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阿綿花屎】(慣)阿:同“屙”。比喻故意拖延時間。
【第2句】:去年種麥子的時候,我們這里遇上了大旱。村里人都忙著挑水抗旱,可有幾家卻不見動靜。偏巧,兩天之后下起傾盆大雨,結果澆過的田太濕無法播種,而沒澆過的田墑情正好,反倒先種上了麥子。奶奶說:“這就應了一句話,‘適一早,適一晚;適一勤,適一懶’。”(河南·郟縣)
【第3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釋義:雞狗的叫聲都能聽到,人們卻直到老死也不互相來往。這是老子的話,《老子》八十章:“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現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單位之間,地區之間互不聯系,互不通氣。例句: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這對于取得共同的語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這樣做,而是像老子說的“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結果彼此之間就缺乏共同的語言。
【第4句】:【一朝天子一朝臣】指各有一班人馬。蔣子龍《喬廠長上 任記》:“運動一來,班組長以上干部都受審批,工廠、車間、 班組都搞一朝天子一朝臣,把精力都用在整人上,搞起工作 來相互掣肘。”
【第5句】:【人怯鬼蝎虎,人勇鬼縮頭】(諺)蝎虎:放肆猖狂的樣子。人要是膽怯軟弱,邪惡鬼物就會猖狂;人要是勇猛剛強,邪惡鬼物就會退縮。 指對邪惡勢力只能強硬,不能軟弱。
【第6句】:【粉絲】現在,“粉絲”是個使用頻率十分高的熱詞,相當于追星族。粉絲是個外來語,與粉絲、粉條這種大眾食品沒有任何關系。 “粉絲”是英文fans的音譯,原意是“熱心的追隨者”的意思。因為在中文里,說“我是他(她)的迷”這樣的話是不通的,必須在“迷”之前再加一個字,如“歌迷”、“影迷”、“球迷”等。在許多場合,這樣用起來還是繁瑣,為了方便,干脆就把“熱心的追隨者”——“粉絲”拿來使用,不管是歌迷、影迷、球迷,都可以直稱“我是某某的粉絲”。并迅速流傳開來。
【第7句】:背脊骨吃人參——后(候)補
【第8句】:石灰拌白糖——分不清
【第9句】:【不知道哪頭炕熱】北方農村居民睡炕,冬季炕要加熱。 謂對他好,對他親熱,他不知道。又指不知好壞。成語:不 識好歹。孫犁《風云初記》:“吃的拿的都是從我們這里出, 你那上級,連四兩煙葉兒,我看也沒給你稱過。怎么你這么 向他們,到底是哪頭炕熱呀?”
【第10句】:寧犯天公怒,莫惹眾人惱。
【第11句】:【大將無能,累死三軍】(諺)三軍:軍隊的總稱。指將領如果無能,三軍就會跟著倒霉。也借指領導人物缺德少才,下屬就會跟著白受苦。 也作“將帥無才,累死三軍”。
【第12句】:【殺人見血,鏟草除根】(諺)殺人必須見血,證明人死無疑;斬草必須除根,使它不再萌生。指消滅敵方力量必須完全徹底,不留后患。 也作“殺人須見血,斬草要除根”。
【第13句】:小雞斗鷂鷹——自不量力
【第14句】:【半夜雞叫】小學課本里有一篇課文叫《半夜雞叫》,說的是地主周扒皮為使長工們多干活,半夜起來學雞叫的故事。好像“半夜嗚叫”是周扒皮發明的,其實不然,他已經晚了兩千多年。在戰國時代中國著名的函谷關,每天清晨開關的時間都以雞叫為準。據史書記載,齊國貴族孟嘗君落魄從秦國逃出來的時候,正是半夜間路過函谷關,關門緊閉,他擔心后面有追兵,心里特別著急害怕。他門下的食客中有一個人會口技,情急之下當即學雞叫,這一叫引來了周圍雄雞都叫了起來,于是騙開了關門,使孟嘗君得以逃出險境。這才是中國“半夜雞叫”第一叫。在這里不免介紹一下“雞叫”的起源。傳說古時候在中國東南方有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很大的樹叫“桃都”,桃樹枝長達三千里,樹枝上有“天雞”。每當日出時,陽光照滿桃樹,這時天雞就開始啼叫,天下所有的雞都隨著叫了起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詩里就有歌頌“天雞”的詩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弊源耍垭u隨天雞開始五更時分報時,遂有“雞司晨,狗守夜”之說。
【第15句】:【來者不懼,懼者不來】(諺)敢于前來的,就無所畏懼;膽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來。指凡是敢于前來應戰或挑起事端的,就沒有膽小怕事的。 也作“來者不怕,怕者不來?!?/p>
