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感想演講稿
學習五四運動心得體會眾所周知,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同時。
它也是人們思想解放,引起新文化的一個過程。
我國歷史悠久,是文明古國,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社會制度,其舊思想舊制度的存在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
五四運動的發生距現在已近90年,也許有許多人會說五四運動已經離我們已經太久遠了。
很多人也都認為五四精神只是一個時代的精神,已經過時了,對于我們也沒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了。
我認為這種說法是相當的不正確的,我們很有必要重新認識我們的意識形態,有必要在新的形式下重新認識愛國主義精神。
重提五四愛國運動,發揚五四精神對于我們當代大學生還是有著重大意義的。
那么時值今天,當代的大學生遠離了國家和民族苦難的日子,遠離了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生活在一個無憂無慮的背景下,愛國好像對于今天的我們已經留于以種形式,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把愛國付諸行動,那么我們今天來重新懷念五四運動,發揚五四精神,用自己的切實行動來發揚帝國主義精神是又極其重大作用。
是的,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應當如何認識愛國主義,怎樣用我們的切實行動來實踐愛國主義
在生活中,我們并非要為發揚愛國主義而做出一場哄哄烈烈的愛國行動,我們應實事求是,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為人民服務,為國家的經濟做貢獻。
在學校里,我們應該努力學習,爭取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就像的學生資
五四征文600字,謝謝,不要網上的。
頭了。
可我怎么也不明白,為什么表妹要那樣做。
我是為了她好,反倒來生我的氣。
這個疙瘩一直放在我的心上,久久不能消除。
快開學了,我的英語背書還差一點沒完成。
媽媽問我有沒有完成,我說沒有,媽媽很震驚的問到:“還沒完成啊
”接著就說一大堆啰嗦的話,聽完后,(也許基本上沒聽進去,因為我只想著說我想的那句話)我說:“別吵了,我有自己的計劃,我有自己的習慣,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
我知道該怎么做,別操心。
”“……”那個時候,媽媽跟我一樣無語。
就是那個瞬間,我明白了,原來表妹那么晚起床也是她的習慣,也有她的道理。
就像我一樣,我只是習慣每天讀一些英語,不要一次背完,這樣可以天天都不丟掉英語,每天都可以溫習一樣。
原來,這純粹是習慣的問題,表妹的習慣不應該和我的習慣混為一談,畢竟我們倆是不同的人。
我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左右自己。
但不能去改變別人的習慣,我想我能做的只有去適應別人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沖突的發生。
也一定請相信,那樣做或者這樣做,是會有一定得道理的,不論道理的殘缺與完美,都是別人從生活中養成的。
每個人的習慣不同,也就創造了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每個人與每個人的相處就總會有那么點點摩擦。
無論你是否同意我這樣的觀點,那種由自己通過生活養成的習慣,能改,但是很難。
所以,請不要以自己的習慣去看待別人,也不要以自己的習慣嘗試改變別人的習慣,那樣,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那時,你能做的事就是適應,適應別人的習
求個黨員先進事跡,字數不要多了,50字就可以
王福寶是一名鄉村,可他更是一名共產黨員。
他,我王福寶能有今天,開鄉親們的關愛,更離不開黨組織的栽培。
是黨給了我好的政策,讓我有立足社會的本錢,是黨員予以我信任,把我選進了村支委,我要盡好自己的職責,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
2000年6月,王福寶加入中國共產黨,2002年他以高票當選為村支委。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支委,他時刻不忘自己的責任,村里面有個急難任務,他總是沖在最前面;誰家有個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信兒,準會早早趕過去;誰家有了難事急事,他比對自己家里的事兒還要上心,用盡全力去辦好。
2001年4月20日,一場大火燒光了和盛村豬場屯8戶農民的所有家當。
