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王八吃西瓜——滾的滾爬的爬】(歇)滾:本指西瓜滾動,轉指人翻滾。爬:本指王八爬行,轉指人亂爬。形容狼狽敗退,抱頭鼠竄的樣子。 也作“王八啃西瓜——連滾帶爬”。
【第2句】:【繞圈子】(慣)1比喻說話不直截了當。2指局限在某一范圍內出不來。 也作繞脖子。 繞彎子。
【第3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慣)六路:指上、下、左、右、前、后。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眼界開闊,聽覺靈敏。形容人機警靈敏,信息靈通,遇事能迅速作出反應。
【第4句】:【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諺)皇帝的寶座也應該是輪流著坐,不應該是由一人獨占到底。指任何權利都應平均享用。
【第5句】:【隔著門縫兒瞧人——把人看扁啦】見“從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6句】:鴨子上架——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7句】:【 —條腸子八下扯】心中同時掛念幾個親近的人。《1978 年作品集》:“一條腸子八下扯,媽媽想你們都快想瘋了。”
【第8句】:【打九九,不打十足】(諺)九九:不足十成。十足:完全滿盈。要九九的程度,不要十足。指大凡籌劃與做事,要留有余地。
【第9句】:【跑單幫】(慣)l指一人來往于各地經商。2指一個人單獨行動。
【第10句】:【卜一人做事一人當】(諺)指自己做下的事,無論后果多么嚴重,都愿承擔全部責任。
【第11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釋義:水能使船航行,也能使船翻沉。比喻百姓可以扶持君主,也可以推翻君主。例句:想到這里,嘴里不禁冒出唐太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句BBB,心也隨著越發緊縮了。
【第12句】:【打了騾子馬受驚】(諺)比喻懲罰某人,旁邊的人會受到驚嚇。 也作打了騾子驚了馬。 打了騾子馬也驚。
【第13句】:曹操用人——唯才是舉
【第14句】:上課時,教室鬧哄哄的。曹老師說:“你們看看,你們多像池子里抽干了水的魚兒,個個都是活蹦亂跳的。”(四川·達縣)
【第15句】:【不吃魚,口不腥】見“沒吃鮮魚口不腥,沒做壞事心不驚”。
【第16句】:【山杏核——苦仁兒】(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諧“人”。指窮苦人或苦命人。 也作“杏核子——仁兒苦”。
【第17句】: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
【第18句】:七寸蛇配疥藥——以毒攻毒
【第19句】:小明想出風頭,到朋友家借了輛摩托,剛騎到馬路上就摔倒了,結果傷了腿。鄰居大媽說:“看來風頭、霉頭兩隔壁啊!”(浙江·溫州)
【第20句】:【西瓜系在鱉腿上——滾不了西瓜,也跑不了鱉】(歇)比喻彼此利害攸關,誰也無法擺脫掉誰。常用于譏諷。
【第21句】:【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慣)折:折斷。胳膊折斷了,悄悄藏在袖筒里,自我忍受,不讓人知道。比喻內部出了丑事,盡量忍著掩蓋著。 也作胳膊只折在袖子里。 胳膊肘折了總要袖子蓋。
【第22句】:【逢山開路,遇水疊橋】(慣)比喻設法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 也作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逢山開道,遇水搭橋。
【第23句】:一天一宿變兩回——朝令夕改
【第24句】:【猴子不上竿,多敲兩遍鑼】(諺)指猴子不肯做爬竿表演,是鑼聲催得不緊。比喻事情不成功,是措施不力,壓力不夠。 也作“猴不上竿緊打鑼”。
