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浪子回頭金不換】見“敗子回頭金不換”。
【第2句】:兔子不吃窩邊草——給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第3句】:八月十五坐月子——趕在節上了
【第4句】:【馬上摔死英雄漢】有經驗者有恃無恐,往往發生意外事 件。或說:慣騎馬的慣摔跤。類似的:河里淹死會水的/會 水的魚兒浪打死/翻車的都是些好把式。清代《三俠五義》: “不好,不好!俗語說得好,慣騎馬的慣摔跤,河里淹死是會 水的。焉知他不是藝高膽大,陰溝里會翻船,也是有的。”
【第5句】:【要罵無好口,要打無好手】見“廝打沒好手,廝罵沒好口”。
【第6句】:【順風找牛,頂風找馬】(諺)大風天里,牛要是走失了,順著風向去找;馬要是走失了,逆著風向去找。 指牛性喜走順風,馬性喜走逆風。
【第7句】:【半夜五更西,天明拔樹枝】釋義:五更:舊時將一夜分為甲、乙、丙、丁、戊五段,又稱“五鼓”、“五夜”。指半夜到五更時刮的西風,天明時會變成拔樹斷枝的颶風。例句:老漢著急了:“你沒聽說‘半夜五更西,天明拔樹枝’嗎?趕快作準備吧,有天災了!”
【第8句】:【九天陰,一天晴】陰天多于晴天,常用來比喻人的臉部表 情,經常陰沉,難得一笑。海外於梨華《三人行》:“大哥二十 九歲了,還沒有對象,臉色九天陰一天晴。”
【第9句】:【死也要拉個墊背的】見“臨死還要拉個墊背的”。
【第10句】:【腹稿】“腹稿”是指已經想好但還沒有寫出來的文稿。 “腹稿”一詞,最早見于《新唐書·王勃傳》。王勃,唐初四杰之一,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據《新唐書·王勃傳》載:“(王)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而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腹稿。”大意是:王勃在構思寫文章時,起初想得不精細,他就先磨好許多墨汁,然后就暢快地喝酒,喝醉了就拉開被子蒙頭大睡,等睡醒之后,才拿起筆,飽蘸濃墨,一揮而就,而且連一個字也不用改動。因此,當時人們稱他的這一過程為“腹稿”。現在,“腹稿”一詞被廣泛應用,特別是高考作文,打草稿來不及,只好先打好腹稿,一氣呵成。
【第11句】:頭上頂燈籠——高明
【第12句】:【驢倒了架子不倒】(慣)比喻雖然已經面臨死亡或沒落,但還要勉強支撐。 也作“驢死不倒架”。
【第13句】:扁擔挑柴禾——心(薪)掛兩頭
【第14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15句】:【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慣)見:同“現”。指交易未成,錢物俱在,雙方都沒有受到損失。
【第16句】:裹腳老太婆的腳趾頭——窩囊一輩子
【第17句】:我問爸爸:“‘作者’和‘作家’一樣嗎?”爸爸武斷地說:“好比貓叫個‘咪咪’。”(甘肅·鎮原)
【第18句】:媽媽教育我要尊敬老師,說:“給人金,給人銀,不如教給人學問。所以你要尊敬老師啊!”(安徽·肥西)
【第19句】:【話柄】被他人當做談資的言論和行為,稱為“話柄”,也有叫“話把兒”的。“話”怎么會有“柄”呢?《辭源》的解釋是:“古人清談,多執麈尾,僧人講法或執如意,故有談柄之名。”“談柄”即“話柄”,有的地方叫“話把”。這就告訴我們,“話柄”源有兩物,一為麈尾,一為如意。麈尾說。宋人筆記《天祿志余》有云:“古人清談多執麈尾,故有談柄之名。”麈尾是魏晉清談家經常手執的一種道具,用麈(一種大鹿)的尾毛制成,形如樹葉,下部靠柄處為平直狀。魏晉名流清談時必執麈尾,以助談鋒。《晉書》和《世說》記載,孫盛與殷浩談論很久,端上飯來也顧不上吃,彼此大甩麈尾,尾毛都落在飯上,最后吃不成。《陳書·張譏傳》記載,陳后主在鐘山開善寺使清談家張譏“豎義”(大約是豎佛經中之義),取麈尾未至,臨時找松枝代替。可見,麈尾是清談的必備工具。名士、清談、麈尾,三者是緊密相連的,由此,后人遂把談資叫做“話柄”。如意說。談資稱作“話柄”,還與和尚講經時手執如意有關。如意是一種器物,早在漢代就已出現。最早的如意用骨、角、玉、石、竹、珊瑚等制成,長一尺許,柄端多為手指形,也有心字形和云葉形。古代和尚講經時手執如意,有的把經文記于其上,以防遺忘。因而這也成了“話柄”的又一個起源。
