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包米秸子喂牲口——天生的粗料
【第2句】:【人上有人,天上有天】(諺)強人之上還有更強者,藍天之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告誡人不可自滿自足,須知高手之上還有高手。 也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第3句】:【從來好事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諺)指自古以來都是這樣:好事不會長久,就像彩云一閃就過,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樣。
【第4句】:【變戲法】(慣)本指表演魔術,比喻耍弄騙人的手段。
【第5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釋義:驚蟄:二十四節氣之一,在3月5日、6日或7日。芒種:二十四節氣之一,在6月5日、6日或7日。驚蟄這一天如果不冷,寒冷的天氣要持續到芒種。例句:驚蟄不凍,寒到芒種。記得驚蟄那天就不冷,天氣反常,以后還有冷的呢。
【第6句】:【親戚遠來香,隔房高打墻】(諺)指親戚鄰居都必須保持距離,不過熱過近青樹林文案館網,才能持久。 也作親戚遠來香,隔壁高打墻。 親戚遠來香,近鄰高搭墻。 親戚朋友遠來香。
【第7句】:【人咸躓于垤,莫躓于山】見“不躓于山,而躓于垤”。
【第8句】:【馬屁拍在馬腿上】(慣)比喻討好別人卻不合人心意,反而討了沒趣。 也作“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
【第9句】:仙女的裙子——拖拖拉拉
【第10句】:【耍死狗】(慣)指使用無賴手段,放刁、撒潑,故意搗亂。 也作耍無賴。 耍賴皮。
【第11句】:【人靠衣服馬靠鞍】(諺)人穿上一身得體的衣服,就會顯得分外精神;馬備上一副講究的鞍韉,就會顯得特別駿美。指衣服對人體的形象美有極大的影響。 也作人的衣裳馬的鞍。 人是衣裝,馬是鞍裝。
【第12句】:六月的云——捉摸不定
【第13句】:【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諺)遇合:碰到好官運。賣力耕作,不如逢個好年景;善于做官,不如碰個好官運。舊指依照常規努力,比不上有個好運氣。
【第14句】:【兩頭摸不著韁】(慣)韁:韁繩。 指對兩面的情況都不清楚。
【第15句】:【楊令公的兒子——一個賽過一個】(歇)楊令公:對北宋名將楊繼業的譽稱,相傳他有七個兒子,一個比一個英勇善戰。指一個更比一個強。常用于贊美。
【第16句】:【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諺)度:計算,估量。 山上有樹木,工匠就會去估量如何采用它;賓客有禮儀,主人就會擇優錄用他。指只要有才,就不愁不被選用。
【第17句】:【秤不離砣,公不離婆】(諺)秤:用來稱定物品重量的器具,此處特指秤桿。砣:秤砣。指就像秤桿和秤砣誰也離不開誰,缺一就不能稱物的輕重一樣,老夫老妻相依為命,缺了一方就難以生活。 也作“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第18句】:【膛地雷】(慣)比喻冒險。
【第19句】:【有恩不報非君子】釋義: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意謂得到了別人的好處,一定要報答。例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我‘雷神爺’走遍天涯海角,他忘不了你這個女中豪杰!”
【第20句】:【水豆腐——不經打】(歇)打:本指拍打,轉指打擊。形容虛弱,經不住打擊。
【第21句】:【瞎炸煙】(慣)指本來不懂還亂說亂嚷。 也作瞎咋呼。 瞎咋唬。
【第22句】:【七十三、八十四】民間有所謂“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的說法。“七十三、八十四”對上歲數的人是一個忌諱的歲份。其實,“七十三、八十四”這兩個年歲并不神秘,也不可怕,它只不過是我國歷史上兩個圣人歸天的虛齡罷了。一個是春秋時期的圣人孔丘,一個是故國時代的亞圣孟軻。正巧孔子年僅七十三虛歲時命歸于天,孟子活到八十四虛歲。因為孔孟都被尊為“圣人”,誰也不敢活過圣人,所以,他們歸天的年齡也就成了不吉之年了。實際上,在我們周圍的老年人中,死在七十三或八十四歲的,其實完全是一種巧合,如果比其他年齡段稍多一點的話,也是因為心理壓力過重導致的,并非迷信所致。
【第23句】:火車上放電影——走著瞧
【第24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諺)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長在堂前,也會因為妨礙人行而惹人討厭。比喻好事做不到點子上,還不如不做的好。
【第25句】:【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諺)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駕船擺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店家和船家不賒賬。
【第26句】:老鼠爬香爐——碰了一鼻子灰
