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品一盞茶茗,聽一曲琴音,讓我們守住內心的那一方靈臺明鏡,凈心向暖,清淺入禪,盈一懷美麗的憧憬,攜淡墨詩意,悠然前行,讓生命的畫斑斕,讓人生的書豐盈。
【第2句】:【禪心佛語】唐代的丹霞禪師,本來要進京趕考,途中遇到一位出家人告訴他:“考官不如選佛”,一句話敲醒了他的富貴夢,卻拓展了另外一片更寬廣的人生。
【第3句】:【佛心禪語】善男子,若能觀怨一毫之善,不見其惡,當知是人名為習慈。若彼怨家,設遇病苦,能往問訊,瞻療所患,給其所需,當知是人能善修慈。(《優婆塞戒經·禪波羅密品》)
【第4句】:【禪心佛語】人生徹悟: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勇者;凡事皆有極復雜之時,拆得開的便是智者;凡事皆有極關鍵之時,抓得住的便是明者;凡事皆有極矛盾之時,看得透的便是悟者;凡事皆有極重大之時,沉得住的便是靜者;凡事皆有極寂寞之時,耐得住的便是逸者。
【第5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平淡是生活的主線,精彩是人生的點綴。我們無法回避現實的平凡,更無須沉迷在對未來的幻想。脫離現實的想象是沒有生命力的,與其膽怯的逃避,不如勇敢地應對;與其消極地抵觸,不如努力地抗爭。接受現實越早,發生改變的機遇就越多;誰若原地停留,誰就會在與生活的拉鋸戰中完敗。
【第6句】:【心靈禪語】人之所以煩惱,大多是因為看不開、放不下、忘不了。看不開,是因為過于執著,執著于某人、某事,畫地為牢,自己囚禁了自己;放不下,是因為把某些東西看得太重,看得太真,什么都想拿,什么都想要,不愿丟,不想舍;忘不了,是因為把回憶養成了習慣,把故事當成了生活,時光早已流走,心卻還在原地。
【第7句】:【佛心禪語】保持自己對生活的幾分清醒和客觀,就算是對生命的一種禮貌,不攀緣,不嫉妒,不自大,就讓生活成為一面鏡子,不要讓煩惱造成對命運的遲鈍,把生活活成一場從煩惱當中的突圍,多大的腳,穿多大的鞋,人生剛剛好。
【第8句】:【禪心佛語】生活壞到一定程度就會好起來,因為它無法更壞。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不要羨慕別人,不是每個人都那么完美,只是你沒看到罷了。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于你的風景終會出現。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命運不會偏愛誰,就看你能夠追逐多久,堅持多久。
【第9句】:【禪心佛語】快樂不是別人可以給我們的,而是要由我們自己來解脫,自己來超越。想要得到快樂,就不要太過敏;太過敏的人,對周遭的一切都太在意了,那就像自己拿了好多條繩子綁住自己一樣,真是自找麻煩。
【第10句】:【禪心佛語】境界現前,一時失去正念,并不可怕。因為我們還有時間發現問題,對治習氣。最可怕的是臨終打失正念,如果到那時才發現修行不得力,悔之已晚。
【第11句】:【心靈禪語】凡事都像云在藍天上,水在瓶子里一樣,應該是各得其所。世界上的萬事萬物,由其自身的特性,決定了其相對的位置,就像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認識到這一點,對人對事順其自然,也是一種人生智慧。
【第12句】:山那邊是更高的山,綠那邊還有更深的綠。我無法越過,也不能窮盡。和自然相比,人過于渺小,生命多么短暫!我們因此有理由珍惜屬于自己的每一次呼吸和心靈律動。
【第13句】:生活總是悲喜交織,哭笑摻雜,我們不必為一時之失而愧怍,為一事之敗而沮喪。走低的時候,不要看輕了自己,你放棄了尊嚴的底線,就遺棄了攀爬的階梯;處高的時候,無須過多的得意,早晚有一天,你還得下來。唯有心靈的平和寧靜,才能壘起我們快樂幸福的高臺。花開花落,云卷云舒,我們都應淡然地走過。
【第14句】:但仔細推敲,其間卻包含著很深的哲理:如果用這類口頭禪來勉勵人們不要拘泥于身邊瑣事,即不拘小節,則自有其道理;但如不加節制,以為一切帶“小”字的東西都不屑一顧,不值一談,那顯然就太不適宜了。
【第15句】:【禪心佛語】理由少點,做事多點。做人做事的時候,當達不到的預期目標時,我們習慣給自己找點理由,求得解脫,一旦養成這個壞習慣,則會對人生成長,事業發展造成影響。找“理由”找“借口”是一種拖拉的表現。我們應該力爭完成,而不是為沒有完成而找各種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
