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軍事博物館感想#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國貿130302126郭雅榕走近,一股侵潤著歷史莊嚴滿含著中國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紀之風便撲面而來。
正當廳屹立一尊同志的雕像,是他,當年帶領著四萬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在敵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開創出如今這一片美好的世界。
博物館正門上方有是主席親筆書寫“”匾額。
建筑巍峨壯觀,氣勢雄偉。
軍事博物館是中國惟一的綜合性軍事博物館,是收藏我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近代和現代的革命歷史文物,研究和宣傳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史的國家博物館。
中央展廳中陳列著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
件件都透漏著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
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著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寒風刺骨,兩翼展廳頗得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斗,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里躺著,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
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著,享受著他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從大汶口時期的的一次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御外敵。
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
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
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
軍事博物館觀后感
參觀博物館有感 篇一:參觀博物館有感 又一次參觀了歷史博物館,每一次都會有新的體會和發現,而且永遠感覺不到厭煩。
走進歷史的長河,沉浸在五千年華夏文明的輝煌之中,在賞心悅目的同時,更感嘆于漢唐時期的政治開明,文化自由,科學縝密,經濟開放,藝術燦爛,軍事強大。
根植在統治者內心的,不是玩虛假的數字游戲,搞面子工程,與民奪利,而是建設一個“外硬內軟”的國家,讓生活在這里的人感到自豪和滿足。
人民也不用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發愁,連稅負也降最低,醫療是完善的,教育是公平的。
他們絕對不會想到,幾千年以后,在這片土地上,“有尊嚴地生活”竟成為統治者賣弄的噱頭和人民的奢望。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長安,擁有三百萬人口,城市規劃謹偌棋盤,文人墨客多入牛毛,各國商賈穿梭其間,市民百姓安居樂業。
女人們可以不用為了病態美的骨感身姿而放棄享受美食的權利,可以身著男服甚至胡服,騎馬,射箭,狩獵,蹴鞠,馬球,摔跤……或是批上羽衣彌裳翩翩起舞,放肆地炫耀出自己豐腴的身材。
女人是可以當皇帝的,只要她有能力。
兒媳婦是可以娶的,只要有真愛。
走出博物館,回到這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盛世,心中不免有些遺憾和不甘,方才想起歷史發展中出現倒退。
篇二:參觀博物館有感 就在前天冒著寒冷的天氣緩步走進中國國家博物館,以飽滿的革命精神和深重的歷史情懷參觀我們增長了知識,開拓了視野,更
急求1份關于參觀中國軍事博物館有感的文章
1840年的鴉片戰爭,揭開了中國近代屈辱的一頁。
一百多年間,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沼,而不屈的中國人民,則一直在黑暗中苦苦尋找復興之路,經過一百多年的追尋與探索,既有失敗的痛苦,也有勝利的喜悅,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本月13日,再現了中國人民尋求國家復興的展覽《復興之路》,在軍事博物館開幕。
展覽分五個部分,分別為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中國共產黨肩負起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此次展覽的展品由國家博物館提供,其中包括圖片748幅,文物630件,其中70件是國家一級文物。
