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革,現代化、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速,節約能源、資源更為重要。
對于大學生來說我們更應該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
作為社會實踐部的一名干事,能與其他干事以及干部一起圓滿完成任務,令我格外高興。
同時,在工作中我知道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我不僅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一起工作。
都說人多力量大,在此過程中,我學會了與他人更好地溝通,熱心的路人都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這使我十分有成就感。
我認為這次活動十分有意義。
通過本次活動我認為我們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崇尚節約光榮,增強節約意識,做到身體力行,堅持杜絕浪費行為;節約用紙。
推行雙面用紙,減少紙張消耗; 節約用電。
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杜絕長明燈。
工作或學習結束后及時關掉相應電器的電源,如電腦主機、顯示器、飲水機等;節約用水。
用完水后或見到滴水的水龍頭,及時擰緊,發現損壞的及時報修,嚴防跑、冒、滴、漏的現象發生,杜絕“長流水”;避免大開水龍頭,提倡用臉盆洗臉洗手;節約用餐。
積極倡導餐桌文明之風,在食堂買飯買菜要適量,做到不剩飯剩菜。
這次短暫而充實的社會實踐活動將是我人生的一個重要經歷,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滴水亦成河。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節約,匯集起來將支撐我們走向光明的未來!讓我們從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勤儉節約
一、讓孩子明白節約是一種傳統美德 利用各種機會,向孩子講述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光榮傳統,講述自己家庭祖祖輩輩勤儉節約的家史,讓孩子從小受到啟發和教育。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仁人志士,以事業為重,不追求吃喝玩樂,以勤儉節約為榮,克己奉公,一心撲在事業上,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在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一直為人們傳誦和稱道,是教育孩子的好教材 二、勤儉節約從小事從起 在平時的生活中,爸爸媽媽們就應該要教育好孩子們要節約。
吃飯的時候不要給孩子盛適量的米飯,但是一定要將碗中的米飯吃光光;孩子們喜歡買玩具,家長們可以教育寶寶要有分享的美德;將自己的玩具和其他的小朋友們一起玩,這樣既建立了友好的伙伴關系,而且還起到節約的作用;教育他們不要和其他的小朋友攀比,告訴他們汗水錢來之不易。
三、讓孩子認識到節約的意義 要讓孩子真正認識勤儉節約的意義。
要使孩子懂得,今天的好日子、好生活來之不易,國家還不富裕,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很大差距,需要辦的事很多。
教育孩子懂得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分錢、一粒糧食的作用。
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匯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堆成垛。
教育孩子懂得浪費是一種犯罪,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
如從小不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將來一害社會,二害父母,三害自己。
四、父母以身作則 給孩子們樹立好榜樣 父母要作孩子的榜樣,以實際行動感染孩子。
首先家長要具有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如不具備,就要自己與孩子一起來養成節約的好習慣,要勤儉治家,豐年莫忘歉年苦,飽時莫忘餓時難。
只有在勤儉節約的家庭環境熏陶下,才能培養孩子節約的習慣。
五、給孩子們一個獎勵 和孩子們建立一個約定——要是他們能夠做到勤儉節約,就給他們一個小獎勵,而這個獎勵無所謂貴重,重要的是它具有的內在意義。
比如,鼓勵他們在用餐的時候必須吃完碗里的飯菜,不能留有剩飯剩菜;鼓勵他們洗完手后可以自覺地關好水龍頭;教育孩子們平時不要亂花錢,養成節約用錢的好習慣。
六、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與學校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孩子勤儉節約好習慣的培養工作。
當孩子上幼兒班或小學、中學,要與學校教育取得聯系,溝通信息,密切配合。
家庭與學校的教育一致,有利于孩子節約習慣的形成
關于勤儉節約的小故事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人有一顆勤儉節約的心,就等于擁有了大筆財富。
”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人們喜歡在門前掛“勤儉”的字匾。
有一年,有一個老人快要死了,他為了讓他的兒子,記住勤儉節約的美德,于是把“勤儉”兩字分開了。
“勤”給了大兒子,“儉”給了二兒子。
事后大兒子雖勤懇工作,但不知道節儉,二兒子只知道節儉,而不知道勤懇工作,最后,他們都過著貧苦的生活。
于是兩兄弟便決定把“勤儉”兩字合在一起,從此他們既“勤”又“儉”,終于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是啊
“只有勤來沒儉,好比有針沒有線。
“勤儉節約是美德,積攢零錢用處多。
不花零錢好習慣,處處節約人稱贊。
”
參加感恩勵志 勤儉節約活動有感字作文350
滿意回答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
但同學們有沒有想到,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第一大問題。
所以,我們每個同學要拿出實際行動為黨為國家分憂,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俗話說:勤能補拙,省能補貧;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
然而,當我們隨手扔掉一塊饅頭的時候,我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人正在為一餐飯而辛苦奔波
還有許多人正因饑餓而在死亡的邊緣上掙扎
以前我總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浪費,認為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么。
所以吃東西常常挑三揀四,吃不完就隨手扔掉。
可是自從我在電視里看到了很多非洲難民因饑餓瘦骨嶙峋、饑不擇食,最終餓死在街頭那慘不忍睹的情景時,我才突然覺得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有爸爸媽媽的疼愛,有大房子住,上學放學都有汽車接送……正因為生活條件太好了,所以我才養成了不節約糧食的壞毛病。
每次吃飯都會掉很多的飯粒,吃不完也覺得無所謂,爸爸媽媽批評我,我還找很多的理由來狡辯。
想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我真是太不應該了
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改掉這個缺點,節約每一粒糧食,再也不浪費了
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
凡事貴在堅持,節約從點滴做起。
小伙伴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盡自己的一分力量,從小養成節約的好習慣。
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亂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不浪費、不擺闊,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帶回家。
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為世界糧食日,就是要我們把節約變為自覺、成為習慣。
節約是美德,節約是責任。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節 約身邊的每一滴油、每一粒糧,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富有,我們的祖國才會變得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