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兵隨將令草隨風】(諺)兵士要隨著將領的指揮行動,就像草隨著風向而擺動一樣。指在戰斗中,士兵必須堅決服從指揮。 也作“兵隨將轉”。
【第2句】:【無根的浮萍,長不成棟梁之材】 釋義: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池塘、河渠中。比喻浮在表面、沒有根底的人,不會有大的作為。 例句:他又想到自己前一段工作,所遇到重重困難,屢次碰壁,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沒有在群眾中扎下根去。無根的浮萍,長不成棟梁之材。
【第3句】:【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諺)要想求得生平的富裕貴顯,就得下苦功夫。指努力拼搏,可求得富貴享樂。 也作欲求生快活,須下死工夫。 欲求生受用,須下死工夫。
【第4句】:【大里不見小里見】(慣)指大處忽視了,只注意小處。
【第5句】:【偷食貓兒性不改】 釋義:比喻惡性難改。 例句:常言道:偷食貓兒性不改。他在外邊放蕩慣了,看在家中,猶如牢獄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第6句】:【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進不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7句】:【鐵杓子碰鍋沿】見“馬勺碰鍋沿”。
【第8句】:【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 釋義:沒有學習過,不知道其中的知識。 例句:“這里面有個原因,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現在興的這號洋碼字,我就不會寫?!?/p>
【第9句】:【蝎子放屁——毒氣大】(歇)毒氣:本指有毒的氣體,轉指毒辣的手段。形容人非常狠毒。
【第10句】:【親故親故,十親九顧】(諺)親故:親戚與朋友。指親戚故舊之間,遇事總會互相照顧。
【第11句】:【是馬就充不了麒麟】 釋義:麒麟: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像鹿的動物,古人拿它象征祥瑞。比喻普通的人冒充不了杰出的人。 例句:“反正你在這里多待幾天,慢慢就都品得出來了。是馬就充不了麒麟。”
【第12句】:一馬換雙象,必是英雄將。
【第13句】:【農歷】“農歷”又稱夏歷,又名舊歷,民間也有稱農歷為陰歷的。相傳起源于我國夏代,其科學性、實用性都很強,因此流傳至今,還在沿用。它用嚴格的朔望周期來定月,又用設置閏月的辦法使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近,兼有陰歷月和陽歷年的性質和特點,因此實質上是一種陰陽合歷。夏歷把日月合朔(太陽和月亮的黃經相等)的日期作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約【第29句】: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天,稱月大;有的月份是29天,稱月小。 夏歷以12個月為一年,共354或355天,與回歸年相差11天左右,所以隔三年安排一個閏月,再過兩年又安排一個閏月,平均19年有7個閏月。 農歷即依據地球回歸年所用時間,又依據月相變化而制定,而且以身邊的氣象與物候條件、農事活動力參照,實用性強,因而成為四季分明、便于記憶的歷法。在我國,農歷歷法尤其適用于中原的廣大地區。特別是二十四節,指導農時的作用十分準確。如:谷雨前后,種瓜點豆;芒種三天見麥茬;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的麥子(指種麥)正應時。
【第14句】:晚上開窗,一覺都香。貪涼失蓋,不病才怪。
【第15句】:【日落三條箭,隔天雨就現】 釋義:太陽落山時,天空如有三條箭形云,第二天就會下雨。 例句:麥子收到第四天,競賽正搞得熱火朝天,我們發現有雨情了。先是在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發現天空上有三條箭形云,按照農諺說:“日落三條箭,隔天雨就現?!?/p>
【第16句】:心情愉快是肉體和精神的最佳衛生法。
【第17句】:【春夢雖好一場空】(諺)春夢雖然美好,但總不是真實的。泛指一切脫離實際的美好希望與企盼,并不能實現,仍是空的。
【第18句】:【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釋義:惹是生非,只因愛說閑話;煩惱纏身,都是由于硬要出頭露面。指為人處世,要慎言慎行。 例句:小蔡,你我要不是小姜子,咱們也不管閑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第19句】:【客去主人安】(諺)指赴宴的賓客及時離去,主人家才得安歇。
