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且問你,忽然臨命終時,你將何抵敵生死?須是閑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迭,前路茫茫,胡鉆亂撞。苦哉苦哉?。S檗禪師)
【第2句】:【禪心佛語】人生的風(fēng)景,說到最后,是心中的景色。生活沒有絕望,只有想不通,人生沒有盡頭,只有看不透??鞓肥切牡挠鋹偅腋J切牡臐M足,不和別人比較,不和自己計較,人生不是一場物質(zhì)的盛宴,而是一次心路歷程的體驗。
【第3句】:凈土宗的道理似淺實深,其行持似顯實密,其成果似遲緩實速疾,其目的雖象是死后往生的自利,其作用卻是現(xiàn)享法樂和濟世益人的二利莊嚴。(美)張澄基《凈土今說》
【第4句】:【佛家禪語】放開眼量觀察那些煩惱,不過是生活的障眼法,能淡然面對,就不火冒三丈,這世間沒有真正的苦海,只有自己的執(zhí)著背離了靠岸的地方,甚至給自己的傷痛找到許多不能停止的托辭,幸福原本就在,不管你點頭還是搖頭。
【第5句】:【禪心佛語】外境之所以會對我們產(chǎn)生影響,關(guān)鍵在于我們對它有一份在乎。雖然我們知道人有生老病死,旦夕禍福,但在潛意識中,這些仿佛都與自己無關(guān)。我們對自己的默認設(shè)定,是健康平安,諸事順利。如果這種期待很強烈,并對此產(chǎn)生依賴,就會因為害怕失去而感到不安。
【第6句】:【禪心佛語】感情最難的,不在于是不是兩個人真的就愛了,難于愛的維持與持久,因為人生并不是只有一天。生活畢竟是現(xiàn)實的,人要經(jīng)歷這樣那樣的考驗,不是一句我愛你就能解決問題。人生中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面對。人就是這樣的,總要經(jīng)歷一些事情,才會明白一些道理,而變化就在經(jīng)歷中發(fā)生。
【第7句】:【國學(xué)經(jīng)典《論語》】《論語》首創(chuàng)文案之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發(fā)源于此?!墩撜Z》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
【第8句】:【禪心佛語】彈鋼琴雖然必須十個指頭都動起來,但是絕對不允許有第三只手的插入。同樣,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主。對掣肘敗事的第三只手,一要小心預(yù)防,二要嚴正警告,如果還不縮回。就果斷地斬斷它。
【第9句】:佛說:佛土上長有五色蓮花。一朵花就是一個世界,一片葉子就是一道菩提。在傳統(tǒng)的佛學(xué)經(jīng)典語論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被世人所熟知。無獨有偶,18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布萊克,也曾在一首名為《天真的預(yù)示》的詩中這樣寫道:“一顆沙里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里見出一座天堂?!?/p>
【第10句】:【佛心禪語】做個簡單的人,拋開世俗的煩惱,給心留出一席之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個簡單的人,渴了喝水,困了就睡,快樂就笑,傷心就流淚,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做個簡單的人,不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很少談妄想,很少談后悔;做個簡單的人,笑看花開花落,閑品五味人生。
【第11句】:知苦無生,是名苦圣諦。知集無和合,是名集圣諦。于畢竟滅法中,知無生無滅,是名滅圣諦。于一切法平等,以不二法得道,是名道圣諦。《思益經(jīng)》卷一
