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評論古今:非常有道理的一句話:要讓別人羨慕一下,太容易了,裝一下就可以了,但要讓自己都羨慕自己,則需要舍去很多東西,拒絕很多東西,懂得很多東西。
【第2句】:【禪語人生】唯獨騙不了的,是自己的心,它總在你最沒提防時,暴露你的喜怒憂愁。大悲無淚,大喜無聲,大愛無言。身做好事,言說好話,心存好念。
【第3句】:【禪心佛語】很多事情并不是因為難我們不敢做,而是因為不敢做事情才顯得很難。
【第4句】:當信任成為一個社會的稀缺資源,即使表面太平,它內在的秩序實際已經錯亂。信任危機是一種嚴重的社會精神分裂癥,如不及早療治,后果不堪設想。
【第5句】:習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須從人的習性中去體會、修為、契合,謂之“神會”,即是由精神體會而領悟出來的真理。
【第6句】:【禪心佛語】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第7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否能未雨綢繆也是衡量智慧和愚昧的標桿。預測到風險提前規避就不會有風險,這樣比化險為夷更聰明省事。
【第8句】:【禪心佛語】你接受比抱怨還要好,對于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接受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第9句】:好名聲不用拒絕,虛名也不要留戀。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的名聲越來越好,以此去影響他人,造福他人,而不是戴著虛偽的面具,沉浸在有名無實的自我滿足之中。
【第10句】:煩惱名眾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異,只隔其迷悟耳。迷時有世間可出,悟時無世間可出,平等法中,不見凡夫異于圣人。——《少室六門》
【第11句】:勿浪費食物。廚師應當估計食物的需求量,并依照所需地來烹飪。相同地,個人也應評估自己的食量,而去領取恰當的食物。浪費食物不但違反戒律,也違反了環保原則。
【第12句】:【禪心佛語】定慧即調,舉心動念,無非正道。從正道中安穩而行,疾至佛地。
【第13句】:此五陰者,舉體即是一念。一念者,舉體全是五陰。歷歷見此一念之中無有主宰,即人空慧;見如幻化,即法空慧。(五代)延壽《宗鏡錄》卷六十九
【第14句】:世間事物無常,有形的物質、有所求的愛,無法永久恒存。唯有無私、無求、無我的大愛,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
【第15句】:【佛心禪語】二僧見風吹幡動,一說:“幡動”,一說:“風動。”慧能禪師對二僧說:“幡沒有動,風沒有動,是你們的心在動。”
【第16句】:人生不能缺乏的是雨夜——淅瀝地,獨自的雨夜。這樣的雨夜里,天有淚,燭有淚。天淚有聲,燭淚有形,唯有斯人面上簌簌流下的,是點點無聲無形的熱淚。
【第17句】:【禪語人生】助人為樂永遠是一種美德,待到腰纏萬貫之時,你不一定會快樂,因為你的施舍別人不一定接受。
【第18句】:走在這平常的生活,平常的理解,平常的對待,用一份樂觀和光明,創新一種新的生命格局,指導生活,成為人生一種自然而然的率真,恬淡,安詳。
