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心燈】求同存異,單打獨斗難成氣候:好共事不是簡單的好說話好脾氣,而是優勢互補、求同存異的生存策略與藝術。好共事,能夠與人和諧相處,建人與人合作的基礎,也是成就大事的必然選擇。
【第2句】:【禪語人生】有人說我QQ上不說話不和她交流,我想怎么會呢?只要不交配,怎么交流都行啊。
【第3句】:【禪心佛語】跏趺坐時,宜順著自然正坐,不可將腰著意挺起。否則火氣上升。過后會眼屎多,口臭氣頂,不思飲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縮腰垂頭,否則容易昏沉。
【第4句】:【佛心禪語】不能只顧自己,誰也不管,那不是放下,是放棄,那樣會失去眾生,傷害眾生。
【第5句】:恒誨法師:時光所偷走的,永遠是你眼皮底下看不見的珍貴,所以,要珍惜眼前,活好當下,也讓人生少一些遺憾。其實,再美好的東西也經不住我們的遺忘,遺忘是一種輕松,也是一種自在。
【第6句】: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卻有所求,那就是世間的善緣、有漏的善緣;反之,廣結四緣無所求、不著相,無人無我無自無他,那就是無漏的善緣,那就能夠成圣成賢。
【第7句】:【千古賢文--讀書------質疑】讀書足使智慧豐,交談常令心靈透。讀書欲精不貪厚,用心欲專不二求。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早讀書。讀書身健即為福,種樹開花亦是緣。
【第8句】:人生是個圓,有的人走了一輩子也沒有走出命運畫出的圓圈,他就是不知道,圓上的每一個點都有一條騰飛的切線。
【第9句】:人生的每一天都很寶貴,做人做事當有緊迫感怎樣利用有限的時間?佛日:是日已過,命亦遂滅,當勤精進,慎勿放逸。——《佛遺教經》
【第10句】:佛教并不否認名與利。你有好的德行,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有貢獻,這樣的人一定“名稱普聞”。
【第11句】:要拾回“人性本善”的清凈心性,折服剛強、頑劣的眾生心,唯有以佛教智慧的教育及人事的錘煉,才能真正除惡存善,成為人格完美之人。
【第12句】:一子一女一枝花,多兒多女累死媽。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泯炎涼。英雄不怕困難多,好漢卻怕病來磨。
【第13句】:【禪心佛語】當你把所有的愛和智慧都融入當下的生活,真真實實地感受生命的存在時,你的存在就是一種幸福。
【第14句】:【佛心禪語】愛可以擴展,愛可以延伸¨¨故大愛可以無過;愛要銘刻愛要珍藏¨¨故真愛永恒。
【第15句】:【禪語人生】這個世界上,人所處的絕境,在很多情況下,都不是生存的絕境,而是一種精神的絕境。只要你不在精神上垮下來,外界的一切都不能把你擊倒。
【第16句】:嗔恨別人,氣壞自己;貪戀別人,憂惱自己;抱怨別人,糟蹋自己;嫉妒別人,作踐自己;障礙別人,陷害自己;羨慕別人,浪費自己。
【第17句】:【修心禪悟】堅持未必是勝利,放棄未必是認輸,與其華麗撞墻,不如優雅轉身,給自己一個迂回的空間,學會思索,學會等待,學會調整。人生,有很多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執著,更是回眸一笑的灑脫。
【第18句】:許多問題并非急務,拖一拖,冷一冷,沒什么大不了,卻可以使當事者的情緒冷卻下來,自己看清問題的要點,那么,一場可能的爭辯也避免發生了。
【第19句】:【佛心禪語】把別人的秘密講出去,就是辜負人家的信任,你再也不會有親密的朋友。要尊重你的朋友就是與人家講信用。
【第20句】:【禪語人生】因緣空廣泛,對待空狹隘。因為法若不空,有自性,不能接受因緣,就沒有因緣生了。
【第21句】:【佛心禪語】總考慮自己的感受就經常有苦,一心想著別人的人就把自己放下了,從別人的快樂中獲得了無害的快樂。
【第22句】: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日真如。(古印度)護法等《成唯識論》卷九
【第23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就在于他是不是能夠維護好一個好的心態,生活的煩惱天天都在,不迷惑,不盲從,不黏著,回頭往事一場云煙,投火的飛蛾總是癡迷,人生一份好心意,便是人間自在行。
【第24句】:【禪心佛語】寂然法師帶領著寺里的和尚從正殿出來,打開寺門的那一刻,他驚呆了,眼前已經聚集了幾千名難民,其中大多是老人和孩子。
【第25句】:【道家經典禪語】多一點微笑,許是愁緒離心遠了點,快樂離心便近了些。因為看輕,所以快樂;因為看淡,所以幸福;因為微笑著,所以時時心暖。有時,看老樹畫畫的任何一幅作品,心也都是微笑著的。
【第26句】:吵鬧,喧囂,摩擦,嫌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都是爭的結果。爭到最后,原本廣闊的塵世,只能容下一顆自私的心。把看似要緊的東西淡然地放一放,你會發現,人心就會一下子變寬。
