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燈草打人——軟弱無力
【第2句】:【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生活工作應及早安排, 有計劃,抓緊時間。馮德英《苦菜花》:“一年之計在于春,一 日之計在于晨,如果在這時耽誤過去一分鐘,那末會頂平常 的一天甚至更多的時間。”
【第3句】:【愛叫的麻雀不長肉】(諺)比喻輕浮而不務實的人,不會有什么作為。
【第4句】:【 風馬牛干部】即刮共產風、拍馬屁、吹牛的干部。張濤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幾年提拔了一批刮風、拍馬、吹 牛的干部——風馬牛干部,不但自己說假話,還逼著群眾大 說假話。”
【第5句】:先撒魚食后釣魚。
【第6句】:【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釋義:漂流在外,總不如回到故鄉。例句:許伙泰語重心長道:“怎么繁華也沒有勞碌人家的份兒,倒是在鄉里勞動好,常言道,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第7句】:鄰居劉嬸的兒子小強,一玩起來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你聽,劉嬸又在說他了:“瞧你這孩子,都快玩成土地爺了。”(河北·邯鄲)
【第8句】:【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辦不成大事情。例句:韋步平抬頭,瞅他片刻才說:“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一個入成不了隊伍,要干還得聯合更多的弟兄才行。”
【第9句】:【有勤無儉,好比有針無線】(諺)有勤無儉,就不會有積蓄,就像有針無線,白扎針費工夫一樣。指勤與儉必須并重。
【第10句】:癩蛤蟆爬在鱉身上——遇圓(緣)了
【第11句】:【大事不糊涂】這句俗語的原話是“諸葛一生唯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其實,大事不糊涂,小事也不會糊涂,只是不愿計較,寬宏大量罷了,這樣的人是“難得糊涂”。呂端,宋太宗時期的宰相之一,自幼聰慧好學,寬宏大量,為官持重。宋太宗非常欣賞他的辦事作風。一次上朝時,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被呂端正好碰到。他猜想寇準一定同宋太宗商議大事,且瞞著自己,便拉住寇準,對他說:“皇上告誡你有事不要和我說么?”寇準解釋說只是商議邊界上的小事。呂端心想邊境上哪有小事,便逼寇準說了實話。原來,黨項族的首領李繼捧順歸宋朝,其弟李繼遷卻率人馬逃到夏州以北繼續反抗。在作戰中,李繼遷逃走,俘獲了他的母親和妻子。趙光義想殺掉李繼遷的母親,以解心頭之恨。呂端覺得十分不妥,馬上求見皇上說:“從前楚漢相爭,項羽想把劉邦之父煮了,以威脅劉邦,管用么?何況像李繼遷這種叛逆之人呢?陛下現在想把他的母親殺了,明天就能抓到李繼遷嗎?殺了他的母親只能徒結仇怨,他的反叛之心會更加堅決。”宋太宗聽了這番話,說:“要不是你來勸阻,我差點誤了大事,怨不得人說呂端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采納了呂端的建議,果然,在李繼遷死后,他的兒子李明德采取對宋朝和好的政策。自此,“呂端大事不糊涂”便被后人傳誦。
【第12句】:落在熱灰里的蚯蚓——渾身抽搐
【第13句】:【鐵公雞——一毛不拔】(歇)本指鐵鑄的公雞身上沒毛可拔,轉以形容人非常吝嗇。
【第14句】:【順著毛兒摸撫】愛動物(貓狗等),得順著毛。借指遷就 迎合,或利用特點。類似的:跨順毛驢。成語:因勢利導。 西戎《蓋馬棚》:“倔毛驢,順著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沖 著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第15句】:南天門上長大樹——頂天立地
【第16句】:【三十年前人尋病,三十年后病尋人】(諺)指人的前半輩子不知愛護身體,一味恃強蠻干而種下病根;后半輩子體質開始衰弱,原來潛伏的疾病就都逐漸出現。
【第17句】:【一石激起千層浪】(慣)比喻某種言論或行動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反響。
【第18句】:【叫化子要黃連——自討苦吃】(歇)黃連:一種味極苦的中藥。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譏諷意味。
【第19句】:狐貍精抱娃兒——大精(驚)小怪
【第20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創業 史》:“那白占魁再過二十年還是個普通社員。蝎子的尾巴, 有點毒水,也不多!”
