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鉆頭上加鋼針——好厲害
【第2句】:【石敢當】在我國的許多地區,若家門口或墻正對橋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當”三字,可以禁壓不祥,防止兇煞長驅直人家門作祟。除此之外,石敢當也立于沿海、山區作平浪、壓風之用。石敢當的這些作用,據考證出自西漢黃門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顏師古注釋說:“敢當,所向無敵也。”又宋王象之在其書《輿地紀勝》中指出,石敢當用來“鎮百鬼,壓災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強?!笔耶斨瞥墒疇?,尺寸在《魯班經》中有記載:高四八寸,寬一尺二寸,厚四寸,埋人土中八寸。上刻“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字樣。那么,石敢當的傳說是怎么產生的,有二說。一說民間傳說在黃帝時代,蚩尤聯合南方苗民企圖推翻黃帝,蚩尤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兇猛無比,頭角所向,玉石難存,黃帝迎戰屢遭失敗。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稱“天下誰敢當?”女媧遂投煉石以制其暴,上鐫“泰山石敢當。”于是黃帝遍立泰山石敢當,蚩尤軍隊膽戰心驚,望石而逃,終于兵敗涿鹿。另一說民間傳說石敢當為一人名,山東泰山人氏,他膽大勇猛,善捉妖邪。四方鄉鄰請其捉拿妖邪,石敢當應接不暇,遂想出石刻其名立于當沖處辟邪。立石敢當辟邪這一風俗,現在尚存,“泰山石敢當”碑民間小販有售。
【第3句】:【云端里看廝殺】不介入糾紛,看熱鬧。清代《兒女英雄 傳》:“天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廝殺,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 旁觀,看后來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
【第4句】:【關大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歇)關大王:即關羽,也稱關王、關老爺、關夫子等。硬:前字指強硬;后字本指堅硬,轉指強硬、過硬。 指人外表強硬,但本事不過硬。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關王賣豆腐——人硬貨不硬。 關老爺磨豆腐——人硬貨不硬。
【第5句】:【抓住小辮子】清朝時,男人頭上梳辮子。抓住辮子,就可 強行拉著人走。辮、柄音近,借指挑錯兒,抓把柄。浩然《山 水情》:“同時,你們也得給我做臉,別讓反對我的人抓住任 何小辮子?!?/p>
【第6句】:【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釋義:挎籃的:指挎著籃子討飯的人。即乞丐。比喻壞人專門欺壓窮人。例句:天保沒好氣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籃的,賊搶有錢的’,一點不假!我這沒逃跑的也還活著?!?/p>
【第7句】:【身熱怕加衣】(諺)比喻人已經承受著煩難的困擾,最怕的是再增添新的更大的麻煩事。
【第8句】:半天里的灰塵——在飛哩
【第9句】:【牛套馬,累死倆】(諺)農家駕車或拉犁,要是把牛和馬套在一起,馬快牛慢,勁兒使不到一起,雙方都受罪。比喻條件不同,卻強行搭配,則雙方都有損無益。
【第10句】:【把水攪混了】制造混亂。賈平凹《廢都》:“你說有,她說 沒有,到哪兒尋證人去?一潭水攪混了,誰說得清白?”
【第11句】:【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釋義:吃一點虧會得到無限福運,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當時汪祥若肯吃虧這十兩銀子,何至斷送了萬金貨物,豈非為小失大?所以說:吃一分虧無量福,失便宜處是便宜。
【第12句】:媽媽剛把三個月大的小妹妹平放在床上,沒想到手腳亂動的她一下子把身子翻成了側臥狀,一家人都很驚喜。只聽奶奶說:“三翻六坐八爬爬。小妞妞三個月了,會翻轉身子了!”(河南·沈丘)
【第13句】:【臘月生的,凍手凍腳】釋義:臘月天冷,凍手、腳。“凍”與“動”諧音。比喻人手腳不老實,好動。例句:我對耿大田說:“你這個人,臘月生的,怎么老是凍(動)手凍(動)腳呢?”
