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水中看木樁一變了形
【第2句】:上高中的姐姐向媽媽訴苦:“怎么白天的時間越來越不夠用了?”媽媽說:“長五月,短十月,不長不短二八月。過了十月中,梳頭洗臉功。”(陜西·城固)
【第3句】:【 寒天飲冷水,點點記心頭】三九天最冷,謂感受深切,牢記 在心。或說:寒冬臘月喝涼水,點點滴滴在心頭/三九飲冰 水,點滴在心頭。成語:刻骨銘心。陳殘云《山谷風煙》:“我 心里明白。寒天飲冷水,點點記心頭。我才不上惡毒婆的 當。”
【第4句】:【牽著鼻子走】(慣)比喻控制別人,強迫其按著自己的意思去做。
【第5句】:【 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指好東西不被賞識,沒有派上用 場。陳登科《赤龍與丹鳳》:“這才是烏龜吃大麥,糟蹋糧食。 我怎么也嘗不出一個樂趣來。” 瞎子點燈,白費蠟指沒有必要,浪費。浩然《艷陽天》: “我看咱們多余這一手,瞎子點燈,白費蠟,不如來個干脆 的!”
【第6句】:【借著中秋買月餅】(慣)指趁著某種機會為自己撈取好處。
【第7句】:【身弱鬼來纏】(諺)指身體衰弱的人,常會招來邪魔纏身。也借指主事人軟弱無能,就會有壞人乘虛而入,滋事破壞。
【第8句】:【八十年不下雨——好睛兒】(歇)晴:諧“情”。反話,意指沒有什么情分可說。
【第9句】:【車如流水馬如龍】(慣)車輛像流水一樣連續(xù)不斷,馬匹首尾相接,像長龍一般。形容車輛、馬匹川流不息,非常繁華熱鬧。
【第10句】:大簍香油澆芝麻——得不償失
【第11句】:崇禎皇帝上吊——走投無路
【第12句】:【不下高梁本,得不著老酒喝】釋義:高梁的子實可用來釀酒。比喻不付出—定代價,就實現(xiàn)不了預期的目標。例句:還是那句老話,不下高梁本,得不著老酒喝。他明知道請春杉上他家去,多少得破費一點。嗑把瓜子也是錢,喝口水也得費柴禾。可他想到長遠利益還是下了“請?zhí)薄?/p>
【第13句】:【一丈水,退八尺】(慣)比喻滿腔的怒氣消了一大半。
【第14句】:【買起馬備不起鞍】(慣)鞍:即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馱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比喻舍得大把花錢辦大事,卻舍不得花很少的錢辦小事。 也作買得起馬買不起鞍。 有錢買馬,沒錢置鞍。
【第15句】:濕柳做橋——歪歪扭扭
【第16句】:黃牛反芻——肚里啥貨自己知
【第17句】:【衙門口,向南開,有理沒錢是白來】見“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第18句】:電線桿子剔牙——大老粗
【第19句】:【一事到官,十室牽纏;一人入獄,一家盡哭】(諺)因一件事告入官府,鄰居左右受連累;一人坐牢,全家痛苦。指舊時訴訟造成的后果是十分嚴重的。
【第20句】:三色圓珠筆——多芯(心)
【第21句】:【透口風】見“露口風”。
【第22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fā)】(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fā)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fā)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23句】:【舊瓶裝新酒】多指新內(nèi)容利用舊形式。魯迅《準風月 談》:“近來有一句常談,是‘舊瓶不能裝新酒’。這其實是不 確的。舊瓶可以裝新酒,新瓶也可以裝舊酒。”
【第24句】:士氣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第25句】:【鳳凰落到老鴉群里】(慣)比喻優(yōu)秀的人才或美麗的女子生活在貧窮、落后的人群中。
【第26句】:鵝上臺階——靠猛勁
【第27句】:【人離鄉(xiāng)賤】(諺)舊指人離開本鄉(xiāng)本土,到外地去謀生,人地生疏,到處求人,總不免要看別人的臉色。 也作人離鄉(xiāng)賤,物離鄉(xiāng)貴。物離鄉(xiāng)貴:貨物離開它的原產(chǎn)地就值錢了。 物離鄉(xiāng)貴,人離鄉(xiāng)賤。
【第28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諺)冰凍到三尺厚,絕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達到的。比喻事物的形成,有著長時間的漸變過程,絕非偶然。