大火過后,王福寶叫妻子收拾了一大包衣服送給受災戶,同時,又以衛生所的名義,為每個受災戶送去了一袋白面,解決了受災戶的當務之急。
村民孫興貴經營的面粉廠倒閉了,負債累累。
2003年春天種地沒錢買籽種化肥。
他找到王福寶后,王福寶二話沒說拿給他1000元錢。
這一筆還沒有還上,2005年,孫興貴手頭有事,又從王福寶手里拿走了500元錢。
2003年,“非典”的肆虐讓和盛村村民一度恐慌起來,不知該咋辦。
此時,王福寶“站”了出來。
他不顧有被感染的危險,留下在診所值班的妻子,自己挨家挨戶地做宣傳工作,發放消毒物品。
同時主動請纓,與其他村干部在村口設卡,對外來人員進行普查、登記、消毒、隔離。
“非典”過去了,王福寶整個人瘦了一圈。
2005年6月10日,沙蘭鎮遭受特大洪水襲擊。
面對突發的災情,沒有誰通知他,也沒有人命令他,王福寶只和家里人簡單地交代了一下,就開著急救車、帶上急救藥品,義無返顧地沖到了抗災前線。
當時天還下著雨,沙蘭鎮上游的和盛水庫水位還在上漲,已經接近警戒水位,對下游群眾的生命財產夠成巨大威脅,憑著王福寶對和盛水庫情況熟悉,沙蘭鎮政府領導讓他馬上開車,到和盛水庫觀察看守水位,一看就是一夜。
第二天天剛亮,雨停了,和盛水庫水位穩定了,他不顧疲勞,開著車又一頭加入到沙蘭鎮搶救溺水兒童、為群眾診病、免費發放藥品、宣傳衛生防疫知識,協助市防疫站工作人員查找水源,取樣品化驗等工作中,這一忙就是六天六夜,餓了就吃口面包,困了就在車上打個盹。
妻子打電話告訴他“洪水把家里的1萬多棵楊樹、松樹全都沖倒了,損失了近萬元,而且家里的病人多自己忙不過來,讓他回去找人扶苗。
”可他卻對妻子說:“留在家中扶苗,我只能頂一個勞動力。
可到了這,我卻能頂幾個勞動力。
穿上白大褂身為醫生我能‘扶傷’救人,脫了白大褂能當司機運送救災物資
外面的人都能來這里幫我們救災,我是土生土長的沙蘭人,又是一名共產黨員,群眾有難,我能袖手旁觀嗎
家里的活你多擔點吧
”直到救災工作結束,他才撤了下來。
國家實施“一免兩補”政策之前,村干部收農業稅時,總有幾戶不肯交的。
王福寶知道后,主動跟村里說:“我是支委,有這份責任,讓我來試試吧。
”結果,幾個“打橫”的村民,一見王福寶來了都不好意思頂著了,主動地交納了稅費。
“平時福寶都盡心盡力地幫我們,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們不支持他工作也不夠意思呀。
” 2005年末,寧安市開始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和盛村村型大、人口多,調查統計、造冊登記的工作量非常大。
作為村黨支部組織委員,村支部把這項工作交給了他,他放下衛生所的事,早出晚歸,同其他村干部一起走家入戶,宣傳國家這項利國利民的好政策,并加班加點地做好人員統計、費用收繳等工作。
對于家庭困難及外出的村民,王福寶從個人的積蓄里又拿出近萬元為他們墊付了合作醫療保險費,解除了村民的后顧之憂。
經過他的努力,和盛村村民參保率達到98%以上。
王福寶心系著村民們的健康,為了查出村民們健康上的隱患,2004年3月,王福寶積極協調組織20多名政協衛生組委員,冒著大雪到和盛村為200多名村民進行了結核病義診,活動一直持續到下午兩點多鐘,共查出3例結核病例,王福寶也忙得團團轉,看著又累又餓的委員們,他又自掏腰包安排了飯菜。
為了孩子們的健康,王福寶還義務兼任著和盛村小學的校醫,每年僅為全校師生義務體檢,就為學校節省資金1000余元。
在做好義務校醫的同時,他還承擔著和盛、水庫兩個村的婦女保健、婦女孕檢工作。
對于這些工作,村民們深受感動。
可每當人們開口說謝字時,他都誠懇地說,“這些都是我這名普通黨員應該做的”。
王福寶的模范行動感染著身邊的人。
2004年,和盛村有4名服務行業的帶頭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如今,王福寶更忙了。
村民們有事愿找他商量,診所的兩臺車也成了村里的值班車、公用車,村里有事要到市里跑趟腿,只要沒急診,王福寶的車隨叫隨到;他的手機及家里的固定電話成了村里的“120”和服務熱線,無論是上級黨委政府還是村民只要找不到支書村長都找他;村里要干點啥事缺錢,王福寶總是二話不說先把錢墊上;村里每次開運動會或者村民有紅白喜事需要用車,只要說一聲他準都到。
村民們說:“福寶是個好人,好醫生,更是個好黨員
”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王福寶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服務村民提供了更加寬闊的空間和舞臺,目前,王福寶正籌備著擴建一所600平方米的衛生所;打算著帶領村民搞林藥間作、種植或畜牧養殖等其他項目,多為村民“儲備健康”;琢磨著如何讓村里的6個衛生所團結起來,實現優勢互補,讓鄉親們看病更加方便。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王福寶定會給鄉親們帶來了新的驚喜。
王福寶無憾,作為一名醫生,14年來,他以高尚的醫德把仁愛奉獻給了他的鄉親;作為一名黨員,他履行宗旨,踐行著服務人民的諾言,奉獻了共產黨人的忠誠。
王福寶有遺憾,作為兒子,忠孝沒能兩全,忙碌的他沒能為父母盡到孝道,兩個年逾花甲的老人至今還在山里為他守著那片“健康儲蓄林”。