三千斤大炮抵不住二千英軍 展覽第一個重量級文物是林則徐向清政府報告“虎門銷煙”的奏折。
奏折中,林則徐詳細敘述了在虎門銷毀英國鴉片的激動人心的場面,以至于使道光皇帝看得熱血沸騰,朱批道:“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
”但這一大快人心事,很快就引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6月,英軍進犯廣州,遭到抵抗后,轉攻廈門,又被鄧廷楨的軍隊擊退。
1841年1月7日,2000多英軍又進攻沙角、大角炮臺。
這次中國軍隊傷亡慘重,很快炮臺失陷。
展覽中,由抗英名將鄧廷楨和關天培監制的虎門大炮,見證了這段歷史。
這大炮純鐵鑄成,體長
【第2句】:5米,重3000斤,射程1000米。
炮身為筒形,前小后大,兩側有耳軸,炮身上鐫刻有“道光十六年七月”“炮重三千斤”等銘文。
但這樣的龐然大物,卻抵擋不住2000英軍的進攻,很快虎門陷落,廣州陷落,鎮海陷落……清政府在英國的尖船利炮下簽訂了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由此,拉開了中國近代史一百余年的屈辱歷史。
黑暗中摸索前進的道路 經過鴉片戰爭的失敗,一批進步的中國人,拋卻了長期以來以“天朝上國”自居的心態,他們開始認真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和政治制度,企圖找到一條自強之路。
展覽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集中展出了一批清末民主人士為探索救國之路而辦的刊物。
其中,1897年由嚴復等人創辦的《國聞報》就在展出之列。
它不但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份報紙,而且是報道國內外新聞、介紹西學新知、發表時事評論,宣傳維新變法的一個重要陣地。
另一個與嚴復有關的是他翻譯英人赫胥黎《天演論》的手稿,其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啟發了一批國人。
此外,中共二大宣言、毛澤東《論持久戰》的各個版本等文物,都記錄著中國人民探索民族復興的道路。
展廳中,一個巨大陰森的絞架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目光。
這個絞架正是當年奉系軍閥張作霖殺害革命先行者李大釗使用的。
絞架由純鐵制成,頂部可以固定繩索,腳下有兩個可以抽拉的踏板。
據國家博物館展覽二部副主任曹欣欣介紹,這個絞架是反動軍閥專門從德國進口的,它也是最早收藏進國博的藏品,編號為001。
1927年4月28日,為了遏制共產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張作霖不顧各方輿論的壓力,殺害了李大釗等20多名革命志士。
但共產主義理論卻并沒有被扼殺,它像星星之火燃遍了整個中國,并最終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復興之路”。
“血石”見證八年抗戰烽火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拉開了中國軍民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
在棗宜會戰中犧牲的國民黨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成為第一個為抗戰犧牲的高級將領。
1940年5月為抗擊武漢日軍的進攻,在湖北省棗陽、宜昌地區進行的棗宜會戰開始了。
會戰首先以棗陽為中心的展開。
為了完成圍殲日軍隊任務,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親率一部深赴敵后,誤入日軍包圍。
張自忠將軍率部血戰到底,不幸犧牲。
這次展覽展出了兩塊被張自忠鮮血染紅的“血石”。
這兩塊暗紅的石頭看起來觸目驚心,仿佛把觀者帶回了那個烽火連天的沙場。
八年,無數中華兒女為保衛祖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終于迎來了勝利的那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9日,在南京黃埔路(今解放路)國民黨陸軍總部,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向中國投降書上簽字。
同時向中國政府交出的,還有岡村寧次象征軍權的軍刀。
這把染著無數中國人鮮血的軍刀,也在此次展覽之列。
新文物記錄新中國的成長 除了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以外,此次展覽還展出了一批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以來國家變化的新文物。
1954年4月,蘇、美、英、法、中五國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議。
