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無論才能、知識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熱情,則無異紙上畫餅充饑,無補于事。
【第2句】:【佛心禪語】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第3句】:虛心。所謂虛心就是我們要明因識果,勇于承認自己的過錯,下決心改掉這些惡意惡行,同時還應向別人虛心請教,讓別人幫助自己指明本人尚未發現的過錯,以使自己人格更趨完美。”
【第4句】:【禪心佛語】淡名利、淡世繪、淡榮辱、淡誘惑,雖無蝶來,清香依舊。沒有傲氣,但存傲骨。需要腳踏實地的平實,豐富而不膚淺、恬淡而不聒噪、理性而不盲從。
【第5句】:一切機緣悉觀察,先護彼意令無諍。普示眾生安隱處,此方便者所行道。《華嚴經》卷二十,十行品
【第6句】:河水、湖水、海水都是一個整體,它們都會在空中相聚,而后,各自體驗,再度相聚的時候,攜帶著不同的信息。
【第7句】:【佛心禪語】有一天,佛陀在精舍中靜坐,有一個人愁眉苦臉地長跪在佛陀座前,等待佛陀的開示。不久,佛陀睜開眼來,問道:“你有什么事?盡管問吧。”
【第8句】:【禪心佛語】更須自己勤奮。不可依賴他人。阿難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貴。出家從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詎知仍須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第9句】:同樣是過一輩子,欲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氣力,才能滿足需求;而欲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便能安穩地終此一生。
【第10句】:【禪語人生】修行要有正知正念,不能盲修瞎煉,正知正念就是調整心態,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善惡在心地,不在表面,一切看發心,看動機,動機善就是善,動機惡就是惡。
【第11句】:真正的實法,必合于日常生活的需要。既入宗教之門,就須在人間發揮效用;所修學的經典教理,要合乎人情事相,絕不可迷信。
【第12句】:【道家禪語】轉變一個念頭,容易使人柳暗花明;轉變一個角度,則給思維留一點空間;轉變一下思維,就可使人絕處逢生;轉變一下心態,就可使人以心轉境。我們的命運,就在自己手中!
【第13句】:世人為其理想,尚能拋頭顱、灑熱血,況佛子為報佛恩、濟累世父母,機會現前何妨稍獻精誠呢!
【第14句】:【慈悲喜舍、予樂拔苦】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難之行,予樂拔苦,締造清新潔凈之慈濟世界,為修佛之道。
【第15句】:【禪心佛語】金錢買不到幸福。很多我們渴望的東西都很昂貴。但那些真正讓我們滿足欣慰的,確實免費的,他們就是愛、笑聲和飽含激情的工作。
【第16句】:有八事可以安樂:順事師長,率民以孝,謙虛下下,仁和其性,救危赴急,恕己愛人,薄賦節用,赦恨念舊。《佛說孛經抄》卷一
【第17句】:眾生識、初一念識,異木石,生得善,生得惡,惡為無量惡識本,善為無量善識本。初一念、金剛終一念,于中生不可說不可說識,成眾生色心,是眾生根本。《仁王般若經》卷上
【第18句】:【禪心佛語】三個忘記:忘記年齡,忘記過去,忘記恩怨。四個擁有:無論你有多弱或多強,一定要擁有真正愛你的人,擁有知心朋友,擁有向上的事業,擁有溫暖的住所。
【第19句】:【佛家經典禪語靜心】再出名的哲學家、再迷人的藝術家、再顯赫的政治家,都無法抗拒輪回的痛苦。只有通達了生命的真相,人活著才能找到方向。而這一扇大門,佛教可以為你開啟。
【第20句】:痛苦無法逃離,但可以轉化,從痛苦中解脫并不是逃避,而是換一種心境,用全新的智慧看待生命。
【第21句】:茫茫四海人無數,哪個男兒是丈夫。陋室坐消無事福,閑居補讀未觀書。窗對青山門對柳,胸藏遠志壁藏書。愿乘風破萬里浪,甘面壁讀十年書。
【第22句】:【禪心佛語】人們最好在運籌帷幄時膽小一點,并想及所有不良后果;但在必須行動的時候,便要大膽敢為。
【第23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心胸狹窄,甚至惡念叢生,你就會懷疑身邊的每個人,覺得世界上全是壞人,時時小心,處處提防,自然活得很辛苦。
【第24句】:若人信心,無有智慧,是人則能增長無明;若有智慧,無有信心,是人則能增長邪見。《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六,迦葉菩薩品
【第25句】:有一句話說得好:凡事決定去做,就值得你做好。對工作有虔敬心還不夠,對任何事只要你去做了,就要有認真的態度。因為你做事的態度,反映了你做人的風貌,無論如何,都值得把人做好。
【第26句】:【佛心禪語】布施用途需如法。“百千邪盛會,所獲其福利,比前如法施,十六不及一。”一些人習慣于行布施,但是從來不分對象,花錢無數去祭祀,舉行“百千邪盛會”,雖然錢花了很多,卻收效甚微。