【第19句】:好人和壞蛋,都不是父母生出來的,是大家共同培養出來的。仁慈博愛,為培養好人提供了土壤;自私自利,為培養壞蛋提供了茵源。
【第20句】:各種能量形式互相轉換是有方向和條件限制的,能量互相轉換時其量值不變,表明能量是不能被創造或消滅的。
【第21句】:一個會說謊的人,他的行為就會有偏差,多數說謊的人是為了掩藏自己的錯誤;也有很多說謊的人對許多事情。根本不知、不見,甚至是非顛倒,卻還一派胡言、強詞奪理。
【第22句】:【佛家禪語悟道人生】友情如果是十分,我愿意這樣珍存:三分是雪中送炭的相助,三分是惺惺相惜的欣賞,三分是淡如清茶的牽念,剩下一分是記得曾經那些純凈的美好。
【第23句】:善惡皆由心生。當你用心修善時,身心就非常安樂。修善者,在行善的同時就上了天堂,當你作惡時,便會受到良知的譴責,招致痛苦、憂愁,墮入厄運,于是地獄由此而生。
【第24句】:【佛心禪語】年輕人說:“來吧。你先把東西給我,等我運送到對岸再回來載你。要不然,被抓到就不堪設想。”
【第25句】: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旃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楞嚴經》
【第26句】:【經典佛語】“戒”是斷除粗重煩惱的工具,“定”是斷除中等煩惱的工具,“慧”是斷除微細煩惱的工具。
【第27句】:而是心者,無內外中,無系縛解脫。《大寶積經》卷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第28句】:衣裳破后重重補,糧食無時旋旋營。一個紀軀能幾日,為他閑事長無明。一《筠州洞山悟本禪師錄》
【第29句】:【禪心佛語】若懂得制心,能夠調伏這匹野馬(妄心),便是上根利智。
【第30句】:正因為生命是有限的,才能夠體會歡喜和憂傷。累眼看世界,人累心也累;笑眼看世界,人笑心也笑;一切由心生,一切由心滅。
【第31句】:人生首先要是望遠鏡,看遠,再就是顯微鏡,看細,接下來是放大鏡,看透,其次是太陽鏡,看淡,最后是哈哈鏡,笑看生活!
【第32句】:生活里的那些固執與傲慢往往成全了更多的“不堪回首”、“難以釋懷”、“悲憤交加”的過往。學會溫和以對,也就讀懂了生命,活好了相逢與別離,歲月靜好,何苦自傷。
【第33句】:【圣經文案】70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詩92:14)
【第34句】:【禪心佛語】生命總是欲失欲得,有失有得。怕死,就去生吧;厭生,就去超越死亡吧。看到大河的人,不會在意腳前的石礫。
【第35句】:【禪語人生】正知:即了知,也就是在我們想事情的當下完全地了知它。
【第36句】:【禪語勵志感悟人生文案】放下一點自私的執著,就會減輕一點痛苦;而放下了全部執著,就會獲得最自在的快樂。因為,自私自利的執著,總是與痛苦綁在一起,不離不棄。
【第37句】:【禪心佛語】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凈。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第38句】:愿效法佛陀的精神,學做大農夫;耕耘天下眾生心田,化荒蕪成大福田。
【第39句】:【禪心佛語】人有順逆之氣生于心,心治則氣順,心亂則氣逆,心之治亂在于道德,得道則心治,失道則心亂。
【第40句】:【佛心禪語】我們的生活圓滿了,工作圓滿了,這才是真正的圓滿。如果我們的生活沒有圓滿或工作其一沒有圓滿,另外得到一個圓滿有什么用?