【第25句】:鍋里有,碗里才有。
【第26句】:【 想過河又怕濕了腳】做事有顧慮,怕不利。類似的:又想 過河,又怕脫褲子。姚雪垠《李自成》:“經過這一夜暢談,特 別是自成已經流零出挽留之意以后,他知道他要么就入伙, 要么就斷然拒絕,不容他想下水又怕濕了腳。”
【第27句】:王麻子的剪刀——招牌響亮
【第28句】:早晨,我穿好短衣短褲,準備到地里去拾麥子,媽媽卻叫我穿長衣長褲。我說:“麥熟天還穿那么厚?”媽媽說:“莊稼佬兒,不離襖兒。三伏天還凍壞剛出生的小娃娃,寒著呢!”(河南·中牟)
【第29句】:雞毛撣子——凈招灰
【第30句】:【知性同樂】(諺)指彼此都能了解對方的性格,就能安樂相處。
【第31句】:【樹欲靜而風不止】釋義:比喻客觀情勢不能如人的心愿。例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地主階級的浮財還沒挖凈,敵人還沒有認輸,階級斗爭還在繼續。
【第32句】:烏龜進沙鍋——丟盔卸甲
【第33句】:【湖區出好谷,山區出好屋】(諺)湖區澆灌方便,稻谷就長得好;山區木材豐富,房屋就蓋得好。指哪方面的資源厚實,哪方面就得天獨厚。
【第34句】:【緩步當車,晚食當肉】(諺)緩緩地散步,權當是坐車一樣舒適;饑餓時吃飯,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節奏放緩,悠閑自如,自是一種享受。
【第35句】:【因風吹火,用力不多】(諺)順著風向吹火很省力。比喻趁著有利形勢做事,省力而又易于成功。
【第36句】:【再好的摔跤手,也敵不過人多】(諺)指再精明能干的人,也對付不了多數人的力量。
【第37句】:小峰貪玩,不好好學習,他爸爸正在狠狠地訓斥他。這時,一向寵他的奶奶走過來解圍說:“罵他干啥?成人的楊六郎,不成人的賣麻糖。由他去好了。”(山西·太原)
【第38句】:這些日子,媽媽經常用扁豆炒辣椒,我不喜歡吃。媽媽卻說:“公雞大腿鯉魚腰,換不走扁豆炒辣椒。”(山東·萊蕪)
【第39句】:【木邊之目,田下之心——相思】(歇)“木”邊加“目”為“相”,“田”下加“心”為“思”,合為“相思”。原是一種拆字格,不出后語。指男女相愛慕卻又無法接近而引起的思念。 也作木邊目,心上田——相思。 木旁目,田下心——相思。 目邊之木,田下之心——相思。
【第40句】:【自作孽,不可活】佛家認為作孽要遭報應。指做壞事毀 了自己。清代《鏡花緣》:“若任性妄為,致遭天譴,那是自作 孽,不可活,就怨不得人了。”
【第41句】:【破罐子破摔】釋義:比喻橫下心,不顧后果,任憑事態惡化。例句:好些年來,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子破摔,不想學好了。
【第42句】:【 開口見喉嚨】說話直截了當。或說話暴露了底細。丁玲 《穿工》:“你沒看見他這一向老是對你擠眉弄眼的,哼,開口 見喉嚨,瞞得過我!”
【第43句】:【一個鼻孔出氣】(慣)形容立場一致,臭味相投。 也作一個鼻子眼兒里出氣。 一鼻孔出氣。 一個鼻孔喘氣。
【第44句】:爸爸到鄰居家借東西,去了很久才回來。媽媽埋怨他說:“你啊,是去個勾勾,來個彎彎。”(四川·忠縣)
【第45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釋義:妻子賢惠,能及時提醒丈夫,少犯錯誤。孩子孝順,當父親的就安心了。例句:若是殷家女子賢惠時,勸她丈夫學好,也不至于后來惹出這場大事了。自古妻賢夫禍少,應知子孝父心寬。
【第46句】:【誰的孩子誰抱走】各自負責。《北京日報》( 1987,1,7): “市政府還規定,征地拆遷本著誰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由 管線沿途各區、鄉人民政府負責。”
【第47句】:【青蛙要命蛇要飽】謂都要生存,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欲 望,不顧別人死活。相關的:蛇要吃飽,不知青蛙要命。陳 登科《赤龍與丹鳳》:“今天我要把話說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飽。他不為老家出力,誰又去為他賣命?”