【第27句】:所謂看開人生,絕不是悲觀,而是積極樂觀;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徹;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時去做;也不是什么都沒有,而是什么都滿足。
【第28句】:直須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人生如覺,人死如夢,所以夢中念得佛的人,臨死自然不亂也。(明)真可《紫柏尊者全集》卷八,法語示眾念佛
【第29句】:【圣經文案】191他看見許多的人,就伶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
【第30句】:【禪心佛語】感情上,我是個非常小心眼的人,我不能容忍我喜歡的人對別的女生比對我好,我亦不能容忍他對別的女生玩曖昧。
【第31句】:【圣經文案】168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5:13)
【第32句】:【禪心佛語】體會到生命無常的人,便不會再放蕩和貪逸,所以說,對于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
【第33句】:【佛心禪語】禪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靜,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覺。智慧并不只是通達經典,而是徹底覺悟心的本性。
【第34句】:深山畢竟藏猛虎,大海終須納細流。生姜還是老的辣,八角也是老的香。生老病死人人有,誰得長生永少年。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十個女人九個肯,只怕男人嘴不穩。
【第35句】:【禪心佛語】世間一切皆因緣所生,說法當然也離不開因緣,所謂“法不孤起,仗緣而生”。
【第36句】:【禪心佛語】觀念比能力重要,策劃比實施重要,行動比承諾重要,選擇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創造比證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別人看法重要。
【第37句】:從此后,了凡先生開始吃素,并每天做各種布施行仁義之事。也因為這份盡早的覺知,盡管那場冥冥中注定的車禍無法避免,可他卻在車禍中安然無恙地逃生。
【第38句】:【佛心禪語】隨后,教授解釋道:“當兩個人生氣時,心的距離是遠的,而為了掩蓋當中的距離使對方能夠聽見,于是必須要喊起來。但是在喊的同時人會更生氣,更生氣距離會更遠,就要喊聲更大。”
【第39句】:【禪語人生】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期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月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個小時的目標,一分鐘的目標。
【第40句】:多一分對他人的疑慮,就少一分對自己的信心;否定世間的一切,自己的信念也將隨之消失。
【第41句】:【禪心佛語】順從自己的內心而活,才是最好的生活狀態。人生最可怕的不是眼睛看不見了,而是心失去了方向。如若心中有彼岸,夢想之帆遲早會揚起;如若心中有不滅的燈塔,即使九死一生,希望仍在。
【第42句】:【禪語人生】正如水果的成長不僅需要陽光,也需要涼夜和寒雨一樣,一個人的人格要真正成熟,不僅需要快樂,也需要苦難考驗。
【第43句】:【禪茶三境】禪之三境:第一境: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第二境: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境: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茶之三境:第一境:山間嘉木;第二境:茶可載道;第三境:燒水點茶。
【第4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是否富有,并不在于他得到多少,擁有多少,而是看他為他人、為社會奉獻多少。
【第45句】:【禪心佛語】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不見佛,徒爾費功。
【第46句】:【禪心佛語】經驗固然重要,但觀念的正確與否起決定作用。經驗只能做好現成的東西,觀念則決定長遠的方向。思維觀念高于工作經驗。
【第47句】:做事如同駕車。新手上路,往往手忙腳亂,一刻也不閑著,反而東磕西撞。當然他也會怪罪人家的東西放得不是地方、路不好、路障多等等;但這些“客觀”的事實,在老手那里似乎都不存在。
【第48句】:【佛心禪語】不管事情開始于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里,隨時準備開始。
【第49句】:【經典禪語】生活總擺脫不了那些煩惱,生活也就成了一場思考的領悟,這進退之間的安排,這榮辱沉浮的炎涼,學會淡然,學會從容,學會忍耐,學會理解,過眼云煙,自有去處,心地平和,安之若素。
【第50句】:【佛心禪語】身體有衰老,可我們的心卻是靈明空曠、超越一切的。率性而為,對鐘愛的事情全神貫注,我們哪里有時間老,又有什么能夠讓我們老呢?
