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斷裂無緣奧運,父親幫程菲做了決定
2008北京奧運會上,程菲參加跳馬決賽,當她站在起跑點上時,全場觀眾一片歡呼,大家知道“程菲跳”該上場了。這個學名叫做“踺子后手翻轉體180度接前空翻轉體540度”的高難度跳馬動作,是程菲在世錦賽上創造的,所以被稱為了“程菲跳”。自家的動作,想不成功都難。可意外出現了,程菲助跑不夠,騰空不足,落地時跪在地上……在自己的強項上失利,對程菲來說就是一個噩夢。
此后雖然在一系列大賽上,程菲表現不錯,但身體發福,動作難度低的競爭力已經有限。曾有一段時間,程菲的體重極速上升,這對于普通人來說很正常的體重,對于高齡的運動員來說,將是致命的弱點。為此,在好長一段時間,程菲通過拒食減輕體重。同為體操教育的程立高每天幫女兒配營養餐,即便不在北京,他每天也會定時給女兒發短信問候,告誡女兒通過營養餐,外加適當的運動減肥,千萬不要因為拒食影響身體健康。
轉眼到了倫敦奧運會的前夕,程立高知道,經過了北京奧運失利后的程菲,把倫敦奧運當作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后一搏。此時此刻,肩負著女子體操奪金重任的女兒已經不能承受各方矚目之重了,現在最關鍵的是要讓她釋放壓力,將緊繃的心弦調整到松弛狀態。
而從小到大,在各項大賽的決勝之際,程菲最信服、最適用的是爸爸的親情減壓、笑話減壓。只要爸爸在她身邊,不談比賽,專講幾個笑話,或者只跟她嘮嘮嗑,說點輕松的事,她就會放松下來,在比賽中往往能發揮到最佳水平。程菲也因此被教練譽為“比賽型選手”,而她又將爸爸譽為“最佳減壓泵”!
然而,在沖刺倫敦奧運會上,女兒的“最佳減壓泵”竟然無法發揮作用。程立高百般無奈但也決定遵從國家隊的安排,在家鄉遙祝女兒成功。可接下來的兩個月里,由于無法和全封閉的女兒進行聯系,程立高一直處于“發瘋”的憂態,他無心做其他事,整天像只無頭蒼蠅似的在家中亂轉。妻子徐春鄉的頭都被他轉暈了,卻不忍心說他,她知道丈夫是在擔心女兒,怕女兒解不開心結。
許多次,在睡夢中,程立高總在喃喃自語:“別把力關住了,讓它出來!”徐春鄉同樣明白,這是丈夫最害怕女兒在比賽中遇到的情況:女兒在體操中,年紀偏大,身體的韌性會大不如以前,再加上正常的身體發育被壓抑多年,體重的增加已很難控制。因為賽前緊張過度,將自己的功力關閉起來,比賽自然無法發揮其正常水平。
倫敦奧運會就這樣在程立高憂心忡忡中來到了。俗話說:“怕什么就來什么。”
6月的一天,他的電話響了起來,是遠在北京的女兒打來的:“爸,我腳跟腱斷裂了,我怕你擔心,所以手術后才與你電話。”接到這個電話,程立高如同掉進了冰窖,他深深知道,女兒為了迎接倫敦奧運,克服了體重和舊傷等多重困難,在這關鍵時刻,腳跟腱斷裂,很可能讓她無緣倫敦奧運。但想到女兒面對的痛苦和壓力,程立高當即說:“以前很多傷痛你都挺過來了,這次也會好起來的,我馬上和你媽來北京照顧你。
后腳跟腱斷裂對運動員來說是最可怕的傷痛,面對后期的治療,如果手術的話,風險是很巨大的,雖有恢復的可能,但若失敗,則可能終生癱瘓。之前,劉翔雖在美國和德國多次手術,最終跟腱斷裂也未見完全康復。
程立高替女兒下了決心,放棄手術治療。運動生涯總有結束的一天,運動員總要從神壇中回到現實。也許,此時,讓女兒感受到,一個平凡人的幸福,比作為一個大齡奧運會冠軍在賽場上發揮余熱,更為重要。
從起步的地方再出發,品嘗平凡的幸福
一個月后,出院的程菲在父母的陪伴下,心情好了許多。程立高告訴女兒:“你不上賽場,一樣可以為國家做貢獻,你可以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年輕的隊員,為參賽的選手加油助威。”
在父親的鼓勵下,已完全無緣倫敦奧運的程菲在國家隊做一些年輕隊員的輔導工作。她也精心制作“中國加油”的拉拉隊字牌,真切地感受到了作為一個觀眾,原來在看臺和電視機前,也一樣感動。普通人的幸福,原來更讓人輕松。