【第27句】:如是我聞,一笑紅塵遠一懷溫柔,我不知安放在哪里,一臉甜蜜,我不知讓誰來品嘗,我收拾起這段被月光漂洗過的舊事,沿著古韻跌宕的禪道,向一座檀香繚繞的古剎走去,我心皈依。
【第28句】:【佛家禪語】以認識煩惱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煩惱讓安定的心穩同,以根除煩惱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29句】:【禪心佛語】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是真心。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人心不好,環保、治安,自然不好。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30句】:【佛心禪語】唯一可以接受的好勇斗狠,那就是覺得,自己天生也有能力用一種不能動搖的毅力去做事,一面跟自己說:“我也是有能力的,就算都沒有人幫我,我還是可以成功。”
【第31句】:總而言之,系緣修心是初步,藉事練心是第二步,隨處養心是第三步。將一切場所都當做修持的道場,時時觀照、系念一處。
【第32句】:【佛家禪語】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我們謙虛對待的話,我們的福德便會更加增長;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隨之生起我慢的話,我們的福德不久就會消失。
【第33句】:【佛心禪語】把不快樂的事存起來。碰到難以釋懷的事情,不妨把這些糾結的情懷寫下來,鎖進抽屜或是埋進土里。你會發現,不快樂的情緒也會漸漸遠離你。
【第34句】:持戒與執戒佛陀制戒,是要弟子們少欲知足,過著簡單樸實的生活。身為佛弟子,應謹守戒律,修學佛法。
【第35句】:人多不知大限將至,卻在虛浮假幻中醉生夢死;更不知世間危機四伏,步步陷阱、險惡萬端,確有“今時雖安,瞬時難保”之慮。如此,又有何樂可言?
【第36句】:【禪語人生】我們是以感覺自己有能力做些什么事判斷自己;而別人卻以我們已經作成了些什么事判斷我們。
【第37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用心生活。真愛不多,好好把握。生氣無益,及早拋棄。恐懼很糟,勇敢面對。甜蜜記憶,好好珍惜。
【第38句】:【禪語人生】周利盤特整天都在想:“掃塵除垢”到底是什么意思?就這樣又過了一段時日,他忽然開通了:“掃”是要清凈,“垢”就是污穢,周圍的環境一有污穢,就需要用掃帚掃干凈。
【第39句】:【禪心佛語】講話要含蓄,切忌太露;態度要委婉,切忌太直;處事要圓融,切忌太真;做人要深厚,切忌太苛。
【第40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的經典文案】外表的瀟灑只是一道景觀,內心的淡泊才是一種境界。努力讓自己保持一種超然清靜的心境。在那些云卷云舒、風清云淡寧靜的日子,讓一片溫馨淡泊、快樂真實縈繞心頭。
【第41句】:輕捻秋色,淡品韻日,傾聽流年的光影沉浮。如許清夜,如許涼意,淡淡掃過的黛眉,凝著不變的身姿,如許清淡,如許素顏,怎在塵世,獨品紛繁?
【第42句】:現在是在掌握分秒中造就出來,‘未來’也是由‘現在’累積而成,你要提起精神好好把握現在!”
【第43句】:往事是塵封在記憶中的夢,而你是我唯一鮮明的記憶,那綠葉上的水珠,是思念的淚滴。
【第44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快樂來自于心靈的平靜與安詳。可是現代人越來越不會享受這些,越來越沉溺于感官的刺激與快感,心靈越來越麻痹與僵化。
【第45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真的能夠把身口意做到供養給明師或佛菩薩了,那么我們解不解脫,證不證悟還有必要修學和追問嗎?真的這樣做到了,我們早已解脫證悟與明師同一體了。
【第46句】:【禪語人生】惜緣是指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要珍惜,惜福是指我們人與物之間的關系要曉得珍惜。
【第47句】:【圣經文案】451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伶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4:16)
【第48句】:諸善之本,“五德”為基,佛教稱為“五戒”,即戒:殺、盜、淫、妄、酒;儒家則謂之“五常”,守:仁、義、禮、智、信。
【第49句】:【禪心佛語】他聽了很生氣,破口大罵:『你們這樣當眾羞辱我,希望你們以后變成吃糞的大蟲,永遠住在糞池過生活。』僧人見他已經造下惡口罵人的惡業,就不再說下去,擔心他會造作更大的口業。
【第50句】:【佛言禪語】我們之所以不能放下,主要是在得失利害方面放不下。因為我們總是希望在未來,出現合乎我們意愿的結果。如何才能把這些都放下呢?其實很簡單,從當前的準備工作開始,去創造這個未來!
