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做官之人應知進退之策,不知則官危;大富之人應知施舍善舉,不知則命危。
【第2句】:人不管他是處在什么樣的地位,過著什么形式的生活,如果心里紊亂不安,這種生活就無異是對生命的一種煎熬。——耕云先生
【第3句】:痛苦:人生八大苦中,以“病”苦為最。除了身體上的病痛之外,還會導致精神上的折磨;身心疾苦,令人日夜難安。
【第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獨自時,常常想著別人對自己的好處,你就會善等每一個人。那么,你就愿意為他付出,愿意與他接好,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就會地久天長。
【第5句】:野干稱獅子,自謂為獸王,欲作獅子吼,還出野干聲。《長阿含經》卷十一,《阿耨夷經》
【第6句】:【佛心禪語】年齡:老年人往往更加幸福。隨著歲月的流逝,老年人逐漸學會了抓住使其幸福的事情,放棄容易產生麻煩和不幸的事情。
【第7句】:【禪心佛語】所以,高興時要觀心:是否在給“自我”補養?當逆境時,要看住心:自我這條蛇可要出洞了。
【第8句】:【禪心佛語】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用人要取長補短,個人發展,則要揚長避短。方能真做到人盡其才,也才能真做到少走彎路。
【第9句】:【禪心佛語】夫眾生處處執著,一言執著,便有能所。就能執一面言,無非妄念。就所執一面言,便是諸法。
【第10句】:【禪心佛語】若要身體好,飲食要吃少;若要人緣好,誠懇莫驕傲;若要家庭好,關懷最重要;若要事業好,勤勞來創造。
【第11句】:【禪語人生】修行人既能知命,又能達觀,才能不怨天、為尤人,達成心理上的泰然和寧穆;同時,必須有十足的勇氣與毅力,才能克服自他的弱點,作向上的轉變。
【第12句】:【清雅基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第13句】:學會欣賞,它會讓你的生活更有詩意,讓你在獲得精神享受的同時,進而獲得身心的健康。
【第14句】:【禪語人生】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得到了你就幸福;長大后幸福是一個目標,實現了你就幸福;成熟后幸福是一種心態,領悟了你就幸福。
【第15句】:【禪心佛語】如木工調直木,弓師矯正箭直,造溝者疏導水,賢人調御人心。
【第16句】:【禪心佛語】世間七珍,雖稱為寶,享樂一時,畢竟成空,只能養生,不能脫死。若佛三寶,則能息無邊生死,遠離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樂。
【第17句】:【禪心佛語】佛的四無所畏空,佛的十力空,佛的十八不共法空,因為略廣因緣中,求果不可得嘛。
【第18句】: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用,貧賤不可自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第19句】:【禪語人生】無是因緣無,因緣無無自性就是有,它也不生,也沒有無。
【第20句】:【禪心佛語】兩手將山河大地,捏扁搓圓,掐碎了遍撒虛空,渾無色相;一棒把千古業魔,打死救活,喚醒來放入微塵,共作道場。
【第21句】:【禪語人生】我們的心很小,容不下太多的東西,該舍的一定要舍棄。背負的越多煩惱就越多,卸下負荷,抹去昨天的記憶,做好今天該做的事情,輕裝迎接明天的太陽。
【第22句】:【禪語人生】問:妄想和發愿有何不同?如何知道發愿是妄想?上人:發愿若能利人,即使是妄想亦無礙;若不能利人,則應去妄想。
【第23句】:【禪心佛語】如果說在困境中接受磨難是一種自然,那在順境中尋找磨難則是一種挑戰。其實人生到處充滿了磨難,只不過我們是否愿意去被動接受或主動挑戰罷了。
【第24句】:【禪語人生】心若無事處處安然,心若有事處處茫然。隨緣處事事亦無,亦無礙事是功夫。
【第25句】:【禪心佛語】窗外雨聲明晰,應到天明。夜雨好無情,不忍道于愁人聽。云胡不喜,云胡不夷。
【第26句】: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鉆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宗教箴言錄》
【第27句】:【禪心佛語】懶云:哦,其實五戒是一切戒的根本,如果說到修行本質,一條戒就夠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第28句】:見有德人,應贊不贊,見他贊嘆不生歡喜,是慢業。《華嚴經》卷五十八,離世間品
【第29句】:觀惡言,是功德,此則成吾善知識。不因訕謗起冤親,何表無生慈忍力?