【第21句】:【肚子里長牙】(慣)比喻心中暗暗立下大志。
【第22句】:【娶媳婦蓋廈,提起來害怕】(諺)廈:房屋。指娶媳婦和蓋房子這兩件農家的大事往往耗財費力,曠日持久。
【第23句】:【家丑不可外揚】釋義:家里的丑事不可對外宣揚。也指集體單位內部的丑,事不可讓外人知道。“不可外揚”又作“不外揚”、“不可外談”。例句:你們看什么?俺是吵家務,家丑不可外揚,你們倒來看笑話。一個個給我滾出去!
【第24句】:屋漏又遭連陰雨——禍不單行
【第25句】:【五百年前是一家】(慣)五百年之前就是一家人。舊時同姓人之間套近乎的常語。 也作五百年前共一家。 五百年前一家人。
【第26句】:螞蟥的身子一軟骨頭
【第27句】:【端陽有雨是豐年】釋義:端陽:即端午節。端陽這天有雨是豐年征兆。例句:端陽有雨是豐年。這話看來不假,你就等著秋后收糧吧!
【第28句】:水過地皮濕——經手三分肥
【第29句】:【脫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歇)本指牙刷脫了毛后露出板子和小洞,轉喻說話、做事有條不紊,合乎章法。
【第30句】:【 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謂沒有做壞事、丑事,沒有做什 么對不起人的事情。相關的: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 孫。王蒙《活動變人形》:“說起咱們姜家女人的正經來,咱 們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子 孫!”
【第31句】:【叫板】“叫板”具有滋事或挑戰的意味。它源出有二。其中主流說法是“叫板”原為戲曲用語,指戲曲演員于道白之后、未唱之前,將道白的最后一句節奏化,使其有韻律,拖長抬高道白腔調,以便使伴奏開始,過渡到下面的唱腔上去。此外,用動作規定下面唱段的節奏,也叫“叫板”。“叫板”的方式有多種,或把道白末一字字音拖長,或用一個感嘆詞、語氣詞,或用笑聲、哭聲,或用一個特殊手勢、身段。“叫板”的念、做都要充滿感情,使演員和樂隊都要做好準備,充滿激情,故而引申為具有挑戰性。 “叫板”的由來還有另一種說法。古代民間有個游戲叫骨牌,四個人在一起打的,當一個人沒錢時,還可以多打一次,這時那個沒錢的人就會拍一下桌子,并且這次是由他說話,一般也稱作“叫板”。
【第32句】:【井水不犯河水】“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井水不犯河水”源自我國先民的居住環境。我國古代先民最早是生活在河水旁邊,因此,長江、黃河孕育了勤勞善良的中華民族。臨河而居,汲水方便,而且河谷地區土壤相對肥沃。先民以游牧為主,生活地點基本上是因氣候或自然環境而定的,所以經常遷徙。井的發明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偉大深遠的影響。有了井之后,先民擺脫了依賴自然氣候的制約,以往僅僅居住在河谷,現在基本可以居住在任何地方了。而且有了井水,人們逐漸聚居在一起,可能出現城鎮,以至于出現大的城市。由傳統的游牧生活逐漸轉變為農耕生活,社會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從事游牧的少數民族部落繼續崇尚游牧生活,沒有發展農耕,不打井,繼續逐水草而暫居。因此,有的歷史學者認為“河水”其實代指的就是游牧民族,是依賴于部落之間酋長的聯盟制度建立王朝的。而“井水”則代表的是定居,是農耕文明。歷史上游牧的少數民族經常侵擾中原的農耕民族,所以中國古代王朝一直邊患不斷。而以“井水”為代表的農耕民族則基本上不會主動侵擾“河水”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以,有“井水不犯河水”一說。
【第33句】:【狗急要跳墻】釋義:比喻人在情勢危急時會冒險蠻干。例句:李青山答道:“咱們已經掌握了主動權。不守,狗急要跳墻,常炯,各方面得多留心啊。”
【第34句】:【打免的不嫌兔多,吃魚的不怕魚腥】釋義:比喻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會嫌多、嫌不好。例句:以前,咱是避著他們走;往后,就得迎著他們走,不然,到哪搭去弄槍?打兔的不嫌兔多,吃魚的不怕魚腥,瞅準了,得下手時就下手,槍不就到了咱的手里么?