【第48句】:麻繩打毛衣——亂牽扯
【第49句】:長尾巴的蝎子——滿肚子毒水
【第50句】:【百日床前無孝子】(諺)百日:指日久天長。指人長期臥病在床,服侍的子女再有耐心,也會產生厭煩情緒而照顧不周。 也作常病無孝子。 久病床前沒孝子。
【第51句】:【官土打官墻】(慣)比喻用公眾的錢辦公眾的事。
【第52句】:【上什么山,打什么柴;進什么廟,念什么經】(諺)到了哪座山,就砍哪座山上的柴;進了哪座廟,就念哪座廟里的經。指人遇到什么情況就作什么打算,不可死守成規。
【第53句】:【呼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門”。
【第54句】:屬玻璃的——經不起敲打
【第55句】:鷹嘴鴨子爪——能吃不能拿
【第56句】:【肩不動,膀不搖】(慣)形容什么也不干。
【第57句】:【烏鴉叫不祥之兆】烏鴉,俗稱老鴰,是一種常見的益鳥,“烏鴉反哺”是出了名的。這么好的鳥類,人們反而嫌棄它,原因何在?完全是人們對它的生活習性的誤解,烏鴉長得一身黑(天下烏鴉一般黑),叫聲難聽,喜食腐肉,又總在寒冷的冬天和曠野里出現,形成一幅枯木寒鴉的凄涼景象,故人們就把烏鴉與悲慘氣氛聯系起來。人們為了貶斥烏鴉,還給它編了一個故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有個文人叫公冶長,他能聽懂鳥語。有一天他在樹林里看見一只烏鴉,烏鴉對他說:“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一狼拖羊,快點去,莫慌張,你吃肉,我吃腸,腸子掛在樹枝上!”公冶長趕到南山,果見一惡狼拖著一只羊。他把狼趕走了,把羊帶回家。由于興奮過度,吃完肉后忘了把羊腸給烏鴉掛在樹上。記仇的烏鴉發誓報復他。后來,烏鴉又唱了同樣的歌騙公冶長去另一個地方,公冶長趕去一看,原來是強盜剛殺了人的作案現場。正當他嚇得要走開時,公差來了,把他捉去了公堂。這件事傳出去之后,人們都知道公冶長坐牢是被烏鴉害的。從此,就認為烏鴉叫是想要害人,是不祥之兆。
【第58句】:【鵝食盆里不用鴨插嘴】(諺)指鵝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鴨插進嘴來吃食。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別人去搶奪。
【第59句】:【賣關子】(慣)說書人在說到重要之處打住,以吸引聽眾接著往下聽。比喻說話或講故事在關鍵處故弄玄虛,讓聽者著急而央求自己或答應自己提出的要求。
【第60句】:麻雀跟著蝙蝠飛——白熬夜
【第61句】:【敲竹杠】(慣)據說清代販賣鴉片的人常把鴉片藏在竹杠里,官員檢查時,敲打竹杠,聽聲音查虛實,若被查出,煙販子會向官員行賄。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勒索財物。也比喻尋找借口抬高價格。
【第62句】:我弄丟了馬明的小刀,想賠他一枝鉛筆,馬明撅著嘴說:“芝麻不抵黃豆賬,借了蜂蜜卻還糖。你還是再給我找找吧!”(甘肅·西峰)
【第63句】:老鼠掉進鐵桶里——無縫可鉆;無空子可鉆
【第64句】:狗尾巴續貂——頭尾不相稱
【第65句】:【好酒說不酸,酸酒說不甜】(諺)是甜酒,無論怎樣說也成不了酸的;是酸酒,無論怎樣說也成不了甜的。指是好是壞,不是憑嘴說的,是由事物自身的本質決定的。
【第66句】:【干打雷,不下雨】只是嘴上文案,沒有實際行動。干,也 說:光。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天天開會,干響雷,不 下雨,造反還有個不動刀槍的?”
【第67句】:【叫化子也有三個窮朋友】(諺)指不管什么樣的人都會有些朋友。
【第68句】:【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釋義:蓮子:蓮的種子,可以吃。比喻辛酸苦楚在內心里。例句:她仇恨這人吃人的社會,但她無力反抗,只好讓淚水往肚里流,她變得沉默孤癖(僻)起來。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她不愿說話,不到不得已時不開口,別人問話時,她總是用點頭搖頭來回答。
【第69句】:【大丈夫四海為家】釋義:有作為的男兒不戀家。例句:“大丈夫四海為家。喜財,我勸你還是避一避的好。”
【第70句】:劉姥姥坐席——凈出洋相
【第71句】:搟面杖當簫吹——實心眼;缺少心眼
【第72句】:【天生的一對,地造的一雙】(慣)形容男女雙方品貌相當,十分般配。 也作天生一對,地產一雙。 天生一對,地成一雙。
【第73句】:【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釋義:指國法不會亂殺沒有犯罪的人。例句:高祖日:“卿莫非官小職低,棄卻寡人?豈不聞鋼刀雖快,不斬無罪之人?”