【第20句】:【久病床前沒孝子】見“百日床前無孝子”。
【第21句】:【兜肚斷了帶子——沒得絆】(歇)兜肚:護肚子的內衣,上下都有帶子束在身上。絆:纏束。指人不受約束了。一說“絆”諧“盼”,指沒有盼頭了。
【第22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夢反映人的一種心理狀態,與日常 生活有關。類似的:夢是心頭想。巴金《探索集》:“人們還 常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話有時靈,有時又不靈。”
【第23句】:【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一俗語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典出《太平御覽·人事,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沉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宋代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編《太平御覽》一書。這本書引用的材料非常豐富,保存了許多原始資料。其中有一處寫道:“福氣的到來是有征兆的,禍害的到來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縱情感多做不適當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嘴巴而多說話。蟻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潰,小股的水流能夠沖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 “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個俗語現在還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第24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主觀客觀條件均極為不利,面 臨危險。臺灣李敖《啟發你的小故事》:“三十四年來,已經 面目全非,已經陷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世界。”
【第25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入伍兵】(諺)招軍旗:招募兵士的招幌。比喻事情只要有人號召,就有人聞風響應。 也作“插起招軍旗,自有吃糧人”。 吃糧:當兵的吃公家的糧餉。
【第26句】:【瞎子失了盲杖——一步一步摸】(歇)盲杖:盲人用的拐杖。指一步一步地試探著走,或有步驟地去做某事。
【第27句】:黃牛的肚子——草包
【第28句】:【刨樹要刨根】釋義:比喻解決問題要尋根究底,要徹底。“刨根”又作“尋根”。例句:刨樹要刨根,要不,根大成樹,樹大成林,林大藏虎,虎大傷人。所以不殺便罷,一殺就來個斬草除根,以免后患。
【第29句】:【嘴是蜜缽子,心是辣椒子】(慣)形容人嘴上說得好聽,內心卻非常毒辣。
【第30句】:冬天,媽媽要我穿棉衣,我不肯。媽媽說:“河上都蓋蓋子了還不穿,啥時候才穿?”(江蘇·寶應)
【第31句】:劊子手燒香——假慈悲
【第32句】:【英雄流血不流淚】(諺)指英雄好漢寧愿浴血奮戰拼死沙場,也決不悲傷流淚。
【第33句】:風吹云霧散——自然見青天
【第34句】:理發店關門——不理了
【第35句】:【落在鬼手里,不怕見閻王】既然遇到危難,就不必企求幸 免。柳青《銅墻鐵壁》:“他把洋鍬摜在一邊,說:落在鬼手 里,不怕見閻王!愛怎辦怎辦!不挖!”