【第29句】:【拳不打少林,腳不踢武當】(諺)少林、武當為我國傳統(tǒng)武術(shù)兩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稱,武當派以腿功著稱。指習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當派比腿功。
【第30句】:【提起錢,便無緣】見“若說錢,便無緣”。
【第31句】:【耍骨頭】(慣)1指故意調(diào)皮搗蛋。 2指開玩笑。3指表示親熱。
【第32句】:貨郎鼓別在腰里——沒貨了
【第33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鏡,一種民間娛樂活動的裝置,內(nèi)裝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動的西洋畫,觀眾從透鏡中觀賞。指白費時間、精力。
【第34句】: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第35句】:羊伴虎睡一靠不住;送上門的肉
【第36句】:【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釋義:螞蚱:即蚱蜢,一種昆蟲。螞蚱活不過冬天。比喻離死亡不遠。例句:貼墻根站著的賈正,不耐煩地朝炮樓的方向一瞥:“媽的,看你這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第37句】:口吃黃連——苦在心
【第38句】:我同媽媽去摘豆角,沒干多久就不想干了。媽媽說:“快干啊!秋天貓貓腰,頂上春天走一遭。”(河北·深州)
【第39句】:個人孤舟漂海,集體…巨輪出江。
【第40句】:耗子見了貓——魂飛魄散;難逃;怕得要命
【第41句】:【強賓不壓主】(諺)賓:客方。指客方的聲望再大,勢力再強,也不得壓倒主方。用在交戰(zhàn)中的同盟者之間的常語。
【第42句】:記住背后是強大的祖國,即使單獨一人也無比勇敢。
【第43句】:下了架的孔雀——不如雞
【第44句】: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第45句】:【水里撈月亮】見“井底撈明月”。
【第46句】:麥秸裝枕頭——草包
【第47句】:【水路不通走旱路】另想辦法,另找出路。《畢竟有聲勝無 聲》:“現(xiàn)在農(nóng)民開始得到實惠,水路不通走旱路,小春不小, 大有高頭,種植方面的這些改革,是農(nóng)民老早以來的心愿。”
【第48句】:【父子無隔宿之仇】釋義:父子之間有隔閡會很快消除。例句:“‘父子無隔宿之仇’!你傷害我?guī)煾福以趺床粊砭人俊?/p>
【第49句】:【 身入寶山不識寶】指認識不到事物的價值。類似的:身 在羊群不認羊。成語:熟視無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 “你可真是身在寶地不識寶啊。我要是早知道早就來了。”
【第50句】:【堵著窩兒要蛋】強求,沒有通融的余地。浩然《艷陽天》: “只要是不立刻把門兒封住,就是樂意,事情已算成了;硬堵 著窩兒要蛋,就興許憋回去。于是,他馬上告辭。”
【第51句】:【好漢餓不得三日】(諺)再壯實的漢子,也經(jīng)受不住連餓三天。指饑餓對人的威脅極大,在饑餓面前,任何人的忍受力都是有限的。 也作“好漢經(jīng)不起三天餓”。
【第52句】:【半年下雨半年睛】釋義:一年中就有半年下雨,只有半年是晴天。指氣候多雨或久晴。例句:元帥道:“國中氣候如何?”公公道:“時候常熱,就像我南朝的夏月天道。五六月間,日夜大雨,街市成河。俗語說道‘半年下雨半年晴’,就是這里。”
【第53句】:水桶當喇叭——大吹
【第54句】:南郭先生吹竽——不會裝會;濫竽充數(shù)
【第55句】:針對社會上有些人愛吃野味兒的現(xiàn)象,外婆說:“吃盡美味還是鹽,穿盡綾羅還是棉。”(四川·忠縣)
【第56句】:【非宅是卜,唯鄰是卜】(諺)卜:占卜,選擇。確定住宅,不是看宅院如何,只是看左右鄰居如何。指選擇宅院,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好鄰居。
【第57句】:【飽病難醫(yī)】(諺)指飽食積成的病最難治療。也指人在富貴中養(yǎng)成的嬌惰習性最難改變。
【第58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見“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
【第59句】:【一羽示風向,一草示水流】(諺)一根羽毛在風里飛動,能標示出風向;一根小草在水中漂浮,能標示出水的流向。指觀察局部的動向,可以推斷出全局的變化。
【第60句】:【背黑鍋】釋義:比喻代人受過,通常指受冤枉。例句:王立言:“都不準走!事情必須弄清楚,不能教全家的人都背__£黑鍋!”