【第16句】:【有錢不買張口貨】(諺)張口貨:張口吃白飯的人。指有錢人不會買一個只吃飯不干活的人。
【第17句】:【老實的終須在】(諺)為人老實厚道,最終會有個好結局。指人要老實,才能長久。 也作“老實常常在,奸狡是禍害”。 奸狡:為人奸詐狡猾。
【第18句】:【到啥子站,歇啥子店】(諺)指到了什么樣的站口,就住什么樣的客店。比喻做事要根據具體情況,隨遇而安,不可偏頗固執。
【第19句】:火車離軌——寸步難行
【第20句】:【一個笛子一個笙】(慣)一個人吹笛子,一個人吹笙。形容相互配合得很默契。
【第21句】:【一善蓋百惡】做一件好事,有了聲譽,掩蓋了壞的行為。 清代《十二樓》:“古語云:一善可以蓋百惡,這等看來,一惡 也可以掩百善了?!?/p>
【第22句】:【聾子放炮仗——散了】(歇)炮仗:爆竹。聾子聽不見炮仗聲,只看見炮仗爆炸時炸散了。散:本讀san,轉讀san。指散伙了。 也作“聾子放炮竹——散伙”。
【第23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沒指望】(歇)農歷三十晚上沒有月亮,盼也白盼。指前景渺茫,沒有盼頭。
【第24句】:【一張床上說不出兩樣話】(諺)能睡在一張床上的夫妻二人,心想的、嘴說的總都一致。指夫妻思維方式、是非觀念往往是相同的。
【第25句】:我解纜,你推船——順水人情
【第26句】:【 星星出來月亮落】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浩然《艷陽天》: “桂英啊,星星出來月亮落,咱們娘兩個一塊兒混的歲月長 啦,千萬別光看狗吃日頭那小陣子呀!”
【第27句】:缺嘴少耳朵——又聾又啞
【第28句】:跳蚤脾氣——碰就跳
【第29句】:小明見媽媽在炒肉,饞得眼巴巴望著鍋。媽媽瞪了他一眼說:“看你,眼睛吹得燈熄了。”(湖南·冷水灘)
【第30句】:【不行春風,難得秋雨】(諺)沒有和順的春風,就難得及時的秋雨。 比喻給別人以方便,也就會得到別人相應的回報。 也作“不行清風,難下細雨”。
【第31句】:【丟了西瓜,撿個芝麻】(慣)比喻把大事要事丟在一邊,偏抓小事,得不償失。
【第32句】:【枕著烙餅挨餓】(慣)比喻放著有利條件不去利用,卻受著窘迫。 也作“頭枕著烙餅挨餓”。
【第33句】:【拔眼中釘】(慣)比喻除掉心中所憎恨的人。
【第34句】:【有酒不喝偏喝醋】(慣)比喻有利的事不做,偏要自討苦吃。
【第35句】:媽媽見我洗腳不用手,就數落我說:“你真應了別人的話了,勤人手洗腳,懶人腳洗腳。”(湖南·通道)
【第36句】:老貓看游魚——干著急
【第37句】:【傻眼】“傻眼”形容出乎意料、措手不及、舉止無措、沒有辦法的尷尬狀。它源自“傻”和“眼”的巧妙組合。首先看一下“傻眼”一詞的使用效果。某醫院為一孕婦多次進行產前檢,確定是雙胞胎,且狀況良好,結果生下來是連體嬰兒,醫生頓時傻了眼?!吧笛邸币辉~用得實在絕妙,把當時的情況唯妙唯肖地描述出來了,換任何一個詞都達不到這樣的效果。 “傻眼”之所以傳神,是把常用來形容糊里糊涂、呆頭呆腦的“傻”字,拿來偏偏放在了本是活潑好動的心靈之窗“眼睛”之上,形成了巨大反差的目瞪口呆的“傻眼”,頓時讓人領悟到,那促使人傻眼的意外,是多么讓人無法捉摸驚詫莫名。
【第38句】:【不怕年災,就怕連災】(諺)年災:當年農作物遭受災害。連災:接連數年遭災害。指一年遭災,災情雖重容易渡過;接連數年遭災就難以活命。
【第39句】:【做了幾天和尚,連肉味也忘了】指忘記過去的經歷。汪幸 ?!独僳E臺灣島》:“過去,你男人為升官想方設法巴結我。 今天,我浪跡到這里,你卻忘恩負義拒我于門外,做了幾天 和尚,連肉味也忘了。”
【第40句】:【雪水煮豆腐——好不冷淡】(歇)指用雪水煮成的豆腐,又冷又淡,轉指對人很不熱情。
【第41句】:【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諺)諸葛亮:《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足智多謀。三個普通人的智謀,能頂個諸葛亮。指人多出智慧。 也作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 三個縫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人頂個諸葛亮。
【第42句】:鋼水倒進模子里——定型了
【第43句】:【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慣)指老老實實地有什么說什么,不夸大也不隱瞞。
【第44句】:【飛得高,跌得重】(諺)物體上升得越高,跌下來摔得就越重。比喻貪婪的人名利地位攀升得越高,一旦失腳,受打擊受損失就越慘重。 也作“飛得高,摔得重”。
【第45句】:特快列車過隧道——長驅直入
【第46句】:雷聲大,雨點小——虛張聲勢