【第36句】:【若信卜,賣了屋】(諺)卜:占卜,用迷信的手段給人算命。如果相信那些占卜算卦的鬼話,就會因風水不佳,連住房都要賣了。指占卜算卦純屬騙人,絕不可信。
【第37句】:望遠鏡照太平洋——望無涯
【第38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諺)指水土不同,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也有所不同。也指一處地方的自然資源就養活著這一地域的人們。 也作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處水土一處人。
【第39句】:【可著頭做帽子——要一點兒富余也不能】(歇)可著:盡著,就某種范圍不增不減。指剛夠,沒有一點剩余。
【第40句】:【大樹死了也得站著】比喻堅強。成語:寧死不屈。電視 劇:“我們是陷入困境了。中國有句俗話,大樹死了也得站 著。”
【第41句】:【得意不宜再往】(諺)得到一次心滿意足,切不可接二連三再去。指凡事必須知足知止,貪得無厭定會招災惹禍。 也作“得意之事,不可再做”。
【第42句】:【女愁哭,男愁唱】見“男愁唱,女愁哭”。
【第43句】:【 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說話動聽,內心毒辣。類似的: 口如蜜罐,心如辣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二嫂那 人,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你來,跟她不好處。”
【第44句】:【腳踏兩只船】(慣)1形容和兩邊都有聯系,哪一方都不得罪。2指同時做兩種事情。 也作腳踩兩邊船。 腳踩兩只船。
【第45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諺)行善的,自有好的報應;作惡的,必有惡的懲罰。原為佛教輪回報應的說法,后流傳為勸善懲惡之誡語。 也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不報,時辰不到。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不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第46句】:我對現在有些企業成立智囊團、策劃部大為不解,爸爸笑著說:“一人肚里一條計,三人肚里一本戲,人多智慧大呀!”(河南·輝縣)
【第47句】:【送肉上砧板】(慣)砧板:切菜用的木板。比喻自尋死路。
【第48句】:媽媽見我把字寫得都擠在了一起,說:“快開電風扇,不然它們會出痱子的。”(河南·新鄉)
【第49句】:小輝總是貧嘴,這次把人家惹惱了,結果被打得鼻青臉腫,哭哭啼啼回到家中。媽媽見狀又惱又疼:“我的小祖宗喲,你這是怎么啦?準是蚊子挨打——又吃了嘴的虧。少說點,人家會把你當啞巴賣了嗎?”(江西·南昌)
【第50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釋義:比喻顛倒黑白,不辨是非,錯怪了人。例句:他祖祖輩輩欺壓七里鋪人還不夠!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心疼肚熱,咋下得手打孩子?
【第51句】:爸爸教給我一個看天氣的口訣:“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江蘇·海安)
【第52句】:【天不能總睛,人不能常壯】釋義:比喻難免要發生意外的事。例句:常言說:“天不能總青,人不能常壯。”這牛要病,我們有什么辦法?
【第53句】:【撈油水】“撈油水”指貪圖便宜獲得額外好處。源出一個民間傳說。據傳,從前有一戶人家,夫妻生活比較拮據。一天早上丈夫出門干活去了,妻子到街上肉店去買肉,要付錢時才想起家里已經是分文沒有了,只好對肉店老板撒謊:“老板,對不起,我忘帶銀兩了,肉我先拿回去,馬上來付錢,你等著。” 肉拿到家后,她知道老板是不肯賒賬的,眼睜睜看著肥得流油的豬肉買不到手,總不甘心。她想來想去,想出一個辦法:把這刀肥肉放鍋里去洗,洗來洗去,水面浮起了一層油。她就用這一鍋油水來煮飯吃,那塊肥肉仍舊退還給肉店。中午,她丈夫回來吃飯時覺得奇怪:“咦,今天飯怎么這么好吃呢?你放什么東西了?”丈夫話音剛落,妻子就破口大罵:“你個窮鬼,家里窮得分文沒有,哪里還有肉吃啊!如果不是我想辦法,哪里有這么好吃的飯呢?” 丈夫被罵得莫名其妙,妻子把買肉的事說了一遍,等著他表揚自己。誰知丈夫脾氣更加暴躁,罵個不停:“你這傻婆娘,你怎么不把這刀肥肉拿到水缸里去洗呢?假使放到缸里洗,不就有十來天好吃的嗎?” 夫妻倆的吵罵聲驚動了四鄰,鄰居們聽了之后,感到非常可笑,于是故意說:“天下怎么會有這么笨的女人?怎么不把肥肉放到河里去洗?假如放到河里洗,我們大家舀河水煮飯,那么全村人不是都可以吃到油飯嗎?” 后來,舀油水煮飯的事情傳開啦,人們把那些貪便宜的人都以“舀油水”作比方,慢慢地“舀油水”變成了“撈油水”。