【第20句】:【城頭上跑馬——遠兜遠轉】(歇)城頭:城墻的頂部。本指沿著城頭兜圈子,轉喻人說話拐彎抹角或辦事不干脆利索。
【第21句】:【心病從來無藥醫】(諺)心病:精神上、心理上的病癥。指心病自古以來就沒有藥物能治療。
【第22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門”。
【第23句】:【討飯怕狗咬,秀才怕歲考】(諺)歲考:清代各省學政對所屬府、州、縣學生員舉行的考試。指秀才們怕的是歲考,就像討飯的乞丐怕狗咬一樣。
【第24句】:【泡在蜜罐里】見“落在蜜缸里”。
【第25句】:【大丈夫四海為家】 釋義:有作為的男兒不戀家。 例句:“大丈夫四海為家。喜財,我勸你還是避一避的好。”
【第26句】:【錢眼里翻筋斗】(慣)錢眼:銅錢當中的方孔。筋斗:跟頭。比喻人貪財好利,專在錢上動腦筋、打主意。
【第27句】:【推倒長城扶外圍】(慣)長城原是用來防御外部勢力進犯的,推倒它,是要扶助外人。比喻扶植外人,排斥打擊內部力量。
【第28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輕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種用來軋谷物、平場地的圓柱形農具,用石頭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轉指不知道掌握行為的分寸,亂來蠻干。
【第29句】:【吃人不吐骨頭】(慣)形容人極其貪婪、陰險和兇殘。 也作“吃人不吐核兒”。
【第30句】:【饒你奸似鬼,吃了洗腳水】(諺)饒:盡管。任憑你怎樣奸猾,還是把人家的洗腳水當湯喝了。指陰謀計劃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難免上當受騙。 也作饒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腳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 隨你奸似鬼,也吃洗腳水。
【第31句】:【一碗清水看到了底】(慣)指一眼就看得清清楚楚。也形容人十分單純。 也作“一碗清水看到底”。
【第32句】:【大千世界】“大干世界”指廣闊無邊的世界,包羅萬象的事物?!按蟾墒澜纭笔窃趺磥淼哪?? “大干世界”是佛教語。據《華嚴經》卷四說:“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做一個世界。累計一千個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累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累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為以‘千’為單位,經過三次累計,所以完整的叫法是‘三千大干世界”’。佛家指出,宇宙中有無數大干世界。后來,用“大干世界”形容廣大而豐富多彩的世界。 佛教的“大干世界”,竟然和物理學、天文學的漫無邊際的宇宙相似。
【第33句】:紙做花兒不結果,蠟做芯兒近不得火。
【第34句】:【見橐駝謂馬腫背】(慣)橐(tu。)駝:駱駝。看見駱駝以為是馬背腫了。比喻對不知道的事物憑主觀想象得出結論。
【第35句】:【肉不爛,再加炭】(諺)肉沒煮爛,是火力不足,火候不到,還得再加炭火,繼續去煮。比喻事情沒做成,是功夫沒到;繼續下功夫,總會成功的。
【第36句】:【八十歲的老頭學吹打——上氣不接下氣】(歇)吹打:用管樂器和打擊樂器演奏。形容人氣力不支。
【第37句】:【歪嘴葫蘆拐把瓢,品種不好莫怪苗】(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兩個舀水的瓢;葫蘆如果歪嘴了,鋸開的瓢必定是拐把。泛指農作物必須選好種子;種子不好,就很難有好收成。
【第38句】:【翹辮子】“翹辮子”比喻死。我國江浙一帶的方言,方言更需要傳播,為的是交流方便。 “翹辮子”一詞源自清朝,當時國人都留辮子。這辮子在人活著時是自然下垂的,這是常識。而死后則要編結起來,置于頭部上方,末端豎起;清朝時,處決人犯,為行刑方便,在行刑之前用膠水把犯人的辮子粘結成一根棍兒樣,干后直挺挺地翹著。因此,“翹辮子”就成了“死”的同義語??诚碌哪X袋常用辮子綁著,掛在城門口示眾。這整個過程中辮子都是上翹的。因此,用“翹辮子”比喻死。
