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唱雙簧】(慣)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表演動作,另一人躲在他后面說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開出面,一人幕后指揮。
【第2句】:【救人須救徹】(諺)救助人,必須做到完全徹底地使之渡過難關。 指救助人要負責到底,不能單憑一時的激情。 也作“救人救到底”。
【第3句】:鼻子大了壓到嘴——難開口;口難開:不好張口
【第4句】:小軍的鉛筆斷了,順手拿起水果刀去削,結果弄得一團糟。媽媽走上前說:“鐮刀不能砍大樹,斧頭不能割青草,什么事都要做得有規矩。”(湖南·長沙)
【第5句】:【鼻子里插大蔥——裝象】(歇)象:諧“相”。指裝模作樣,欺騙人。 也作“鼻子插蔥——充象”。
【第6句】:【雞肚不知鴨肚事】(諺)鴨肚子里想些什么,雞肚子里并不知道。比喻各有各的心事,別人難以猜測到。
【第7句】:玉皇大帝打筋斗——天翻地覆
【第8句】:【榜眼】“榜眼”指古代科舉考試殿試第二名。它為什么叫“榜眼”,又產生于何時? “榜眼”的稱呼在北宋才開始出現。北宋年間的殿試規則是,進士一甲只欽點三人,并規定第一名稱狀元,第二、三名為榜眼。第二、三名之所以同為榜眼,是因為填進士榜時,第一名狀元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進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體的眼部地位;參見皇帝時,第一名狀元在前面正中,第二、三名分立狀元身后的左右位置,也如同身體的兩只眼睛,故以榜眼稱呼第二,三名進士。到北宋后期,為對殿試中的第二、三名進士有所區別,人們便只以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則稱之為“探花”。“榜眼”則成為第二名進士的專稱。
【第9句】:百靈牡丹——鳥語花香
【第10句】:【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諺)文武舉:科舉時代的文舉人和武舉人。田秀才:種莊稼的行家。三年考個舉人容易,十年成個種田行家很難。指學成種田行家實在不易。
【第11句】:放羊的拾柴禾——捎帶
【第12句】:媽媽要我做事,我不肯。媽媽說:“哼,養豬可以吃肉,養狗可以看家,養你卻不知做什么?”(湖南·湘潭)
【第13句】:【秤不離砣,公不離婆】(諺)秤:用來稱定物品重量的器具,此處特指秤桿。砣:秤砣。指就像秤桿和秤砣誰也離不開誰,缺一就不能稱物的輕重一樣,老夫老妻相依為命,缺了一方就難以生活。 也作“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第14句】:【不上高山,不顯平原】有比較,才能看出差別和高下。張 恨水《啼笑因緣》:“真是不登高山,不見平地。像她這樣用 錢,簡直是把大洋錢看作大銅子。”
【第15句】:【世博會】2010年,上海成功舉辦了世博會,創下了世博會參展國家最多、參觀人數最多等多項第一,七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中國第一次舉辦世博會,中國人民百年來的心愿終于實現了,證明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那么,世博會是怎么起源的呢?世博會的起源,有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也有一個明顯的標志,即正式舉辦的開端。世博會的功能在于交流。在古代農耕社會,人們往住在慶賀豐收、宗教儀式、歡度喜慶的節日里開展交易活動。后來逐漸發展成為定期的、有固定場所的、以物品交換為目的的大型貿易及展示的集會,這就是世博會的最早形式。到了1851年,在英國首都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行了全世界第一屆萬國工業博覽會,展期是1851年5月舊至10月1舊,主要內容是世界文化與工業科技。借此博覽會,英國也展現了工業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視全球的輝煌成果。自此,世博會在世界范圍內申請舉辦。先后在紐約、巴黎、倫敦、維也納等幾十個國家的城市舉辦,主要是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輪流舉辦。一百年后,中國終于申辦成功,這也是在發展中國家首次舉辦,受到世人矚目。
【第16句】:【吹牛皮不貼印花】釋義:比喻說大話不費力,不花錢。例句:嫂子說:哼!說兩句大話壯壯膽吧!吹牛皮不貼印花,你能考上,我頭朝下走三年!
