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千棵古樹,萬畝梯田,無論是漫步在青青石板小路,還是登上滴翠的山坡,這一片山水與人文相映成輝的風景,樸實而寧靜,優雅而安然。
【第2句】:諸法雖空,一心具足萬行。(五代)延壽《宗鏡錄》卷三十九,引《大品經》
【第3句】:【禪語人生】喧鬧(雄辯)已被證實沒有什么價值,就拿一只母雞來說,她只生了一顆蛋,就咯咯的大聲啼叫,感覺自己好像生了一顆小行星似地,那么了不起。
【第4句】:【禪心佛語】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議,汝之慈悲不可思議,汝之智慧不可思議,汝之辯才不可思議,正使十方諸佛贊嘆宣說汝之不思議事,千萬劫中,不能得盡。
【第5句】:【佛心禪語】般若智慧的前提,乃是大慈大悲之心,若只單修“慧”而沒有“悲心”的話,你的智慧中就會夾雜著傲慢。
【第6句】:人與人之間,就是一種緣分;心與心之間,就是一種交流;愛與愛之間,就是一種感情;情與情之間,就是一顆真心;錯與錯之間,就是一個原諒,人生就是這樣一種交往。
【第7句】:【禪心佛語】所謂發展,就是在冒險與謹慎之間的抉擇。敢于冒險的人才有機會謀求發展;謹慎小心的人雖然沒有大的發展,但是可以得到生活的平靜。
【第8句】:【禪心佛語】外在的因緣是一樣的,可是不同的種子播種下去,收成就不一樣,這個種子就是價值因緣。
【第9句】:【禪心佛語】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這樣就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10句】:【禪心佛語】首先管得住自己的身口意,才有資格要求別人,別人才會誠信我們、維護我們,身口意管好了,結果一定會好。
【第11句】:【禪心佛語】跌倒的時候,要能認識障礙,勇敢站起。失意的時候,要能自我檢討,再次出發。
【第12句】:【禪語人生】游戲人生,看起來似乎有幾分玩世不恭的樣子,其實,以其與逆境險事較勁憂傷,還不如把它看作是上天安排給你的一場人生游戲,這樣你才可以更輕松。
【第13句】:【禪心佛語】揮不去的是記憶,留不住的是年華,拎不起的是失落,放不下的是情感,輸不起的是尊嚴。
【第14句】:【禪語人生】這位禪師回答:“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聽了這四句話,這位學僧恍然大悟。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的臉,本身就是個面具,一個能隨著環境和心情而改變的面具。
【第16句】:【禪心佛語】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黃金不是千年樂,紅日難消兩鬢霜。任君蓋下千間舍,一身難臥兩張床。與其十事九如愿,不若三平兩滿休。
【第17句】:【禪心佛語】如果一個人只是向外觀照,他是外在物質的奴隸;如果向內觀照,他成為這些事物的主人。
【第18句】:禪定就是坐在那兒把你的心沉靜一下,好像…碗渾水,放在一個地方不動,塵土就沉到底下,從上面一看,就看到底。——耕云先生
【第19句】: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真正的自由是在無所依傍之時,發現無路而處處是路。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人才算得上自由,這不是路的緣故,是心路。
【第20句】:【禪心佛語】分手后,不要再回頭。不要感覺很失敗,更不要覺得自己浪費了幾年生命。如果這讓你學到了一些東西,那么這份感情就不是失敗的。
【第21句】:抱著功利主義的思想去學佛法,動機不正,因地不真,虛偽的因,必得幻滅的果。無論做何事,最要緊的是動機,所謂因正果圓,如果因地不真,便會果遭報業。
【第22句】:【禪心佛語】禪修被稱為“偉大的老師”,它是凈化的爐火,透過覺知,緩慢而確實地運作。
【第23句】:人心的散亂有兩種:一是昏沉,一是浮動。昏沉是糊里糊涂空過時日,無所事事渙散體力,懈怠、懶惰、昏睡、不肯精進。
【第24句】:一個會說謊的人,他的行為就會有偏差,多數說謊的人是為了掩藏自己的錯誤;也有很多說謊的人對許多事情。根本不知、不見,甚至是非顛倒,卻還一派胡言、強詞奪理。
【第25句】:所謂淫欲及飲酒,是謂二法無厭足,若有人習此二法,終無厭足。緣此行果,亦不能得無為之處。《增一阿含經》卷九,慚愧品
【第26句】:【禪心佛語】如果有人認為學佛是一件辛苦的事,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六道輪回比學佛更辛苦。一個人無論壽命多長,都應該不厭倦的學佛,要以學佛為樂才對。
【第27句】:【佛心禪語】不要因為他人降低自己的水平。不因為要遷就那些拒絕提高標準人,就降低自己的標準。
【第28句】:【禪心佛語】沉默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要的是對自己的苛刻約束,要的是對自己意志的嚴峻考驗,要的是不卑不亢的堅持和忍耐。
【第29句】:如果不懂得敬畏,拿壞心當時髦,離危險就不遠了。一位得道高僧曾經反復告誡世人:好人好自己,壞人壞自己。
【第30句】:【禪心佛語】幾乎所有的學生都七嘴八舌地說了一通,但沒有一個答案是讓教授滿意的。
【第31句】:【佛心禪語】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會見無期。何不于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無量壽經》
【第32句】:【圣經文案】486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約壹4:8)
【第33句】:【佛心禪語】★擁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寧靜,更加自由,沒有羈絆。
【第34句】:【禪心佛語】若欲見佛,須是見性,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是處。
【第35句】:【佛心禪語】做好人,靠的是一顆善良的心。做老好人,靠的是一張善變的臉。
【第36句】:【禪心佛語】生死在片刻間,成功在片刻間,失敗同樣也在片刻間。一切的一切,都要抓住當下一念不放過。
【第37句】:【最有禪意的文案】以家庭和睦讓讓安定的心穩同,以善待以回避仇人讓的心穩同,以充滿愛心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38句】:【禪語人生】無所從來,亦無所去,若無生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
【第39句】:【禪心佛語】生命本身沒有意義,生命因為你選擇的路而有意義,心是一條路,心寬心窄,心大心小,德行是一條路。你所認識的世界。我們要活一場生命的圓滿。
【第40句】:信佛、拜佛與學佛:佛教徒有三類:一是信佛的人,二是拜佛的人,三是學佛的人。何者才是真正的佛教徒?
