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觀念里,富豪們一定是花錢如流水,生活極盡奢華。但實際上,很多富豪卻比普通老百姓更摳門,他們不是鬧財政危機,而是有一套獨特的“省錢經”。這些富豪們就是靠著這些“省錢經”,創造了一個個財富神話……
劉永好頻頻出現在各式各樣的富豪排行榜上,但是,他每次出差,從來不品嘗當地的特色食品,而是雷打不動地點麻婆豆腐、回鍋肉、螞蟻上樹三道菜,很少破例,他居然不會富人喜歡的高爾夫,就喜歡登山、攝影、游泳這些不花錢的平民運動。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的發型幾十年不變,他從來沒有燙過頭發,更不會去專業的理發店找人設計形象,而是到小店里花幾塊錢理個發。他腳上的皮鞋不是名牌,而是在地攤上花100元買的便宜貨。劉永好當然不是沒錢消費,他之所以如此節儉,原因很簡單——成由節儉敗由奢。他認為,只有節儉,才能讓自己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高昂的創業激情,不被財富迷花了眼。
船王包玉剛有一個習慣——每次給秘書的辦事指示都寫在一張紙條上,而用來寫指示的白紙,都是質量低劣粗糙的薄紙。即使如此,他還會把整張紙撕成一條條的窄條子,每次只用一小條,節儉得讓人咂舌。包玉剛有一句名言:在經營中,每節約一分錢,就會使利潤增加一分,節約與利潤是成正比的。在他看來,節約即等于利潤。
原蒙牛集團董事長牛根生對自己很摳,他系的一條領帶只花了18元,上面還有蒙牛的LOGO。下屬開寶馬、沃爾沃,他卻坐著一輛排量不太大的奧迪。下屬的房間都比他的大,他的房間不僅小,墻壁還有些斑駁,床頭柜過于陳舊,白色被單顯得很刺眼,沙發甚至有些塌陷。去北京出差,他也從來沒有住過三星級以上的賓館。牛根生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正是因為他對下屬大方,對自己摳門,才聚攏了數不清的人才,創造了蒙牛奇跡。
臺灣首富郭臺銘會在每一個細節上注重節儉,他甚至沒有像樣的辦公桌。他的辦公桌是用幾個會議桌拼湊而成的,座椅是一把用了幾十年的鐵椅子。因為對健康不利,在醫生的建議下他才換了把新的。在他的要求下,上班時間,公司走廊的燈間隔著亮;午餐時分,辦公室的燈一律熄滅。會議室基本沒怎么裝飾,地毯也是最便宜的……為此,郭臺銘常被朋友取笑沒品位,但是他卻說,不浪費就是致富的基礎,節儉一分就富裕一分。
上一篇:莫言的名人故事
下一篇:追求目標越來越高的高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