【第41句】:【禪心佛語】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不在于自己有多高的學問,而在于自己有多少的“涵養”,可以安頓自己,也可以清醒別人。
【第42句】:懂得舍棄,才能行布施之道在佛家看來,懂得舍棄,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報;在現實中的人看來,懂得舍棄,才能抓住更重要的東西。
【第43句】:【禪心佛語】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愚癡的人,一直想要別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卻努力的了解自己。
【第44句】:【圣經文案】222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神。(可12:30)
【第45句】:【佛心禪語】人人都會犯錯誤,“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寬恕別人的錯誤,給別人一次機會,有時能免得事態惡性發展,甚至可以挽救一個人的靈魂。
【第46句】:如來依世俗諦為眾生說,若有眾生于此言教起于執著,如是等類,不應依趣。《大寶積經》卷五十二,菩薩藏會
【第47句】:【禪心佛語】人活一世,親情、友情、愛情三者缺一已為遺憾;三者缺二,實在可憐;三者全無,生不如死。
【第48句】:【禪心佛語】仇恨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真理。
【第49句】:家長對孩子嬌慣溺愛多少,孩子就讓家長失望多少。求可求,不強求;有自信,不亢奮;知好歹,不較勁。
【第50句】:記住,永遠不要埋怨已經發生的事情,要么就改變它,要么就安靜的接受它。人有個好的心態,才能享受人生。幸福很遠亦很近,就看你用什么眼光看,用什么心態面對。
【第51句】:【禪心佛語】人生新十點:上班勤奮點,下班輕松點,回家珍愛點,遇事看開點,朋友多交點,為人厚道點,想得科學點,活得高雅點,名利淡泊點,天天多笑點。
【第52句】:【禪心佛語】生死是因緣生無自性,空;涅槃也是因緣生無自性,還是空。
【第53句】:而有智慧的人,能探討人生真理、宇宙真義,然后啟發本性,發揮生命的功能,不僅不受命運左右與擺布,更能改變命運——業因。
【第54句】:人無涵養,動輒矜夸炫露,必不能載福而有大成就。真修行人,于塵勞中煉磨煩惱習氣,必使漸漸消滅,方為實在工夫。
【第55句】:譬如甘蔗味,雖不離皮節,亦不從皮節,而得于勝味。皮節如世話,義理猶勝味,是故舍虛言,思惟于實義。《大寶積經》卷九十二,發勝志樂會
【第56句】:【禪語人生】在黑暗與光明相互交錯的黎明,光明自然就是生活的智慧,黑暗也是令人生起無限慈悲的動力。
【第57句】:【禪心佛語】火化后,弟子們迎舍利歸寺,建塔號“圓明塔”,因名其巖“機巖”。
【第58句】:【禪心佛語】凡是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只有在贈與之后才會加倍增值。
【第59句】:【禪心佛語】氣質定律:所謂氣質是從身體中透出的靈氣,而絕非涂抹的油彩和裹挾的包裝。
【第60句】:【禪心佛語】對于小事疏忽懈怠的人,他人生的船已有了破洞,若不予以修補,終必難免沉沒。
【第61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希望真理站在自己一邊,卻沒有想要站在真理的一邊。
【第62句】:【禪語人生】我們衡量一個人,除了看他作些什么之外,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看他付出些什么。
【第63句】:【禪語人生】無所事事,未必算是閑,最可悲的忙,是忙碌終日,不知為何而忙。真正的閑,是心無所惱,心無所牽。
【第64句】:守一方凈土,只種竹菊梅蘭;棲一隅寒舍,只伴詩酒茶禪;鋪一紙平仄,只寫風輕云淡。撫一指琴弦,只彈流水高山;續一段前緣,只為若如初見。
【第65句】:【禪心佛語】世上最糟糕的感受,就是不得不懷疑先前深信不疑的東西。
【第66句】:【禪心佛語】人們在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的同時,孕育了人間苦與樂,演繹了人間悲劇與喜劇,成就了人間森羅萬象。
【第67句】:【圣經文案】239當下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兵丁就拈鬮分他的衣服。(路23:34)
【第68句】:【禪語人生】因緣果報是整合不能分割的,是不能用邊見、成見執取的。
【第69句】:【禪心佛語】千萬別把牛皮吹“破”了,自以為是往往會弄巧成拙,玩花花腸子是做不成生意的,有真本事的強者,“吹牛不破天”。
【第70句】:【禪心佛語】持戒讓一個人從舉止到內心都安詳、穩重,透出一種慈善、清和的光輝,私心雜念少了,就容易專注,也就是“定學”。
【第71句】:面對死亡,要有如落葉歸根的自然;面對死亡,要有如空山圓月的明凈。纏繞心靈的那條生死線,只有自己才能解得開。
