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草綠色軍服】“草綠色的軍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20世紀(jì)初,英國人為了掠奪非洲南部的財富,派軍隊進(jìn)攻非洲的布爾人。當(dāng)時,布爾人的武器不如英國軍隊。為了戰(zhàn)勝數(shù)量比自己多出五倍的英軍,布爾人便根據(jù)非洲的山地特點(diǎn),穿上草綠色的衣服,并把武器也涂上了與草木相似的顏色。他們悄悄地躲在叢林里,敵人簡直看不出叢林里有人。而當(dāng)時的英軍卻穿著很顯眼的紅色軍服,暴露得十分清楚。由于英軍目標(biāo)太明顯,布爾人老遠(yuǎn)就可以用武器射擊,英軍被打死打傷七萬多人。后來,英國軍隊接受了這個教訓(xùn),將紅色軍服改為暗綠色。以后,各國的軍隊也相繼把軍服改成了黃色或草綠色。
【第2句】:【胸口上掛笊籬——撈心】(歇)撈:諧“勞”。指費(fèi)心勞神,操心。
【第3句】:【逮著旋風(fēng)就是鬼】(慣)旋風(fēng):螺旋狀運(yùn)動的風(fēng)。比喻聽到一點(diǎn)風(fēng)聲,就信以為真。
【第4句】:【喊倒好】見“喝倒彩”。
【第5句】:【放野馬】(慣)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動。
【第6句】:烏龜進(jìn)沙鍋——丟盔卸甲
【第7句】:【不種百頃地,難打萬石糧】(諺)頃:百畝為一頃。指種的地廣,打的糧才會多。也泛指下的本大,得到的收益就豐厚。
【第8句】:唐僧身上的肉——人人想吃
【第9句】:【道路不平有人踩】(諺)道路不平坦,自有人會把它踩平。比喻遇列不公平的事情,自有人抱打不平,上前干預(yù)。
【第10句】:廠里為應(yīng)付上級的檢查正在打掃衛(wèi)生,居委會的唐大媽說:“這些人真是閑時不燒香,急了抱佛腳。”“不過,有些當(dāng)官的也做表面文章。”李大伯接茬兒,“他們坐著轎車轉(zhuǎn)轉(zhuǎn),隔著玻璃看看,中午混頓干飯,臨走拍拍肩膀說‘好好干’,也由不得下面的人不那樣辦啊!”(山東·濟(jì)南)
【第11句】:【天落饅頭,也要起早去拾】(諺)指機(jī)緣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第12句】:小明常因回家晚而受媽媽批評,這回他又回家晚了。媽媽說:“說你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牛教三遍也知道走犁溝了。”(四川·渠縣)
【第13句】:【有了老婆不愁孩,有了木匠不愁柴】(諺)有妻就會生孩子,有木匠就有柴燒。比喻具備了充分的條件,需要的東西自然就會得到。
【第14句】:【白鴨子跟鵝混】鵝毛多為白色。跟不是同類的人混雜在 一起。李良杰《悠悠歲月》:“曉紅成天成夜的瞎起勁些什 么?白鴨子跟鵝混!你也應(yīng)該勸勸她!”
【第15句】:拋了錨的汽車——寸步難行
【第16句】:【運(yùn)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釋義:運(yùn)籌:制定策略。帷幄:古代軍中帳幕。在后方制定作戰(zhàn)策略,指揮前方作戰(zhàn),就能取得勝利。例句:杜耀光得意地說:“人家參謀長,運(yùn)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還不比我們高明萬倍?”