【第35句】:【呱呱叫】(慣)形容極好或極其優秀。
【第36句】:【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見“肩膀端著一個腦袋”。
【第37句】:車后拴小牛——帶犢(歹毒)
【第38句】:我們班上有的同學,遇到稍難一點的題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張老師耐心地說:“身怕不動,腦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河南·長葛)
【第39句】:黑烏鴉唱歌——引入討厭
【第40句】:昨天語文測試,我的成績不夠理想,媽媽要我總結經驗教訓。她說:“你要挨一拳,得一招,不要光挨打不知道死活(為什么)。”(山西·稷山)
【第41句】:【買馬錢少,買鞍錢多】做事輕重倒置。電視劇:“柜子才八 塊錢,給他多少車錢?不成我買馬錢少,買鞍錢多?”
【第42句】:【啞姑姑做夢——誰醒誰知】(歇)指某事只有當事人自己清楚,別人都不會知道。
【第43句】:奶奶讓我去拿菜刀,我飛快地把菜刀拿來。奶奶接過菜刀,又讓我去拿碗,我笑著說:“你剛才為啥不一起吩咐?”“呵呵。”奶奶也笑了,“山里的主意來得遲唄!”(河南·西峽)
【第44句】:三叔分家都兩年了,可由于不勤快,好吃懶做,到如今家里還是四壁空空的。奶奶看著三叔那不爭氣的樣子,數落道:“窮富沒扎根,就怕吃飽蹲。懶人能發,誰還用力扒?孩子,聽娘的話,快埋頭實干吧!”(山東·單縣)
【第45句】:玉米秸里的蟲兒——鉆(專)心
【第46句】:【蘿卜快了不洗泥】(諺)蘿卜賣得快了,就連粘帶的泥也不洗。指熱門貨物不講質量。也泛指有銷路的東西往往偷工減料。 也作蘿卜快了不洗泥,蘿卜慢了代剝皮。 蘿卜快了不洗泥,柿子甜了不打皮。
【第47句】:【逃出了黑店,又搭上了賊船】(慣)黑店:壞人開的殺人劫貨的客店。比喻逃脫了一個災難,又遇上了另一個災難。
【第48句】:【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釋義:比喻依仗勢力,橫行霸道。例句:貴他娘站在門口叫陣:“劉二卯!甭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你出來咱在大街上文案!”