【第30句】:【禪語人生】學心具足,作如是念:設使余人學以不學,我悉當學——謙虛好學的精神。
【第31句】:【禪心佛語】任何能像這樣用覺-定-慧去滅苦的人,即使才一點點的覺-定-慧,都可以說是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圣眼與圣耳,因為他已經能夠在心中看到天堂與地獄。
【第32句】:見他一切善,應當隨喜贊嘆,因為這都是我本性中所具有的,故應當隨學而極力擴充之;見他一切惡,應當謹慎莫犯,因為這也是我本性所具有的,故應當謹慎而不犯。
【第33句】:【佛心禪語】愛心、謙卑心是我們溝通別人的最佳利器,它會讓我們天下無敵,用愛可以感動一切、打贏一切。
【第34句】:【禪語人生】無常是好事情,每一扇門都為變化敞開,我們不抱怨,如果你看透事物無常的本質,就會盡最大努力使她過得快樂,你會變得積極、慈悲和富有智慧。
【第35句】:原夫真參實悟者,先須叩己,發輝本有之靈明;后必遇人,究徹向上之巴鼻。(明)慧經《壽昌無明和尚文案》卷四
【第36句】:【禪心佛語】利他心強的人比較快樂,愛與不愛是根據自己的利益判別出來的。
【第37句】:眾生因為認識不清,所以常把“無常”誤為常、把不樂認為樂,也因心性顛倒而造作許多墮入地獄之惡業。
【第38句】:常欲求多聞,諸佛所稱嘆,能得定實義,是故如大海。《大寶積經》卷七十七,富樓那會
【第39句】:【最有禪意的文案】無論處于任何領域,堅守崗位、向前精進,才能成功。
【第40句】:【佛心禪語】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轉慳貪,以慈悲心轉嗔恚,以智慧心轉愚癡。
【第41句】:因緣本自無,不生亦不滅,見諸有為法,石女、虛空華。《入楞伽經》卷三
【第42句】:【禪語人生】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實力才有魅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有作為才有地位。政從正來,智從知來,財從才來,位從為來。
【第43句】:【佛心禪語】當我們以正面心態去修行,即使做世間瑣事,也會成為獲得解脫的緣;當我們以負面心態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業,也會成為墮落惡趣的因。
【第44句】: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印光法師)
【第45句】:世界很大,風景很美,機會很多。人生很短,不要蜷縮在一小塊陰影里。
【第46句】:【禪心佛語】發菩提心者,非為己利,原為盡十方遍法界,一切極苦有情之所依怙。
【第47句】:【佛心禪語】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壇經》
【第48句】:不隨于心,能為心師,以心師故則能得為一切法師。若能于心得自在者,則于諸法而得自在。《大乘寶云經》卷五
【第49句】:【禪語人生】這意味著,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么,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第50句】:【禪語人生】因此,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不怨怒,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遇而安。
【第51句】:及乎掀翻,從頭勘破,原來只是一個自己。這個自己,在天同天,在地同地,在人同人,在物同物。于自己分上。春色無高下,花枝自短長。——《天如和尚文案》
【第52句】:【禪心佛語】當我們坐在移動的船上看船,并感覺不出船的移動,但假如我們看船外之物,例如眺望遠岸,便立刻能感覺出來,人生也有與此相同的情形。
【第53句】:《賢劫經》歸納了多種形式的“忍辱”,都是人們在事業、生活中必然遇到的事,能不能“忍辱”,就看各人的修養了。
【第54句】:【禪心佛語】如果寒暄只是打個招呼就了事的話,那與猴子的呼叫聲有什么不同呢?事實上,正確的寒暄必須在短短一句話中明顯地表露出你他的關懷。
【第55句】:在這人世的旅程,有聚首,有別離,相見時難別亦難,原來聚散兩艱難,心地不在困惑中迷失,那么就能活出對幸福最客觀的感知。
【第56句】:【禪心佛語】凡夫就是「幾」字中多了一顆心。若能無心即能超凡入圣。
【第57句】:【禪心佛語】黃金非毒蛇,凈財作道糧,外財固然好,內財更微妙,求財要有道,莫取非份財。
【第58句】:當一個人為自己制定了目標,確定了前進的方向時,他就會全心全意地為目標而奮斗。
【第59句】:【佛心禪語】三寶加持的陽光下成長的我,由于獲得恩德善知識的正確引導,堅定地認知心中本來具足愛心的明燈與智慧的光明,再也不怕生命的夜路,也不畏輪回的黑暗。
【第60句】:【禪心佛語】三昧惡善,非正受惡善;正受惡善,非三昧惡善;三昧惡善,亦正受惡善;非三昧惡善,亦非正受惡善。
【第61句】:一個人的修養如何衡量?應是存誠于內,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談舉止,一切行動都充分表現內在的修養。
【第62句】:【禪心佛語】夫道者,陶冶萬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折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間也。
【第63句】:【禪語人生】這個婆羅門又告訴了死者的妻子,誰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
【第64句】:人生就是需要一種拼搏、一種不懈的追求。在各種艱難困苦的挑戰下,我們都應當永存信念,這才是奮斗。
【第65句】:【禪語人生】無念是沒有一切世俗的塵念,具足有大智慧—自性本具有的大智慧。
【第66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想走的快,那么你就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的遠,那么就一起走。
【第67句】:【禪心佛語】人生難得解脫,難求灑脫;解脫只是自救,灑脫才是自在。
