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數萬人立刻鴉雀無聲,大家這輩子也沒見過這一幕啊!就見那人的脖腔子里一點血都沒有,反而又伸出一個頭來,誰啊,公輸仇!原來,這也是他的一種機關術。要知道他本是楚將軍下令征調修皇陵的人,剛才要是露了真面目,還不被當場抓了去?于是他就頂了個木制的假頭出來。這假頭做得好,粗眉大眼,還能隨著人說話做各種表情,不仔細看還真看不出蹊蹺來。唯一的破綻就是個子特別高,你想啊,正常人頭上再頂個木頭腦袋,能不高嗎?
公輸仇揚聲說道:“劉知州施粥搗鬼,死有余辜,但他要是死了,咱們去哪里找被他貪污的賑災糧?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讓他把糧食交出來!”這話一說,災民們紛紛點頭,都把目光投向了劉知州。
劉知州頓了頓,才說:“糧食我有,但是不在幽州城,請大家給我三天時間,三天后不但有糧,而且一定讓大家吃上白米飯。今天大家先喝粥,填填肚子。”這話大家誰也不信,緩兵之計啊,就又都掄起了拳頭。
這時魯師爺站出來了:“劉知州剛才得罪了楚將軍,問罪在即,又能跑到哪里去?再說他一家老小都在城里呢,他只有將功折罪一條路。”
這話在理,災民們慢慢平息了憤怒,又在鍋前排起了隊。公輸仇取出粥鍋里的烏木筷子,正要走,劉知州卻一把將他拉到僻靜處,苦笑著說:“公輸先生,你把我害苦了。”公輸仇冷笑,心想,你這種發(fā)國難財的,還不是咎由自取?劉知州嘆了口氣,從懷里掏出個小布袋來,說:“你看看這個,就知道真相了。”
3. 借糧
小布袋打開,露出里面的東西來,竟然是混有大量沙石的白米。劉知州苦笑:“實不相瞞,朝廷撥下來的賑災糧就是這種東西,我給大家熬粥,先要去除沙石,這一除,糧食剩下還不到一半,只夠熬薄粥,要是熬厚粥,兩天就得斷糧。”公輸仇奇怪了:“那你剛才怎么不說?”
“因為押糧到這里的正是楚將軍!”劉知州憤憤地說,“一定是他在路上混了沙石,然后把糧食扣下,好賣高價。我拿到缺了數的糧食,自然無法賑災,他正好借機治我的罪,一石二鳥啊!更高明的是,我還無法跟老百姓明講。剛才的局勢你見到了,一旦說出真相,災民會沖擊楚將軍的軍隊,馬上就是一場民變。若楚將軍派大軍鎮(zhèn)壓災民,不但幽州的百姓要生靈涂炭,虎視眈眈的匈奴也會趁機揮軍南下——老劉我五十有四,一輩子只知道上保國下保民,楚將軍吃準了我的心思,所以設了這個局,不怕我不鉆啊!”
公輸仇聽后心里直發(fā)冷,好半天才說:“看來,我揭破筷子的機關,是壞了您的事?”
劉知州搖了搖頭,道:“你就是不揭破,糧食也吃不了幾天,現(xiàn)在只是讓時間更緊了。我要做的,就是在三天里找到糧食,讓災民安然度過一個月,一月后就會有第二批賑災糧到來。”說到這里,劉知州握住了公輸仇的手,“現(xiàn)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向幽州糧行的商老板借糧,你在城里很有威望,咱們一起去吧。”
說起這幽州糧行的商老板,可不是等閑之輩,光糧倉就有九個,在這大災之年,居然倉倉充盈,足見此人神通廣大。若他肯借一部分糧食出來,十萬饑民熬過一個月,還真不是難事。兩人來到商老板的糧店,只見門口一拉溜站著幾十個伙計,個個頂盔貫甲,手執(zhí)鋼刀,不住地往外轟趕擠進來的百姓。
這是怎么回事?兩人正疑惑,就見魯師爺從糧店里愁眉苦臉地走出來,腋下還夾著個布口袋。劉知州連忙喊住他,一問才知道,原來糧店漲價了,一斤白米十兩紋銀!那年月,一個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也不過十幾兩銀子啊!有的百姓氣不過,想沖進去說理,可都被全副武裝的伙計趕出來了。
魯師爺苦著臉說:“我拿出半生積蓄,只買了白米九斤二兩。”劉知州看一眼公輸仇,吩咐魯師爺,進去通稟商老板,就說知州來訪。
商老板客客氣氣地請劉知州進了店,瞇著小眼聽劉知州說完借糧之事,嘿嘿一笑:“本人姓商,在商言商,眼下是十兩銀子一斤米的行市,我怎會傻得出借糧食?”
魯師爺看不下去,厲聲說:“這是劉知州借你的糧,一州的父母官!”商老板不急不惱道:“事已至此,我就直說了吧,這個店我說了不算,真正老板是楚將軍,只要他一張親筆手令到此,糧食你們白拿都可以。”
這時,一旁的公輸仇說話了:“你在十萬饑民包圍中賣高價,就和坐在火山口上一樣,難道不怕眾人強搶?到時玉石俱焚,悔之晚矣!”這話有分量,沒想到商老板毫不在意,從身后的籠子里抓出一只信鴿來:“我這信鴿乃是波斯名種,災民若敢強搶,這信鴿半個時辰即可飛到陰山軍營報訊,接信后楚將軍的大軍飛騎趕到,所謂富貴險中求,我姓商的就是要發(fā)這筆國難財!”
話到這兒,就說絕了。劉知州三人悶悶不樂回了府,都是愁眉不展。公輸仇思索良久,忽然道:“看來楚將軍貪污的糧食,就存在商老板的糧倉里,只有殺掉楚將軍,才能敲山震虎,在商老板那里借出糧食。我跟楚將軍有滅門之仇,情愿去陰山大營刺殺他,可是怎么才能接近他呢?”
劉知州聞言,忽地跪倒在公輸仇面前:“我替幽州十萬饑民跪你!接近他沒問題,我讓魯師爺隨行,就說押解你去面見他,憑你的機關術想必不難成功。楚將軍一死,幽州城數我的官銜最高,便能隨意調派糧食了。只是,這一趟你兇多吉少了。”
這時魯師爺開口了:“陰山大營還存有大批軍糧,楚將軍死后也可以調過來救急,只是需要您的知州印信。若能成功,我們就給您火速傳遞消息,您這里馬上催促商老板開倉賑濟,我們同時押解軍糧上路,雙管齊下,就萬無一失了。”
劉知州點頭,寫了一份放糧公文給魯師爺,寫明:見信如見本官,即刻放糧,數量不限,然后蓋上了他的知州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