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燒干的鍋爐添涼水——安心惹氣
【第2句】:【有意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諺)用心栽花,花反不成活;無意插柳,柳卻長得樹粗冠大。指人往往刻意要做好的事偏做不好,不經心的事反倒意外地成功。 也作“著意種花花不活,等閑插柳柳成蔭”。
【第3句】:吃了三天齋就想上西天——功底還淺
【第4句】:人頭上砸核桃——欺人太甚;太欺負人
【第5句】:【關門養虎,虎大傷人】姑息壞人,反受其害。成語:姑息養 奸。類似的:養虎自貽患/養虎被虎傷。清代《說岳全傳》: “呆子!古人說的,‘關門養虎,虎大傷入’,這個東西如何養 得熟的?”
【第6句】:【牛馬年,好收田】(諺)舊指每逢牛年和馬年,往往風調雨順,農業豐收。
【第7句】:【拆穿西洋鏡】西洋鏡即洋片,通過放大鏡看畫片,貌似真 實。指揭露真相,揭穿騙局。鏡,也說:景。香港唐人《金陵 春夢》:“剛才我們分析得很清楚了,拆穿西洋鏡,也沒有什 么奧妙。”
【第8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第9句】:木匠打鐵——改行
【第10句】:【哭鬧的孩子多給糖】遷就無理要求。《人民日報》(1986, 2,18):“有的同志頗有感觸地說,一身正氣,不僅自己身上 要干凈,還要處事公正(yipinjuzi.com)。不能‘硬的拖鍬過,軟的好取泥’, 更不能‘哭鬧的小孩多吃糖’。要為弱者執言,為冤者呼喊, 不為歪的邪的折腰。”
【第11句】:【聽人勸,吃飽飯】(諺)能聽人的良言相勸,就可以吃飽飯不餓肚子。指人能虛心接受意見,就能給自己帶來切實的好處。
【第12句】:【七個窟窿倒有八個眼兒等著】(慣)形容入不敷出,錢不夠花。
【第13句】:【鐵打衙門流水官】(諺)衙門:官署,官員辦公的地方。指衙門像鐵鑄的一樣原處不動,官員卻像流水一樣,一任去了一任來。 也作“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
【第14句】:【出頭的椽兒先朽爛】(諺)露出房檐外面的椽子由于風吹雨淋,會先腐爛。比喻冒尖或帶頭的人,往往最先遭到禍害。 也作“出頭椽子先爛”。
【第15句】:【墻里說話墻外聽】(諺)人在墻里說話,須防墻外有人竊聽。指人說話,特別是說秘密的話,要處處留神,謹防走漏消息。 也作墻里說話,墻外有人。 墻里人說話,墻外有人聽。 墻里說話墻外聽,道邊說話草棵聽。
【第16句】:【樹不成林怕大風】(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人禍。
【第17句】:【一步高,一步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18句】:樹林里放風箏——亂纏;纏住了;勾勾搭搭
【第19句】:【咽不下這口氣】(慣)比喻不能忍受別人的欺侮或冤枉。 也作咽不下這口窩囊氣。 咽不下這口屈氣。
【第20句】:【開快車】(慣)比喻加快速度。
【第21句】:【穿小鞋】“穿小鞋”是比喻暗中給人刁難或暗中打擊報復。“穿小鞋”源自一個民間傳說。在古代,確實有“小鞋”,不過,它是一種愚昧的民俗。小鞋是因為女子從小纏足后形成的小腳,稱為“三寸金蓮”,鞋子必然是小鞋才合腳。相傳,古代女孩子出嫁,由娘家把女孩鞋樣送到婆家,由婆家按鞋樣做成鞋子,再送回來讓新娘子上轎時穿。傳說宋朝有個叫巧玉的姑娘,她后母要把她嫁給又丑又啞的娘家侄子,巧玉不依,后母想整治她。適逢有人給巧玉介紹了一個滿意的男人。后母背地里剪了個很小的鞋樣給男方送去,由男方制作一雙迎娶的新鞋。出嫁那天,巧玉上轎要穿新鞋,可這怎么也穿不上,一氣之下,便懸梁自盡了。從那時起,人們便將這種背地里刁難人打擊報復的行為或使壞點子整人的行為叫做“穿小鞋”。
【第22句】:過年了,二叔置辦了許多年貨,說要跟別人家比一比。奶奶勸他:“寧跟別人比種田,不和他人賽過年。節約如同聚寶盆,勤儉才是搖錢樹啊!”(陜西·永壽)
【第23句】:墻上的壁虎——見縫就鉆;會鉆空子
【第24句】:【好動扶人手,莫開殺人口】(諺)要勤動扶助人的手,不要出口就傷害人。指為人必須操善心,做善事,言行舉止要有益于人而不害于人。