【第41句】:同事——菩薩所緣,緣苦眾生。身處苦難娑婆,應須自我凈化身心,以身作則,感化周遭共同生活、工作的每個人,并鼓勵眾人一起力行菩薩道。
【第42句】:【禪語人生】一路奔跑你會錯過景色,停下不前你會錯過下一個轉角。人生需要走走停停,而節奏由你決定。
【第43句】:【人生箴言】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而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
【第44句】:【禪心佛語】放生可長養自己的慈悲心腸,悲憫眾生,視萬物生命如己出。
【第45句】:【禪語人生】我們現在心里煩惱不清凈,就像池塘里的水渾濁不清。為什么會渾濁呢?因為有魚在游動,把清水攪起來了。心中哪來的煩惱?因為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沒有煩惱。
【第46句】:對別人能多原諒一分、多讓一分,就能得到十分的福。所以說:“心寬就是福。”
【第47句】:恒榮法師:煩由何來,惱從何生,生命是欣然還是悲傷、是光明還是蒼涼,就在于能夠承擔;就算其中包含許多言不由衷,重建一種內心的秩序,向前而且勇敢。
【第48句】:【禪心佛語】誰都知道“金錢名利”是身外之物,但是許許多多的眾生還是為此辛辛苦苦了一生。
【第49句】: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見有過失,轉相諫曉;二者見有好事,深生隨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舍棄。《太子大善權經》
【第50句】:【禪心佛語】人不會因為你做過而后悔,而是因為你沒做過什么而后悔。
【第51句】:當我們允許別人來掌控自己的情緒時,本身就已經成了一個受害者,當對發生的現狀無能為力的時候,抱怨與憤怒便成了唯一釋放的選擇。
【第52句】:是非場中賣虞賣呆賣疾,恩怨人中少事少非少心。用智慧探索人生,每一天都是開端,每一分鐘都是起點。
【第53句】:【禪心佛語】當你發現美好的事物時,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分享給任何一個你遇見的人。
【第54句】:或有一不見覺是神,亦不見神能覺。然神法能覺,亦不見神無所覺。彼如是不見已,則不受此世間。《中阿含經》卷二十四,《大因經》
【第55句】:【禪語人生】一個能控制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強大。
【第56句】:在大地上行走,身上不必怕惹灰塵,眼里不必怕進風沙。心干凈了,身上自然不臟,眼睛自然不迷。在大地上行走,值得信賴的引領者是自己的心靈。
【第57句】:【經典佛語】遇到任何苦難,我們就發愿來世能救度這類苦難的眾生。那豈不是‘煩惱即智慧’嗎?(陰騭文廣義節錄卷上)
【第58句】:人生在因果規律面前看起來好像是被動的,實際上為善作惡仍然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第59句】:【禪心佛語】命運:心是一面鏡子,他不僅反映你的過去,而且照見你的現在,同時影射你的將來。
【第60句】:萬行法師:憤怒既可以殺死自己,也可以殺死別人,惟有透過覺照才可以轉化憤怒、變成智慧、變成慈悲。
【第61句】:【禪心佛語】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臟的也是自己的手。
【第62句】:珠光寶氣并不是高貴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貴,更重要的是因為氣質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華。
【第63句】:【禪心佛語】佛禪乃佛之心(意)教乃佛之聲(口)戒乃佛之形(身)。
【第64句】:【禪語人生】有一個皇帝想在皇宮內修建一座寺廟,于是派人去找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和工匠,希望能夠把寺廟修建得華美。
【第65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錯誤地看待事物,就沒有任何功德可言,也沒有任何幫助了。
【第66句】:過年前,人人會將屋子內外整理、粉刷得煥然一新。做人也要時時刻刻把壞的淘汰掉,讓心地天天清新潔凈。而學佛的人,更要心如過年一樣,日日除舊布新。
【第67句】:偉大的事物都有一個平凡的開始,它是由平凡一點一滴累積而成的。如果說成為佛陀是偉大的,那么,他探求佛法的道路則是平凡的。
【第68句】:每個人都有自尊心,但也必須懂得謙虛和禮讓。因為每個人在世間,絕對無法一手撐天。
【第69句】:以佛法論世間法,它是浮、也是沉;而實質上它不浮、不沉,是常寂不動的。
【第70句】:【禪語人生】緣無有自性,從兩方面會:一方面因緣生無自性,一方面依他起無自性。
【第71句】:肩負人生職責,勤奮努力,由此產生快樂和幸福,帶來榮譽。《經集》第二品,第三章《羞恥經》