【第17句】:【比人矮半截】覺得不如人,被人瞧不起。或說:比人矮三 尺/見人矮三分。成語:自慚形穢。菡子《糾紛》:“他們自己 呢,也就像比人家矮三尺般的,總是坑著頭走路。”
【第18句】:【話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諺)話不說清,別人就不明白根柢;木不鉆孔,就不能穿透底層。指和人說話,一定要有透明度,不可含糊不清。 也作“人不說不知,木不鉆不透”。
【第19句】:表弟常生病,爺爺叫他起來參加晨練,他就是不聽。這天他又感冒了。爺爺笑瞇瞇地說:“練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以后跟我一起早起鍛煉吧!”(江蘇·高郵)
【第20句】:乘火車誤了點(diǎn)——趕不上了
【第21句】:雞給黃鼠狼拜年——巴結(jié)到家反被害
【第22句】:【孤犢觸乳,驕子罵母】(諺)犢(du):小牛。獨(dú)生的牛犢吃奶時會頂撞母牛的乳房,嬌寵的兒子會辱罵自己的娘親。指嬌生慣養(yǎng)的后代不會孝順父母。
【第23句】:【舍不得白米抓不著雞】(諺)舍得撒出一把白米,才能把雞逮住。 指不肯付出代價,就不會有相應(yīng)的收獲。 也作“舍不得米,提不來雞”。
【第24句】:【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事盡主觀努力,成不成還要看客 觀條件。茅盾《子夜》:“我們那五百萬算來還可以賺進(jìn)十二 三萬,不過剩下的約五百萬就沒有把握。謀事在人,成事在 天。”
【第25句】:姥姥死去幾年了。一天,舅姥爺?shù)轿壹襾恚瑡寢屔锨袄【死褷數(shù)氖钟H熱地說:“拉著舅的手,聞到娘的香。”(四川·南江)
【第26句】:【吃了砒霜藥老虎】(慣)砒霜:無機(jī)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時略帶黃色或紅色),有劇毒。為毒死老虎,自己先吃砒霜中毒,再讓老虎吃自己的死尸中毒。比喻做事太愚蠢,得不償失。
【第27句】:【人不要臉,百事可做】(諺)人要是不顧臉面,不知廉恥,那就什么樣低級下流的事都能做出來。指人必須知恥,然后才能做到行為有格。
【第28句】:高梁地里打陽傘——難頂難撐
【第29句】:【圣誕樹】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教徒,過圣誕節(jié)都要準(zhǔn)備一棵圣誕樹,以增添節(jié)日氣氛。西風(fēng)東漸,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圣誕樹也開始流行起來。據(jù)說是阿爾薩斯地區(qū)最先把冷杉樹枝或冷杉樹做成的圣誕樹豎在屋內(nèi),樹上點(diǎn)綴著許多糕果和蘋果。到了十八世紀(jì),圣誕樹已經(jīng)很流行,而且圣誕樹上已經(jīng)有了插蠟燭的習(xí)俗。而人們在圣誕樹上飾以花卉,則是因?yàn)樵诿耖g傳說或《圣經(jīng)》故事里面都描述過天堂樂園里果樹開花的盛況,因而從一開始人們就喜歡用蘋果來裝飾圣誕樹。現(xiàn)在,圣誕樹上的飾物更多了,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還掛上各種圣誕禮物,電源一通,五光十色,十分好看。
【第30句】:背地里罵知縣——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第31句】:星期天,我和媽媽一塊兒上街買菜。賣菜的大爺多找了媽媽一角錢,媽媽推讓不肯收。大爺笑容滿面地說:“真是能叫桶掉井里,不叫井掉桶里。”(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32句】:【獨(dú)木不成林,單絲不成線】見“單絲不成線,孤樹不成林”。
【第33句】:對牛吟詩——不入耳
【第34句】:【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連太湖】釋義:五月初一下雨,井中涌出泉水;五月初二下雨,井里泉眼要干枯;五月初三下雨,井水外流通太湖。例句:五月,諺云:“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連太湖。”又云:“一日值雨,人食百草。”
【第35句】:【堵漏洞】(慣)比喻補(bǔ)救說話、做事中的疏漏之處。
【第36句】:【咬菜根】(慣)比喻過清苦的日子。