【第49句】:【物不平則鳴】(諺)比喻人在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就會嗚叫呼冤。
【第50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見“黃山歸來不看山”。
【第51句】:【買賣成交一句話】(諺)憑著一句肯定的話,買賣就成交了。指做生意得講信用。
【第52句】:【小蠻腰】“小蠻腰”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小蠻腰更是不少女子夢寐以求的身材。特別是現在女子以瘦為美,風行減肥,不減出個楊柳細腰決不罷休。在漢語中“蠻”常用來形容粗野強悍,為什么非要用小蠻腰來比喻纖細的腰身呢?這得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起。白居易性好樂舞,家中養了很多樂妓。他擔任刑部侍郎時,按律法規定只能蓄養女姬三人,可他家卻養了上百個寵姬。他曾寫詩說:“菱角執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這里提到的四個人物都是他的家姬,這些家姬精通舞蹈,善于表演,整日吹拉彈唱。白居易沉浸此中,其樂融融。由于他精通此道,妙筆生花,才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佳句。據《本事詩》記載:白居易的家姬中還有兩個重要角色,即樊素和小蠻。樊素擅長唱歌,小蠻善于舞蹈,白居易對這兩人非常寵愛。他曾寫詩說:“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用鮮紅可滴的櫻桃比喻樊素小口,以飄搖多姿的楊柳比喻小蠻的腰肢,多么形象生動。小蠻纖細柔美的腰肢躍然紙上,如現眼前。柔弱纖細如同楊柳的小蠻腰,成了女性纖柔婉轉曲線美的代名詞,為以后的詩作提供了范例。如宋詞有句云:“望斷橋斜陽,蠻腰競舞,蘇小墻頭。” 明代小說《金瓶梅》中也有詩說:“蠻腰細舞章臺柳,素口輕歌上苑春。”小蠻腰深受無數女子的愛慕,這個詞語也便成了備受女孩青睞的詞了。
【第53句】:【天打五雷轟】(慣)五雷:金雷指刀砍死,木雷指棍打死,水雷指水淹死,火雷指火燒死,土雷指墻倒壓死。舊指上天用劈雷擊死人間罪大惡極者。后指罪孽者受到最嚴厲的懲處。常用作發誓或詛咒。 也作天打雷劈五雷轟。 天打五雷劈。
【第54句】:五一放假時,爸爸帶我回農村的爺爺奶奶家。我看見一只老母雞正在孵蛋,可窩中有雞蛋,還有鴨蛋,覺得很奇怪。奶奶說:“家鴨很笨,不會孵蛋,只能讓母雞代勞。”幾天后,窩中的小雞全都出殼了,可鴨蛋還沒變化。奶奶又說:“雞雞二十一,鴨鴨二十八,時候還不到呢!”(河南·羅山)
【第55句】:【少不舍力,老不舍心】見“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第56句】:【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釋義:借指有辦法對付對方。例句:“俗語說:‘你有你的關門計,我有我的跳墻法。’紅軍要來,總有他們的辦法。”
【第57句】:【種大煙的多,抽大煙的多,種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釋義:大煙:鴉片。比喻提倡什么,什么就多。例句:俗語說:“種大煙的多,抽大煙的多,種高梁的多,吃高梁的多。”共產黨提倡人人當好人,所以好人就多。
【第58句】:【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慣)舊時商家招攬顧客的常用語,表示本店經銷的商品,為別處所無。比喻獨一無二或惟我獨尊。 也作只此一家,并無分店。 只此一家,別無它店。 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第59句】:【瞎貓撞著死鼠】釋義:比喻僥幸得到意外收獲或成功。例句:甌諺有云“瞎貓撞著死鼠。”意外之遇,然有一世為瞎貓而不遇死鼠者。
【第60句】:【鍋里有了米,不愁碗里沒有飯】(諺)比喻全局生活富裕了,個人就不愁沒好日子過。
【第61句】:【酒中不語真君子】(諺)指能在飲酒時保持從容安靜,不亂說話的,才是真正有修養的人。
【第62句】:【慈母有敗子,嚴家無格虜】(諺)格虜:強悍、桀驁不馴的奴仆。慈母的寵愛,往往慣成敗家子弟;嚴厲的家法自不容有強橫的奴仆。 指治家貴在從嚴。 也作“慈母多敗兒”。