【第16句】:【禪語人生】真正的愛,終是不關風月,不逮風情,而是醉心于平淡的流年,在時光里相守,在困苦間相牽,在老去中相望。別把愛情之路看得很遠,徜徉其中尚覺得煎熬,偶然定睛回首,所有往事都只是云淡風輕,一場情愛之旅亦不過彈指瞬間。愛之本質,原是煩憂與困苦,就算布滿風塵險惡,皆需用心之虔誠去默默守護。
【第17句】:【佛禪文案】恐懼只是一個幻覺,它并不真實存在,只是你創造了它,它只存在于你的頭腦里。只有一樣東西令我們恐懼,那就是恐懼本身。修改你的內在,外在的自然就變好。如果你要引人注目,就要使得自己成為一棵樹,傲立于大地之間;而不是做一顆草,你見過誰踩了一棵草,還抱歉地對草說:對不起?
【第18句】:【佛心禪語】⑴聰明是大腦里有世界,智慧是大腦中沒自己。⑵在我們必須哭時,應該把眼淚辦理成一種陽光,用來沖刷我們的心境。⑶懶人總是感覺太辛苦了,還需要24小時不間斷地親自呼吸。⑷愛在驅動我們時,就是真愛;我們在驅動愛時,就是假愛。⑸當頭磕到不公正制度的門板時,我們要用整個身體去撞擊。
【第19句】:路再遠,也有盡頭;苦再深,也會結束,只要不放棄,就有希望。只是,在漫漫的長途中跋涉,在深深的痛苦中掙扎,我們常常為環境所迫,被困難所迷惑,放棄了希望,厭倦了生活,覺得路越走越窄,苦越來越深。其實,窄的不是路,是思想與感情,深的不是苦,是感受與心情。
【第20句】:【禪語人生】要想我們的人生達到自己期待的目標,就不要把自己的命運依附在別人身上。最終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你想有怎樣的人生,就得從現在開始定位自己。你如果不想改變,誰都沒有辦法,別人吃飽你就不餓了嗎?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第21句】:【新年談“新”】心新,年才新;心好,年才好。若要“新年好”,需是“新心好”。心若是舊的,年年過年,只是舊年,何來新年?心若新,則分分秒秒皆新,何必等待過年?獵奇、搜新聞、學知識,并不能讓心新;若能念佛,與佛心相通,便如濁溪得活水源頭,清清汩汩,無時不新。
【第22句】:【佛心禪語】不悲過去,非貪未來,心系當下,由此安詳。讓該來的來,讓該去的去,不欣羨別人,不哀憐自己;不留戀過去,不幻想未來,把握現在,播散良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不強求,不妄取,貴在隨緣。不欺天,不欺人,不欺己,君子存誠所以自在;不怨天,不怨人,不怨己,智者隨緣所以常樂。
【第23句】:【心靈禪語】與其華貴外表,不如高貴心靈;與其讓人艷羨你的地位,不如讓他仰慕你的人品;與其追逐萬千財富,不如修煉橫溢才華;與其爭奪炙手權力,不如提升內在能力;與其凡事不濟靠撞運氣,不如夯實根基腳踏實地。心靈、人品、才華、能力是別人無法搶去的,裝點的也是自己,記住一點,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第24句】:【禪語心燈】舍與得,沒有必然的鴻溝,不是矛盾的對立,恰如因與果,并非你舍掉什么,什么就離你遠去,而是在你舍之后,你舍的東西會以另外一種形式來回饋著你,支撐著你。舍了一束鮮花,裝點的是世界,芬芳的是自己;舍得幫助他人,你才會擁有助人的快樂。舍,原來是心靈深處的微笑,精神之上的美好。
【第25句】:【禪語人生】珍惜小小片刻的幸福。享受生活中的小插曲,因為當有一天你回想起來,你會發現它們其實是大事件。生活中最美的部分其實就是那些,某個重要的人一起度過的,小小的,難以名狀的時刻。
【第26句】:【佛心禪語】自己的傷痛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哀嘆自己最明白,自己的快樂自己最感受。也許自己眼中的地獄,卻是別人眼中的天堂;也許自己眼中的天堂,卻是別人眼中的地獄。生命就是這般的滑稽。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活法,關鍵在于心態的調整。——《不要總疑春色在人家》
【第27句】:佛家不計較出身的尊貴與卑微,亦不計較人性的大善與大惡,他們都是可以被教化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們不能因為一個人一時的過錯,而斷送他未來所有的機會。善人需要度,惡人更需要度。越是污泥,越能長出清凈芙蓉,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世間生靈皆有佛性,何況是一個“惡”人呢?
