常,下連隊看望戰士’,這對嗎?”
“有個清代文人叫葉昌熾,余秋雨記成了葉熾昌,十幾個版本都沒改。上海大學出版社出了本《文化苦旅導讀》,編書的特級教師知道余秋雨用錯了。就在印刷時修為正確。缺點是沒指出余秋雨曾經寫錯。有個中學老師買這本書輔導學生,講到半道,一個學生手拿《文化苦旅》原版站了起來,‘老師您講錯了’。老師很尷尬,只好說‘還是以余秋雨為準’?!?/p>
金文明聽了心里發涼?!拔倚Σ怀鰜戆?,因為你名氣大,所以還得照著你的錯講。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只花了3個月就完成了《石破天驚逗秋雨》的書稿。因此,金文明笑稱,這本書實在是被“逼”出來的。
糾錯先生的成長史
“三千弟子舍身去,二萬雄兵伴曉昏。多少華堂好飲宴,省廬唯有月臨門。”金文明的客廳上方,掛著自己寫的一首詩?!叭У茏印毙稳菔觊g用完的水筆芯。
“二萬雄兵”則是日夜陪伴在身邊的那些書籍。金文明的家更像是一座微型圖書館,房間不大,藏書卻多達三萬冊。書架、椅子、桌子。甚至床鋪上都是書,各個屋子“頂蓋肥”。1996年,金文明就被評為“上海十大藏書家”,每天伏案8-10個小時都用來審各種稿件、出版物,精神好得不得了,“前兩年做了白內障手術,看晚報清楚得很!”
前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被學界譽為“最后的經學家”的朱維錚,曾出版過一本《章太炎選集》,當時在杭州舉辦的章太炎研討會上,在座的學者、教授沒有一位對他的作品提出異議,唯有金文明在事后寫了一封書信。將23處史實錯誤整理歸納。朱維錚讀后被徹底折服,親自回信感謝,并要求金文明在報上公開發表。上海出版博物館在朱維錚去世后,還一直想將這封信收為館藏。
金文明對“大家”最嚴格。一次,有家出版社找他,拿出了《易中天讀史》的原稿,請他檢查。書中有段講曹操把孔融殺掉,陳尸街頭沒人敢管,只有一個叫習脂的人,上前大哭三次。曹操知道后贊揚了這個人?!拔耶敃r看完也沒在意,等我還稿子的時候,出于職業習慣還是查查書吧。”沒想到一查完,金文明一身冷汗!“這個人在三國志就被提到過,但叫脂習!因為姓脂的人很少,易中天就搞錯了?!焙髞硪字刑熘懒诉@件事,直說“金先生你太仔細了!”特意寫文章說“金先生幫我抓了這么多的硬傷,我謝還來不及,我怎么會去罵他呢?”后來《咬文嚼字》雜志出合訂本,專門請易中天寫了篇序來談對待批評的態度?!扒?,現在他的名氣更響了吧?對待錯誤的態度,體現的是修為和氣度,有錯誤是常事,關鍵在于對待錯誤本身的態度?!?/p>
語林失守的擔憂
金文明干了一輩子出版,審查超過兩億字,但依舊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各種差錯,像洪水猛獸般侵襲著當下文化的各個層級,一葉孤舟只能隨浪漂擺。
金文明不怨天不怨地,深切同情著這些“同行們”的辛苦?!爱敵跷覄倕⒓愚o海的工作,一年的工作量是15萬字,可以翻來覆去審九遍,有的是時間,現在的編輯一年要經手60-70萬字,甚至100萬字,工作量翻了好幾番,你叫他怎么花工夫去查?好多書在辦公室查不到,要去圖書館翻,那哪有時間?再加上業務水平不高,那就看不出什么問題。”
他曾寫過一本《守護語林》的書。專門將自己挑出來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差錯集結成冊。希望通過這個手段來喚醒人們對于出版物錯誤的警覺。也希望借此來敬告出版同行們“對于文字的敬畏之心”?!坝行╁e誤讀者一下子看不出來,以后被誤用的機會越來越多?!?/p>
“如果我不去守護,那就有書蟲,就把著作毀掉了?!焙茱@然,書籍不能靠一個人全部勘查。繁重的出版任務和部分編輯的玩忽職守。也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上一篇:我已到了幻想的盡頭
下一篇:王小利:誰的媳婦誰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