【第54句】:【蛤蟆墊桌腿兒——死挨】(歇)挨:忍受。指死命承受某種巨大壓力,或勉強承擔難以勝任的重負。
【第55句】:有一天,媽媽要給姥姥捎東西,姥姥不讓捎。姥姥說:“東西越捎越少,話越捎越多。”(山東·濟南)
【第56句】:【吃了冬至飯,巧女兒多做一條線】(諺)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十一月,從這天起,白晝漸長。指從冬至起,白天可以多做點活了。
【第57句】:【熬粥要有米,說話要講理】(諺)就像鍋里不下米就熬不出粥一樣,說話不在理就不能使人信服。
【第58句】:跳遠比賽——寸土必爭
【第59句】:【補漏趁天睛,練功趁年輕】(諺)屋頂漏雨,要趁天晴時修補;練習功夫,要趁年輕時花力氣。指凡做事貴在抓緊時機早辦,錯過時機就難以補救。
【第60句】:【叫化子要黃連——自討苦吃】(歇)黃連:一種味極苦的中藥。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譏諷意味。
【第61句】:樹蔭遮景致——不快意
【第62句】:東街賣魚西街買雞——東鱗西爪
【第63句】:【追星族】“追星族”指對明星崇拜到迷戀程度的人們。時下,追星族成群、跟風。看看蔡明、郭達、趙麗蓉的小品《追星族》就完全明白什么叫追星族了。 “追星族”一詞,起源于1974年至1976年之間的臺灣地區。當時的媒體,把追隨著名歌星鳳飛飛的一群青少年,稱為“追星族”。這些青少年,為了追星,常常逃課、曠工,鳳飛飛到哪里演唱,他(她)們就跟隨到那里,給鳳飛飛吶喊、造勢。這種追逐明星的人群就被媒體稱為“追星族”。現在,他們又有了一個新名詞——粉絲。
【第64句】:馬路不拐彎——正直公道
【第65句】:【寧輸一子,不失一先】(諺)指下棋時,寧可輸掉一個棋子,也不可失去一著主動進攻的機會。也借指做事貴在爭取主動,而不在一時的利害得失。 也作“寧失數子,不丟一先”。
【第66句】:鄰居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爺爺勸架說:“人吃的是鹽和米,講的是情和理。有話好好說,有理慢慢講,何必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翻臉,傷和氣?”(江蘇·高郵)
【第67句】:花的盛開在夏天,人的健壯在青年。
【第68句】:【雙肩抬一張嘴巴】見“兩個肩膀扛張嘴”。
【第69句】:沒牙老婆吃面筋——拉拉扯扯
【第70句】:【莊家老兒讀祭文——難】(歇)莊家老兒:老農。祭文:祭祀神靈、祖先,或祭奠死者時朗讀的文章。指某事做起來很困難。
【第71句】:行船靠舵,趕車靠鞭。
【第72句】:【老鴰落在豬背上,看見豬黑看不見自己黑】指自己有同樣的 缺點,卻嘲笑別人。類似的:烏鴉笑豬黑,自己不覺得。韓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得了吧,別老鴰落在豬身上,光 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個黑。你脾氣好還是咋的?”
【第73句】:【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諺)無求于人,走到哪里人們都不會小看你;你不飲酒,何必管他酒價漲得有多高。指人能做到對人無所求,對事無所求,那就是個高超的人。
【第74句】:【胳膊斷了往袖子里藏】發生了事情,不外傳,自己處理。 清代《紅樓夢》:“我什么不知道?咱們胳膊斷了往袖子里 藏!”
【第75句】:鐵飯碗——打不了:砸不破
【第76句】:【雞吃叫,魚吃跳】釋義:吃雞吃魚都要吃活的。例句:他算真正品嘗到了活學活用、活雞活魚的甜頭。俗話講,“雞吃叫,魚吃跳”呢。
【第77句】:打死爹討娘好——豈有此理
【第78句】:【雪白襪子往泥里踏】釋義:比喻品行端正的人卻跟思想行為不好的人混在一起。例句:“人怕沒臉,樹怕沒皮”,“人不要臉鬼都怕”,和她們哭鬧不等于把“雪白襪子往泥里踏”嗎?