作為丈夫,他給妻子的很少,幾年來,哪怕存下一分錢也要考慮改善醫療條件,“吝嗇”的至今沒給妻子買上幾件貴重的飾品,而且所有的家務又都落在了妻子的雙肩上;作為父親,他把情給了百姓,給兒子留下的卻很少,“無暇顧及”的他把剛剛會走的兒子就入了外地的長托,長期忍受與愛子離別的煎熬。
王福寶很普通,普通得就像黑土地,厚厚實實地給別人提供著滋養;王福寶很平凡;平凡得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只能用心來品味其中的真諦;王福寶又很特殊,特殊的是身為大學生卻不留戀城市而當上了一名最基層的村醫。
14年來,他付出了很多,但得到了最珍貴的情誼,每當年節,鄉親們都會把最好的粘團子、干豆角、干蘑菇等土特產送給他。
黨與政府沒有忘記他,寧安市“五四青年獎章”、“杰出青年創業者、“全國優秀鄉村醫生”等榮譽稱號贈予了他。
在參加表彰會時,衛生部領導親切地稱他“新村醫的楷模”、“新型鄉村醫生”。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愿中,我們相信,也有理由相信,在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寧安的大地,會涌現出更多的王福寶式的好黨員、好村醫——踐行宗旨,仁義為民,心存大愛,懸壺濟世。
神五總設計師是誰?
戚發軔,我國知名的空間技術專家。
作為中國航天領域的技術專家,戚發軔自1957年從北航畢業進入航天領域工作至今的40年間,不僅親自參加了我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過東方紅二號、風云二號、東方紅三號等6種衛星的研制,還親自組織了十余次衛星發射任務。
1992年,他走馬上任“神舟”飛船總設計師之職。
飛船總設計師,一個外人眼中光環籠罩的職位。
可是有誰能夠想到這項工作背后的艱辛
當上級領導讓他從東方紅三號衛星總設計師的角色轉換到飛船總設計師時,他對以前的崗位竟有些難以割舍。
因為自1968年開始,他是親眼看著我國的通信衛星完全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使其誕生、發展繼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從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到“東方紅”二號甲到“東方紅”三號,設計壽命越來越長,通信容量越來越大,技術上不斷上臺階。
研制的過程中,他和他的研制隊伍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他的留戀也有一點“私心”:已是59歲的年齡,還要像年輕人一般去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學習新東西嗎
造飛船不同于搞衛星,要勝任總設計師的天職,要繞過一系列的“關口”。
此外,載人航天的風險顯而易見,擔當重任首先就要具備能夠坦然面對風險的承受能力。
戚發軔為此有些猶豫。
不過,與以往歷次接受新任務、轉換新角色一樣,想到組織的信任,他執掌起了飛船設計的帥印。
在臨近花甲之年,戚發軔步入了人生又一個需要探索的新天地——研制飛船。
在主持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制工作時,提出完整的地面實驗方案,為保證發射成功做出貢獻。
在主持東方紅二號通信衛星研制工作時,提出并建立了衛星可靠性設計規范,為提高衛星可靠性做出了有益的工作。
在主持“東方紅三號”第二代通信廣播衛星時采用公用平臺和模塊化設計原則和多項新技術,不僅使中國通信衛星上了一個新臺階,并為后續衛星研制提供一個技術成熟的公用平臺。
在主持“神舟”號飛船時制定了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總體方案,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完成了中國首次載人飛行。
作為總設計師在解決衛星和飛船研制過程中的重大工程技術問題上發揮了指導和決策作用,做出了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貢獻。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次、一等獎、三等獎各一次,航空航天部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2000年獲中國工程科技獎,2003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中的技術科學獎。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鄧稼先觀后感(寫出自己的感受為主)
中國人不畏懼美國的強權主義,敢于為和平而戰,中國戰勝美國也證明了中國人的堅強不屈,以及正義終將戰勝霸權的道理
上一篇:青銅葵花家長伴行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