【第47句】:【屬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動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難對付,軟硬都不行。
【第48句】:小偷進牧場——順手牽羊
【第49句】:出洞的老鼠——東張西望
【第50句】:姐姐在地里撒了紅蘿卜籽,誰知過了幾天苗也沒長出來苗。媽媽說:“紅蘿卜是七天三水,不出就毀。怕是沒指望了。”(河南·偃師)
【第51句】:扁擔上擱雞蛋——好險;冒險;危險;不穩當;不穩
【第52句】:【提在水缸里】(慣)比喻擔驚受怕。
【第53句】:奶奶聽了爺爺說了句小孩話,笑著說:“看你,烙饃卷蒜薹——面老心脆,還說得出口。”(安徽·臨泉)
【第54句】:指到黃牛便是馬——信口雌黃;自欺欺人
【第55句】:【萬般事仗少年為】(諺)少年:泛指人在年輕時期。任何一方面的事業,都要靠年輕人投入。指年輕人朝氣蓬勃,敢作敢為,事業的成就,主要依靠他們去開拓。
【第56句】:【不愿文章高天下,只愿文章中試官】釋義:不求文章寫得好,天下第一,只求被主考官看中。古代科舉考試,只要文章被主考官看中,應試者就能被錄取,登金榜、做大官、享厚祿。 “高”又作“中”?!霸浮庇肿鳌耙薄@洌浩淠晗嫣犊h考試,仲先空受一日辛苦,不曾考得個名字。嘆口氣道:“不愿文章高天下,只愿文章中試官。”
【第57句】:媽媽讓我去給小兔拔草,我說:“這么冷的天到哪兒去拔草?”媽媽說:“兔吃百樣草,田邊地頭容易找?!保ê幽稀ゅш枺?/p>
【第58句】:兄弟倆吵架,大伙兒勸誰誰也不聽,可支書一來,兄弟倆都不吱聲了。他們的父親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家這倆小子是半生的紅薯——不怕麥秸火,就怕強人捏?。 保ê幽稀らL葛)
【第59句】:東家瓜,西家棗——沒話尋話
【第60句】:鄰居張爺爺辛勤耕作一年,莊稼獲得了好收成。他高興地對我說:“錢不會枉花,工夫不會枉搭。這學習和種地一樣,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獲。”(河南·登封)
【第61句】:【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見“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62句】:【舉白旗】在現代戰爭中,舉白旗表示投降,已是國際慣例。它源自古代戰爭。在戰爭中使用白旗始于遠古,但當時白色旗幟代表要求進行談判先休戰,而不表示投降。當交戰的一方打出白旗時,對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談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進攻活動。持白旗的一方則派出軍使、號手、旗手和翻譯到對方指揮都會明談判條件和意圖。軍使從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權利。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把在戰爭中打出白旗轉認為是投降,后來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標志,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63句】:【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開,黃梅雨不來】釋義:冬青:常綠喬木,夏季開花,花小呈淡紫紅色。在黃梅雨時節,冬青樹一般不會開花;如果開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黃梅雨便停止。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諺云:“黃梅雨未過,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開,黃梅雨不來?!?/p>
【第64句】:【不是冤家不聚頭】釋義:冤家:仇人;也用于對親人的昵稱。在一起生活,矛盾不可避免,所以有矛盾的人總要聚在一起。例句:偏偏兒的遇見了這么兩個不懂事的小冤家兒,沒有——天不叫我操心!真正是俗話兒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了。
【第65句】:謝安做宰相——東山再起
【第66句】:爸爸和一個叔叔在喝酒,看到上來的主食是饅頭,爸爸笑著說:“饅頭就酒,再好沒有?!蔽覀內胰寺犃硕即笮ζ饋?。(山西·陽泉)