【第72句】:若善正心者,常順法觀察,不為過所使,如日光除暗。《正法念處經》卷三十七
【第73句】:所謂菩提心、大悲心,就是指徹底地實現了自我否定之后而產生的一種無私無欲、悲智雙運的精神。
【第74句】:從消極到積極的轉變: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小事,并非微不足道的無用功,而是做大事的開端。
【第75句】:晴煙淡淡,暖日遲遲。百鳥歌而山谷鳴,千花笑而蜂蝶亂。于斯明得,不動步到觀音普門,平地上入文殊智海。——《長靈寧卓禪師文案》
【第76句】:【禪心佛語】能讓自己快樂、自在,是真聰明、真能干;能讓自己和他人解脫煩惱與痛苦,才是真智慧、真慈悲。
【第77句】: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凈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六祖壇經·坐禪品》
【第78句】:世界上總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這是人生旅途中的真實存在。走不完的路適可而止,過不了的河及時掉頭,也不失為一種智慧。
【第79句】:【禪心佛語】當用名利去支撐生命的時候,有得就有失,失掉的時候,整個兒生命就垮了。用佛法來滋潤我們的心田,生命才會變得活潑自在。
【第80句】:【禪語人生】應該敬佩兩種人,年輕時陪男人過苦日子的女人,年長時陪原配過好日子的男人。
【第81句】: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實行之方法,必先從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須以婦女為主體。蓋世有賢母,方有賢子。《印光大師文鈔續編·示殷德增母子法語二則》
【第82句】:人之“心思”如鏡,若欲顯發智慧、明辨事理,必須遠離人我是非煩惱;因“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第83句】:迷乃是自己迷,不因境迷,不因物迷,亦非佛使其迷,又非天地鬼祥、冤親眷屬使其迷也。——《天目中峰和尚廣錄》
【第84句】:【禪言禪語】我們常常看見:一個人總是仰望和羨慕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仰望和羨慕著。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的眼里。
【第85句】:【禪語人生】以淡字交友,以聾字止謗,以刻字責己。以弱字御侮。居安,慮危。處治,思亂。
【第86句】:【禪心佛語】身、口、意清凈,以無相法真正的腳踏實地的去做叫做受持。
【第87句】:【禪心佛語】人的心地如同一畦田,土地沒有播下好的種子,就長不出好果實。
【第88句】:莫言在他的領獎致辭里說到,“佛教的許多基本思想,是真正的宇宙意識”,他并且宣稱“無用令文學偉大”。您應該很高興聽到這個信息,是不是?
【第89句】:心性本凈,即心即佛諸佛從心得解脫,心者無垢名清凈。五道鮮潔不受色,有解此者成大道。《般舟三昧經》
【第90句】:【禪心佛語】人總是在幸福的時刻并沒有那么多的幸福感,在失去的時候才感覺那已經是相當的幸福了。
【第91句】:但著衣吃飯,行住坐臥,晨參暮請,一切仍舊,便為無事人也。——《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文案》
【第92句】:【禪心佛語】佛曰: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第93句】:大功德的成就才有大智慧,你光在打坐里頭求智慧,這是小乘法門。(當代)南懷瑾《如何修證佛法》
【第94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大支柱:一是生命健康,二是精神信仰,三是物質基礎。
【第95句】:【圣經文案】104恐怕我飽足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30:9)
【第96句】:【禪心佛語】時光,總盛開在當下。年華,常零落在未來。不要奢望能鎖住時光,把握住了當下,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第97句】:當一個人能量旺盛,處于陽性氣場時,感召的自然都是吉祥的物象;反之,當一個人能量虛弱,處于陰性氣場時,感召的也都是不祥之物。
【第98句】:【禪心佛語】社會正如在競技場中的羅馬少年,對于倒下去的劍客毫不憐恤。
【第99句】:【禪心佛語】各奮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懷精衛之心,不難填海。人生須奮斗,失敗是成功之母,奮斗乃萬物之父。成功之花總是扎根于奮斗的土壤。
上一篇: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圖片-心靈禪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