【第61句】:我愛說話,爸爸媽媽不喜歡我話多。爸爸說:“你知道人為什么長兩只耳朵、兩只眼睛、兩只手,而只有一張嘴?”我回答不上來。后來,在爸爸媽媽啟發(fā)下,我明白了:要多聽,多看,多干,少說話。(甘肅·華亭)
【第62句】:【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頭】錯過了好時機。成語:不識時 務。明代《封神演義》:“你晴天不肯走,只待雨淋頭,你做一 世大帥,不識時務。”
【第63句】:【撿得一根針,帶掉一斤鐵】(慣)指因貪圖小便宜而失去更多的東西。
【第64句】:【碎麻擰成繩,能提千斤鼎】(諺)零零散散的麻絲擰成麻繩,能提起千斤重的大鼎。比喻把分散的人組織起來,就能產(chǎn)生強大的力量。
【第65句】:狗啃骨頭——津津有味;死不放松;嘴上的勁
【第66句】:【麻稈兒打狼——兩害怕】(歇)麻稈兒:指剝掉皮的麻秸稈兒,又細又脆,容易折斷。用麻秸稈兒打狼,狼害怕,打狼的人也害怕。指爭斗雙方對對方都有所顧忌。 也作麻秸稈打狼——兩頭害怕。 麻秸稈打狼——兩頭怕。
【第67句】:我們家正在蓋房子,花了很多錢,有兩萬元呢!家里快沒錢了,可爸爸的工廠又讓集資。“去哪兒借錢?”媽媽嘆著氣說,“唉!這真是‘窮漢碰上閏月年’啊!”(河南·尉氏)
【第68句】:【殺人倒落兩把血】(慣)殺了人留下兩手的血。比喻出了力,沒得到好處,卻惹來了是非和麻煩。 也作殺人賺了兩手血。 殺人白落兩手血。 殺人不成鬧兩把血。
【第69句】:【千年紙墨會說話】紙墨,多指契約文書檔案。這些紙墨 可以作為憑證。劉江《太行風云》:“空口無憑,有字據(jù)為證, 你不識字,千年紙墨會說話,還可以請旁人給念念聽聽。”
【第70句】:【泥里來水里去】(慣)形容辛苦勞累。 也作“泥里滾,草里爬”。
【第71句】:耗子陪伴貓睡覺——練練膽子
【第72句】:【牽牛要牽牛鼻子】釋義:做事要抓住關鍵。例句:“牽牛要牽牛鼻子,……先從他李春山頭上戳開!”
【第73句】:【貓奸狗忠】(諺)貓是誰家有吃就往誰家跑,狗無論主人多么窮苦,絕不離開。指貓性奸猾,狗性忠誠。 也作“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第74句】:【得了紅眼病】看到別人好了,急紅了眼,覬覦別人。《北 京日報》( 1984,11,25):“個別過去吃慣了大鍋飯,如今又得 了紅眼病的人,因為想揩萬元戶的油水而碰了釘子,那是完 全合乎情理的。”
【第75句】:【凍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僧】(諺)僧:和尚。指蔥耐凍,再冷的天氣也凍不死;和尚可以四處化齋,當然不會餓死。
【第76句】:【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諺)彪:小虎中最兇猛殘暴的。指母虎一胎所生的幾只小虎中,必有一只是最兇猛殘暴的。
【第77句】:【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著名的川菜,深受食客歡迎。“麻婆豆腐”的來歷,連老外都知道,他們在譯中國菜名時鬧了許多笑話,如“童子雞”,被譯為“沒有性交的雞”。而“麻婆豆腐”則一譯就準,他們隨口譯為“臉上長麻子的老婆制作的豆腐”。可見“麻婆豆腐”通俗易懂,且吃起來大有滋味。它用料講究,一碟豬肉末(或牛羊肉)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紅淑油、豆瓣醬等佐料烹成的麻婆豆腐,香、濃、辣、軟、滑,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思之垂涎欲滴。相傳,清朝光緒年間,成都萬寶醬園溫掌柜,有個滿臉麻子的女孩,名叫溫巧巧。她成年后嫁給馬家碾一個油坊掌柜陳姓男子。十年后,她的丈夫在運油途中發(fā)生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子的生活就成了問題。運油工和鄰居每天都拿來米和菜幫助她們。巧巧的左右鄰居分別是豆腐鋪和羊肉鋪,所以送來的菜常有豆腐和羊肉。巧巧就把碎肉配上豆腐燉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鄰居嘗后都拍手叫好。于是,姑嫂倆就把住屋改為店鋪,前鋪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徠顧客。由于好吃不貴,生意頗興隆。巧巧寡居后沒有改嫁,一直經(jīng)營羊肉豆腐來維持生計。她死后,人們?yōu)榱思o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用至今。
【第78句】:扁擔做槳用——劃不來
【第79句】:出門戴口罩——嘴上一套
【第80句】:過了春的白菜——不吃香
【第81句】:青蛙找著田雞——碰上自家人
【第82句】:我整理了幾篇日記,讓姐姐幫我寄給報社寄去。誰知姐姐瞅了一眼說:“不行,不行,哪有你這種日記,東拉被子西扯氈,誰看啊!”我只好打消了這個念頭。(陜西·成陽)
【第83句】:【怨廢親,怒廢禮】(諺)怨恨時會不給親友留情面,發(fā)怒時顧不得儀表禮節(jié)。指怨怒時會因一時感情沖動而失去應有的理智。