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和身份登上國際舞臺。
對于長期被孤立和包圍的新中國來說,無疑是一次全面打開外交局面的好機會。
周恩來總理當年出席會議時,身穿黑色大衣,頭戴黑色禮帽的瀟灑形象,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
這頂記錄著歷史的禮帽,這次也在展出之列。
同時展出的還有周總理在會議上的發言稿原件。
曹欣欣告訴記者,為了這次展覽他們還專程收集了一批新文物。
山東普通農民劉元玖40多年的家庭賬本就是其中之一。
這二十多個賬本,記錄了劉元玖一家日常的收支情況。
它不但記錄了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生活的變遷,也折射出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面對這些記錄了中國百余年來尋找“復興之路”的展品,一位89歲高齡的老觀眾李唯實感慨不已。
他說:“我1919年生人,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各個歷史時期。
中國近百年歷史也是我的人生,看著這些展品,好像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在我年輕的時候,絕對想不到中國能有今天這樣富強,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選擇了共產黨領導這樣一條正確的道路。
”
首都博物館參觀感受100字
周二,學校組織我們去參觀首都博物館,作為一次實踐活動。
在去博物館之前,我們先去聽了一位教授的講座。
他給我們講了大英博物館250年的收藏文物,講得有聲有色,用多媒體打出了很多精美的圖片,讓我們了解了許多大英博物館的珍藏,也對我們之后去參觀博物館奠定了基礎。
我們先去參觀了瓷器,放眼一看各種各樣的瓷器展現在我的眼前,仔細欣賞,上面各具特色的圖案,完美的布局,吸引人的顏色,無不說明當時制作時的用心,有的瓷器上面刻有人物,不光是人物的神態,表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就連人物穿的衣服的褶皺都那么生動,體現著自然美。
在看那陶瓷的色彩,紋路。
都清晰有條理。
整體看,色彩,光澤都很到位吸引人。
接著,我們還參觀了老北京的文化,讓我知道了以前老北京人的生活是那么的豐富,多彩,那么的充實!他們在大街上遛鳥的,賣東西的,品茶的,聊天的,舞獅的等等。
看著他們自己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是那樣的開心,笑得那樣甜,自己心里也不禁美起來。
休息一會兒后,我們又懷著好奇的心里去參觀了大英博物館。
參觀日記,記錄你參加博物館的經歷及感受,150字以上。
上海博物館觀后感上海博物館是一個大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內珍藏文物12萬其中一尤為青銅器、雕塑、書法和繪畫為特色。
我今天來到上海博物館參觀展覽。
第一個展覽是中國古代青銅器展。
我一走進展廳,就看到了琳瑯滿目、五花八門的青銅器。
中國青銅器時代約始于公元前2000年。
青銅器種類繁多,紋飾精美,鑄造技術非常完善。
我在欣賞時,展覽館內的一名管理員對我說:“青銅器有五大類,分為:酒器、兵器、石器、水器、樂器。
它們雖然只有五大類,可這五大類里卻有三十六個小類,數目極多。
”我一邊參觀一邊聽著管理員說的話,想:這些青銅器里只有幾個是歷史老師講過的,還有許多是老師沒有講的,在這里卻應有盡有。
青銅器的紋飾主要有三種,有獸面紋、鳳鳥紋和龍紋等。
參觀完了青銅器展后,我又參觀了雕塑展、書法展等展覽,想:展覽館里的物品可是我國古代的博大精深,藝術和智慧的結晶啊!然而,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是和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奮勞動是離不開的。
博物館既把我國古代的文物收集起來,展示給現代觀眾們看,讓現代的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們青少年對于古代文物產生的興趣。
博物館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標志著人類文化的發展和成熟。
我今天覺得收獲很大。
因為我學習到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
既了解到了各式各樣的的青銅器和雕塑陶瓷,又見識到了絢麗多彩的繪畫和書法,讓我大開眼界。
918歷史博物館觀后感
位于沈陽市大東區的柳條湖橋,就是七十六年前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的發生地。
為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在這里修建了一座“殘歷碑”,1999年又擴建成“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1931年9月18日晚,駐扎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了“柳條湖事件”。