【第17句】:【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見“大旱三年,餓不死廚官”。
【第18句】:盤山公路——凈兜圈子;凈繞彎子
【第19句】:【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諺)剮:舊時凌遲處死,即割肉離骨。作好了身受極刑的準備,就敢于打倒皇帝。指只要豁出一條命,就什么事都敢做。 也作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打。 破著一身剮,皇帝也對打。 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20句】:我削蘋果時不小心劃破了手,從此再也不敢用小刀了。媽媽笑我說:“你真是‘一日被蛇咬,百日怕草繩’。”(江蘇·濱海)
【第21句】:【有錢難買不賣貨】(諺)別人不賣的貨,有錢也買不到。比喻別人不愿意的事,是強迫不得的。
【第22句】:【財連于命】(諺)錢財和人的生命相連。指錢財等同于生命,對人非常重要。 也作財命兩相當。 錢財通性命。
【第23句】:叔叔又和他的女朋友談崩了,愁得奶奶直鬧心。叔叔倒大大咧咧地不在乎,說:“家家地里栽茴香,家家門上出姑娘,有什么愁的?”(云南·保山)
【第24句】:【人不知,鬼不覺】(慣)形容非常隱秘,誰也沒有發現。 也作人不覺,鬼不知。 神不知,鬼不覺。
【第25句】:【鹽緊好賣,賊緊好偷】(諺)鹽在緊缺時容易賣出,賊在人們緊張忙亂中容易行竊。偏指人應當從容謹慎做事,不要匆忙慌亂,給竊賊留下可乘之機。
【第26句】:【前門拒虎,后門進狼】擋住了一個敵人,又放進一個敵人, 禍害仍未消除。傳記圖書《溥儀在伯力》:“中國真是多難, 前門趕走了一條狼,后門又來了一只虎。”
【第27句】:放學回到家,我掏出書和本子寫作業。可是,怎么也找不到鋼筆,急得我亂轉。奶奶在一旁笑著說:“當官的把印都弄丟了,還中哩?”(河南·內鄉)
【第28句】:茶館里伸手——胡(壺)來
【第29句】:【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做不了具體事情。句末的文、武,亦 可換成表示其他職業的詞。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只有伯明一個兒子,卻極不長進,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 有一樣長處,出來見了人,那周旋揖讓,是很在行的。”
【第30句】:打著燈籠偷驢子——明人不做暗事
【第31句】:三十畝地一頭牛——安居樂業
【第32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劃得來
【第33句】:【桑樹上脫枝柳樹上報】(慣)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第34句】:【天塌下來,有地接著】釋義:不管出了什么問題,遇到什么困難,有人負責,不用擔心。例句:“有我在,天塌下來,有地接著,你還怕什么呢?”
【第35句】:孤雁出群——總在前頭
【第36句】:【久病床前無孝子】釋義:兒女對長期生病的父母照顧不好,不孝順。例句:開始時,他的兩個兒子還過來侍候他,可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漸漸地也都不管他了。
【第37句】:灶王爺上天——句句實情
【第38句】:【吃人不吐骨頭】(慣)形容人極其貪婪、陰險和兇殘。 也作“吃人不吐核兒”。
【第39句】:【 一人傳虛,十人傳實】以訛傳訛,傳的人多了,會使人信以 為真。十,也說:萬。成語:三人成虎。龔昌盛《沉浮》:“傳 說的人添枝加葉大肆渲染,簡直把王老水子描繪成劍俠一 類人物。一人傳虛,萬人傳實,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
【第40句】:某地方官不為群眾辦實事,卻好大喜功,盡做表面文章,借媒體吹噓自己的業績。一位群眾看后說:“金碑銀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河南·安陽)
【第41句】:爸爸要到重慶去,我也嚷著要去。爸爸說:“你睡在扁擔上——想(得)寬,還是學習去吧!”(四川·渠縣)
【第42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釋義:徐庶:三國時謀士,曹操把他騙到曹營,但他下決心不給曹操出謀劃策,不發表意見。例句:全隊上下一百好幾十雙眼珠轉都不轉地盯著他,眼巴巴地等他開口。他倒好,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第43句】:老母豬尿窩——自作自受
【第44句】:【書讀千遍,其意自見】強調熟讀背誦的重要。書讀,也說: 讀書。清代《鏡花緣》:“古人云:書讀千遍,其意自見。我們 既不懂得,何不將這十一字讀的爛熟?”