【第14句】:【泰山壓頂不彎腰】(慣)形容在艱難困苦或巨大的壓力面前不屈服:
【第15句】:糖漿里加毒藥——陰險毒辣
【第16句】:【易求者田地,難得者兄弟】(諺)勸人重兄弟之情,輕財產之利。
【第17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創業 史》:“那白占魁再過二十年還是個普通社員。蝎子的尾巴, 有點毒水,也不多!”
【第18句】:校運動會即將舉行,我們班面對著鄰班強大的陣容,顯得有些氣餒。黃老師在一旁鼓勵我們:“如果把繩子擰緊了,石頭也能勒破;如果團結起來,沙土也能打成墻。只要我們一條心,還怕沒有好成績嗎?”(廣東·龍門)
【第19句】:林大爺是山上的看林員,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他常說:“寧可巡查千日空,不可麻痹一時松啊。山林著火,國家的損失就大嘞!”(湖北·荊門)
【第20句】:【 藝多不壓身壓身】指成為負擔。技能多沒有壞處。壓, 也說:礙。姚雪垠《李自成》:“藝多不壓身。日后你們要是 不愿跟著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馬賣解,餓不了肚 皮?!?/p>
【第21句】:【地肥茄子嫩】(諺)土地肥沃,長出的茄子就鮮嫩肥大。比喻基礎好,就容易出好的成果。
【第22句】:我和媽媽這幾天花錢如流水,爸爸提醒道:“我在東溝摸魚,你們在西溝扔。咱們還得節儉點啊!”(江蘇·通州)
【第23句】:【乍入蘆圩——不知深淺】(歇)乍:剛剛。蘆圩:周圍有岸堤的蘆葦湖。深淺:本指水的深淺程度,轉指事情的底細。指初到一地或剛做某事,不了解情況。也指說話、做事不知高低。
【第24句】:嚴霜單打獨根草。
【第25句】:捉螞蚱喂老虎——難飽
【第26句】:【巧婦安能作無面湯餅】(諺)安:怎么。湯餅:水煮的面食。再巧的媳婦也做不出沒有面料的湯餅。 比喻再有才干的人,離開基本條件,也無法做成事情。 也作巧媳婦做不得沒面馎饦。 馎饦:面食的一種。 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 巧女難為無米之炊。
【第27句】:【捂蓋子】(慣)比喻掩蓋真相,不許別人揭露矛盾或揭發壞人壞事。
【第28句】:有幾家的雞被偷走了。天那么黑,賊怎么去偷的呢?我十分不解。大伯說:“賊就專挑黑天,偷黑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河南·南陽)
【第29句】:【打蛇打在七寸里打】在要害部位,謂行動要準確。香港 阮朗《蒼天》:“多了,我們不干,少了,他們不干,總之打蛇要 打在七寸里,花錢要花在刀口上。”
【第30句】:我們上課要是搗亂,數學老師就說我們是:“犁溝渠渠埋秤砣——不是好籽兒”。(陜西·永壽)
【第31句】:【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諺)指早餐要講究營養、注重質量,午飯要吃飽一些,晚飯少吃為好。
【第32句】:【豎的好吃,橫的難咽】(諺)吃東西,順著的好下喉,橫著的難下咽。 比喻順耳的話人愛聽,逆耳的話難以入耳。也比喻合情順理的話好接受,蠻不講理的話惹人厭。 也作“順著好吃,橫著難咽”。
【第33句】:【火心要虛.人心要實】(諺)火心要架空,才能燒出旺火;人心要誠實,才能得到信任。指為人處世,最忌浮滑,應以誠信為本。 也作火要虛,人要實。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第34句】:壁頭上掛蒲席——不像話(畫);不成話(畫)
【第35句】:【買干魚放生——死活也不知】(歇)放生:佛教信徒買來活的魚、鳥等放歸大自然。把殺后洗凈晾干或曬干的魚買來放生,連魚死活都不知道。指不知利害,連是死是活都不知道。也指人思想糊涂,不知事理或不明真相。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買干魚放生——不知死活。 買咸魚放生——死活弗得知。 買咸魚放生——不知死活。
【第36句】:鴨子吃蝸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第37句】:媽媽總是說我考試得不到第一名。我問她小時候的成績怎么樣,媽媽說:“我小時候啊,考試成績總是額頭上挑扁擔——頭挑(第一)。”(江蘇·常熟)
【第38句】:伯伯往田里一車又一車地運糞肥,我問:“用得了那么多嗎?”伯伯笑著說:“你這小書呆子就不懂了。你沒聽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嗎?”(山東·榮成)
【第39句】:【聞名不如交交口,交口不如對對手】(諺)聽到對方的名聲,不如見面和他談談話;見面談話,又不如交手較量一番更為真切。指聞聽不如經見,經見不如實踐。
【第40句】:【一腦門子官司】(慣)形容人氣不順,想吵架。
【第41句】:【黃昏不得睡,五更不得眠】起早睡晚,忙碌。明代《西游 記》:“越不停當!但說要了田,就要養馬當差,納糧辦草,黃 昏不得睡,五更不得眠。好倒弄殺人也!”