【第25句】:【風過草抬頭】指情況又恢復原狀,反彈。電視新聞:“我 們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發生風過草抬頭的現象。”
【第26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人,就應信任,否則不可能同 心同德。語序亦可換置。茅盾《子夜》:“這個驕蹇自負的年 輕人顯然以為吳蓀甫不在家中守候捷報,卻急沖沖地跑到 廠里來,便是對于部下的辦事人還沒有絕對信任的意思,那 就不合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那就不是辦大事的風 度。”
【第27句】:【娘】“娘”是對母親的稱呼。但“娘”字產生時,卻不是指母親。南朝蕭齊的《玉篇》解釋說:“娘,女良切,少女之號。”當時該字并非母親的代稱,而是指年輕女子。作為母親的稱謂,當時習用“孃”字。“娘”、“孃”讀音相同。清代著名學者段玉裁指出:“唐人此二字分用畫然,故耶孃字斷無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意思是在當時,人們把“娘”、“孃”二字區分得非常嚴格,沒有用“娘”字作為母親代稱的。考察唐代小說詩詞,確實如此。“娘”字基本上用于年輕女子的名字,如武媚娘、杜十娘、謝秋娘等。或者用“娘子”等作為年輕女子的泛稱。涉及母親代稱,則用“孃”字。如杜甫《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 不過,由于“娘”、“孃”兩字發音相同,后來人們逐漸用“娘”字代指母親了。到了明清時期,甚至超過“孃”的用法。新中國建立后,國家對漢字進行簡化改革,干脆用“娘”字取代“孃”字,“娘”字代指年輕女子的意思便廢棄不用了。但“姑娘”仍舊指年輕女子,應是古意的延續。
【第28句】:【打人不過先下手】(諺)不過:沒有超過。指打仗或爭斗,先出手就能取得主動,后下手不免吃虧。
【第29句】:吃著雞,抓著鴨——貪得無厭;貪心不足
【第30句】:玉皇大帝吃稀飯——裝窮
【第31句】:【得理讓三分】(諺)和人相處,即使自己占著理,也應該讓人幾分。 指處世待人務必寬厚,要有容人的度量,不可把事做絕。 也作“有理也要讓三分”。
【第32句】:【叉手不離方寸】(慣)方寸:指心。兩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33句】:【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人】釋義:腳面:腳背。膈應:厭煩。比喻人行為讓人惡心、厭煩。“上腳面”又作“爬到腳背上”。例句:小瑩一甩辮子沖了過去:“癩蝓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人!”說完,唾了一口,扭頭走了。
【第34句】:記住背后是強大的祖國,即使單獨一人也無比勇敢。
【第35句】:燈草搓繩——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36句】:【村里夫妻,步步相隨】(諺)農家夫妻,一同在家,一同下地,總是廝守在一起。指村里的夫妻沒有別離之苦,終生相伴。
【第37句】:【戴大帽子】(慣)比喻夸大別人的錯誤,給人加上不實的罪名。
【第38句】:【熱飯不能熱食】(諺)指要吃熱飯,還需等到稍涼之后,方不至于燙嘴。比喻辦事需有耐性,急于求成反而會壞事。
【第39句】:【好了瘡疤忘了疼】釋義:境況變好了,就忘記過去的困苦。例句:大春說:“三貴哥!你早先在城里打鼓收破爛,掙錢就吃喝嫖賭,把莊稼活早忘了,這工夫分了地,你還那么懶散,你這是好了瘡疤忘了疼呀!你爹怎么死的?……”
【第40句】:【不夠塞牙縫】分量少,不夠吃,不敷所需。成語:微乎其 微。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別怕,你跟著我,小小 幾個土匪還不夠我塞牙縫的。”
【第41句】:【天塌砸大家】困難由大家承擔,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茅 盾《秋收》:“都是你出的主意!現在落得一場空!有什么法 子?跟他們一伙兒去罷!天塌壓大家!”