【第79句】:【兩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無所有,一點兒也不剩。
【第80句】:【既到大江邊,不怕水濕腳】(諺)比喻人既然到了某個地步,就不怕生事惹麻煩。
【第81句】:【明鏡高懸】“明鏡高懸”比喻法官判案的公正嚴明。那么,“明鏡”源自何處呢?晉代學者葛洪《西京雜記》中記載了這么一個故事,漢王劉邦元年(前206年)秦朝滅亡。劉邦在秦都咸陽官內見到了數不清的奇珍異寶。其中一塊有特異功能的方鏡引起了他的注意,此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胃腸五臟;人有疾病在內,則知病之所在。如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官人,膽張心動者輒殺之。”這塊方鏡因存在秦皇宮,故稱之為“秦鏡”,又因其有察識人們內心世界的功能,凡遇有壞人壞心腸都可照見得一清二楚。所以,后來人們把善于斷獄,能看透壞人面目的清官喻為“秦鏡”。但是,人們又對秦代的暴政畏之如虎,不愿把這面寶鏡與其聯系在一起,慢慢地秦鏡便演變成“明鏡”。而那些封建官員們,為了標榜自己清正廉明又有察知壞人壞事的本領,便都在公堂上掛起了“明鏡高懸”的大匾,幾乎成為封建衙門中必不可少的裝飾品了。在封建時代,“明鏡高懸”真要起到作用,就沒有那么多貪官贓官了。
【第82句】:網里的魚,籠中的鳥——跑不了;往哪兒跑
【第83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創業 史》:“那白占魁再過二十年還是個普通社員。蝎子的尾巴, 有點毒水,也不多!”
【第84句】:燕燕這次考試成績不好,她怪題目出得太偏、太難,燕燕媽說她是“屙不出屎來怪茅坑”。(廣西·象州)
【第85句】:【狼上狗不上】(慣)形容人心不齊,步調不一致。
【第86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歇)枷:舊時套在犯人脖子上的一種刑具,用木料制成。木匠做了枷,又戴在自己脖子上。指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承受后果。 也作“木匠戴大枷——自作自受”。
【第87句】:【樹正不怕月影斜】(諺)比喻自身行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語的惡意中傷。 也作樹正何愁月影斜。 樹正不怕影子斜。
【第88句】:【 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謂情況向兩極分化,走向極端。 劉江《太行風云》:“世道就是這么個世道,發財的,出租放賬 越發財,倒運的,吃了上頓沒下頓越倒運。真是越熱越出 汗,越冷越打顫。”
【第89句】:【朽木不可雕也】此語常用以比喻人沒有出息,不堪造就,如扶不起來的阿斗。典出《論語·公冶長》: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宰予喜歡白天睡大覺。有一次,孔子發現后生氣地說:“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一樣的墻壁無法粉刷。對于宰予這樣的學生,也就沒有必要再去責備了!” 宰予也夠倒霉的,別人說他幾句也就過去了,偏偏打瞌睡叫老師撞見了,落了個“青史留名”。
【第90句】: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風,我拿著門后的扁擔去頂門。媽媽瞅了我一眼說:“扁擔頂不得門,石頭打不得人。”(湖北·英山)
【第91句】:穿上航空衣——要飛了
【第92句】:【不費吹灰之力】(慣)形容事情很容易辦成,不費一點兒氣力。
【第93句】:【緊行無好步】太快了辦不好事。緊,也說:快。明代《三 國演義》:“緊行無好步,當緩圖之。” 盡人事,聽天命盡力而為,碰運氣。臺灣瓊瑤《心有千 千結》:“以后的事,我們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第94句】:【兔子急了也咬人/兔子不急不咬人】被逼反抗。張孟良《兒 女風塵記》:“什么叫有膽子沒膽子,兔子急了還咬人咧,何 況一個人?”
【第95句】:【不跳黃河心不死】釋義:比喻不走上絕路,不肯善罷甘休。例句:你應該知道,他已經同日本人勾結在一起了,所以,他必然要進行報復,不跳黃河心不死。
【第96句】:狗面前扔骨頭——投其所好
【第97句】:媽媽平時喜歡與人拉家常。一天,她出門辦事,臨走時爸爸囑咐她:“女同志不要站哪兒成井,坐哪兒成坑,做事要放槍收馬,利索點!”(安徽·霍邱)
【第98句】:【抓著葫蘆當瓢打】釋義:比喻不弄清是非曲直,責罰錯了對象。例句:人家周王村霍家寨的人都在那里,怎么是我帶頭起哄?冤有頭,債有主,我抓著葫蘆當瓢打,昧了良心瞎了眼!
【第99句】:【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慣)打頭風:逆風。比喻境遇本來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擊或不幸,處境越發艱難。 也作屋漏更遭連夜雨,行船又撞打頭風。 屋漏更遭連夜雨,船遲又被打頭風。被:遭遇。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
上一篇:大宣傳方案(宣傳方案活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