【第27句】:華佗當醫生——名副其實
【第28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諺)人不能從相貌上斷定他有多大的作為,就像海水無法用斗來量它的多少一樣。指人的才干、學識與成就,從相貌上是估量不透的。 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29句】:【道路不平有人踩】(諺)道路不平坦,自有人會把它踩平。比喻遇列不公平的事情,自有人抱打不平,上前干預。
【第30句】:媽媽買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試了試,衣袋小了點,想去商店換一件。奶奶說:“世上哪有無核的棗,一點小毛病就算了。”(湖南·瀏陽)
【第31句】:昨天我做了兩件好事,老師表揚了我。媽媽對我說:“今后還要努力,像雷鋒叔叔那樣,‘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車’!”(陜西·岐山)
【第32句】:一天中午,我們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吃午飯。突然,“啪”的一聲,奶奶手里的飯碗掉到了地上。我一看,奶奶竟然睡著了。坐在一旁的爺爺笑著說:“瞌睡神,瞌睡神,瞌睡來了不由人。這話說得一點兒也不假呀!”(河南·林州)
【第33句】:家里的生活條件好了,奶奶卻又發起愁來:“這有了金窩卻養不出靈鳥,有了果樹卻結不出甜桃。咱家啥時能出個大學生啊?”(河北·海興)
【第34句】:【起大早,趕晚集】提前作了充分準備,沒有做成事情。或 說: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清代《三俠五義》:“這是怎么 說!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這半夜的工夫白走了。”
【第35句】:【 敗棋有勝著】不能全盤否定,也有可取之處。明代歷史 圖書《千百年眼》:“諺語說:敗棋有勝著。可惜,當局者迷, 看不到這一點。”
【第36句】:這幾天我沒有堅持寫日記,爸爸知道了就說:“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寫日記要有恒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怎么能行呢?”(河南·許昌)
【第37句】:【吹胡子瞪眼】(慣)形容人發脾氣時怒氣沖沖的樣子。也形容人虛張聲勢,故意裝出嚇人的樣二也作吹胡子瞪眼睛。 吹胡子,瞪眼珠。
【第38句】:期末考試卷發了下來,妹妹考了雙百,一回到家,她就拿著試卷到處炫耀。奶奶指著她的鼻尖說:“你呀,你呀,母雞下蛋咯咯叫,生怕人家不知道!”(江蘇·高郵)
【第39句】:鐮刀割韭菜——刀齊
【第40句】:【花開花謝自有時】釋義:花開、花落都有一定的時間。舊喻人走運或背時都是命中注定的。例句:花開花謝自有時。……來此應舉,不想時乖命蹇,差過黃榜限期,試官不容入試,教我無可奈何。
【第41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見“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第42句】:星期天,我在家看爸爸畫畫。很快,一棵牡丹畫成了;然后,爸爸又在旁邊畫上了一些紅棗。接著,他一邊題字一邊說:“你看,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多啊!”(河南·鄭州)
【第43句】:按處方配藥——多給不肯,少給無效
【第44句】:吃過晚飯,媽媽看天色還早就去備課,可是沒備多久天就黑了。媽媽說:“怎么黑得這么快呀?我還沒備完一堂課呢!”爸爸說:“天黑做不久,天亮困不久。”(湖南·株洲)
【第45句】:【臺上握手,臺下踢腳】(慣)比喻耍兩面手法,表面裝得友好,暗地里害人。
【第46句】:【真佛面前不燒假香】(諺)比喻在知情或懂行的人面前不得編造謊言。
【第47句】:【為人無主見,吃虧在眼前】(諺)為人處世沒主見,隨時都會吃虧。 指人應有主見,行事不能隨風倒。
【第48句】:【小年】中國民間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這一天.民間有祭灶、掃塵、采辦年貨的習俗。祭灶,民間很早就有關于灶神的傳說。舊時,灶神每家必供,它同門神、井神、廁神、雷神一起成為五位家堂神,職責是保護家宅安寧,不讓閑神野鬼騷擾,稱為“五祀”。每到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朝玉帝,前一天晚上,人們就在鍋臺邊擺上糖果、年糕等供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焚香膜拜。掃塵,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掃塵的習俗源于堯舜時代的“掃年”——古代先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由于是迎接新的一年,又是清潔衛生、除疫滅病的良好習俗,所以流傳至今而不衰。小年以后,年味越來越濃。
【第49句】:【旱苗正盼及時雨,行船偏遇打頭風】(慣)比喻困難之中急切盼望有人幫助,沒想到卻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第50句】:【不打不成相識】(諺)指人與人之間,往住在發生沖突后,結識乃至成為朋友。 也作不打不相識,不罵不要好。 不打不相識,不爭不相親。