【第12句】:趕路,仍舊是所有生命的姿態(tài),不論人類還是動植物,生命之輪回就在于它的“有始有終”。抓的用力,不如盡情舒展;貪的無度,不如退而分享。當我們心態(tài)開始放松,這份趕路的心情與節(jié)奏也會與先前大有不同。當朝陽在晴空哼唱,我們的眼睛不單只看前方,上下左右的風(fēng)景,都可以成為一種欣賞、一種品味。
【第13句】:【禪心佛語】檢驗修行是否進步的標準,是看對因果是否越來越深信,煩惱是否越來越輕,對他人的感恩心和慈悲心是否越來越強,行善的力量是不是越來越足。不要貪求感應(yīng),以免走入誤區(qū)。
【第14句】:【禪語人生】我們一定要樹立佛法的正知正見,一定要樹立牢固的因果觀念,一定要樹立牢固的前生后世的輪回觀念;一定要相信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一定要相信人是可以大徹大悟的,一定要相信自心具有無量的功德和能量。
【第15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無法像陀驃比丘一樣手指放光,但是,當我們面帶笑容,看在對方眼中,那朵微笑是發(fā)光的;當我們口出贊嘆,聽在對方心底,那句贊美是發(fā)光的;當我們伸手扶持,受在對方身上,那溫暖的一握是發(fā)光的;當我們靜心傾聽,在對方的感覺里,那對耳朵是發(fā)光的。
【第16句】:【修行智慧禪語】我們常常把別人的期待誤以為是自己的目標,事實上那只是別人花園里的花卉,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那一種。不論別人的期望怎樣美好,它也不屬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把這株花卉栽種到自己的心靈花園里,讓它生根發(fā)芽,最后長成自己的目標。不要總是活在別人的愿望里,你才是命運的主人。
【第17句】:世上沒有不傷人心的感情,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它都會在你的靈魂上留下傷痕的,以傷痕為代價換得感情的喜悅,以感情的喜悅作為回報的傷痕。這世界上,沒有能回去的感情。就算真的回去了,你也會發(fā)現(xiàn)一切已經(jīng)面目全非。唯一能回去的,只是存于心底的記憶。是的,回不去了,所以,我們只能一直往前。
【第18句】:【禪語人生】許多令自己后悔莫及的事情發(fā)生,可以避免許多人間悲劇的發(fā)生。學(xué)會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塑造他人高尚的人格,以一個博大寬容的胸懷去接納他人。當我們用賊眼看人時,人人都是賊。當我們用佛眼看人時,人人都是佛。人世間最大的美德是寬容。
【第19句】:【禪語人生】一件事情的發(fā)生,衡量不出一顆心的淡定,而一顆心的淡定,卻能影響一件事的解決結(jié)果。一個人的深度,衡量不了一顆心的從容,而一顆心的從容,卻能彰顯一個人的修養(yǎng)。讓我們豁然開朗的,也許只是一個道理,左右我們心緒的,也許只是一個心結(jié)。
【第20句】:我們一生中的幸福與快樂,都源于他人的愛心、關(guān)懷和奉獻。我們要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感恩老師的教育,感恩朋友的陪伴,感恩大地、房屋、公路、橋梁、公園、流水、一塵一土、一草一木帶給我們的幸福與快樂。我們要時刻心存感激之情與回報之心。感恩回報的最佳方法,就是保護環(huán)境和關(guān)愛生命。
【第21句】:不害物命以求護生,不惡口傷人;培養(yǎng)慈悲愛念,自然仁心就能彰顯。若矯飾假仁,刻意希求他人贊美,則會生出無明妄念,受種種物欲、雜念所引誘,這并非真正的仁。
【第22句】:【禪語人生】我們的生命猶如一柱燃香:過去的都過去了,快樂或痛苦,如燒至盡頭的香灰,終會落下。人生無常,人心善變,何必為那些是非恩怨糾結(jié)?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了。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那么回事了。世間這么多的事,其實就在一笑之間。面對人生種種的境遇,一笑而過,這才是一種人生的境界。