【第67句】:一只公雞四兩力,四只公雞舂米吃。
【第68句】:【鬼話】“鬼話”,指的是騙人的謊話?!肮碓挕币辉~,源自一百多年前的穗、港、澳一帶,與今日詞義不同。那時的“鬼話”曾指鬼佬之話——英語。約一百六十年前,廣州出版過英語學習讀本,封面大字標明書名是《鬼話》。如當時已有今義,斷然不會將英語學習讀本命名為《鬼話》。那樣,誰還敢學習英語呀!這本早年英語課本《鬼話》很有趣,是中文英語書。如在“球”后面用漢語注音為“波”,所以后來粵語干脆不說“球”了,改用“鬼話”之“波”了?!豆碓挕窌押币?,美國有本《廣州番鬼錄》對此有較多介紹。何以稱英語為“鬼話”呢?許多文獻記載,“鬼”多指“遠國蠻夷”或“異族外國”之人。如朱熹集注:“鬼方,遠夷之國也?!薄肮碓挕憋@然來自古代中國對外國的稱謂,無貶義。鬼話轉義為今義,顯然是中文特點一詞多義之故,國人又極善于聯想,“鬼”在古代許多小說中是壞東西,能妖言惑眾,借《鬼話》為“鬼話”。
【第69句】:【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諺)行軍打仗,沒有固定的陣勢,就像水的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指打仗要隨機應變,不能死守教條。
【第70句】:【冤家路窄】(諺)指仇人往往相遇,想避也避不開。也指心里討厭的人總容易碰見。 也作冤家路窄,狹路相逢。 冤家路窄,在劫難逃。
【第71句】:【老虎屁股上搔癢癢】釋義:比喻觸犯強者,干危險的事。例句:咳,你這里“老虎屁股上搔癢癢”,大事辦不成,光賺些禍害來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還能治人怎么的?
【第72句】:一天,村里來個賣葡萄的,要價一元錢一斤,大家嫌貴,可他卻說:“一元錢,不算多,買不著汽車和摩托;兩元錢,不算貴,拉不回冰箱和冰柜。”(河北·黃驊)
【第73句】:【一個蘿卜頂一個坑】釋義:比喻一個人有一份工作,各有專職。也比喻錢物每人一份,不多不少。還比喻工作踏實,一步一個腳窩?!翱印庇肿鳌案C”。例句:留下的都一個蘿卜頂一個坑,兵是精的,將是強的。
【第74句】:老鼠鉆煙囪——夠戧
【第75句】:媽媽一邊忙著干家務,一邊說:“我這是腳篩羅,手和面,胳膊肘子帶搗蒜,眼里還得瞅著雞下蛋。彬彬,快來幫幫我!”(甘肅·平涼)
【第76句】:【虎口里奪食】(慣)比喻冒著危險去爭奪某種利益。
【第77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釋義:比喻各個地方都有稱霸者把持。例句:“這三河鎮舊社會是啥樣?”姚春心酸地說,“真不敢想。”“山有山主,水有水霸。三湯五虎震山河,三河災難多?!?/p>
【第78句】:【墻有縫,壁有耳】(諺)墻上有縫隙,消息會外漏;壁上有耳朵,說話會被偷聽。指人們說話要隨時隨地留心,提防有人竊聽。 也作墻有眼睛,壁有耳朵。 墻有縫,窗有眼。
【第79句】:【踩一頭兒撬一頭兒】(慣)撬:這里同“翹”,向上仰起。踩下這一頭,那一頭又翹起來了。比喻壓制住這個人,那個人又鬧起事來。
【第80句】:【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諺)馬屁:拍馬屁,即專門用甜言蜜語奉承討好人。舊指無論什么東西都有可能被人看穿厭棄,惟有奉承話是人人愛聽的。
【第81句】:【放虎歸山,必成大害】(諺)比喻放走強敵,必定會帶來難以估料的后患。 也作放虎歸山,自留禍根。 放虎歸山,終是后患。
【第82句】:【 把自己身上的虱子往旁人身上捉】把壞事推給別人。成 語:嫁禍于人。柳青《種谷記》:“今早起我們起身時誰也沒 有碰見!你不要把你身上的虱子往旁人身上捉呀!”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不量力,反而害了自己。成語: 自作自受。王蒙《活動變人形》:“現在倒好了,倪吾誠需要 她來養活。她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第83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諺)做賊的人雖然品格卑下,但機智計謀往往勝過正人君子。指智力的高下,不受品格的限制。
【第84句】:【鞋不加絲,衣不加寸】(諺)絲:長度單位,十絲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點就不合適,而鞋的制作準確度比衣服更為嚴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第85句】:【 別人碗里粥稠/別人碗里肉肥】嫉妒或羨慕別人。成語:饞 涎欲滴。賈平凹《廢都》:“我讓你嫁給那個殘疾你去不去? 你不要看著別人的米湯碗里結一張皮兒就嫉妒飯稠!”