【第51句】:韓信墓前一聲嘆——埋沒了英才
【第52句】:【屎憋到屁股門邊才解褲帶】(慣)比喻事情逼到頭上才想辦法解決。 也作“屎到了門口才來挖毛廁”。
【第53句】:城墻上拉屎——大出臭風頭
【第54句】:【寧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諺)寧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體上的苦累無所謂,關鍵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第55句】:【蛤蟆打呵欠——口開得太大】(歇)本指嘴張得很大,轉指人太貪心,要價太高。常含譏諷意味。
【第56句】:媽媽又做面條,弟弟一看便說:“又是面條,我不吃。”媽媽說:“芝麻稈喂驢——吃不吃讓到。”(河南·泌陽)
【第57句】:【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慣)形容人貪得無厭,胃口越來越大。
【第58句】:【六必居】“六必居”是全國聞名的老字號醬菜店,不僅它的咸甜適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稱贊,而且它那“六必居”的三字大匾,書法結構勻稱、蒼勁有力,人人贊嘆。你道它出自哪家之手?它出自明朝奸相嚴嵩之手,距今已有五百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六必居的掌柜為什么給自己的店鋪起個“六必居”的字號呢?傳說頗多,這里只錄比較可信的一則。最早六必居的后廠釀酒,前店除賣酒外,還賣些柴,米、油、鹽、醬、醋等六樣人們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為什么不賣茶,試想茶和前六樣混在一起容易串味。六必居是山西臨汾趙姓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創辦的。由于趙姓會經營管理,六必居所處的地理位置好,所以買賣開張后,生意很是興隆。后來又擴充了門面,買賣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樣子,想弄塊好匾。關于嚴嵩給六必居寫匾有種種傳說,最普遍的有兩種說法。一說嚴嵩在沒做官以前,閑居在家,時常來六必居喝酒,與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計都很熟悉。店里聽說他寫得一手好字,掌柜的就請他寫了此匾。當時嚴嵩還是個小人物,所以沒有落款。另一說六必居的匾是嚴嵩做官以后寫的。據說嚴嵩愛喝六必居的酒,嚴府時常派人到六必居買酒。店掌柜想用嚴嵩的社會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價,就托嚴府仆人請嚴嵩為六必居寫塊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嚴嵩不能為一個普通店鋪寫匾,就天天在嚴嵩面前反復練寫“六必居”三個字。嚴嵩不知是計,看夫人寫不好,他就給寫個樣子,讓夫人照著去練,于是“六必居”大匾就這樣寫成了,所以沒有題名。自嚴嵩手書“六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掛出后,原來無名的小醬園身價倍增,六必居的名聲很快傳遍北京城,來買東西的越來越多。由于醬菜賣得快,以后就專營醬菜了。
【第59句】:【千丈麻繩總要有一個結】(諺)麻繩縱然長到千丈,也總會有一個結梢處。比喻事情再大再麻煩,總會有個結果,不能無限期地拖著。
【第60句】:【當家三年狗也嫌】(諺)當家的時間長了,連家中的狗都會嫌棄。指當家人和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有直接的利害沖突,有意見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眾對領頭人總少不了有意見。 也作“當家三年,貓狗都嫌”。
【第61句】:【兩國相戰,不斬來使】(諺)兩個國家交戰,彼此都不殺害對方派來的使者。指交戰雙方派來的使者是交換信息的,應該受到保護。 也作兩國交兵,不拒來使。 兩軍交戰,不殺來使。
【第62句】:【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第63句】:【脅肢骨里敲髓】(慣)脅肢骨:肋骨。從人的肋骨里敲出骨髓。比喻殘酷地榨取錢財。
【第64句】:【上了山尖想上天】(慣)形容十分貪心,得寸進尺。
【第65句】:【吃了飯兒不挺尸,肚里沒板脂】釋義:挺尸:比喻睡覺。指飯后睡一覺。才能保養身體。例句:沙僧笑道:“二哥忒沒修養。這氣飽飫,如何睡覺?”八戒道:“你那里知,俗語云:‘吃了飯兒不挺尸,肚里沒板脂’哩!”
【第66句】:【在炕頭上耍威風】(慣)比喻在自己人面前盛氣凌人或大發脾氣。
【第67句】:【在一棵樹上吊死】(慣)形容人心眼兒死,不知變通。 也作在一根樹枝上吊死。 一棵樹上吊死。
【第68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人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無須改名 換姓,躲避隱藏。古華《浮屠嶺》:“想過了,我行不改名,坐 不改姓,到時候壞了事,左不過我一人去領罪,坐牢,決不牽 連旁的叔伯、老表!”