【第45句】:村里跑運輸的人,一天能掙幾十元,而種莊稼的農民干一年也收不了多少錢。嬸子說:“這就叫龍行一步,鱉爬半年哪!”(山東·萊陽)
【第46句】:【趕鴨子上樹,難】釋義:形容事情極難辦到。例句:趕鴨子上樹,難呀。眼眉毛底下的事還搞不清,哪想得那么遠。
【第47句】:我喜歡穿著打扮,認為這樣一來別人就會注意我,夸我漂亮。可媽媽卻說:“看樹不看外皮,看人不看穿戴。”(浙江·紹興)
【第48句】:【 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損害自己,幫助他人。成語:挖 肉補瘡。黃谷柳《蝦球傳》:“世界事,道理很漂亮,做起來全 不是那末一回事,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我不干。”
【第49句】:【叫化子買米——只有這一升】(歇)升:容量單位,10升等于1斗,諧“身”。指衣服只有一身。
【第50句】:我們班上有的同學,遇到稍難一點的題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張老師耐心地說:“身怕不動,腦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河南·長葛)
【第51句】:【戴著有色眼鏡】釋義:比喻懷著成見或偏見看人或事,不可能看得正確。例句:他倆看一個人,都是重看表現不看他們相貌如何漂亮,不看他吹得怎么天花亂墜。他們不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第52句】:奶奶見我既想考重點中學,又不努力,就說:“你是好吃魚,懶下水,那怎么行呢?”(河北·陽原)
【第53句】:【天下第一菜】蘇州一碗“鍋巴湯”競有“天下第一菜”之名,這是怎么回事呢?相傳清朝康熙年間,江蘇巡撫宋牧士春游蘇州城西南的鄧尉山時,被山上的梅景所傾倒,遂在崖壁上題名“香雪海”。康熙皇帝聽說此事,很感興趣,于是便微服私訪前往蘇州鄧尉山游玩。康熙拋開隨從,獨自暢游在梅花盛開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覺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饑腸轆轆,可偏偏他卻迷了路,饑渴難耐的他只好朝一個方向拼命走去,直走到一個小村子里。他遇到一個中年農婦,便迫不及待地問人家“可有東西充饑”。善良的農婦將康熙領進屋內替他找吃的,可是飯菜都差不多吃光了。農婦看見鍋里的幾塊焦黃的鍋巴,便隨手將一些剩菜湯倒入,燒煮開后,盛起來端給康熙吃了。誰料,饑不擇食的康熙吃后竟覺得美味可口,贊賞不已,一時興起,將此菜題為“天下第一菜”。于是,這不起眼的鍋巴湯就這樣成為“天下第一菜”了。
【第54句】:人死大夫到——無濟于事;不濟事
【第55句】:我學了一年的小提琴,盡管天天練習,卻始終沒有多大進步。星期天,我又在院子里苦練,鄰居王阿姨從門口走過,冷冷地說:“你呀,根本就是西瓜皮打鞋掌——不是那塊料,別在那兒捉起臭蟲放在自己腦殼上叮——自討苦吃了。”聽后,我不服氣地說:“你也別總是隔著門縫看扁人……”(河南·孟州)
【第56句】:【打鐵的拆爐——散火】(歇)火:諧“伙”。指團體、組織等解散。
【第57句】:【瘦豬哼哼,肥豬也哼哼】借指處境好的差的都不滿意。賈 平凹《廢都》:“而我和他在這些地方說不攏,他總罵我是瘦 豬吭吭,肥豬也吭吭。”
【第58句】:清早起來,外邊的霧很大,天空像被一張濃濃的網罩住似的。奶奶以為要變天了,讓我加一件衣服,爺爺卻笑著說:“下霧是晴天,不用問神仙。”(河南·正陽)
【第59句】:【挑水瞞不了井臺,上炕瞞不了鍋臺】(諺)鍋臺:我國北方農村的鍋灶與炕洞相連,冬天便于取暖。挑水要上井臺,上炕要經鍋臺。比喻做任何事情總瞞不過知根知底的人。
【第60句】:【做了和尚不撞鐘】(慣)比喻占著職位不干實事。
【第61句】:火車響汽笛——鳴驚人;火氣沖天
【第62句】:【彌天之罪,一悔便消】(諺)即使犯下了極大的罪,只要能真誠懺悔,罪也就消除了。指真誠悔過,是消除罪過唯一的途徑。 也作“彌天大罪,當不得一個悔字”。
【第63句】:【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諺)官場的人見了面,都說不當官是最好的,可在山林間沒見到過一個由官場退下來的人。指官場的人不愿為官是假,貪婪權勢惟恐丟官是真。
【第64句】:【往上爬】(慣)比喻以不正當的手段謀求提升官職、地位。
【第65句】:【水中月,鏡中花】指虛幻。成語:鏡花水月。《傅雷家 書》:“像水中月,鏡中花,始終可望而不可及。”
【第66句】:【捉賊見贓,捉奸見雙】謂給人定罪,須有證據。明代《古今 小說》:“捉賊見贓,捉奸見雙,又無證見,如何斷得他罪?”