【第86句】:【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釋義:指重陽這天陰沉下雨,這一年就有好收成。例句:重陽黑洞洞,一年好收冬。九月九日是雨歸路日,有雨主來年熟。
【第87句】:【屎殼郎戴花——臭美】(歇)本指又臭又美,轉指人故作姿態顯示自己漂亮,惹人厭惡。常含譏諷意味。
【第88句】:牛皮燈籠——肚里明;里頭亮;心里亮
【第89句】:【捏著鼻子哄眼睛】(慣)比喻自己欺騙自己。
【第90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諺)比喻早知道后果嚴重,當初就不該貿然行事。
【第91句】:【豬八戒吃人參果——全不知滋味】(歇)《西游記》中描寫,豬八戒與孫悟空在萬壽山五莊觀偷了人參果,豬八戒性急,囫圇吞下,不知是什么味道。比喻一味貪食,不知道所吃東西的價值。也比喻完全不了解事物的奧妙。 也作豬八戒吃人參果——食而不知其味。 豬八戒吃人參果——不知其味。
【第92句】:【屎殼郎掉在磨道里——充大耳朵驢】(歇)磨道:牲口拉磨時繞磨盤四周走的圓形小道。大耳朵驢:即驢,因耳朵較大而稱。比喻品行低劣或無能之輩冒充體面的人物。 常含譏諷意味。
【第93句】:【剜下眼珠子當泡兒踩】(慣)比喻給以嚴厲的懲罰。 也作“剜了眼睛當泡兒踩”。
【第94句】:割雞用牛刀——大材小用;小題大做
【第95句】:【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什么地方,典出何處?所謂“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又稱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根據佛教典籍《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由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讀che、qu,熱帶海底軟體動物,介殼漂亮,可作裝飾品)、瑪瑙七種寶物鋪成,光彩照人,極其美麗。這里的樹林、諸佛居住的講堂、精舍等,全由七寶組成,光輝燦爛,富麗堂皇;這里沒有行走不便的道路,到處暢通無阻;沒有坑洼陷阱,可以放心涉足;在這里想吃什么,珍饈佳肴轉眼就來,想穿什么衣服,也是應念而至;這里的人,個個相貌非凡,雖有身體之形,卻無血脈骨肉,人人相親相愛,相互敬如上賓。這里沒有任何疾病,想活多久就活多久,這里沒有絲毫的煩惱,更無矛盾沖突。不過,這個極樂世界是男性的凈土,看不到一個女人,因為女人得不到解脫,她們要想到達這里,必須轉為男身。怎樣轉為男身,只有艱苦修行才能實現變性。總之,在這里幸福之至,美妙之至,極樂世界,無可比擬。陶淵明寫的“世外桃源”那是比不了,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堂大概可有一比??磥恚嘶钪遣豢赡軐崿F到達極樂世界這個夢想了,怨不得有人把死稱作“上西天”、“上天堂”,再也不受罪了。
【第96句】:【槍對槍,刀對刀】見“刀對刀,槍對槍”。
【第97句】:小姑要嫁人了,直嫌爺爺給她置辦的嫁妝少。爺爺的態度很堅決,說:“陪不盡的閨女,辦不盡的年。你甭挑剔了,就這了!”(江蘇·贛榆)
【第98句】:【三日賣不得一擔真,一日賣了三擔假】(諺)三天連一擔真貨也賣不了,一天卻能賣出三擔假貨。指在商業道德淡薄的社會里,真的背時,假的走紅。
【第99句】:二哥辦工廠發了財,花錢大手大腳起來,買東西常?!按髨F結”一甩,不要找零頭。有的鄉親說:“這小子發得流油啦,拔根毫毛,比咱的腰桿子還粗呢!”(河南·南陽)
上一篇:妙語驚人,句句清新脫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