【第42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按農歷規定,從冬至起,每九天為一 個階段,順序叫一九、二九、三九,一直到九九。三九前后最 冷。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初伏(頭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 (二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三伏天最熱。 此語意為鍛煉從嚴。意即在最冷最熱的天氣鍛煉,才能應 付艱苦的環境。語序亦可換置。汪曾祺《受戒》:“嗓子要 練,夏練三伏,冬練三九,要練丹田氣。” 風里來,雨里去形容生活、工作辛苦。成語:櫛風沐雨。 《香港小說選》:“過往數十年,風里來雨里去,勞碌奔波,還 不夠辛苦嗎?”
【第43句】:老蜘蛛——肚子絲(私)
【第44句】:吃過晚飯,奶奶坐在客廳里補襪子。媽媽看見了,就勸奶奶:“媽,別補了,我不是給您買了新襪子嗎?您還要放到啥時候才穿啊!”奶奶卻說:“閨女啊,光勤不儉等于買個沒底兒的碗。等你到了我這把年紀時,就知道啥事都得省著點了?!保ê幽稀铌枺?/p>
【第45句】:星期六的晚上,我正在做作業,突然停電了。奶奶馬上點油燈,我繼續做作業。做了一會兒,我覺得手很冷,就把手伸到燈頭去取暖。奶奶看見了對我說:“快把手拿開,俗話說,凍死不烤燈頭火,俄死不吃貓丟飯?!保ㄗⅲ簽槭裁催@樣說?大概是因為煤油燈火有煙,容易弄手上油灰;貓吃過的飯不衛生,容易染上疾病。也可能是說人要有骨氣。)(河南·淇縣)
【第46句】:【撂挑子】(慣)比喻事情做到一半不干,或扔下所擔負的工作不管。
【第47句】:接生婆擺手——不接了
【第48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穩】釋義:領導者遇事沉著,群眾才臺自安心。例句:“以后有事兒要沉著。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臺能穩當?!?/p>
【第49句】:【七個頭,八個膽頭多不怕砍,膽多不怕嚇】形容不怕 死,敢冒險。清代《好逑傳》:“我只道鐵兄是七個頭八個膽 的好漢子,卻原來青青眉目,白白面孔,真無異女子?!?/p>
【第50句】:學校離我家有很長的一段山路,每當我抱怨上學難時,媽媽就會教育我說:“學習如種地,種地必吃苦,苦后必有甜。只有好好學習,才會有美好的明天?!保ê幽稀や靠h)
【第51句】:【九族】在古代,重大犯罪特別是重大謀逆罪,要誅滅九族,一是斬草除根,不留后患;二是殺雞給猴看,敲山震虎。那么,什么是九族,歷來說法并不一致,早在漢代就有古文今文兩種說法。古文說代表人物孔安國、馬融等認為:九族只限于父宗,即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根據是《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孔國安解釋說:“以睦高祖、玄孫之親?!碧扑我院螅抛骞盼恼f在國家法律中獲得正式確認,其中明清兩代的律令規定,九族專指父宗。明代人程登吉編纂的蒙學讀物《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篇介紹說:“何為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笨梢姡抛鍖V父缸谝幻}在明代已成定論。今文說代表人物許慎認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此種提法受到統治者的欣賞,因為這滿足了帝王們利用血緣姻親關系進行統治的需要。他們在賞賜、懲罰、屠殺時是以今文說的“九族”為界限。 “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封建社會的刑罰制度有很大關系。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以增大犯罪成本獲得國家平安,往往事與愿違。株連最廣的是明代的方孝孺,他被明永樂帝朱棣誅其“十族”,九族之外又加上“師族”,包括方的老師和學生,都連帶著遭了殃。