【第68句】:【禪語人生】有時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時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說出來;有時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第69句】:【禪心佛語】明朝正德三年出現了大旱災,楝塘地方因為有水庫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現大水災,也以堤壩高而沒有遭災。
【第70句】: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第71句】: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不教如養豬。有田不耕倉廩虛,有書不讀子孫愚,倉廩虛兮歲月乏,子孫愚兮禮義疏。【千古賢文-倉廩虛,就是倉庫空了;禮義疏,就是缺少禮義】
【第72句】:【禪語人生】有些人,明明知道愛上會受傷,偏偏要愛;我們一直如此,一邊深愛,一邊傷害。細細想來,很多的愛,誰不是一邊受傷、一邊成長。
【第73句】:【禪心佛語】所以我覺得一定要跟年輕人講,認清你們內在那些與生俱來的人類善性,用這個作基礎,建立起一種不滅的自信——要知道你們是靠著自己的雙腳站起來的。
【第74句】:【禪心佛語】人一輩子,總要忠誠一次,才能干大事。想賺大錢,必須仁義仗義。利者,義之何也。
【第75句】:【禪心佛語】今天修道,明天成佛,一橇就想挖成井,沒有這種道理,修行是“鐵桿磨繡針,功到自然成”。
【第76句】:【禪語人生】要生存就要進取,要成功就要堅強。與其花長時間懷疑,不如花短時間求證。人生可以有過錯,但不能有錯過。
【第77句】:【精短禪語】學誠法師:破除執著要靠慧力——內心一種明利、決斷的力量。執著是指人內心對人和事膠著難離的狀態,不是指外在的行為。
【第78句】: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圣及善人!《大方便佛報恩經》卷三
【第79句】:【禪語人生】五曰寬容樂人人有秉性,個個有脾氣,為人處事,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豁達樂觀,要學“君子坦蕩蕩”,莫像“小人長戚戚”,可使心情保持舒暢。
【第80句】:如果該忍處不忍,后果不堪設想。其實,忍辱是為了負重,假如能以一時的犧牲換取回旋的余地,峰回路轉之下柳暗花明,方能于困境之中走出新路、開拓新天地。
【第81句】:假如你真正堅持,誰也無法讓你放棄。哪怕有一點點放棄,都是你沒有真正堅持的結果。定力不夠,常常會因為外界的影響變得輕飄飄。
【第82句】:若心浮動——當念“除覺支”,除身口之過非;用“舍覺支”,舍于觀智;用“定覺支”,入正禪定;攝取散心,令不浮動。
【第83句】:【禪心佛語】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害也;物至而應,智之動也;智與物接,而好憎生焉;好憎成形,而智怵于外,不能反己,而天理滅矣。
【第84句】:【心靈禪語】樂觀的心態來自寬容,來自大度,來自豁達,來自開朗,來自善解人意,來自與世無爭。人生沒有完美,想通了、想開了就是完美。
【第85句】:【禪語人生】想掙錢的人不少,能掙到錢的人不多。有本事的人掙錢都難,一般的人掙錢更難。
【第86句】:【禪語人生】一是身無失。佛自無量劫以來,常用戒、定、慧、慈悲修行其身,此功德滿足,一切煩惱皆盡,所以在佛陀身上從來不會出現不恰當或無意義的行為。
【第87句】:【禪心佛語】精通贊美的人可以深得人心,甚至于當他死的時候,連殯儀館的人都會覺得惋惜。
【第88句】:【禪心佛語】俗話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可俗話又說:交淺勿言深,沉默是金。
【第89句】:敗家之子金如糞,成家之子糞如金。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七十二座天門陣,陣陣離不了穆桂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90句】:“參禪何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亦涼。”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樣無法修持。
【第91句】:【禪語人生】洲沙宿雁楚江秋。李清照:香蓮碧水動風涼,水動風涼夏日長。長日夏涼風動水,涼風動水碧蓮香。
【第92句】:【禪心佛語】強烈的我執:以自我為中心,去面對世間的一切;或執著自己擁有的一切為我,如執身為我、執名為我、執財富為我等。
【第93句】:【禪心佛語】雖然,劇中所言死是另一種存在,可此生未了,來生又何必期待。
【第94句】:【禪心佛語】對任何事、任何人、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順境要心安,逆境更要安心。
【第95句】:【佛心禪語】不殺害生命,不欺蒙眾生,只愿利益有情。輪回中的一切蕓蕓眾生,皆是往昔曾做過我們的大恩父母。
【第96句】:【禪心佛語】朝聞道,夕死可矣。可悲的是我們在夢中說夢,假戲真做,如同莊周迷蝶,蝶迷莊周,惘然一生。
【第97句】:天有日方明,人無信不立。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有影斜。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人窮無語,水平不流。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第98句】:佛說,保持平常心得快樂之福報。保持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坦然面對人生中的坎坎坷坷、是是非非、悲歡離合,自能遠離煩惱與痛苦。
【第99句】:孤獨是一個小水池中只有一條魚;寂寞是水池里什么也沒有。孤獨是在很多人的地方,身邊卻沒有人陪伴;寂寞是在很多人的陪伴的時候,也只能沉默。
上一篇:佛語禪心文案讓人瞬間清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