2012年倫敦奧運后,結束了國家、省里的各種慶功活動,這是程菲第一次作為一名未參賽的老隊員,成為這些活動的參與者。她參加完這些活動就回到了黃石家中,父母做了程菲最愛吃的菜,擺滿了一大桌。程立高做了女兒最喜歡吃的糯米雞,還煮了一大鍋桂花糊米酒。程菲顧不得燙,拿起就吃。吃到一半,她突然停下了,說糯米雞的芝麻糖餡料比以前香多了。徐春鄉笑著說:“以前你吃的糯米雞都是我們買的半成品,這次你爸爸忙乎了幾天,親自給你做。”程菲的眼淚又下來了,她走到父親身后,伸出手抱住了還在灶臺前忙乎的爸爸,輕輕說了一句:“對不起,老爸。”
夏天的夜晚,月亮很圓很大。夜深了,程菲和媽媽并肩躺在床上,好像回到了小時候,還沒去武漢上體院前,她就是這樣依在媽媽身邊,夜夜好夢。記得每次取得好成績,爸爸都帶她到黃石兒童公園游樂場瘋玩,那里有她童年最幸福的記憶。程菲問媽媽:“游樂場還在嗎?算了,說了也沒用,我現在哪里都不方便去。”徐春鄉親撫女兒的一頭秀發,激動地說:“誰說不能去,明天就讓你爸帶你去。”
第二天,程立高牽著女兒的手,來到了游樂場。近10年沒來,游樂場的設施雖然都舊了,程菲還是像個小孩一樣玩得不亦樂乎。有很多來游玩的人認出了程菲,全擁了上來,和她打招呼,拉著她合影。一位阿姨激動地說:“程菲,我就是喜歡你在賽場上的霸氣,還有你咬緊牙關的狠勁,你是我們黃石人的驕傲,我們都愛你!”所有的人都一起喊起來:“程菲,我們愛你!”親切樸素的鄉音讓程菲感動得說不出話來,她對著所有的人深深鞠了一躬。
這次游樂園之行不僅幫助程菲釋放了一些壓力,也讓她品味了順境時從不曾在意的感動。她的心情有了根本的改變,這讓程立高格外欣慰。
遠離賽場,程菲和家人相伴,讀書、購物、交友等內容充實到她的生活里。全新的生活給了程菲許多的感嘆,仿佛也幫她打開一扇人生的窗。一天,程菲與爸爸在江邊散步,望著滾滾東去的江水,程菲若有所思地說:“爸爸,這次受傷后,我不打算再做后期的手術了。”程立高望著女兒,點頭微笑。
原本想再次回到國家隊發展的程菲,慢慢放平了心態。看到這一切,程立高真的很高興,女兒必須做回普通人,這些年,他一直在為女兒鋪就一條走向平凡的道路。早在北京奧運會后,因為中國男女隊的上佳表現,迷上練體操的孩子驟然增多。武漢體育學院體操訓練中心的主教練趙漢華靈光一閃,萌發了聘請程立高來訓練中心當教練的念頭。事實上,在程菲練體操的這十多年里,他一直隨著女兒的成長“與時俱進”。他有一個獨特的觀點,父母跟著子女一起成長,是對子女最大的推動。由此,在程菲走上體操這個舞臺后,年輕時曾練過武術的程立高開始迷上體操。剛開始,女兒練什么動作,他就練什么動作,并將理論知識同時跟上。后來,隨著女兒的動作越來越難,上了年紀的他根本就是力不從心,只得放棄,但理論知識卻從未落下。所以,讓這樣一位“超級父親”當基層教練真的是非常適合。
在武漢體院當教練的日子里,程立高更能體會女兒體操生涯的酸甜苦辣。但是,程立高沒有任何專業文憑和從教經驗,僅憑體操冠軍之父的身份轉業成體操教練,在外人看來也不亞于“程菲跳”的難度,同時也可能招來很多非議。在女兒的鼓勵下,程立高當上了武漢體育學院少兒隊體操教練。他心里期盼著女兒能夠回到她起步的地方,與自己一起為中國的少兒體操做貢獻。
程菲情定武漢體院,父女成了同事
2013年春節剛過,程菲在爸爸的陪同下,來到了黃石體校。程立高觸景生情,說:“你就是從這里起步的,當時爸爸想著將來你能有個技能,有個飯碗就好。可你遠遠超出了爸爸的期望,成為了世界冠軍,爸爸每次來到這里,都會看到你小時候的影子。”爸爸的話打濕了程菲的心,她的成長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啊!體校一些學生聽說程菲來了,紛紛簇擁過來,有孩子說:“姐姐,你是我們的偶像。”還有學生的家長也在,紛紛夸獎說:“程菲,我們一直很喜歡你,才把孩子送來練體操的。”對此,程菲內心在暗暗思量:哪一天我不搞體操了,我該用什么回報給愛我的家長和孩子們呢?