【第69句】:樹枝上掛團魚一一四腳無靠
【第70句】:井底出太陽——深晴(情)
【第71句】:大伯家的豬糟蹋了二奶家的莊稼,他們兩家在吵架。我對爺爺說:“就怨大伯,他為什么不把豬圈好呢?”爺爺說:“有活兒多插手,遇事少插嘴,你小孩家懂什么?”(河南·內鄉)
【第72句】:【鳥有鳥路,人有人路】釋義:各人有各人的路,不必相互干涉。例句:“滿牛哥!我們相好了幾年……若是從小算起,我們就是相好了十幾年……可是你放心,我不是來責怪你的,也不是來哀求你的!鳥有鳥路,人有人路。”
【第73句】:【人要幫人,人要人幫】人需要互相幫助。傳記圖書:“俗話 說,人要幫人,人要人幫。千萬不要做個只要人幫,卻不去 幫人的自私者。”
【第74句】:【人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做事要有領頭的。浩然《艷陽 天》:“是呀!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這里邊頂屬你威望 高,又頂屬你有辦法,當然你領頭兒了!”
【第75句】:【身在福中不知福】見“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76句】:我的同學小明學習很用功,而我卻整天貪玩。爸爸批評我說:“你真是人家發財,你發愣!”(江蘇·阜寧)
【第77句】:【 鋸鍋找茬兒補鍋先尋找縫隙】找茬兒,兼指挑毛病,找 借口,尋把柄。鍋,也說:碗。歇后語形式為:鋸鍋的戴眼 鏡,找茬兒。類似的:彎著腰找茬兒。成語:吹毛求疵。浩 然《山水情》:“大好的日子口,全都高高興興的,你鋸鍋找茬 兒干什么?”
【第78句】:【 不幫和尚,不幫尼姑】謂不介入,保持中立。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得,我不幫尼姑,不幫和尚。你們兩家斗 法,別把我也扯進去。”
【第79句】:【年年防旱,夜夜防賊】(諺)農村年年都可能發生旱災,住屋夜夜都可能發生偷盜。指人要經常提高警惕,加強防范。
【第80句】:牛吃筍子——胸有成竹
【第81句】:【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兩個人的看法可能更 全面一些,要聽取不同意見。成語:兼聽則明。劉江《太行 風云》:“一人說話全有理,兩人說話見高低。我聽小五這是 幾句實話,不知道你鬼迷心竅想是甚!”
【第82句】:【作筏子】見“扎筏子”。
【第83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鍋】(慣)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過日子不知計劃和節省。
【第84句】:玻璃瓶里的蛤蟆——看到光明無出路
【第85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86句】:六月里的冬瓜——越大越不值錢
【第87句】:鴨子下凍田——插不上嘴;難插嘴
【第88句】:【沒有好果子吃】(慣)比喻沒有好的結果。
【第89句】:【執牛耳】(慣)古代諸侯歃血為盟時,主盟者親手割牛耳取血。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領導地位。
【第90句】:小侄兒剛睡一會兒就醒了,在床上直哭。奶奶說:“就睡這一會兒,還沒有一個屁臭得久。”(廣西·鹿寨)
【第91句】:我們老師最痛恨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他常說:“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情。一個人連老人都不孝敬,就枉披一張人皮了!”(陜西·旬陽)
【第92句】:最近幾天,有人議論小王偷了人家的煤。小王說:“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別人怎樣說,我連個寒戰都不打!”(河南·郟縣)
【第93句】:一網打盡天下魚——想得到辦不到
【第94句】:【天上的仙鶴,比不上手里的麻雀】(諺)仙鶴再好,那是天上飛的;麻雀再小,卻是握在手里的。比喻大而美的希望,不如小而實惠的利益可靠。
【第95句】:【花又不損,蜜又得成】(慣)比喻既沒有受到損失,又得到了好處。
【第96句】:流水遇到阻力——泛起浪花
【第97句】:小表妹雖然才兩歲半,可是倒垃圾卻很積極。有一次,二妗子讓二舅倒垃圾,二舅沒動,表妹卻忙開了。二妗子說:“唉,干動的不上前,干不動的腿不閑,你爺倆掉過來就好嘍!”(安徽·阜陽)
【第98句】:指鹿為馬——胡說;混淆是非;強加于人
【第99句】:黑母豬笑烏鴉——只見別人一身黑,不知自己一個樣
上一篇:職場文案你最喜歡哪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