【第51句】:凡人要斷嗔心,就要保持淡定,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心如止水,以不動治百動。保持沉默,再大的毀謗和中傷都會不攻自破。嗔心不起,心靈就不會迷失,這是人生的大智慧。
【第52句】:【禪心佛語】世間事無絕對難易,努力為之,難者亦易,卻步茍安,易者亦難;天下人無絕對賢愚,用心待之,愚者亦賢,揀擇嫌棄,賢者亦愚。
【第53句】:人生看似綿長,其實匆匆,如果我們能做到任身臨喧囂紅塵,吾自是云水禪心,那么,山一程,水一程,這一路走來,我們定能帶著清歡。
【第54句】:心有定力,智慧自然產生。人常為外境所影響,即是定力不夠,學佛即是要學定。“定”用現代語講,就是莊敬自強。
【第55句】:恒東法師:自信的人多努力,故不誤;重義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淡泊的人行深遠,故不躁;知足的人常快樂,故不老。
【第56句】:【禪心佛語】人面獸心,這意思是指他們像野獸一樣沒有羞恥心,也就是說,這些人根本不受教化以提升自己的心靈質地。
【第57句】:“千里之路,始于初步”,無論多高深的道行與學識,也是要從尊師做起。師長是迷途的明導、暗室的慧燈,能啟蒙我們的良知本性,開啟我們的智慧。
【第58句】:【禪心佛語】始祖傳經,五祖弘法,六祖悟道以一脈五宗名滿天下。中華禪學,擁有了一個不朽的“東土肉身菩薩”慧能大師。
【第59句】:如來說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金剛經》
【第60句】:學佛者要站在自己的崗位,而發揚佛法的精神,去利益大眾,攝化大眾來歸信三寶。現出家相,只是學佛者的一類。(當代)印順《華雨香云》
【第61句】:【佛心禪語】天帝釋繼問:“色者非為命,諸佛之所說,云何而得熟,于彼甚深藏?”既然色身非命我,然色身是如何漸次長大并最后發育成熟的呢?如何又知道這個“我”的存在呢?
【第62句】:【禪心佛語】佛教講八萬四千法門都可以修行,也即從事各行各業都是在修行。因為從事各行各業都需要專注。專注就是法門,就是修行,就能開智慧,了生死。
【第63句】:【禪語人生】在舍衛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勞。因為長期工作,她的衣服很臟,大家都很討厭她。每次見到她,人們總是掩著鼻子走過。但佛陀卻叫她來聽佛法,鼓勵她精進。
【第64句】:【禪心佛語】隨緣做事,隨緣放下,不留戀。就是在大限到來的時候也能夠隨順因緣而去,不留戀這個世間,不留戀任何東西,那才會沒有遺憾地結束此生。
【第65句】:“還有明天”,這是一個可怕的想法,它讓人不思進取,蹉跎歲月,浪費生命,成了人們做事拖延的借口,也是許多人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的原因。
【第66句】: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佛眼禪師)
【第67句】:【禪語人生】修行之路崎嶇難行,唯有親近開悟者并獲得他的恩典與眷顧,才能排除所有障礙。否則,就像在鋒利的刀鋒上行走般的危險。
【第68句】:【禪語人生】疑心生暗鬼。凡是對自已有懷疑時,要培養自我的信心;別人懷疑你時,你要給別人足夠的誠信之心,只有誠信之心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第69句】:【禪心佛語】對人的依賴將會使自己變成奴隸,對社會的依賴將會使自己變成寄生蟲,惟有達到完全的無依賴,你才會成為一個完全的自由人。
【第70句】:現代人有一種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還沒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興趣、體力、經驗和條件之前,便一頭栽進一個過高的目標中,所以每天要受盡過勞和疲憊的折磨。——鄭石巖
【第71句】:【佛心禪語】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單修慧而沒有悲心的話,你的智慧中就會夾雜著傲慢。
【第72句】:譬如有人,于百年中積聚薪草,以火焚乏,須臾還滅。是故當知:少時修善,能滅無量惡業重罪。《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卷上
【第73句】:【禪語人生】一個圣者,他一樣有感情,但是他這種感情是會入本性的的東西,也就是說,純正因悟道而生起的慈悲心。
【第74句】:生活中不應該存在失望和絕望,世界是美好的。不要總是因為一點小事而失去生活的希望,不要輕易發脾氣。對生活應該充滿希望,因為生命中有很多人、很多事值得我們去努力、去爭取。
【第75句】:【禪心佛語】當我們實踐到對自己有信心的時候,就可以一點一點溫和地去警示他人,這是因為——如果我們不警示別人,他們將變得腐敗并發臭,并且會以一種不當的方式成為大眾的危害因子。