【第42句】:【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諺)指人生貴在有志,不在于年齡大小。
【第43句】:【嘴里念彌陀,心里賽毒蛇】(慣)彌陀:即阿彌陀佛,信佛的人用作口頭誦念的佛號,表示祈禱或感謝神靈。指人嘴上說的是慈悲的話,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44句】:【只看見賊吃肉,沒看見賊挨打】(慣)比喻只看見別人享受,沒看見別人付出的代價。
【第45句】:【 鳥有羽,獸有毛,黃瓜茄子赤條條】有的有這有那,有的什 么也沒有,情況不同。《碧海緣》:“鳥有羽,獸有毛,黃瓜茄 子赤條條。你光棍講光棍話,我這一大家人吃什么?”
【第46句】:生氣催人老,笑笑變年少。
【第47句】:染坊里拜師傅——好色之徒
【第48句】:【官憑印,虎憑山,女人憑的是男子漢】(諺)指官員憑借印信,行使職權;老虎憑借山林,施展雄威;婦女依靠丈夫,才能過好日子。
【第49句】:鄰村有一家人,兒子把父親打成了重傷。我爸爸評價說:“這叫寵子不孝,肥田癟稻。”(安徽·合肥)
【第50句】:【事不過三】(諺)指凡事不宜重復三次。也指一件事情可以一敗再敗,到第三次就會見效。 也作事不過三,過三難辦。 事不過三,事難過三。
【第51句】:每逢媽媽催我寫作業,我總愛說“別急”。媽媽聽了生氣地說:“你呀,就是‘蓋房不收檐,一拖二三年’。”(安徽·廬江)
【第52句】:海邊撈蝦蟹一看潮流
【第53句】:【白龍瞟娘,必主雷雨】釋義:白龍:“傳說中白色的神龍。(帝)以甲乙殺青龍于東方,以丙丁殺赤龍于南方,以庚辛殺白龍于西方,以壬癸殺黑龍于北方。”此處借指西方上空出現的白云。五月十三日為白龍生日,謂此日西方出現白云,必有雷雨。例句:五月十三日,為白龍生日,謂“白龍瞟娘,必主雷雨。”
【第54句】:【鋤花要趁黃梅信,鋤頭落地長三寸】釋義:花:此處指棉花。黃梅信:江南四五月間黃梅成熟。信:定時而至。鋤棉花地要趁黃梅成熟之時,鋤頭一落地,棉苗長三寸。例句:蠶桑廣類:鋤棉須七次以上,又須及夏至前多鋤為佳。諺日:“鋤花要趁黃梅信,鋤頭落地長三寸。”
【第55句】:【庸人多福】(諺)舊指平庸無為的人平安長壽多福氣。 也作“庸人多厚福”。
【第56句】:鄰居張某因偷竊被公安局抓去了。爺爺搖搖頭說:“上個月他叔叔因打架被抓去了,現在他又被抓,真是‘塘敗出泥鰍,家敗出毛猴’啊!”(安徽·阜陽)
【第57句】:【大將無能,累死三軍】(諺)三軍:軍隊的總稱。指將領如果無能,三軍就會跟著倒霉。也借指領導人物缺德少才,下屬就會跟著白受苦。 也作“將帥無才,累死三軍”。
【第58句】:【亂七八糟】“亂七八糟”是人們常用的口頭語,用來形容雜亂無章、一片混亂的一個詞語。這詞源自歷史上的兩次叛亂,一次是西漢時的“七國之亂”,一次是西晉時的“八王之亂”。西漢景帝時,膨脹起來的諸侯王勢力已危及到皇帝的統治。漢景帝采納晁錯的意見,削減諸侯王的領地和特權,引起諸侯王的強烈不滿,吳王劉漳串通楚王、趙王、膠東王等六王,打著“誅晁錯,清君側”的旗號,聯合起來叛亂。漢景帝聽信讒言,錯殺了晁錯,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將周亞夫領兵平定了這場叛亂。史稱“七國之亂”。西晉晉武帝司馬炎死后,他的兒子司馬衷做了皇帝,司馬衷昏庸無能。有一次他外出,聽到青蛙的叫聲,便問侍從:“為官乎,為私乎?”是說這些青蛙是公家的,還是私人的。侍從聽后,哭笑不得,只得說,在官田為官,在私田為私。這樣的皇帝當然掌不了權,結果大權落到其外祖父楊駿手中。司馬衷的皇后賈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權,她設計謀殺了楊駿,請汝南王司馬亮輔佐,后又對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馬韓殺死了汝南王。后來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殺死賈后,自立為帝。這又引起其他一些諸侯王的強烈反對,先后又有五個王參與了這場叛亂,最后,以司馬衷被毒死,另立一個新皇帝結束。這場叛亂持續了十六年,先后有八個王參與了叛亂,史稱“八王之亂”。 “七亂”、“八亂”,人民災難深重,將社會搞得一團糟,后人將兩次叛亂聯系起來,造出一個“亂七八糟”的詞來。