【第39句】:【兩口子】“兩口子”指夫妻,如“小兩口”、“老兩口”。源出清代。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某縣有個才子叫張繼賢,他與惡少石萬倉之妻曾素箴一見鐘情,后夜夜來往。不料,石萬倉因酗酒過度而亡。石家人懷疑是曾素箴所害,便告到官府里,硬說是“奸婦害本夫”。官府也不問個青紅皂白,就將張繼賢和曾素箴抓進大牢,問成死罪,從府里押解到京城。 一個偶然的機會,乾隆皇帝看到了張繼賢的供狀,見文筆不俗,十分驚訝,便親自到獄中,看望張繼賢的相貌,試過了他確實有才,遂起惻隱之心。 乾隆下江南時,途經微山湖,逗留過幾天,熟知那里的地理環境,便御批張繼賢發配臥虎口,曾素箴發配黑風口。張、曾二人來到“兩口”之地,依然情不斷、心相連。今天他去黑風口,明天她來臥虎口,你來我往,自由自在,故被人稱為“兩口子”。據說,被稱為夫妻的兩口子,就來源于此。
【第40句】:【一失足成千古恨】 釋義:犯了嚴重錯誤,終身悔恨。 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輕時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誤,卻沒想到竟會改變自己一輩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運……
【第41句】:【失敗乃成功之母】(諺)失敗是孕育成功的母體。指事業的成功,往往是在汲取失敗教訓之后取得的。 也作“失敗是成功之母”。
【第42句】:【新官上任三把火】(諺)指新上任的官員,往往一上任先抓幾件緊要的事,以樹立自己的威信。也泛指事情的開頭往往雷厲風行,之后就風平浪靜。
【第43句】:【照方吃炒肉】(慣)比喻按慣例行事。
【第44句】:【看見墳堆兒就磕頭】(慣)比喻不了解情況,對人盲目恭敬。
【第45句】:【教奢易,教儉難】(諺)指教人奢侈浪費容易,教人儉樸節約卻很難。
【第46句】:【豬八戒啃地梨——什么仙人給什么果】(歇)地梨: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莖像荸薺,可以吃;也指荸薺。指對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待遇。
【第47句】:【雨天的泥人兒都是晴天做就的】(諺)借指凡事都應預先籌劃,提前行動。
【第48句】:【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諺)畫出虎的皮毛容易,要把虎的風骨畫出很難;認識人的外貌容易,要看清人的內心很難。指世間最難的事莫過于識透人心。 也作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畫虎難畫骨,知人難知心。
【第49句】:【拔了蘿卜帶出泥】(慣)比喻在查處某一問題的過程中,也順帶發現了其他問題。也比喻由于辦事不當而惹了麻煩或連累了他人。
【第50句】:【眼飽肚中饑】(慣)1指面對美味佳肴,大飽眼福,卻吃不上。2比喻心中喜愛的人只能看著,不得親近。
【第51句】:【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第52句】:【大佛殿里的羅漢——一肚子泥】(歇)羅漢:這里指羅漢的塑像。譏諷人儀表堂堂,實際上沒才學、沒本事。
【第53句】:【端人家的飯碗】 釋義:指給人家干活,吃人家飯。 例句:這不,緊趕慢趕,一看你已早到,我咋能不急,端人家的飯碗呀。
【第54句】:【大人不記小人過】 釋義:地位高或年長者不跟地位低或年幼者計較。 例句:“郭司令,大人不記小人過,我當時,也不曉得,怎么會把那只青銅雙耳壺,朝依擲過去。”
【第55句】:【挖窟窿打洞】(慣)比喻到處鉆營。
【第56句】:【聽見風,就是雨】 釋義:比喻做事輕率,盲目。也指輕信。 例句:“這號人哪,都是氣象大學畢業的,聽見風,就是雨,看見閃,就是雷,……”
【第57句】:【車如流水馬如龍】(慣)車輛像流水一樣連續不斷,馬匹首尾相接,像長龍一般。形容車輛、馬匹川流不息,非常繁華熱鬧。
【第58句】:【百歲光陰如過客】 釋義:人的一生極其短暫。 例句:世界上,傾城傾國人須有,還怕甚,干兩黃金買不來?古人云,百歲光陰如過客,不開口笑是癡呆。
【第59句】:【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 釋義:與己無關的事,一律不表示態度。 例句: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們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第60句】:【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諺)1指澆花要澆到根上,枝葉才會茂盛,花朵才會鮮艷;教人要重在思想教育,思想開通學習才會自覺。 也作“教人教心,澆花澆根”。
【第61句】:觸犯眾怒的,死了都無處可埋。