【第76句】:【佛家禪語】‘我們的快樂源于我們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樂,我們的痛苦源于我們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樂。
【第77句】:路,于己有退。做人如海,有跌宕起伏,有波瀾不驚。心寬故能受,海寬故能寬。如果你有水的清澈,就不懼猜疑。如果你有水的胸懷,就不畏流言。如果你有水的寧靜,就無視紛擾。
【第78句】:【禪語人生】這就是禪宗著名的“于念而不念”(“無念”)、“于相而離相”(“無相”)、“念念而不住”(“無住”)的立教宗旨所在,并強調眾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第79句】:【禪語人生】云鄉禪師:修行上最大的錯誤~就是讓我們一開始就不再重視自己。而正確的引導乃是“觀察自己”,這并非不重視自己,而是誠懇地“解析自我”,直到看見“無我”。
【第80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踩死一只螞蟻都是罪過,何況一只逃命的小鹿?與“愛惜飛蛾纏紗燈”的佛家相比,我們多給小動物們一些關愛,其實也就是多給人間增添一份關愛。
【第81句】:當知有四大畏,恒逼人身,終不可制卻,亦復不可以咒術、戰斗、藥草所能抑挫:所謂生老病死。亦如大石山從四方來,各各相就,摧壞樹木,皆悉磨滅。《增一阿含經》卷五十,大愛道般涅槃品
【第82句】:【禪心佛語】佛曾經毫不含糊地宣稱識蘊是依色、受、想、行四蘊而生起,不能離此四蘊而獨存。
【第83句】: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修行不夠,別人的毛病都是你挑出來的,你不挑哪有那么多毛病?
【第84句】:趨利避害,這也正是放棄的實質。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是一種超脫,一種氣度,更是一種升華,一種境界。
【第85句】:【禪語人生】在日常生活中把每一件該做的事情用心做好,不違背自己的良心,承當起自己的責任,這就可以稱之為修行。
【第86句】:【佛心禪語】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刀槍等武器,而是慈悲。因為,武器只能制伏人的行為,無法改變人內心的邪惡;而慈悲卻能震撼人的心靈,凈化人的身心。
【第87句】:俗話說:“但盡凡心,無別勝解。”在生活中體驗禪的關鍵所在是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所謂“平常心是道”。
【第88句】:【禪心佛語】古人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點靈光無用處”,這話把性命雙修的重要,說得太透徹啦。
【第89句】:只有放下,才能得到解脫。困擾我們的往往不是生活,而是欲念。如果能夠以一顆平靜心對待生活中的一切,就能享受一種超然的人生。擁有了平靜之心,也就擁有了一種豁達。
【第90句】:【禪語人生】要安于本分,守本分,本分之外的不去鉆營強求。能夠安于本分,內心的煩惱就會慢慢地淡化。
【第91句】:【禪心佛語】人生如夢,自迷自醒,干別人何事;世事如幻,緣滅緣生,操哪份閑心。男女是緣有緣惜緣,無緣隨緣;兒孫是債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第92句】:【禪語人生】在般若法會上,釋尊還宣講了影響極其深遠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即《金剛經》。
【第93句】:步入富足的最高境界,越是簡單,越是豐盛,生天本自生天業,未必求仙便得仙;鶴背傾危龍背滑,君王自古無百年。——唐·知玄
【第94句】:【禪心佛語】若要覓佛,直須見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無事無作人。若不見性,終日茫茫,向外馳求,覓佛元來不得。雖無一物可得,若求會,亦須參善知識,切須苦求,令心會解。
【第95句】:世上若要人情好,賒去物件不取錢。世上萬般哀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世事多因忙里錯,好人半自苦中來。世事靜觀知曲折,人心甘苦見交情。
【第96句】:是心從本已來,自性清凈,而有無明,為無明所染,有其染心。雖有染心,而常恒不變。(古印度)馬鳴《大乘起信論》
【第97句】:【禪心佛語】奉承有如輕吹的北風般令人心情愉快,但是,它卻不是使帆張揚起來而觸動船開航的一陣風。
【第98句】:一路走來,認真思想,平和淡然地面對一切,該想的已想,該做的已做,愛你自己,更要愛他人。不論何時何地,請要特別珍惜緣分,不論是你生命的過客,還是長久的知己,都是一生精彩的回憶。
【第99句】:【禪心佛語】觀古知今,無論科技多么先進,吾人必須要求自己,健全自己,才得以生存;吾人必須反觀自省,培植善緣,才能邁向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