【第23句】:【禪心佛語】清覺禪寺的心明禪師,悟性很高,感應(yīng)靈敏,對禪對世間萬象有另一種覺察和體悟。他臉上的微笑,如輕風(fēng)拂面,帶一種詳和,帶一種端莊,自有一番空靈凈透,夢幻寧靜。
【第24句】:佛光普照眾生,即使是對做盡壞事的人也不例外。改過遷善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從而且必須遵守和實行的原則,尤其是對于那些所謂的“浪子”,意義更為重大。當然,想要改過遷善的第一步便是知錯。如果你冥頑不靈,那么即使是佛也救不了你。
【第25句】:【禪語人生】無論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對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達成和解。如果你自己暫時缺乏力量,你可以尋找?guī)椭瑢ふ矣H友的幫助,或?qū)ふ覍I(yè)的幫助,讓你信任的人陪著你一起去面對這些痛苦的事情。
【第26句】:【心靈禪語】當你我用智慧的水澆灌心田,心田里就會開出朵朵清蓮。眼中的世界也會格外清凈美麗,就好比初歇的春雨點點,在燦爛的蓮花瓣上盈然輝映,這種生命的美景真是動人至深。
【第27句】:【禪語人生】幸福,不是收獲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駕馭自己情緒和心態(tài)的人,才能獲得平靜,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第28句】:【中華圣賢經(jīng)典文案248】嬉怒笑罵,皆成文章。心動耳,蕩氣回腸。財大氣粗,藝高口狂。觀六路,耳聽八方。二虎相斗,必有一傷。攻人短,莫矜己長。捉奸在床,捉賭在場?;ㄉ洗?,家敗人亡。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不可積,過不可長。
【第29句】:【佛家禪語】恒順:水隨順不同的器皿顯現(xiàn)為不同的形態(tài),遇方則方,遇圓則圓。正道德的人也如此,遇到善人時以善的方法來引導(dǎo),遇到惡人時以惡人接受的方式來度化。
【第30句】:【心靈禪語】人如果能夠一以貫之地與人為善,就必然能得到周圍人們善意的回報,他就會生活在快樂中,生活在光明中;人如果一味地為非作歹,就必然會受到周圍人們的憎惡,他就只能生活在痛苦中,生活在昏暗中。這,也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一種表現(xiàn)吧。
【第31句】:【禪心佛語】理的是情人;熬得過心理的是愛人;守得住貧寒的是親人;折磨得起感情的是家人;這些都是社會人;和睦好家庭的是正常人。
【第32句】:世人怕落空,于是在世間不停地占有,貪欲膨脹、負荷超載,又會生出慕空之念。不知貪有慕空,只是這顆生死心的作用,眾生不悟此心,于紛擾跌宕之世間載沉載浮。佛法之教義之修證,使世人悟得無我慧,生出本然之慈悲心,并于世間心無纖塵地行菩薩道,這是大乘佛法的宗旨,也是國家社會的福祉。
【第33句】:【禪心佛語】沒必要和命運爭吵,順其自然才彼此相安。成功的路徑不止一條,不要循規(guī)蹈矩,更不要冥頑不化,此路不通,不妨換條路試一試。
【第34句】:【禪語人生】有人認為自己習(xí)性重,未臻完美。其實我們都是凡夫,不要以圣人的尺度要求自己,而是從凡夫的過程中逐漸修正自己,常懷慚愧心,做錯要懺悔。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就是行;知道自己不好,就是好。
【第35句】:生活在充滿困惑的世界里,我們渴望內(nèi)心的澄明安靜??墒欠鹜诱f,我們的心原本就是澄凈的,只不過因為塵世間種種迷惑和自己的業(yè)障而看不清。我們想要得到解脫,神幫不了我們,金錢幫不了我們。我們只能遵循佛陀留給我們的方法,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清凈之道。因為:這個世界上沒人能拯救你,除了你自己!