他們先是由鐵道“守備隊”炸毀了沈陽柳條湖附近的南滿鐵路路軌,爾后嫁禍于中國軍隊,并以此為借口,突然向駐守在沈陽北大營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
東北軍執行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未進行有組織的抵抗,使日軍當晚即攻占北大營。
19日,日軍又占領了整個沈陽城。
4個月后,隨著東北軍不戰自潰,日軍順利占領了東北三省。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我們集體組織參觀了九一八紀念館,身在九一八紀念館中,心情無法平靜,眼前的一幕幕罪證,一幕幕血案,無聲地向我們講述著上個世紀發生的,永遠鐫刻在歷史圣碑上的無法磨滅的事件。
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為像刀疤一般,傷在每一代國人的心上。
九一八,一個從小就開始銘記的日子,九一八,國人永遠無法忘卻的時刻,侵略者,當你們的戰刀已經銹跡斑斑,當你們的所謂先烈遺像被一次又一次地拜見,我們,在這九一八的紀念館中,重溫那段讓世界為你蒙羞的丑聞。
身在九一八紀念館,我無法不想起日本侵略者在中國大地上一刀刀屠戮,是你們,頂著大東亞共榮的偽面具,從未將中國人的生命放在眼里,東北,南京,你們的罪你們最應該明了,你們的惡你們要誰去承擔
你們還妄想揚起傲慢的頭顱,說你們從未犯罪,說南京是誤會,篡改你們對下一代的教科書,侵略者,血腥和殘暴污染了你們自己的雙手,請正視歷史,不要讓無恥和下流代表了你們的靈魂。
你們就是這樣來表現大和民族的氣節,就是這樣來兌現當年大東亞共榮的諾言嗎
身在九一八,警笛緩緩拉起,我心潮澎湃,想起最近發生的釣魚島事件,日本人在當代難道還要繼續演繹著他們在上個世紀所演慘劇的續集
國人們,腳踏這片用鮮血換來的熱土,請不要忘了我們用鮮血染紅的國旗,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它的所作所為已經無法再讓我們繼續忍耐,中國是一頭睡獅,那個支離破碎的年代,睡獅醒來過,請不要讓雄獅再次沉睡,不要讓全世界藐視了這頭雄獅,主席不在了,八路軍不在了,但我們十三億中國人還在,我們將歷盡艱辛,堅定不移,不忘國恥,與外來侵略,破壞祖國利益的一切勢力作斗爭
九一八觀后感 今天,和班級一起去了九一八。
車子不停地駛向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車內的喧鬧聲與當時 的心情總有那么幾分不協調。
不清楚自己沉默了多久, 眼前赫然出現了 “九一八” 三個大字, 目的地到了。
我們下了車,拍了張集體照,我開始了對這座博物館觀。
。
。
。
。
。
館內昏暗的燈光里,沒有了嬉笑打鬧,也沒有了空虛的高談闊論,有的只是沉悶和咔咔的 照相聲。
。
在慘痛的歷史面前,我們重拾起一份熱情和責任:愛國熱情,衛國責任。
。
我一點一點的參觀著,不落掉任何一個角落。
憤怒給了緊握的雙拳無窮的力量,憐憫給了 朦朧的雙眼重重濕潤。
彼時,殘酷無情的日本侵略者的惡魔本質充分地展現在這里,他們無 以否認;彼時,羸弱無辜的中華同胞所受的苦難與折磨也展現在這里,我們難以忘記。
當然還有一股力量的誕生給了我陣陣鼓舞與欣慰, 那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到來。
她就像冰天 雪地里的一團熊熊烈火, 充滿和力量與生機。
她堅韌, 如銅墻鐵壁抵抗日本的侵略; 她溫柔, 如母親般關懷著人民大眾。
她就是無私與偉大的象征。
館內的一幕幕慘景讓我們震驚:被鐵索吊起的老百姓,渾身血肉模糊,旁邊是手舞鐵鞭的 惡寇;一張張木床上躺著中國的人民,他們接受著日本醫師的細菌折磨,他們為了自己的醫 學研究, 竟把中華同胞當成牲畜利用。
。
。
這樣的殘害我們的同胞, 。
。
。
他們何以矢口否認 館內的一幕幕讓我們振奮:雪地里,共產黨員激情地討論著治敵對策;戰場上,紅軍機智 勇敢地作戰;大街上,愛國學生及工人振臂高呼。
。
。
。
。
。
終于看到了那必然的一幕:全體日本軍官低下的頭顱,他們無條件投降了。
看到這一幕, 中國人終于驕傲的長呼一口氣,上天也終于讓我們看到了真理的存在:正義必將戰勝邪惡。
這一場戰爭,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嚴重的災難,而且對日本自身以及世界都有負面影響。
過去 的歷史不能忘記,歷史的教訓應該銘記。
每個人都有義務維護世界的和平,反對侵略。
唯有 和平,人類才得以進步,得以發展。
走出博物館,我把這段歷史塵封在記憶深處,不是選擇忘記,而是永遠銘記。
愛國電影觀后感作文: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有感 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竟然有同學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喊著“茄子”拍照留念,難道那些同學就沒有感到不協調嗎