【第37句】:【脫了褲子放屁——費(fèi)兩道手】(歇)指多此一舉或自找麻煩。常含責(zé)罵意。 也作脫褲子放屁——多費(fèi)一道手續(xù)。 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第38句】:【豬八戒摔耙子,不侍候】候、猴諧音。豬八戒不滿意孫悟 空(孫猴子),摔耙子以示不干。現(xiàn)多用來表示惱火,不愿交 往。馬加《北國風(fēng)云錄》:“本來想說此處不留爺,還有留爺 處,卻順嘴溜說:到時候豬八戒摔耙子,不侍候這個猴。”
【第39句】:【嘴上缺個把門的】意為沒有阻攔,有話亂說。把門的,也 說:站崗的。浩然《山水情》:“你如今可不是學(xué)生了,還這么 任性,嘴上缺個把門兒的,可沒啥好處。”
【第40句】:十字路口造涼亭——方便眾人
【第41句】:夾肢窩生瘡——陰毒
【第42句】:【店小二】在古裝影視劇和戲曲中,經(jīng)常可以聽到“店小二”這個稱謂,看到“店小二”這個形象。為什么把店中的伙計稱為“店小二”,其實(shí),是對小伙計的敬稱。王實(shí)甫《西廂記》里有一段描寫:張生說:“這里有一座店兒,琴童接下馬者!店小二哥那里?”店小二日:“自家是這狀元店里小二哥,官人要下來呵,俺這里有干凈店房。” 這里的“店小二哥”跟“店小二”是同一個意思。據(jù)記載,宋、元時期習(xí)俗稱店伙計作二哥,是對店主稱大哥而言。一家客店或酒店,店主地位最高,當(dāng)然算老大,而伙計居次,當(dāng)然稱二哥。不過伙計稱老二,已經(jīng)含有敬意在內(nèi)。清代小說中,常有稱官紳的侍從為“二爺”的,如《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只見一個戴紅帽子的二爺,答應(yīng)了聲‘者’。”這個“二爺”,就屬于敬稱。“店小二”就屬于此類敬稱。以上說的是“二哥”、“二爺”,再文案“小二”。“小二”的“小”,含有年輕的意思。店中的伙計,一般都由年輕人擔(dān)任,因而以“小”字稱之。如果出現(xiàn)年長的伙計,那就會直呼其名了。有人說“老伙計”未必不可,不過,多指老戰(zhàn)友或老朋友。
【第43句】:二人對過獨(dú)木橋——難
【第44句】:【彼一時,此一時】(慣)指那時是一個樣子,現(xiàn)在是另一個樣子,情況已大不相同。 也作“此一時,彼一時”。
【第45句】:【貨賣識家】(諺)識家:識貨的人。 指真正的好貨,要賣給有眼力能識貨的買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賞識。
【第46句】:【餓得死懶漢,餓不死窮漢】(諺)指人不怕窮,只怕懶,勤勞苦干,就不愁生活不下去。
【第47句】:【死狗——扶不上墻】(歇)比喻人素質(zhì)太差或沒有志氣,別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來。 也作“死狗——扶不到墻上”。
【第48句】:【秤有頭高頭低】事情難免有偏差,不可能絕對準(zhǔn)確公平。 馬烽《劉胡蘭傳》:“可是眾人的事情難辦呀!戥子秤都有個 頭高頭低哩。”
【第49句】:【人急辦不了好事,貓急逮不到耗子】(諺)人性急就辦不好事情,貓性急就逮不住老鼠。指做事必須克服急躁情緒,要有耐心。
【第50句】:搟面杖打飛機(jī)——高不可攀
【第51句】:【老鼠跺腳震不塌地】釋義:比喻小人物干不成多大壞事,沒什么了不起。例句:同志們!咱還是那句老話:老鼠跺腳震不塌地,問題慢慢解決。
【第52句】:罐里捉王八——沒跑;跑不了;手到擒來
【第53句】:【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諺)千里長的堤壩,會因小小的螞蟻洞而潰決。泛指小小的隱患如不及早防治,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千里長堤,潰于一穴。
【第54句】:【把送殯的埋在墳里】(慣)送殯的:送葬時陪送靈柩到墳地的人。 比喻傷害了好心幫忙的人。
【第55句】:【開口不罵笑臉人】(諺)對賠著笑臉的入絕不應(yīng)張口謾罵。指人不可用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謙恭有禮或誠心賠禮的人。
【第56句】:【一個老鴰叫,一個老鴰應(yīng)】指互相配合,互相呼應(yīng)。或說: 上山老鴰叫得好,下山老鴰應(yīng)得好。成語:一唱一和。古華 《相思樹女子客家》:“每逢他倆講話,就像唱雙簧,一個老鴰 叫,一個老鴰應(yīng)。”
【第57句】:魯達(dá)當(dāng)和尚——半路出家
【第58句】:【一發(fā)而不可】收繼續(xù)發(fā)展,停不下來。魯迅《吶喊》:“從 此以后,便一發(fā)而不可收,每寫些小說模樣的文章,以敷衍 朋友們的囑托,積久了就有十余篇。”