【第62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 。釋義:比喻碰到什么情況,采取什么樣辦法對付?!翱巢瘛庇肿鳌按虿瘛?。 例句:“上山砍柴,過河脫鞋”——到哪說哪。生死福禍有個天命管著哪! 只要這會兒不被打死,到時候,咱哥倆就在一起混,你聽我的,不會叫你吃虧。
【第63句】:【一點水一個泡】(慣)形容人說話不夸大也不縮小,誠實可靠。
【第64句】:【要知朝中事,鄉間問老農】(諺)要想知道朝廷的政事,最好是到鄉下去問老百姓。指上層社會的政策效應,只有下層的人民群眾感受最深。 也作“要知朝中事,去問鄉下人”。
【第65句】:【一家人臭嘴不臭心】(諺)臭嘴:斗嘴,說出些難聽的罵人話。指一家人過日子,免不了要頂嘴鬧別扭,但總是一心一意過日子的。
【第66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釋義:榻:床。比喻不許別人侵入自己的勢力范圍。“側”又作“旁”?!柏M容”又作“不容”。“酣”又作“鼾”。 例句:金桂又見有香菱這等一個才貌俱全的愛妾在室,越發添了“宋太祖來南唐”之意,“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之心。
【第67句】:【好客主人多】(諺)好客:有錢人。指對有錢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第68句】:【石臼里的泥鰍——無路鉆】(歇)比喻人陷入困境,逃脫不了。
【第69句】:【拴不到一個槽上】(慣)形容兩個人合不來。
【第70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諺)舊時封建禮教認為臣對君、子對父必須絕對服從,乃至死而無怨。
【第71句】:【旱棗澇柿子】 釋叉:棗喜歡干旱,柿子喜歡雨水大。 例句:劉世盛說:“旱棗澇柿子嘛,俺們這個地方十年有九旱,越旱棗兒就越結得稠,也就越甜!
【第72句】:【老和尚的木魚兒——天生挨揍的貨】(歇)木魚兒:僧尼念經或化緣時敲打的響器,用木頭鏤空制成。貨:本指貨物、東西,轉指人(罵人的話)。指沒有出息,生來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責罵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魚兒——挨敲打的木頭疙瘩。 老和尚的木魚兒——該著挨敲。
【第73句】:【人也憎,鬼也嫌】(慣)形容誰都憎恨、厭惡。 也作人嫌狗不愛。 人嫌狗不待見。待見:喜歡。
【第74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慣)本想打人,卻傷了自己。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也作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搬磚打人砸了自己的腳。 搬石頭壓自己的腳。
【第75句】:【大丈夫能屈能伸】(諺)指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漢既能受得了委屈,忍辱負重,也能在得志時施展抱負才華。勸人暫作退讓之話。
【第76句】: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第77句】:【搖錢樹,人人有,就是自己兩只手】(諺)搖錢樹:傳說中的寶樹,用手一搖,就會落下錢來。指人的兩手就和搖錢樹一樣,只要肯出力氣,就不會缺少錢財。
【第78句】:【刀不離手,弓不離身】 釋義:形容處于戒備狀態,警惕性高。 例句:盡管這群人隊伍不齊整,有的站著,有的蹲著,卻都是刀不離手,弓不離身,準備著隨時廝殺。
【第79句】:【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歇)王小二:泛指舊時窮苦人。指日子越來越艱難或境況越來越糟。
【第80句】:【人前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見“逢人且說三分話”。
【第81句】:【小年】中國民間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這一天.民間有祭灶、掃塵、采辦年貨的習俗。 祭灶,民間很早就有關于灶神的傳說。舊時,灶神每家必供,它同門神、井神、廁神、雷神一起成為五位家堂神,職責是保護家宅安寧,不讓閑神野鬼騷擾,稱為“五祀”。每到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朝玉帝,前一天晚上,人們就在鍋臺邊擺上糖果、年糕等供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焚香膜拜。 掃塵,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掃塵的習俗源于堯舜時代的“掃年”——古代先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由于是迎接新的一年,又是清潔衛生、除疫滅病的良好習俗,所以流傳至今而不衰。 小年以后,年味越來越濃。