【第74句】:拿著棍子叫狗——越叫越遠
【第75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諺)指嗔怪別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實真相,消除了誤會,自然就不會再嗔怪人。
【第76句】:【扁擔長的“一”字都認不得】(慣)指人不識字。
【第77句】:【老虎頭上搔癢】釋義: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尋死路。例句:“……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那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第78句】:兩牛打架——硬頂
【第79句】:【人將禮樂為先】(諺)禮樂:禮節和音樂。指待人處世,要有禮貌,講文明。 也作人將禮樂為先,樹將花果為圓。 人將禮儀為先,樹將枝葉為圓。
【第80句】:小叔學了兩年木工活,自以為技藝精深,常常目中無人。爺爺有意再讓他繼續拜師學藝,小叔不聽。爺爺眼一瞪,訓斥他道:“井淘三遍出好水,人從三師武藝精,做什么事都不能驕傲翹尾巴!”(河南·南陽)
【第81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一俗語比喻已經敗落的事物,還能奄奄一息地維持一段時間,甚至死后還能發揮一定作用,屬貶義。此典源出《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注,講的是魏明帝臨終的時候,委托曹爽、司馬懿一起輔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遠不是司馬懿的對手。當時,曹氏宗室有個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權的危機,上書勸告曹爽,敘說了歷代皇族統治滅亡的原因,勸說他親本族、友異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變。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來講明道理。他勸說道:“如果沒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樹根腐朽,樹葉就要枯萎,枝葉繁茂,樹根才能得到庇護;枝條凋零,樹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們常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是因為這種蟲子腳很多,所以雖然死了,也能支撐其身體不倒。”這句話講的都是自然現象,卻寓意深遠。可惜,這時的曹魏政權已經岌岌可危,無力回天。
【第82句】:【拔了蘿卜栽上蔥——一茬比一茬辣】(歇)辣:本指味辣,轉指毒辣。比喻人一伙比一伙更加兇狠毒辣。
【第83句】:【寺破僧丑,也看佛面】(諺)縱然看不上破爛的寺院和丑陋的和尚,也應該看在佛祖的面上照顧他們。 比喻瞧不起當事人,也應顧及與他有關的人的情面。
【第84句】:【千金難買一句話】(慣)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輕易說話。
【第85句】: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話里有話)
【第86句】:氣溫突然下降,晚上,媽媽匆忙在燈下給我趕做棉衣。爸爸在一旁說:“你就是狗伸舌頭不干活,雞蹺爪子沒奈何。”(注:天熱狗才伸舌頭,天冷雞才提爪兒。)(河南·內鄉)
【第87句】:【抱成一團】(慣)指緊密團結在一起。
【第88句】:【瓜無滾圓,人無十全】見“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
【第89句】:【 堤龍也要盤起來,是虎也得趴下去】不論是誰,必須收斂馴 服。類似的:是老虎也得掰掉牙。成語:俯首帖耳。從維熙 《大墻下的紅玉蘭》:“這地方是監獄,是龍你也要盤起來,是 虎也得給我趴下。”
【第90句】:【認理不認人】(慣)指辦事公正,不講私情。
【第91句】:爛泥坯子貼金身——壞了胎
【第92句】:【鳥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諺)窮:窘困無出路。觸:用頭頂撞。指鳥到窘急時,會用嘴啄;獸到窘急時,會用頭頂;人到窘急時,會欺詐騙人。 也作“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攫:抓。 佚:亂跑。
【第93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第94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見“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第95句】:【一剪子剪不齊】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清代 《歧路燈》:“俗話說:好賬不如無。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 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齊。”
【第96句】:【先打后商量】(慣)指先用強硬的手段使對方軟下來再與之議事。
【第97句】:汽車司機扳輪胎——忽左忽右
【第98句】:【殺人不見血】(慣)殺了人連血跡都沒有。形容人很陰險,害人不留痕跡。
【第99句】:媽媽在草地上找到放風箏的兒子,批評他說:“眼看就要開學了,假期作業才做一點。上山不砍柴,到太陽落山刀柄甩斷也來不及啦!”(浙江·椒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