【第28句】:生活可以很復雜,也可以很簡單,過什么樣的生活,關鍵還是取決于自己用什么樣的心態去對待。人的一生如此短暫,我們何不拋開煩惱,瀟灑過一生呢?
【第29句】:多聞圣弟子離粗言,斷粗言,若有所言,辭氣粗獷,惡聲逆耳,眾所不喜。眾所不愛,使他苦惱,令不得定,斷如是言。若有所說,清和柔潤,順耳人心,可喜可愛,使他安樂,言聲具了,不使人畏,令他得定。《中阿含經》卷三,《伽彌尼經》
【第30句】:【禪語人生】學會饒恕那些給你帶來痛苦的人,相信寬恕是人生的一場善舉,正確地理解生活,對待生活,生命是自己的一場路過,活著的意義是讓別人更好的活,起碼能活。學會享受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快樂,時刻提醒自己假如是傷害,請到此為止。其實,寬恕別人真正受益的卻是自己。
【第31句】:【禪心佛語】人們是怎樣走上這樣一條沒有誠信、沒有聲譽、沒有畏懼、沒有神圣的絕路上呢?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財色名食睡,成為人們瘋狂追逐的目的時,于是干什么都不再需要規矩,不再需要負責任,不再需要畏懼了。當一個人什么都不怕了,就是最可怕的事。
【第32句】:做人千萬不要太任性,因為你是活給未來的你看的,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你。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一個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有時候會被一句話感動,因為真誠;有時候會為一首歌流淚,因為經歷。生命是飄泊的云,心是執著的風,懂得珍惜,心經過的地方,就會開出一朵美麗的花。
【第33句】:佛教的因果業緣,實在是難以思議的真理,即使悟道,若無修正,生死輪回,仍難免除。凡事皆成于一,敗于二三,精神分散,意志不集中,做什么事都不會成功。——耕云先生
【第34句】:人們經常說: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也是因緣而生,這個“緣”不是上天安排的、我們自己無能為力的,我們可以珍惜每一次的機會,廣結善緣,造福他人,也成就自己。廣結善緣,和諧地與他人相處,別人會因你和他們的交往而生活得快樂順心,你也會因為有良好的人際關系而順風順水。
【第35句】:【禪心佛語】和諧自他關系,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處理好家庭關系、人際關系、團隊關系、民族關系、國家關系、宗教關系乃至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
【第36句】:【一心向佛的禪語】北風和南風比武,看誰能把一個人身上大衣吹掉。北風先展開攻勢,猛厲地刮,那人覺得很冷,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緊。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那人渾身暖和,于是脫掉大衣。良言好比南風,粗語就像北風。愚者認為做事用粗暴的語言才能成功,而智者以婉轉的語言,就能把事情處理得圓滿。
【第37句】:人間有味是清歡,所有含蓄婉轉、深沉內斂的事物,都只是為了更好地沉淀,洗盡鉛華。如果有一天,當你踏遍歲月千山萬水,嘗遍世情風霜百味,依舊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則為真正的樸素,真正的清歡。
【第38句】:【禪心佛語】對于人世間有漏的福報,我們還必須好好思考,身體是修行的本錢,身心得了病,連修行的基本資糧都不具備了,就談不上好好修行了。所以一定要懂得珍惜它。珍惜它,不是嬌生慣養著它,而是要時不時地適度折磨它,以中道的方式對待自己的身體,不要過于苛刻,也不要過于舒適。