【第51句】:【佛心禪語】別人不明白的時候你明白了,別人明白的時候你行動了,別人行動的時候你成功了,別人成功的時候你富有了。這就是:超常思維,先見之明。
【第52句】:人多迷于尋找奇跡,因而停滯不進;時間再多,路再長,也了無用處,終無昕得。——證嚴法師
【第53句】:父愛就像佛的禪,無法言說,沒人能說清,只能用心去領悟,用愛去感知,用責任去深深體會。父愛更像茶一樣甘甜、醇香,但只有慢慢品方能體味。
【第54句】:【佛心禪語】※什么是敢面對敢承擔?不管好壞,任何時候都不動心,心不隨境轉,心不動搖。
【第55句】:【禪語人生】與人相處要牢記「默」字;與家相處要牢記「忍」字;與世相處要牢記「寬」字。
【第56句】:【禪心佛語】佛教徒的三必須佛法的傳播必須適應國情、尊重民族感情;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必須接受和服從政府的領導。
【第57句】:當一個人能量旺盛,處于陽性氣場時,感召的自然都是吉祥的物象;反之,當一個人能量虛弱,處于陰性氣場時,感召的也都是不祥之物。
【第58句】:【佛心禪語】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希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心靈的死亡。
【第59句】:【佛心禪語】追求完美也要講究一個度,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抓住已有的幸福,活得就會心滿意足,不幸常常是因苛求完美而導致,本色就是最美,無需過多裝飾,盡己所能就是完美的一種境界了。
【第60句】:若有眾生,但聞文殊師利名,除卻十二億劫生死之罪。若禮拜供養者,生生之處,恒生諸佛家,為文殊師利威神所護。《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卷一
【第61句】:【禪心佛語】好人就是沒時間干壞事的人,多花時間成長自己,少花時間去苛責別人,去嫉妒別人,多花時間去愛,少花時間去恨。人能干多大的事情,取決于他的時間管理。
【第62句】:人的心念常常浮動不定,如波光水影,風動則波映虹光,水靜則境物投影。但波光速起易滅,水影倏然無蹤。
【第63句】:【佛家禪語人生】百味人生,雖然我們不可能都嘗遍,但是,一定要時刻準備著,給自己一個良好的心態,微笑生活,樂觀面對,縱然挫折來臨,我們也能輕松的撥云見日,切不可怨天尤人。
【第64句】:【禪心佛語】第一次作善事,要靠努力來完成,而一再重復你的努力,「善行」就會變成一種好的習慣。
【第65句】:【禪心佛語】生活的藝術較像角力的藝術,而較不像跳舞的藝術;最重要的是:站穩腳步,為無法預見的攻擊做準備。
【第66句】:凈慧法師開示:“謙虛是圣人的本來面目,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夾雜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謙卑缺乏智慧。”圣人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每個人都有長處,都值得你謙虛學習,做人必須要謙虛。
【第67句】:【禪心佛語】生活中,諒解可以產生奇跡。諒解可以挽回上的損失;諒解猶如個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復仇鋪就的道路。
【第68句】:無論是參禪悟道還是做人,看腳下,走好當下的路,是修學道路抑或人生之路的關鍵。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腳下若不安穩。眼睛若不明白,其理想、抱負與能力都無濟于事。
【第69句】:本心法爾涅槃門,貪瞋癡慢任起滅。猶如云霧不壞空,求遍空界無徑路。(古印度)土瓜覺落比丘
【第70句】:以認識煩惱讓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煩惱讓安定的心穩同,以根除煩惱讓穩同的心發揮功用。
【第71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對他人有愛心,對他人有感恩的心,對他人有關懷的心。而這種關懷也好,愛心也好,感恩也好,都沒有任何目的,是本當如此的,這就是佛法的精神。
【第72句】:【文案基地經典禪語】活這一場,讓我們對人生心存感激,學會把所有的煩惱付與流云,今生來此,也不是找那個鼻青臉腫的糾纏,懂幾分珍惜和感激,做好一份心理準備,修復所有被煩惱損壞的美好。
【第73句】:【佛心禪語】佛陀接著又說:“世間俗人長時間被貪、嗔、癡三種煩惱襲擾,不能自拔。如果自己能明白無常之道理,能明白佛法苦集滅道之道理,那么自然煩惱盡除。這些人皆可以證道啊。”
【第74句】:掬一捧月光,洗濯心靈。揉碎塵世的蕪雜,融匯成一份淡然。在清淺的時光中,芬芳悄然靜綻。攜一抹旃檀香,拈一朵朱砂瓣,觸一叢安恬蕊,傾聽雨蝶呢喃。彈奏生命的琴弦,沉思在花開花落中漫延。
【第75句】:【經典佛語】藝術是智慧的顯現,是心靈美的顯現,是遠離低級趣味、邁向高雅的成果。從事藝術的人是半個圣人。寫給參加東華寺春晚的同參道友們.