在象征國恥的歷史博物館前留下那么燦爛的笑容當作紀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說:“同學,20歲了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吧,希望這樣的鬧劇不要再重演了” 我是個比較感性的人,剛進入博物館內,我就被館內的氣氛深深的感染了,看著眼前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濕潤了,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 9月18日晚上10時許,日軍自己炸毀了沈陽郊區柳條附近的一段鐵路,誣指是中國人破壞的,于是日本軍隊開始炮轟東北軍駐地大營以及兵工廠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也向各處進攻,由于中國軍隊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輕易地占領了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事變發生后,蔣介石于9月23日在南京市國民黨黨員大會上演講中還繼續說:“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抗強權,以和平對野蠻……….”由于不抵抗政策,僅僅3個多月,美麗富饒的東北之省就全部淪陷了,東北人們從此開始了漫長的亡國奴生活。
累累白骨鑒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后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上,頭發梳得干凈整潔,戴著眼鏡,看上去年輕精干的中國檢察官倪征傲,用高亢的英語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征四郎發問:“你可承認爆發九一八事變之前曾持有作戰計劃……..
”面對大量的事實材料,最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對坂征坦征四郎處以絞刑,對于他欠下的滔天血債,這只不過算上是償還了一滴而已。
更讓人難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今天,日本首相竟然公開參拜巾幗神社,難道他不認為這個參拜太恥辱,甚至破壞了中日友好關系嗎
我認為他必須向中國13億人們道歉……… 我認為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導致這場悲劇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強大的中國可以和這樣的悲劇說再見了,我也會祈禱祖國的明天會更好我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竟然有同學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前喊著“茄子”拍照留念,難道那些同學就沒有感到不協調嗎
在象征國恥的歷史博物館前留下那么燦爛的笑容當作紀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說:“同學,20歲了應該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了吧,希望這樣的鬧劇不要再重演了” 我是個比較感性的人,剛進入博物館內,我就被館內的氣氛深深的感染了,看著眼前 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濕潤了,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 9月18日晚上10時許, 日軍自己炸毀了沈陽郊區柳條附近的一段鐵路,誣指是中國人破壞的,于是日本軍隊開始炮轟東北軍駐地大營以及兵工廠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也向各處進攻,由于中國軍隊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輕易地占領了沈陽,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事變發生后,蔣介石于9月23日在南京市國民黨黨員大會上演講中還繼續說:“此刻必須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對抗強權,以和平對野蠻……….”由于不抵抗政策,僅僅3個多月,美麗富饒的東北之省就全部淪陷了,東北人們從此開始了漫長的亡國奴生活。
累累白骨鑒證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后在東京國際軍事法庭上,頭發梳得干凈整潔,戴著眼鏡,看上去年輕精干的中國檢察官倪征傲,用高亢的英語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征四郎發問:“你可承認爆發 九一八事變之前曾持有作戰計劃……..