元宵節過后,程立高要回武漢體育學院教課,而女兒也因準備研究生論文答辯,需回體院與導師交流。程菲放棄了武漢體育學院小車的接送,陪父親坐公共汽車去學校,一路上父女倆回憶了很多的往事……
1997年8月,程立高放棄讓女兒去既可以拿工資,學費又少的專業隊,而把女兒送到了武漢體育學院的業余體校。當時,夫妻倆的工資加在一起只有800多元,而程菲每月的費用需要近1000元,程立高咬咬牙對妻子說:“為孩子的前途,我們就苦一點吧。”
別的家長每個星期來看孩子一次,程立高只能每個月來一次。沒錢坐汽車,他就利用自己在港務局工作的方便,搭船來武漢。汽車一個半小時的路程,乘船卻需要6個小時,晚上12點開船,早上6點到漢口,再坐車趕到武昌。他認真地看女兒訓練一天,告訴她哪些地方進步了,哪些方面還不足,晚上6點之前再趕到漢口搭船返回黃石,到家已經是半夜了。他給妻子匯報女兒的情況,兩人一談就到了凌晨四五點。每次說到女兒又進步了,程立高和妻子就興奮得沒有了絲毫睡意,所有的辛苦也都一掃而光……
回到武漢體院,程菲對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懷有獨特的感情,這兒曾種下一個少女的夢想。來到武漢體院國家體操后備人才培訓基地,一群練體操的小孩當即把程立高和程菲圍了起來,一個約4歲的大眼女孩拉著程菲的手說:“程菲姐姐,你能教我體操嗎?我以后也想進國家隊,參加奧運會拿金牌,為國爭光。”
望著小女孩火熱的眼神,程菲百感交集,想當年自己也是抱著這種想法練體操的,這種培養人才的方式,讓很多的兒童都喪失了體育運動的快樂,也喪失了童年的快樂。中國少兒體育運動需要創新,體育的愛好更應順其自然。程菲對大家說:“我愿意教你們,我愿和你們一起成長,大家要把練習體操當一種樂趣,當你真的喜歡了,你才能把它當你的職業和人生追求。”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很多孩子圍上來叫程立高“程爸”,看到孩子們對父親的那種親昵和崇敬,程菲假裝吃醋地對父親說:“原來爸爸在這兒養了一群女兒,難怪不在乎我了。”程立高笑著對女兒說,你是奧運會冠軍和9個世界冠軍得主,中國女子體操隊獲得世界冠軍最多的隊員,我不可能再培養出一個程菲,但程菲可以超越程菲,你可以培養更多的小程菲出來。”
今年5月,程菲研究生畢業前的論文答辯,她的論文題目是“‘程菲跳’的創新與實踐”。程立高知道,這是女兒給自己這幾年的總結。離論文答辯開始還有1小時,程菲已經體操房前開始準備。她的論文有兩萬多字,程菲不時地翻看著。恩師趙漢華上前安慰她說:“沒有必要緊張,這都是你自己做的事情,把這些事情講出來就行了。”程菲回答說:“真比奧運會還緊張。”
半小時后,程菲的論文宣讀完了,輪到評委提問。有評委提問:“程菲跳”是體操界的高難度動作,你在世界錦標賽上獲得了成功,因此獲得了冠軍,為什么在北京奧運會上,在我們都認為你會成功的時候,卻會失利呢?程菲坦率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她說:“事實上,在2007年,‘程菲跳’就出現了隱患,只是當時沒有在意,再加上北京奧運會快要來臨,大家的期望都很大,我不能輕易退卻。從我的狀態來說,并不適合‘程菲跳’了,所以失利也不算偶然。不過,朝鮮運動員跳了‘程菲跳’,獲得了冠軍,說明了‘程菲跳’這個動作還是有價值的。”
程菲的論文答辯結束,同字們給了她熱烈的掌聲。而通過碩士論文答辯,武漢體院也向程菲拋出了橄欖枝,希望她畢業后留校任教,程菲望著爸爸相視一笑,答應了校方的邀請,這也意味著程菲開始走上教師之路。
程菲說:“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既可以帶隊員訓練,又可以在學術上進行研究,自由度比較高,我更適合教師這個職業。我在學校觀察了幾天的訓練,感覺自己很多知識的不足,所以準備先到外面學習更多,見識更多先進的東西。”
不久前,程菲的人事關系已正式轉入學校,她將在母校從事體育教育工作,學校給予她副教授待遇。校方考慮將來以程菲的名字命名武漢體院國家體操后備人才培訓基地,并讓她擔任校長。多年來,武漢體院體操學校為湖北和國家輸送了包括程菲、楊威在內的多位頂尖體操人才,現有來自全國各地的約50名少兒學生。
面對父女兩人同在一所學校當教練, 程菲笑著說:“爸爸以前是我的老師,現在是我的師兄和同事,父女共事的感覺真好,是爸爸讓我體會到一個平凡人的快樂,一個為祖國培養人才的事業,將會給我的人生帶來無窮的活力。”
上一篇:“打工皇后”馮益東的創業故事
下一篇:林清玄與古龍“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