【第67句】:【著三不著兩】見“道三不著兩”。
【第68句】:和尚打傘——無發(法)無天
【第69句】:【做順水人情】(慣)順水人情:不費力的人情。指順便給人好處。
【第70句】:【樹大有枯枝】釋義:比喻聚集的人多了,難免出現少數壞人。例句:俗語說的,樹大有枯枝,一國之大,自然是有好有壞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第71句】:巫婆看病——妖言惑眾
【第72句】:【會家不忙,忙家不會】(諺)會家:會做的人,懂行的人。指從容應對的必是行家,慌手慌腳的必是外行。 也作會者不忙,忙者不會。 忙者不會,會者不忙。
【第73句】:屬王八的——縮頭縮腦
【第74句】:【肺腑而能語,醫師面如土】(諺)而:如果。指人的內臟如果能說話,就可證實醫生的診斷是否正確,那會使醫生嚇得面如土色的。 泛指只要有事實作證,就容不得人信口亂說。
【第75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釋義:滄海:大海。比喻人們各自回到有所作為的地方去。例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各有所利耳。不可在此久停,可上白云山聚義。
【第76句】:我偷花了家里五元錢,爸爸知道了問我,我支支吾吾。爺爺在一旁說:“大膽說吧,別鯉魚喝水,吞吞吐吐的。”(山西·平陸)
【第77句】:【三請諸葛】釋義:東漢末年,劉備曾三次親自去拜訪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打天下。指多次邀請,難請。例句:鄭格世點點頭說:“嗯,這就用得著三請諸葛了。你再去一趟,還是要好言好語,不要嚇唬他。”
【第78句】:【經霜的扁豆罷園的瓜】釋義:罷園:指瓜菜等收獲完畢。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塘洼據點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經霜的扁豆罷圓(園)的瓜,咱游擊隊是:炕頭的貍貓坐地虎。好瞧的還在后邊哩。
【第79句】:【守著搖錢樹喝西北風】極好條件不會利用,不會生財。類 似的:守著大河無水澆,守著青山無柴燒。王蒙《湖光》:“可 過去咱們腦筋怎么那么死呢?專拉硬屎,守著搖錢樹喝西 北風,這不是,還來了個‘破四舊’,把祖宗留下來的佛像古 墳也給砸了。”
【第80句】:一家蓋不起龍王廟,萬人造得起洛陽橋。
【第81句】:這學期的期末考試我是全班第一名,回家后,我得意地把成績單拿給媽媽看。媽媽見我如此驕傲,語重心長地說:“碟子外面有盆,盆外面有缸,別太得意了!”(安徽·繁昌)
【第82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人跑了,其他東西跑不了,不怕他跑 了。清代《儒林外史》:“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 然有個料理。你明日到我寓處來。”
【第83句】:【吃香的,喝辣的】釋義:形容吃喝多而好,生活舒適。例句:我可憐的兒呀,你逃不了你的命。俗話說既在江湖內,都是苦命人,命里注定的,逃不了。既是這么著,我也就是盼著你找個好人家,吃香的,喝辣的。
【第84句】:【百行孝為先】(諺)人有各種行為,當以孝敬老人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為先”。
【第85句】:【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求獎勵,只求不受處罰,能夠平靜 地生活。黃谷柳《蝦球傳》:“今后不管訓練和作戰,明哲保 身之道,全在‘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八個大字。”
【第86句】:【過獨木橋】(慣)獨木橋:由一根木頭搭成的橋,比喻艱難的途徑。 指走艱難的道路。 也作“走獨木橋”。
【第87句】:【怕狼怕虎就別在山上住】(諺)比喻人既然膽小怕事,就干脆別干了。
【第88句】:【春忙夏忙,繡女下床】(諺)春忙:春耕春種大忙時節。夏忙:夏收夏管大忙時節。指在農業生產的大忙季節里,繡花的閨女也要走出閨房參加勞動。
【第89句】:【無婦不成家】(諺)如果沒個婦女主持家務,這個家就難以成立。指主婦在家庭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90句】:【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頭】(歇)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訴說。 也作啞子吃黃連——在心里苦。 啞子吃黃連——苦在心里。
【第91句】:耕田的老牛——被人牽著鼻子走
【第92句】:【像斷了線的風箏】比喻,飄蕩不定,或關系斷絕,一去不 返。清代《鏡花緣》:“只覺身如蟬翼,悠悠揚揚,飄飄蕩蕩, 登時間不知不覺,倒像斷了線風箏一般,落了下來。”
【第93句】:卡車的拖斗——老落后;落后了
【第94句】:【醉漢嘴里出真言】見“酒后吐真言”。
【第95句】:丫環抱著元寶睡一守財奴
【第96句】:【人有同貌人,物有同形物】(諺)世界之大,偶爾也會有相貌完全相同的人,形狀完全相同的物。指人和人、物和物相像,這是大自然的巧合,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第97句】:有人說小寶那么瘦,肯定是有病。小寶媽說:“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我兒子的身體好著呢!”(廣東·龍川)
【第98句】:【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諺)指稻子多了,打出的米就多;人多了,辦法、道理也就容易出來了。
【第99句】:放麥假了,小強問爸爸:“咱家的麥啥時收?”小強爸笑著說:“麥熟一晌,蠶老一時,快了。”“一麥頂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強媽接過話茬兒,認真地說。(河南·太康)
上一篇:最新民間俗語金句,引人深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