【第63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雖是外來語,但已經普及化,甚至成了人們的口頭禪,在遇到險情時,便無自主地喊一句“阿彌陀佛”。那么,阿彌陀佛是怎么來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阿彌陀佛”是梵文的音譯,是大乘教佛名。“阿”是沒有之意,“彌陀”是無限量的意思。“佛”是極聰明人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位佛的名號,這個佛的壽命無窮無盡,永遠不老,年歲無限。同時,他身上的光明也是無限的,照耀起來可以達到無窮無盡的世界,每一個角落都會見到他的光明,所以又稱作“無量壽佛”或“無量光佛”。將“南無”和“阿彌陀佛”連在一起,用一句通俗的話就是“向阿彌陀佛致敬!” 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負責管理這個人人向往的地方。他在佛教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在許多寺院佛殿中,阿彌陀佛與佛祖、藥師并列而坐,即佛經常說的“三尊”,由此可見阿彌陀佛的地位之高。阿彌陀佛出家前也和佛祖一樣,是一位令人羨慕的王子,自愿拋棄尊榮地位,投身于佛教事業,以普度眾生為己任,為此他一心學佛,進步很快,脫穎而出。據《阿彌陀經》說,如果誰能念他的名號,且心中不亂,不染雜念,長此以往會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消除人生中的一切罪障。平時多念“阿彌陀佛”能消災免難,可獲如意吉祥。如遇有急難,只要誠心念幾句“阿彌陀佛”,佛力就會助佑,逢兇化吉,遇難呈祥。所以,無論是佛家,還是俗人,“阿彌陀佛”總是掛在嘴邊。
【第64句】:菜刀剃頭——與眾不同
【第65句】:【 背后罵皇帝/背地里罵朝廷】背后連皇帝都可罵,則背后 被人議論是免不了的。也指只能在背后罵,罵也沒有用。 類似的:二十五里罵知縣。申躍中《掛紅燈》:“什么叫人心 不服?人心多少錢一廳?只要你大權在手,就是他背地里 罵朝廷,當面你還是大爺。”
【第66句】:【卸包袱】(慣)比喻解除思想或經濟上的負擔。
【第67句】:【皮之不存,毛將安傅】(諺)安傅:附著在哪里。指毛是附著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無從附著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便無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將焉附”。
【第68句】:兩人坐蹺蹺板——此起彼落
【第69句】:【記性好不如爛筆頭】應重視作筆記,作筆記可以幫助記 憶。語文圖書:“俗話說:記性好不如爛筆頭。搜集材料,寫 作筆記,是很有必要的。”
【第70句】:【船不離舵,客不離貨】(諺)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離開舵一樣,客商不能離開自己的貨物。指客商離開貨物,沒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盜。也指貴重財物必須隨身帶好。
【第71句】:【隔年的皇歷看不得】釋義:皇歷:陰歷歷書。它的節氣不是固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個樣子,隔年不適用。借指不能按老規矩辦事。例句:“……可后來往深里一尋思,就覺得咱思想老了,跟不上趟了。老黃歷翻不得噦!……”
【第72句】:【一只羊也是趕,兩只羊也是放】(諺)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做多做少無甚區別。也指反正費一番事,不如該做的放在一起做。
【第73句】:【說出話來,落地有聲】說話有分量,有價值,頂用。浩然 《艷陽天》:“年輕人的話,句句都是實實在在,落地有聲,連 福聽了都愣愣地沒話可說。”
【第74句】:【菩薩心腸豪豬嘴——心軟嘴巴硬】(歇)豪豬:哺乳動物,全身黑色或褐色,肩部至尾密布長刺,也叫箭豬、刺豬。嘴巴:本指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指人心地慈善,說話卻強硬、嚴厲。
【第75句】:【把弦上得緊緊的】(慣)比喻做事情抓得很緊,毫不松懈。
【第76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諺)比喻人的追求與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強求一致。 也作蘿卜青菜,各有一愛。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第77句】:【大丈夫四海為家】釋義:有作為的男兒不戀家。例句:“大丈夫四海為家。喜財,我勸你還是避一避的好。”
【第78句】:夢中吞象——野心勃勃;野心太大
【第79句】:【君子不奪人之好】(諺)好:愛好,喜愛。指品德高尚的人不奪取別人所喜愛的人或東西。 也作君子不奪人之美。 君子不奪人之所愛。
【第80句】:仙姑思幾——心野了
【第81句】:【上天路遙,入地路近】(慣)指離死不遠了。 也作上天路遠,入地路近。 上天遠,入地近。
【第82句】:【被頭里做事終曉得】(諺)比喻事情再隱蔽也會暴露出來。