【第82句】:【屬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動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難對付,軟硬都不行。
【第83句】:【笨鳥兒先飛】 釋義:比喻能力低下,比別人先走一步?!氨繛酢庇肿鳌氨咳浮?。 例句:錢要少花,力氣要多賣。笨鳥兒先飛,兩條腿勤快些。
【第84句】:【老虎嘴里拔牙】 釋義:比喻環境危險。 例句:“你這一去,是到老虎嘴里拔牙,可得多加小心,千萬別有個閃失?!?/p>
【第85句】:【春三月,不圓夢】(諺)春三月:春天的總稱。圓夢:迷信根據夢境來推斷吉兇。指春天的夢虛幻多變,沒有準頭,無法推斷。
【第86句】:【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 釋義:漂流在外,總不如回到故鄉。 例句:許伙泰語重心長道:“怎么繁華也沒有勞碌人家的份兒,倒是在鄉里勞動好,常言道,水流四海,不如落葉歸根?!?/p>
【第87句】:【七次量衣一次裁】(諺)指做衣服要多次量身,量準了再下刀裁剪。 比喻做事要把準備工作做好,謀劃要周到,裁決要果斷。
【第88句】:【有志者事竟成】(諺)竟:終究。 有志氣的人,事業終究會獲得成功。指事業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終不渝,堅持到底。
【第89句】:【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諺)殺了人的,要以命相抵;欠人賬的,要還清債務。指欠命債的拿命償,欠財債的拿錢還,欠償相當,這是常理,也是律條。 也作殺人償命,借債還錢。 殺人者償命,欠債者還錢。
【第90句】:【狀元】“狀元”指古代科舉考試殿試第一名。它源于隋代。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在隋煬帝統治時期便已開始,在當時,并沒有殿試,但參加科考的各地士子到達京城后,在應試前需要向有關部門遞送“投狀”,考試結束后,成績最優異者的“投狀”便被放在全部“投狀”最前面,稱作“狀頭”。因古代以魁為首,以元為開始,故也以“魁甲”和“狀元”的名號稱呼第一名。從唐代開始,有了殿試,殿試的第一名仍舊稱狀元。到了宋代,殿試制度化之后,發榜之時,狀元總是排在首位,故又稱榜首。“狀元”稱號伴隨著科舉制度的始終,使用時間最長。 若從殿試開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壬午科狀元孫伏咖,最后一位狀元是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狀元劉春霖。中國的科舉考試延續了一千多年,共產生狀元551人,’其中唐139人,五代十國11人,宋118人,遼18人,金15人,元32人,明89人,清114人。另外,張獻忠的大順政權狀元1人,太平天國有狀元14人。
【第91句】:【爭一日之短長】(慣)短長:指勝敗、對錯、高低等。比喻決出一時的勝敗、對錯。
【第92句】:【花開在春天,讀書在少年】(諺)開花的最佳時節在春天,學習的最佳時段在少年。指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最有效的學習時段。
【第93句】:【扶得東來西又倒】(慣)形容缺乏自立、自強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這頭,那頭又出了問題。
【第94句】:【有錢四十稱年老,無錢六十逞英豪】(諺)有錢人,四十歲就稱老太爺;沒錢人,六十歲還要賣力充好漢。舊指財富人家中年就稱老人了,窮人家年過花甲還得苦干。
【第95句】:【鳥靠翅膀獸靠腿,人靠智慧魚靠尾】(諺)鳥靠翅膀飛翔,獸靠四肢奔跑,人靠智慧謀生,魚靠尾巴游動。指人和動物都要憑著自身的特有條件謀求生存。
【第96句】:【家無二主】(諺)指家庭不論大小,只能由一人主持家事。也泛指一個群體只能由一人做首領,不能亂當家。 也作“家無二主,國無二王”。
【第97句】:寧救百只羊,不救一條狼.
【第98句】:【人將禮樂為先】(諺)禮樂:禮節和音樂。指待人處世,要有禮貌,講文明。 也作人將禮樂為先,樹將花果為圓。 人將禮儀為先,樹將枝葉為圓。
【第99句】:【百貨中百客】(諺)指商店中的貨物必須品種繁多,才能滿足各方面顧客的需求。也泛指社會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物類,都有各自不同的專門用項。
上一篇:諺語俗語文案感悟人生的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