【第72句】:【禪語人生】只要腳還在地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輕;只要還活在地球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重。
【第73句】:保持一種令人歡喜的語言是和諧人際關系的重要內容,是凝聚人心、保持人際關系穩定和諧的重要方法。
【第74句】:有些人不了解佛法,總以為苦惱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求得解脫;認為佛教是消極、逃避現實的。這是錯誤的觀念。
【第75句】:【佛家禪語】貪念生,就會善解;惡念消,就不會作惡,則災難自然遠離。
【第76句】:幸福并不是高深莫測的哲學,而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心靈變化。那些充盈在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小小細節,都填滿了幸福。
【第77句】:二、不能度盡眾生界:眾生業重,習性難移,舊業方悔改,新業又造成!良知方露,又不堪欲境引誘。因此六道沉淪,三途難盡。
【第78句】:【禪心佛語】人的臉,本身就是個面具,一個能隨著環境和心情而改變的面具。
【第79句】:萬物因為大地的寬容顯現無盡生機,百花因為嚴冬的寬容才有濃濃春意。寬容,于人于己都是一種“精神補品”。
【第80句】:人活著只求心安無愧,你我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并不建立在少數主觀、偏見者的好惡之上。人要是沒有這種堅持,這種自我做主的態度,他會活得很無奈。——耕云先生
【第81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82句】: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云半問;昨夜云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歸宗芝庵禪師)
【第83句】:歷坎坷,經曲折,人生之路無假設。天堂地獄隨業造,各具因緣都沒錯。大道通天,腳底踩著,悔什么?
【第84句】:【佛心禪語】武士都沒正眼看他,象是沒聽見的樣子,邁著大步走了。鐵眼和尚急忙追上去,低聲乞求:“給多少都行。”
【第85句】:若能至心生大憐愍施于畜生,專心恭敬施于諸佛,其福正等無有差別。《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86句】:如果我們不是以全然的自我存在,并真實處于當下的話,我們就會錯失一切。
【第87句】:大乘信為父,般若以為母,禪胎大悲乳,諸佛如貴子。《究竟一乘寶性論》卷三
【第88句】:【禪語人生】無論你讓別人做什么事情,重要的是給對方掌聲,才能夠最好最快地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第89句】:對大家都贊成或反對的事,不要受其影響。一般來說,沒有自己的主見,“隨大流”的結果,都不太好。
【第90句】:【禪心佛語】若人生恍如一夢,我們該做個好夢,不該遺憾地夢著或醒著。
【第91句】:【禪心佛語】人生自我設計是必要的,沒有自我設計,人生將是盲目的,自我設計是自我實現的基礎,自我實現是自我設計的結果。
【第92句】:【禪心佛語】過去斃兩個地委干部全國震驚,現在斃一串省級干部大家連睫毛都懶得眨,漲價了。
【第93句】:【禪心佛語】根治門票的問題,其癥結顯然在廟產法人的法律主體不清問題上。否則,寺廟僧團若是主人,他們決定不讓賣,誰也無權強賣。
【第94句】:【禪心佛語】人,應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才能將強烈的情感導向正軌,發揮有效的力量。就好比蒸汽機的氣體,奔騰澎湃,一定要給予適當的調節與引導,才能合于正用。
【第95句】:【禪心佛語】四周是廣大的空虛,還有死的寂靜。死于無愛的人們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見,還聽得一切苦悶和絕望的掙扎的聲音。
【第96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誰都無法預計未來,但是人們只要有相互的信任與真誠,才能夠更好的延續未來的美好。真誠讓我們更加地近距離親信和信任,世界就會更加的和諧了。
【第97句】:有智之人應觀非想非非想處所有定樂如地獄苦,一切眾生等故有之,是故生悲。《優婆塞戒經》卷一,悲品
【第98句】:【禪心佛語】識人識己識進退,時時身心平安;知福惜福多培福,處處廣結善緣。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第99句】:在幸福層面,抓住吃飯本質的人,總是比貪圖享受的人更自由、更幸福。
上一篇:知乎賬號素材大全說到心坎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