【第84句】: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第85句】:【鬼話】“鬼話”,指的是騙人的謊話。“鬼話”一詞,源自一百多年前的穗、港、澳一帶,與今日詞義不同。那時的“鬼話”曾指鬼佬之話——英語。約一百六十年前,廣州出版過英語學習讀本,封面大字標明書名是《鬼話》。如當時已有今義,斷然不會將英語學習讀本命名為《鬼話》。那樣,誰還敢學習英語呀!這本早年英語課本《鬼話》很有趣,是中文英語書。如在“球”后面用漢語注音為“波”,所以后來粵語干脆不說“球”了,改用“鬼話”之“波”了。《鬼話》書已罕見,美國有本《廣州番鬼錄》對此有較多介紹。何以稱英語為“鬼話”呢?許多文獻記載,“鬼”多指“遠國蠻夷”或“異族外國”之人。如朱熹集注:“鬼方,遠夷之國也。”“鬼話”顯然來自古代中國對外國的稱謂,無貶義。鬼話轉(zhuǎn)義為今義,顯然是中文特點一詞多義之故,國人又極善于聯(lián)想,“鬼”在古代許多小說中是壞東西,能妖言惑眾,借《鬼話》為“鬼話”。
【第86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句俗語被引申為老師培養(yǎng)出的學生超過了自己,或者后輩勝過前輩。它的原意是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典出戰(zhàn)國時期茍況《荀子·勸學》:“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這里的“青”是指靛青,即靛藍;“藍”是指藍草,泛指可以用于制作靛藍的數(shù)種植物的統(tǒng)稱,如菘藍、蓼藍、木藍等。這句話的原意是指靛青染料是從藍草中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草更深。它的提煉過程還是一個偶然的發(fā)現(xiàn)。早在秦漢之前,人們尚不知道靛藍染料的還原染色機理,只知道在菘藍收獲的季節(jié),快割、快碎(打碎)、快泡,然后將泡好的色液快染布。弄得染匠們十分繁忙和疲勞。有一次,一個染坊的兩位染匠忙累了一天,還是沒有把要染的布染完,只好收工等第二天接著干。第二天,染匠發(fā)現(xiàn)染池上面浮著許多泡沫,用染棒一攪,昨天沉淀的藍泥不見了,二人十分驚奇,認為這可壞了,藍泥沒了,光剩湯了,布也染不成了。其中一人說:“怎么也成這樣了,試試吧。”他們連忙把一塊白布放進去浸泡,結(jié)果拿出來一看,不是原來的藍色而是黃褐色,正在失望之際,那黃褐色的布卻慢慢變成了深藍色,即靛藍。這就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出處。
【第87句】:【黃連樹下彈琴——苦中取樂】(歇)指在困苦中強作歡樂或自得其樂。 也作黃連樹下彈琴——苦中作樂。 黃連樹下吹簫——苦中作樂。
【第88句】:高樹上的鳥兒——瞧不起低窩
【第89句】:鳥槍換大炮——越變越好;越來越神氣
【第90句】:【大人不責小人過】(諺)指有修養(yǎng)有地位的大人物,不和下人計較。 也指寬宏大量的人,能寬恕下人的粗鄙行為。 也作大人不記小人過。 大人不見小人怪。 君子不記小人過。
【第91句】:大魚吃小魚——弱肉強食;以大欺小
【第92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水里去】(歇)湯里來: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jié){后,再加入石膏或鹽鹵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處來,還回到何處去。也形容四處勞苦奔波。
【第93句】:【船里不漏針】(諺)指船身嚴實,針要是丟了,必定是船內(nèi)人拿走的。比喻丟失東西或走漏信息,總是與內(nèi)部人有關。 也作船底不漏針,漏針沒外人。 船里不漏針,漏針船里人。
【第94句】:【青蛙要命蛇要飽】謂都要生存,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欲 望,不顧別人死活。相關的:蛇要吃飽,不知青蛙要命。陳 登科《赤龍與丹鳳》:“今天我要把話說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飽。他不為老家出力,誰又去為他賣命?”
【第95句】:【鍋開著等下米】釋義:開:液體沸騰。比喻十分緊迫。例句:母親心疼女兒,說道:“過幾天再說吧吧,這也不是鍋開著等下米的事兒。”
【第96句】:【急驚風撞了個慢郎中】(慣)急驚風:中醫(yī)指小兒因高燒引起的驚厥、抽搐。比喻事情緊急,卻碰上了慢性子或漠然視之的人。 也作急驚風遇著個慢郎中。 急驚風偏碰著慢郎中。
【第97句】:【 手大遮不住天】個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包辦一切。浩 然《艷陽天》:“幾個干部手大遮不過天來,您得給我們出點 主意。”
【第98句】:搬起碾子砸磨盤——石打石(實打?qū)崳?/p>
【第99句】:入市烏龜——得縮頭時且縮頭
上一篇:更美APP日記2024經(jīng)典的說到心坎的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