【第52句】:【花圈】當有人去世時,吊喪的人一般送個大花圈表示哀悼。在我國古代,喪葬儀式以搭靈堂為主,四周飾以白布,并扎紙人、紙馬來燒,另外還要打幡,撒紙錢等,并沒有送花圈的習俗。那么,花圈是怎么來的呢?花圈的發源地據說是在希臘,最初并不是為喪禮專用的。古希臘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是裝飾神像的圣物。按照基督教的傳說,一個人臨死時帶上花圈,安琪兒(即天使)就會把他的靈魂帶到天堂。在兩千多年前的古羅馬法律——《十二銅表法》中《神圣法》中第七條說:“假如有人或者親身,或者由于自己的馬或奴隸在競賽中獲勝而得到花圈,那么在他死時,無論在他家里或在戰場,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同樣,也允許他的親屬帶花圈參加葬禮?!?原來,花圈是在競賽中獲得的獎賞物,由于生前本人或者馬、奴隸獲得了這樣的獎賞,死者有資格把花圈帶到天堂?,F在人們為死者送花圈,仍然屬于給死者贈送的“葬禮”之類。這種習俗已被東、西方共同接受了。
【第53句】:【 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借指人又壞又頑固?;蛘f:糞 坑的磚頭,又臭又硬。海外張愛玲《沉香屑》:“越是破落 戶,越是茅廁里的磚頭,又臭又硬?!?/p>
【第54句】:【狗咬呂洞賓,不認識真假人】釋義:呂洞賓: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比喻分不清好壞,錯怪好人?!安徽J識真假人”又作“不識真人”、“不知好丑人”、“分不清好壞人”等。例句:你小子是狗咬呂洞賓,不認識真假人。我本想有個大事要文案,這回惹煩了我。還不給你“透風”、“掏耳朵”了。
【第55句】:【光請客不上菜】(慣)比喻只是嘴上說得好,沒有實際行動。
【第56句】:【教人教心,澆花澆根】見“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
【第57句】:【裁縫的尺子——量人不量己】(歇)量(liang):本指用尺子量身材,轉指估量。指人只知評說別人的長短.不掂量自己的分量。
【第58句】:【年三十放炮仗——響到一塊兒】(歇)響:諧“想”。指彼此或眾人所想的都一個樣。
【第59句】:一天早上,我起床遲了,顧不得吃早飯背起書包就往學校跑。中午放學回家,端起飯碗就吃。我對奶奶說:“今天的米飯做得真香?!蹦棠绦χf:“不是今天的飯香,是肚饑好下麥仁湯?!保ê薄ょ娤椋?/p>
【第60句】:【摳著屁股——自抬自】(歇)抬:抬高。指自己抬舉自己。含譏諷意味。
【第61句】:【死了老子賣了娘】(慣)老子:父親。父親死了連母親也能賣了。 形容心腸狠毒,沒有一點兒人性。
【第62句】:每天吃完晚飯,都是姐姐洗碗。如果爸爸說讓我幫著收拾一下呢,我就動動手;如果爸爸不表態,我吃完飯嘴一抹,抬起屁股就去看書了。媽媽說我是:“屬捻捻轉兒的,撥撥就轉轉,支支就動動?!保ê颖薄ど钪荩?/p>
【第63句】:【松花蛋】松花蛋是大眾美食,俗稱皮蛋,切開以后,蛋清像松香一樣晶瑩剔透。關于它的起源,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江南三江口河埠頭住有夫妻二人,男人姓厲。夫妻二人都年過半百,靠擺茶攤過日子。他們家養有兩只母鴨,鴨子一天下倆蛋,非常準時??墒呛镁安婚L,鴨蛋竟然拾不到了,夫妻倆十分煩悶。十幾天以后,他們收拾茶具,還像往常一樣,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桑樹灰堆里。忽然看見灰里露出了圓滾滾的東西來,拾起一看,正是他們要找的鴨蛋。原來,鴨子把蛋下到桑樹灰里了??墒沁@鴨蛋在桑樹灰里埋了這么些天,又天天澆剩茶葉,是否已經壞了呢?他們磕開一個蛋,只見蛋清已經變成黃褐色,像水晶一樣,蛋黃也變成綠瑩瑩的實心蛋。一嘗,這蛋有一種特別的香味,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以后加工制作的松花蛋也離不開最初的原理。
【第64句】:【近人不說遠話】釋義:給親近人說話不用繞彎子。例句:“咱們是近人不說遠話,沖著孩子們,你也別跟彎彎繞這群家伙們跑了?!?/p>