【第39句】:【禪心佛語】人生是一場沒有盡頭的修行,人生的大智慧就是修養出寬容來。時間沒有盡頭,生命有其長短。在無限的時光隧道里,計較太多就是對有限的生命的一種褻瀆。因為計較,我們缺失了寬容,從而錯過了幸福。人生都是為幸福而來,卻有太多人含恨而終。修行,于苦難中回味甘甜,于淚光中瞥見最美的笑容。
【第40句】:佛法強調,真正的善良首先應該是建立在彼此平等的基礎上的。如果沒有平等,便談不上善良。一個高高在上的有錢人施舍一點殘羹冷炙給乞丐,這不是真正的善良。佛法中的慈悲與善良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佛家是站在與眾生平等的位置上來施行自己的慈悲與善良的。
【第41句】:【經典佛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我們都是自己障礙自己,所以在佛法當中要做到依教奉行。如果能依教奉行,雖然有疑惑、煩惱,但它不會讓你停下來。相反,如果沒有依教奉行,碰到疑惑就很有可能會停下來。此時就如同逆水行舟一樣,不但沒有取得進步,而且會在佛法當中造業。
【第42句】:【禪語人生】一個善的行為,不僅僅是有一個善的目的,而且還須經歷一個過程,這種善的目的達成要面臨許多具體情境的組合。道德智慧不僅是一種處事、處人的具體智慧,而且是理智地、清醒地規劃并把握自己整個人生幸福的大智慧。
【第43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常常憑著直覺,去辯解與忤逆,日積月累,就會成為一個真實卻毫無教養的人。在無關緊要的真相上無謂消耗。使人際關系越來越糟,那其實不是追求真理,而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浪費生命。
【第44句】: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如鳥空中只幺飛,無取無舍無憎愛。若會應處本無心,始得名為觀自在。——《慧能大師法嗣·司空山本凈禪師》
【第45句】:【禪語人生】有許多的快樂在堅強里,在珍惜里,在知足里,在追求里,也許我們不能拒絕現實生活中那些無常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一份達觀,包容,寬廣的人生態度,來決定自己的命運,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獲得生活中的開心,因為,煩惱和快樂就在一線之間。
【第46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是否滿意自己的生活,和擁有多少物質不能直接畫上等號。欲求不滿時,快樂會變得遙不可及。我們付出十分努力,以為必然會得到十分回報。欲望再生的速度,讓人意想不到。如果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努力與進取會變得沒有任何意義。
【第47句】: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的,理智的“放”、瀟灑的“放”、超脫的“放”、幸福的“放”,無論哪一種,都會讓人獲得自在。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很累,身體累,心也累,那是因為他們執著和癡迷的東西太多,放下哪個都舍不得,而背負得多,自然就會身心疲累。
【第48句】:【禪心佛語】凡事順其自然,遇事處之泰然;艱辛曲折必然,歷盡滄桑悟然。遵循簡單才不會累,秉承寬容才不會氣;只有學會忘記才不會愁,知道懼怕才不會危;甘于示弱才不會傷,保持低調才不會虧。
【第49句】:【禪心佛語】花的嬌艷是給自己看的,它只是在無心中開成了我們駐足觀賞的風景;海的湛藍是給自己看的,它只是在偶然間沖擊著我們混沌的眼球;天空的高遠是給自己看的,它只是在不經意里滌蕩著我們糾結的心胸;我們是活給自己看的,無須因位高權重而仰視,因一擲千金而羨慕,因生活瑣碎而困惑,因諸多不順而煩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