【第59句】:對牛吟詩——不入耳
【第60句】:【海軍帽飄帶】海軍戰士帽子后面都綴著兩根黑色的飄帶,看起來很瀟灑英武。它是怎么來的呢?據說在1805年,稱霸歐洲的拿破侖艦隊被英國海軍統帥納爾遜率領的艦隊擊敗,徹底粉碎了拿破侖進攻英國的念頭。然而,在這次海戰中,納爾遜受重傷死去。英國皇家海軍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統帥,在發喪時全體水兵都在帽后綴上兩條黑紗,表示哀悼和敬意。由于納爾遜將軍深得水兵的敬重,治喪之后,水兵們都不愿意摘去帽子上的黑紗。為了尊重水兵的意愿,英國海軍正式規定海軍士兵帽后加綴兩條黑色飄帶,并從此形成傳統。后來,許多國家模仿英國,照貓畫虎地搬了過來,帽上的飄帶成了海軍的顯著標志。
【第61句】:【泥多佛大】(慣)佛像是用泥土塑的,泥土用得多,佛像就高大。比喻依附者眾多,根基深厚。
【第62句】:望遠鏡照太平洋——望無涯
【第63句】:水中月,鏡中人——看得見,摸不著
【第64句】:九月的菊花逢細雨——點點人心
【第65句】:麻雀斗公雞——自不量力
【第66句】:【藥補不如食補】(諺)論滋補,再好的藥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飯食。 指食物是最有營養價值的滋補品。
【第67句】:米篩子擋太陽——難遮蓋
【第68句】:【加油】“加油”一詞比喻繼續努力,再加把勁。“加油”一詞使用率最高的是在體育比賽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中國。然而,“加油”卻是外來詞,它源自汽車拉力賽。在歷史上第一次汽車拉力賽上(1895年6月),二卜五輛各種型號的汽車參加了這次全程1175公里的角逐。當賽事進入白熱化階段時,歡眾的熱情異常高漲,他們焦急地期待著冠軍車的產生。賽道上,領先跑在最前頭的是意大利法拉利車隊的五號車。在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五號車突然熄火,觀眾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出事車上,被譽為“賽車之父”的恩佐·法拉利先生連忙問身邊的助手,賽車為什么會突然熄火?助手結結巴巴地說:“大概是汽油消耗太多,沒……有……油了。”法拉利先生聞訊之后勃然大怒,他語無倫次地大聲吼道:“你們……加……加……加油”。四周的觀眾一聽,以為這是法拉利先生對自己車手的一種鼓勵方式,于是也都跟著他大叫:“加油”、“加油”。后來,隨著體育運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為賽車手“加油”的這種獨特的鼓勵方式也逐漸沿用到其他比賽項目上,成為觀眾參與比賽,對選手進行鞭策鼓勵的全世界流行方式。
【第69句】:黃鼠狼鉆進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驢
【第70句】:【瞎炸煙】(慣)指本來不懂還亂說亂嚷。 也作瞎咋呼。 瞎咋唬。
【第71句】:【菜刀不快怨灶王】(慣)比喻自己做不好事情卻埋怨別人。
【第72句】:二分錢買了一籃子——不是好貨
【第73句】:【讀書人識不盡字,種田人識不盡草】(諺)讀書人無法把字認全,種田人不能把草認全。指知識無窮無盡,是學不完的。