【第36句】:過去的只是雜念,就讓它在時間的沙河中淘盡;未來的只是妄想,請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們能夠抓住的,只有此時此刻的心境;保護這份恬適,就是謹守自己當下的本分。
【第37句】:【佛家禪語】當我們快樂時,快樂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多擁有了什么,而是減少了一些煩惱與執(zhí)著;當我們痛苦時,痛苦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們?nèi)狈α耸裁?,而是增加了一些自私與欲望。42。
【第38句】:【禪心佛語】過去的不再重提,未來的不再奢望,人生逆境時,記得忍耐,人生順境時,記得收斂,人生得意時,記得看淡,人生失意時,記得隨緣。任花開花謝,春秋循環(huán),學(xué)一種灑脫,學(xué)一種開心,看人間花開,賞天高云淡。
【第39句】:【禪心佛語】海納百川,靠的是寬容的心。做人做事,心胸不可太狹隘。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賞識別人的優(yōu)點,包容別人的不足,靠的是有愛人之心,有容人之量。為你的仇敵而怒火中燒,燒傷的只能是你自己。
【第40句】:【佛學(xué)大師經(jīng)典文案】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吃飯怎樣看待生活享受?佛日:受諸飲食,當如服藥,于好于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饑渴。如蜂采華,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斗疬z教經(jīng)》
【第41句】:【禪心佛語】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贊嘆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42句】: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一個人心中有多少怨,就有多少苦:要相信任何事情的發(fā)生都有其原因,并有助于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宇宙中所有事情的發(fā)生都是來幫助你實現(xiàn)目標和夢想的,要么為了考驗?zāi)悖礊榱顺删湍?,心存感恩才會獲得源源不斷的能量!
【第43句】:【禪語人生】我們要在禪修中訓(xùn)練微笑,保持微笑,培養(yǎng)喜悅。這種喜悅不是看著順心的事就喜悅,不是遇著好吃的就喜悅,也不是看到好友來了就喜悅。禪的喜悅是一種平等的喜悅,是無條件的喜悅;禪的喜悅是不分對象,不分時間,不分地點,即使是遇到非常棘手的事,也能在微笑中淡定處理。
【第44句】:既然是塵世,必定是不時地會揚起沙塵,這是紅塵的真實模樣,無需驚訝,無需拒絕,無需責(zé)罵,這個世界不可能按我們個人的主觀意志而發(fā)展,我們要學(xué)會的只是如何讓自己的心靈保持潔凈。即使紅塵滾滾,我們也可以讓塵囂隨即隱匿,讓快樂開出精美絕倫的花,溫柔你我的眉眼。
【第45句】:【禪心佛語】佛陀并不贊嘆那些一味相信他人的人,他贊嘆那些覺知自心的人。就如水果,一旦嘗過它,就無須問人它的味道是酸或甜,我們不再疑惑,因為已如實覺知。了解「法」的人,就如了解水果滋味的人,一切疑惑都在這里冰釋。
【第46句】:兩個人非???,喝同一口井小時,一個用金杯,一個用泥杯。前者覺得自己富貴,后者認為自己貧賤;前者得到了虛榮的滿足,后者陷入無謂的煩惱中。他們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所煩惱。
【第47句】:【心靈禪語】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誤會或摩擦的事情發(fā)生,只要我們有寬大的胸懷,容人的雅量,不念舊惡,不計前嫌,猶如大海之深廣,能納任何污穢之物,且不失大海的清凈;又如虛空之博大,任何美丑好壞皆能包容無馀。那么,人與人之間,不論任何的怨隙、過失,都不會影響彼此的和諧與融洽。
【第48句】:【佛心禪語】禪師說:“花的新鮮與我們身心清凈的道理是相同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常常自我凈化、調(diào)整心念,才能適應(yīng)環(huán)境;無法要求環(huán)境來適應(yīng)我們的心啊。”
【第49句】:【佛曰靜心禪語】有一絲無奈,也有一些淡然。不論人生是暖是寒,總覺得還是包容一些好。人生假如遙遠,那么就多問候幾聲。人生假如面對面,那么就相逢一笑。人生假如相約,那么就先包容。人生假如別離,那么就先忘記。歲月的好,人間的好,在心底,在眉梢,在記憶里。都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