【第59句】:一天下午,我回到家見媽媽給我做了一件棉襖,就故意問媽媽是誰給我做的。媽媽說:“你的大娘有幾個,誰給你做過一件衣服?”我說:“嬸子一大群,不如親娘一個人,你不給我做誰給我做?”(河南·虞城)
【第60句】:【人窮窮在債里,天冷冷在風(fēng)里】(諺)指天冷時刮風(fēng),會助長氣候的寒冷;人窮時借債,會加深窮人的貧窮。
【第61句】:【淺水里養(yǎng)鱉——早就看透是什么貨】(歇)貨:本指物品、東西,轉(zhuǎn)指人(罵人的話)。指早就清楚某人不是什么好人。
【第62句】:【十個指頭咬著都疼】(諺)比喻骨肉情深,無論傷著哪一個,都一樣心疼。 也作十個指頭咬咬哪個都疼。 十個指頭扎了哪一個都是一樣疼。
【第63句】:【讀書人怕趕考,莊戶人怕薅草】(諺)趕考:科舉時代,讀書人前往指定地點(diǎn)參加考試。薅(h。)草:彎下腰拔草。指讀書人怕的是趕考,莊稼漢怕的是薅草。泛指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有自己最頭疼的事。
【第64句】:扁擔(dān)戳雞子兒——搗蛋
【第65句】:懶牛耕田——不打不走
【第66句】:【掌刀把子】(慣)比喻掌握權(quán)力。
【第67句】:爸爸買回一斤糖果,說是給媽媽吃的,我卻先吃了起來。媽媽見了說:“依了婆婆名,媳婦卻吃得牙齒疼。”(江蘇·海安)
【第68句】:【龍虎斗】(慣)比喻兩個強(qiáng)者或兩派勢力發(fā)生爭斗或爭論。
【第69句】:我和姐姐去旱冰場滑旱冰。由于我是初學(xué),所以免不了摔幾個跟頭。當(dāng)我摔在地上向姐姐求助時,她卻風(fēng)趣地說:“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摔倒自己爬。你自己努力吧!”(山東·陵縣)
【第70句】:【飯要一碗一碗地吃】比喻逐步完成。碗,也說:口。成語: 循序漸進(jìn)。茅盾《蝕》:“他是精明老練的,他服膺一句老話: 飯要一碗一碗地吃。”
【第71句】:【萬變不離其宗】(慣)宗:宗旨。 指形式上千變?nèi)f化,本質(zhì)卻沒有變。
【第72句】:腿肚上縛大鑼——走到哪兒響(想)到哪兒
【第73句】:【背鄉(xiāng)出好酒】釋義:背:偏僻。比喻偏僻、不起眼的地方出入才。例句:別看咱們的胡同小啊,背鄉(xiāng)出好酒!
【第74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傳話容易誤解,引起不和,最后雙方 都會罵傳話人。周肖《霞島》:“你可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 啵!所以今日之事,只當(dāng)阿姨跟你談?wù)劶沂拢湍騽e人講 羅!”
【第75句】:曹劌論戰(zhàn)——鼓作氣
【第76句】:【免死牌】在傳統(tǒng)的戲劇、小說當(dāng)中常常能看到“免死牌”的情節(jié),據(jù)說,犯了死罪皆可赦免,多者免九死,少者免三死。那么,歷史上真有“免死牌”嗎?答案是肯定的,有。它是怎么來的呢? “免死牌”是俗稱,史料中稱為丹書鐵券,又名“誓書鐵券”、“丹書鐵契”等,是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保持,使其享受免死的特別證件。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免死牌,《周禮·秋官·司約》載有“書于丹圖”之事。這就是今天俗語所說的“鐵券丹書”。可見,這種特權(quán)證件在漢代以前就有了。也有人認(rèn)為丹書鐵券源于漢初。據(jù)《漢書-高帝紀(jì)下》載:“(劉邦)又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券,金匱石寶,藏之宗廟。”這種鐵券從中剖開,分為左右兩塊,左頒功臣,右藏內(nèi)府,如果功臣本人及其后代犯了死罪,取兩半券合二為一,可獲赦免。頒發(fā)鐵券要舉行典禮,領(lǐng)取者要鄭重宣誓,誓詞為“使黃河如帶,泰山若厲(礪),國以永存,愛及苗裔。”南朝梁改為“丹書銀券”,隋改為“金書鐵券”,唐代又把“丹書”發(fā)展成嵌金,遼代繼續(xù)升級為“丹書金券”,變得越來越珍貴,越來越不容易造假。明代朱元璋一登寶座就制作出一批“免死牌”,賜予二十八位功臣。丹書鐵券究竟是什么樣子?各代不盡一致,但大同小異。清雍正年間編寫的《浙江通志》記載一塊鐵券很詳細(xì)“長一尺八寸三分,闊一尺一寸,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兩;其文嵌金,共三百三十三字。”清代《臺州府志》中,還刊有鐵券嵌金文詞和誓詞。文詞部分主要是所封的官職爵位、封地和功績簡要介紹。誓詞為:“長河有似帶之朝,泰華有如拳之日,唯我念功之旨,永將延祚子孫,使卿長襲寵榮富貴。卿恕九死,子孫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可加責(zé)。” “免死牌”真的管用嗎?得看皇帝的臉色,比如朱元璋殺害的那些開國功臣——胡惟庸、李善長、藍(lán)玉等,他們都有免死牌。可見,這種丹書鐵券也非萬能的護(hù)身符,如果超過朝廷允許的限度,這種東西形同虛設(shè),皇帝可發(fā)免死牌,也可以收回免死牌,因?yàn)榛实凼恰敖鹂谟裱馈保榫绨榛ⅰ?/p>