【第74句】:【千字文】《千字文》是古代一部兒童啟蒙讀鈞,它在“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中雖排在最后,但其成書時間卻最早,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千字文》是怎樣編成的呢?它和曹植的《七步詩》一樣,也是一篇救命(自救)的文章。據史書記載,《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549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周興嗣是南朝梁武帝時一個很有名望的才子,在朝廷擔任諫官,為人十分耿直。有一次梁武帝要發兵攻打一個近鄰小國,周興嗣直諫說:“對待鄰國不能逞武,只能感化。”梁武帝不采納他的意見,他據理力爭,終于把梁武帝給惹火了,把他打人天牢,定成死罪,三天就要殺頭。周興嗣的同科好友方樹生得知這一消息非常著急,就設法救他,趁上朝之機啟奏梁武帝說:“周興嗣觸犯龍顏,應該殺頭,但他在百姓中頗有聲望,何不讓他將功抵罪,現在學堂里正缺少啟蒙讀本,陛下可命人選擇一千個不重復的字,叫他在一夜之間串連成句,每句四個字,共二百五十句.編成一本書,供兒童閱讀識字。他如真能在一夜之間編成,可將功折罪,陛下就免他一死,如編不成,再殺他不遲。” 梁武帝也覺得殺掉周興嗣有些不忍,就將人情賣給了方樹生,便下令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讓他編成有內容的韻文。當天晚上,方樹生拿著一千個字到獄中去探望周興嗣,把自己如何設法救他的經過說了一遍,周興嗣十分感激,立刻動手編寫起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到三更時分,已經編好了一大半。可是再往下編,就越編越難了,到天快亮時,還剩下“乎、語、哉、者、謂、助、也、焉”八個字。周興嗣是搜腸刮肚,總也連不成句。這時,方樹生已來到牢房門口,周興嗣求助道:“尚余八個字,還未成句。”方樹生道:“周兄大才,八個字焉能難倒你哉。” 周興嗣聽了“焉能難倒你哉”這幾個字,心中猛然省悟。他想八個字中,語助詞多矣,我何不編成“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立即提筆寫完了最后兩句。周興嗣終于在一夜之間將《千字文》編完,累得須發皆白。方樹生拿了周興嗣編好的《千字文》,急匆匆上朝見駕。梁武帝看了十分滿意,下旨免去死罪,把《千字文》刻印成書,作為兒童啟蒙讀本。此后歷朝歷代都把《千字文》作為兒童的啟蒙讀本,周興嗣為中華文明、禮儀之邦立了大功。
【第75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獎勵,只求不受處罰,能夠平靜 地生活。黃谷柳《蝦球傳》:“今后不管訓練和作戰,明哲保 身之道,全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八個大字。”
【第76句】:【趕鴨子上樹,難】釋義:形容事情極難辦到。例句:趕鴨子上樹,難呀。眼眉毛底下的事還搞不清,哪想得那么遠。
【第77句】:【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歇)據《三國演義》描寫,劉備在長坂坡慘敗后,趙云殺入重圍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劉備為籠絡人心,故作姿態地將阿斗摔在地下,說:“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 指用手段籠絡人心,使人甘愿受其利用。 也作劉備摔孩子——籠絡人心。 劉備摔阿斗——刁買人心。
【第78句】:風水先生的卜辭——陰陽都占(沾)著
【第79句】:【男兒當自強】(諺)指好男兒應努力奮進,自強不息。
【第80句】:肚餓不論芥和麥——饑不擇食
【第81句】:【潑了一盆冷水】謂熱情受到挫傷,或頭腦變得清醒。巴 金《家》:“這些話好像一盆冷水似的向琴的身上潑來,她覺 得一身都冷了。”