【第65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諺)指只有經過相互比較,才能看出優劣,找出差距。
【第66句】:【占上風】(慣)指占有優勢。
【第67句】:踩著梯子吃星星——離天遠
【第68句】:【三請諸葛】釋義:東漢末年,劉備曾三次親自去拜訪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打天下。指多次邀請,難請。例句:鄭格世點點頭說:“嗯,這就用得著三請諸葛了。你再去一趟,還是要好言好語,不要嚇唬他?!?/p>
【第69句】:【拋繡球】“拋繡球”是“彩樓招親拋繡球”的簡化。說到拋繡球,自然聯想到彩樓招親,專指凰求鳳。拋繡球招親,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古典小說《西游記》描寫玄奘的父親陳光蕊高中頭名狀元,在欽賜游街時被相府小姐殷溫嬌看中,拋下繡球打中烏紗帽,歡天喜地結為鸞儔。明代詩人高啟《觀顧蕃所藏宋賜進士絲鞭歌》:“影梟夕陽何處去,曲江園里宴初歸。天街直拂花枝過,擇婿樓高彩球墜。” 如戲劇?!恫蕵怯洝?、《三擊掌》等,說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寶釧,在彩樓上用繡球打中乞丐薛平貴,由此演繹出一系列精彩故事。經考證,這些故事皆屬于子虛烏有,雖然文學作品多有描寫,但在史料中卻難覓蹤影。不過,拋繡球招親絕非憑空想象,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有人認為源于壯族人民的一種傳統體育游戲。兩千多年前,壯鄉就有用青銅鑄造的兵器“一飛砣”,應用于作戰和日常狩獵。后來飛砣逐漸演變成拋擲的布囊,姑娘們又將它改造成彩球,人們在空閑時間拿來拋接作為娛樂。尤其是每到春節、三月三等傳統節日,彩球就會出現在賽歌會上,姑娘們一邊對歌一邊將此作為選擇伴侶的道具,手中的彩球會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這位姑娘,可在繡球上系上精心準備的小禮品,回敬過去,姑娘接住禮物時,或繼續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這就是拋繡球選婿的來歷。到了文學家之手,就編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彩樓招親拋繡球”的故事來。
【第70句】:老鼠吃漿子——只夠糊口
【第71句】:哥哥談對象,談了吹,吹了談,總沒著落。媽媽著急地說:“你是瓜地挑瓜,挑著眼花,啥時挑到頭啊?”(河南·林州)
【第72句】:爸爸把豬娃賒給鄰村一個人,媽媽擔心人家賴著不給錢。爸爸說:“討價還價是買賣,賒賬賴賬兩不怪(yipinjuzi.com)。不能怕賴賬就不敢做買賣。”(河南·輝縣)
【第73句】:【婆娘做鞋——一針一線往前錐】(歇)錐:諧“追”。指一點一點地深入追問。
【第74句】:【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諺)這地方不收留人,總會有收留人的地方。指天地之大,何處不可安身,不必死守一處。 也作此處不留有留處。 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處。 此處不養爺,還有養爺處。
【第75句】:【肥水不流外人田】(諺)指肥水只許澆灌自己的田地,不可外流。泛指一切利益只能方便自家,不可讓給外人。 也作肥水不落外人田。 肥水不外流。
【第76句】:三年不漱口——張臭嘴
【第77句】:【貨高價出頭】貨物質量高,價錢也就貴。借指好東西價 值大。劉云若《小揚州志》:“這就叫貨高價出頭,你嫌貴,我 沒強你買呀?!?/p>
【第78句】:【狗咬狗】(慣)比喻壞人與壞人爭斗。
【第79句】:白菜拌豆腐——清清白白
【第80句】:【拿著銀碗討飯吃】(慣)比喻自己有極好的條件不知利用,卻伸手乞求別人施舍。 也作“捧著金碗討飯吃”。
【第81句】:【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人需要激勵。明代《古今小 說》:“自古道: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馬周只為吃酒上 受刺史責辱不過,嘆口氣出門,到一個去處,遇了一人提攜, 直做到吏部尚書地位,此是后話?!?/p>