【第83句】:【漢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有悠久的歷史。漢族的先民,經歷夏商周三代長期發展,至春秋戰國,已形成以“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體,以與周邊各族相區別。尤其戰國,七雄兼并,共稱“渚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統一諸夏的事業,又出現了“秦人”的族稱,直到漢代,匈奴、西域等處各民族,仍稱中原人民為“秦人”。漢繼秦而興,鞏固并發展了秦開創的統一國家,前后傳四百余年。漢以后,周邊各族即以“漢人”稱呼中原人民,逐漸的,漢族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稱。由上可見,漢族是因漢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華夏為核心,在秦漢時形成統一的穩定的民族,復經秦漢以后兩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統與文化,得以發展成為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和眾多人口的民族。由于中國自秦漢以后,雖經過統一、分裂、再統一的多次反復,然而總趨勢是越來越發展為更高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與各少數民族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長期的歷史發展,實際上已形成漢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的內在聯系。漢族與各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發展,成為我國民族關系的顯著特點。
【第84句】:爸爸常說我“你花錢總是不品本兒,給你一個聚寶盆,也會讓你用露了底兒”。(河南·焦作)
【第85句】:頭發絲吊大鐘——千鈞一發
【第86句】:【借大樹乘風涼】(慣)比喻憑借別人的勢力得到好處。 也作“借著大樹躲陰涼”。
【第87句】:【柴米夫妻,酒肉朋友】(諺)有柴有米,夫妻間才能安然度日;有酒有肉,朋友間自可你來我往。指人際關系,必須有物質條件作基礎才能建立。 也作“酒肉朋友,柴米夫妻”。
【第88句】:【左手不托右手】不過手,不委托別人,自己親自處理。明 代《醒世恒言》:“做經紀的人,左手不托右手,豈有自己回 家,銀子反留給外人。”
【第89句】:【面軟的受窮】(諺)面軟:重情面,該采取強硬態度時拉不下臉面。指面對過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對方說“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窮困。
【第90句】:【洞庭湖的麻雀——見過大風浪的】(歇)洞庭湖: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省北部、長江南岸。比喻人見過世面,經歷過大的風浪。
【第91句】:【站得高,看得遠】謂眼光遠大。成語:高瞻遠矚。李英儒 《野火春風斗古城》:“站的高,看的遠,能從錯綜復雜比一團 亂線還要多的頭緒里,伸手扯出一根筋來。”
【第92句】:王叔叔家并不富裕,可他經常和一些老板應酬、交往。王奶奶生氣地說他:“你呀,真是丫頭的臉上打胭脂——和小姐們賽美,你比得了嗎?”(云南·個舊)
【第93句】:三張紙畫個驢頭——好大的臉面
【第94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進什么廟,念什么經】釋義:比喻辦事離不開所處的環境條件。例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進什么廟,念什么經。住小村,不合咱扮的行當,會露餡!
【第95句】:【面笑心不笑】(慣)指表面裝出笑容,內心卻并不高興。
【第96句】:【人無前后眼,禍害一千年】(諺)前后眼:既能看清過去,也能遠瞻未來。指人處事待人如果只顧眼前,沒有遠見,就會造成無窮無盡的后患。
【第97句】:【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諺)火候到了,難蒸的豬頭也能蒸爛;錢花到了,難辦的公事也能辦好。 指只要舍得花錢就能辦好事。也指舊時官場中只要行賄就能打通關節。 也作火大蒸的豬頭爛,錢多買的公事辦。 錢到公事辦,火到豬頭爛。
【第98句】:【投錯胎,走錯行】選錯了職業。臺灣李敖《世論新語》: “對記者說,他干黨務工作,是投錯胎,走錯行。”
【第99句】:【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釋義:比喻好的配好的,差的配差的(多指夫妻)。例句:“這種媳婦,才算媳婦,要照如今的婦女呀,哼,別說守一年,男人沒閉眼,她早瞧上旁人了。”“這也是趙大哥積福修來的。正鍋配好灶,歪鍋配蹩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