【第82句】:毛驢下騾子——變了種
【第83句】:【恩愛夫妻不到頭】(諺)夫妻恩恩愛愛,情感過深,往往難以白頭到老。舊指夫妻間關系過于和美的,反不如那些吵吵鬧鬧的能夠長久。
【第84句】:【慈悲面孔蝎子心】臉上慈悲,心里狠毒。蘇童《妻妾成 群》:“卓云是慈悲面孔蝎子心,她的心眼點子比誰都多。”
【第85句】:【坐蠟】“坐蠟”比喻陷入為難境地;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坐蠟”有時也寫作“坐臘”。北方口語中常用。 “坐蠟”一詞源自佛教中的“坐夏”。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里記載:“(印度)僧徒依佛圣教坐雨安居……前代澤經律者,或云坐夏,或云坐臘。”這里提到的坐夏,是指佛教僧人每年定期的誦經活動。根據佛家的戒律,每月望晦日即農歷十五和三十,眾僧人應齊集一處,誦讀《戒本》,而且每人都要對照進行自我反省。如有違犯清規戒律之處,則要按情節輕重依法懺悔。一年之中,農歷四月十五至農歷七月十五的期間(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夏季,誰坐都難受),僧人們須定居三個月,潛心修行,自省自律接受批評。經過這樣的修煉之后,受戒的年頭才算增長一歲,也叫“一臘”。因為臘月在農歷中為最末,過了臘月即是新的一年,所以佛教中就用“一臘”來表示受戒了一歲的意思。由此,這種“坐夏”活動就又叫“坐臘”了。后來,“坐臘”這個詞逐漸由佛教用語轉入口語當中,詞義也由原來的“受戒自律”轉變成了“為難、受困”的意思了。
【第86句】:【_一家人說兩家話】(慣)指對自家人太客氣,說見外的話。
【第87句】:【金剛廝打,佛也理不下】(諺)金剛:佛的侍從力士。金剛要是互相打起來,佛也調和不了。比喻內部鬧起糾紛來,有權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難以排解。
【第88句】:【跳到秤盤里——拿自己來量別人】(歇)指用自己的狹隘眼光來衡量別人。
【第89句】:老鷹不落地——干旋
【第90句】:相逢不下馬——各自奔前程
【第91句】:眼睛長在耳朵邊上——有偏見
【第92句】:【趁著混水摸泥鰍】(慣)比喻趁著混亂的時機撈取好處。
【第93句】:一起吃才甜,一起抬才輕。
【第94句】:【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下多大功夫,就會獲得多大成果。 海外趙淑俠《當我們年輕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第95句】:【公人見票,牲口見料】(諺)公人:舊時衙門里的差役。票:傳票,用以傳喚涉案人員。料:喂養牲口用的谷物。指差役手持傳票,可以勒索涉案人員的錢財,故見到傳票就像牲口見到料一樣欣喜。
【第96句】:【不說倒明白,越說越糊涂】說話自相矛盾,講不通。魯迅 《而已集》:“這真是所謂你不說我倒明白,你越說我越糊涂 了。”
【第97句】:【二而一,一而二】(慣)指看似是兩個問題,其實是一回事。
【第98句】:【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釋義:只有沒本領的人,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例句:“難是難,可世上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
【第99句】:【好看千里客,萬里去傳名】(諺)看:看待,對待。千里客:遠方來的客人。盛情招待遠方來的客人,他們自會把你的美名播得更遠更遠。指愛好交友的人,美名會傳播四方。 也作“好漢千里客,萬里去傳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