【第82句】:【頭頂著星星,身背著月亮】(慣)比喻起早貪黑,辛苦勞作。
【第83句】:【姥姥不疼,舅舅不愛】(慣)指沒人疼愛或喜歡。
【第84句】:討飯過年——吃的不多說的多
【第85句】:【磨面先洗驢】(慣)為了把面磨得又白又凈,磨面前把拉磨的驢子洗得干干凈凈。形容做事情過分講究。
【第86句】:【既尊孔子,又拜活佛】(慣)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始人,被封建統治者尊為圣人。活佛:藏傳佛教中的高僧。比喻用意不專,對幾方面都應付,都不信任。
【第87句】:【木匠要巧,郎中要老】(諺)郎中:醫生。指木匠的手藝越巧,越能制作出精美的成品;醫生的年齡越大,臨床的經驗越多,治病越有把握。
【第88句】:【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狀】事情本不合法,也無憑據,無法公 開講理。相關的:有處告狀,沒處拿人。清代《儒林外史》: “認卻認得,這話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狀,有什么方法!”
【第89句】:【經驗大似學問】實際經驗,跟書上的理論一樣,都很重 要。李準《黃河東流去》:“這還值得寫書?不過人家常說 經驗大似學問’,孔夫子會作書,未必會抓黃鱔。”
【第90句】:【拔了蘿卜栽上蔥——一茬比一茬辣】(歇)辣:本指味辣,轉指毒辣。比喻人一伙比一伙更加兇狠毒辣。
【第91句】:【刀子嘴,豆腐心】(慣)比喻人說話厲害,心地卻很善良。
【第92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諺)熊:窩囊,無能。當兵的無能,只是一個人,影響不大;將領無能,就會影響全軍的戰斗力。指軍隊戰斗力的強弱,將領的指揮是關鍵。也泛指凡是領頭人無能,事業就非破敗不可。
【第93句】:【棒打鴛鴦兩分離】釋義:比喻夫妻或情人被拆散?!半x”又作“開”。例句:嚴志和喑喜,說:“許著,咱得給他們幫點勁,別學了運濤和春蘭那個,棒打鴛鴦兩分離!”
【第94句】:元宵節下雪了。奶奶看著漫天雪花,笑著說:“今年一定是好年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都是好兆頭?!保ê幽稀っ峡h)
【第95句】:【打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啦】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96句】:雪人烤火——不顧性命;命不長
【第97句】:一桿沒星的秤——掂不出輕重
【第98句】:【漢字橫寫】漢字賢寫改橫寫,最早是由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新青年》雜志編輯錢玄同提出來的?!缎虑嗄辍?917年卷3期,刊登了錢玄同致陳獨秀的公開信,信中說:“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視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于豎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一筆一勢,罕見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字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贝撕?,錢玄同又在《新青年》連續發表四篇公開信,積極倡導“豎改橫”的主張。陳獨秀、陳望道等學者表示贊同。從此以后,橫寫漢字便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并一直延續至今。
【第99句】:雞毛當令箭——大驚小怪;假傳將令;輕事重報;小題大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