【第77句】:王大媽站在棉田里,望著得了枯萎病死去的棉花嘆道:“唉!這棉田里黃鼠狼打架都看得見,還指望什么好收成呢?”(江蘇·鎮(zhèn)江)
【第78句】:飛蛾攆蜘蛛——自投羅網(wǎng)
【第79句】:【人嘴兩張皮】(諺)人的嘴不過是兩張皮,怎樣說都由你。指話是由人說的,只要講出道理就行。也指無論什么話,都能從嘴里說出,不能當(dāng)真。 也作人嘴兩張皮,反正都是理。 人嘴兩片皮,各說各的理。
【第80句】:【豬朝前用嘴拱食,雞往后用腳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豬和雞覓食的方法不同,轉(zhuǎn)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門路。 也作豬往前拱,雞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豬往前拱,雞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第81句】:【隱疾難為醫(yī)】(諺)指生于幽隱處的疾病難以治療。也指隱瞞真實(shí)病情就難以下藥。
【第82句】:【破天荒頭一回】古有開天辟地的傳說,謂自古以來第一 次,空前的。相關(guān)的:開天辟地頭一遭。古華《芙蓉鎮(zhèn)》:“也 有細(xì)心人冷眼旁觀看出來,吊腳樓主王秋赦,破天荒頭一回 沒有加入這種場合,來跑堂幫忙,一享口福。”
【第83句】:【當(dāng)家人,惡水缸】(諺)惡水缸:盛污水的缸子。掌管家事的人就像個盛污水的缸子,無論什么臟污都有可能往里傾倒。指當(dāng)家人往往受累又受怨,只有默默承受。
【第84句】:【不說倒明白,越說越糊涂】說話自相矛盾,講不通。魯迅 《而已集》:“這真是所謂你不說我倒明白,你越說我越糊涂 了。”
【第85句】:多喊的貓兒——抓不住老鼠
【第86句】:【穿連襠褲】(慣)比喻串通、勾結(jié),相互包庇。
【第87句】:【有心打石石成磚,無心打石石原原】(諺)原原:原樣。一心一意打石,就能打成長方磚形;三心二意打石,石還是原樣。比喻做事決心堅定,就能成功;信心不足勢必半途而廢。
【第88句】:【公不離婆,秤不離砣】見“秤不離砣,公不離婆”。
【第89句】:【有酒膽沒飯膽】(慣)比喻虛張聲勢,貌似膽大,其實(shí)內(nèi)心虛弱,膽子很小。
【第90句】:羊給惡狼拜年——討不出好事
【第91句】:【刀山敢上,火海敢闖】釋義:形容非常勇敢。例句:“如果這樣魁梧的小伙子,能碰上一個好樣的帶頭人,準(zhǔn)能造就成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英雄好漢……”
【第92句】:【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慣)一個做惡人,一個充好人。比喻兩人串通一氣,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壞事。
【第93句】:【高山上倒馬桶——臭氣沖天】(歇)比喻壞名聲人人皆知。
【第94句】:【吐口唾沫在河里毒死魚】形容人狠毒。沙汀《淘金記》: “不過,你們應(yīng)該趕快想個辦法!那些人么,哈哈,吐口唾沫 在河里面,魚都會毒死的,你們說這話對不?”
【第95句】:【遍地是黃金,缺少有心人】(諺)指發(fā)財致富的機(jī)會隨時隨地都有,就看人們有沒有生財?shù)难酃夂托挠嫛?/p>
【第96句】:【抬轎子】(慣)比喻為有權(quán)有勢者吹噓捧場。
【第97句】:【將軍額前跑開馬】(諺)將軍的前額很寬闊,足以跑開馬匹。指有地位、有度量的大人物,最能寬恕別人,最有容人之量。 也作“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
【第98句】:逼狗到墻角——反咬
【第99句】:【長命債,長命還】(諺)指長期拖欠下的借款,只能慢慢地分期歸還,不能立馬還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