”面對大量的事實材料,最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對坂征坦征四郎處以絞刑,對于他欠下的滔天血債,這只不過算上是償還了一滴而已。
更讓人難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今天,日本首相竟然公開參拜巾幗神社,難道他不認為這個參拜太恥辱,甚至破壞了中日友好關系嗎
我認為他必須向中國13億人們道歉………我認為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導致這場悲劇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強大的中國可以和這樣的悲劇說再見了,我也會祈禱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北京歷史博物館觀后感 (500字左右)
我軍從19278月1日南昌起義,至今走過八十個春秋就即將迎軍八十周年的“八一”建軍節。
今天我著一顆感恩之心和一份崇敬之情參觀了北京軍事博物館。
我們先后參觀了兵器館、抗日戰爭館、古代與近代戰爭館等。
在軍博的兵器館里各式各樣的鋼鐵鑄造的火炮中間,有一尊荔枝木制成的火炮。
在其高昂的炮筒下面,有一個制作精美的玻璃柜,里面陳放著幾段已被硝煙和歲月褪去了本色從炮身上取下的半圓型木質殘片。
它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當年瓊崖人民在戰斗中的智慧與勇敢。
之后我們走入了近代戰爭館,映入眼簾的是南昌八一起義的相關介紹,我們了解到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血的教訓擦亮了人們的眼睛。
它表明: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對付武裝的反革命。
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因此,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暴動”。
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
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從此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軍隊。
在這個參觀人數日均達到六千多人次的展覽中,設在展廳出口的留言臺,成為一個需要排隊才能留言的地方,幾大本留言本已很難找出空白頁。
看到在觀眾的留言當中有這樣一句話: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它是用漢語拼音寫出來的,這是一個叫劉琳祺的小朋友參觀完展覽后的感受。
通過這次參觀學習,給我們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
學習中國近代革命史,學習革命先烈艱苦奮斗的精神,踏著先輩的足跡深刻感悟其內涵,并引申思考如何把延續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
。
。
觀看金鄉羊山紀念館后感想作文,學校組織去的
今天上午在北京舉行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暨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新聞發布會。
全國紅色旅游協調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羅迪輝、處長王樹茂,北方交通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博導張輝,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管理學院院長鄒統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王聚英,以及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中紅網等20多家媒體的記者參加了新聞發布會。
1947年,在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下,著名的羊山戰役在金鄉羊山打響并取得重大勝利,為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打開了通道,拉開了解放戰爭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的序幕。
為紀念在魯西南戰役中犧牲的8500多名革命先烈,1952年,國家在此建起了羊山革命烈士陵園,1997年更名為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今年又被中宣部批準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占地6000平方米的魯西南戰役全景畫館、館舍主體建筑3000平方米的王杰紀念館正在建設,擴建后的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占地510畝。
自建館以來,先后有500多萬人次到紀念館瞻仰、憑吊革命烈士。
近幾年,每年都有60多萬人次前來瞻仰參觀,緬懷先烈豐功偉績,進行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的作用,成為魯西南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
據悉,金鄉縣委、縣政府根據濟寧市“十一五”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金鄉旅游開發建設總體規劃,充分利用羊山特有的文化資源,以軍事題材和羊山獨特的地質地貌、自然景觀為依托,全面整合羊山旅游資源,按照國際化的要求聘請北京大學對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進行規劃設計。
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以軍事題材為主題,以羊山古民居、小屯古民居、紅色旅游和山東罕見的地質地貌為依托,以奇特的山水石林景觀為特征,以悠久的歷史人文景觀為內容。
度假區位于魯西南平原腹地,總面積15平方公里,預計總投入
【第12句】:4億元。
根據高起點規劃、高水平開發、高標準建設、保護與開發并重的總體要求,依托現有資源正在重點開發建設6個景區:即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景區、羊山地質公園景區、生態觀光景區、民俗文化與漢文化博物館景區、葛山景區、羊山古鎮景區。
同時建造軍事訓練場、軍事五項比賽場所、CS模擬戰場等軍事體驗設施,正在建設魯西南戰役全景畫館、兵器館、王杰紀念館、漢代生活文化展館、崇德寺、回龍山等景點,把羊山古鎮國際軍事旅游度假區建設成為集古鎮古村、紅色旅游、佛教文化、漢代墓群、地質公園、生態園林于一體的軍事旅游度假勝地。
上一篇:觀看紅色電影閃閃的紅星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