【第76句】:【禪心佛語】十六是智慧知過去世無礙。“了知前世”的范圍會隨煩惱的斷除而擴大,而完全清凈地徹知一切過去世的功德,只有佛才能具備。佛以智慧照知過去世所有一切,遍知無礙。
【第77句】:【禪心佛語】求人不如求己,因為世上本沒有什么奇跡,一切都要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保持知足的心態,自己努力創造奇跡,才是真的奇跡。
【第78句】:欲深無底,貪無止盡。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會有失的痛苦。
【第79句】:每當生活中遇到失敗和意想不到的打擊時,我們應該總是這樣提醒和勉勵自己:跌進坑里,別急著向上看,一心尋求別人的幫助,常常會使人看不見自己腳下最方便的路。
【第80句】:【禪心佛語】你的身體已隨著年齡開始退化,這原是不須要去違抗的,但卻不要使你的心也隨著腐朽了。
【第81句】:若不從一念至一念,即是諸法實相,諸法實相即是涅槃。《思益梵天所問經》卷二,解諸法品
【第82句】:離該離,合該合,世間因緣當看破。一世夫妻百世恩,今生憎會前生錯。無情不來,冤親難躲,煩什么?
【第83句】:我們的心總在給外在世界安立各種各樣的假名——好的、丑的、胖的、瘦的。。這個語言的世界、符號的世界、概念的世界,把我們弄得暈頭轉向。
【第84句】:牛與僧在禪者的眼中是一樣的,沒有什么不同。禪師是在告誠學僧,參禪學道不要受外物世相的牽絆,更不要執著于是非觀念,這就是禪者所應達到的境界。
【第85句】: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金剛經》
【第86句】:我們不管是做一件事,還是修一個法,最好能善始善終,不要像蝌蚪一樣頭大尾小;也不要開頭、結尾只做個儀式,中間過程如何卻毫不關心,就像螞蟻一樣頭尾大、腰很細。
【第87句】:【禪語人生】這個善人為什么要哭啊?因為他發現自己太無能了,連一個乞丐也幫不了,所以心里非常悲傷,也很委屈,很難過就流淚了。
【第88句】:【佛心禪語】人生在世,知錯能改,則為君子之道。有錯不思改正,或者口是心非,那只能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第89句】:清凈信樂心,名士夫勝財;修行于正法,能招安樂果;真諦之妙說,是則味之上;賢圣智慧命,是為壽中最。《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13經
【第90句】:一切相分,皆是心影;一切見分,皆是心光;一切自證分,皆是心體;一切證自證分,皆是心性。——《法語四》
【第91句】:【禪心佛語】人生于世,唯有真心實踐,才能舍出煩惱,才能轉化心靈,當下即能享有生命的喜悅,并邁向璀璨美好的人生。
【第92句】:【禪語人生】希望你常對自己說,聞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這幸福外,再沒有別的了。
【第93句】:【禪語感悟】以貌取人,輕慢他人,驕縱自我,這是人性中深藏難除的劣性,一旦產生這樣的心境,那就會產生傷人不利己的心態。
【第94句】:【佛心禪語】布施可以種一收十,持戒可以三業清凈,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進可以無事不成,禪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第95句】:【圣經文案】20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申6:7)
【第96句】:活這一場,讓我們對人生心存感激,學會把所有的煩惱付與流云,今生來此,也不是找那個鼻青臉腫的糾纏,懂幾分珍惜和感激,做好一份心理準備,修復所有被煩惱損壞的美好。
【第97句】:【佛心禪語】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凈,不看就是自在,不貪就是布施,斷惡就是行善,改過就是懺悔,謙卑就是禮佛,守禮就是持戒,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第98句】:【禪心佛語】佛教藝術和建筑,佛教的寺院,從來不曾予人以陰森苦惱的印象,只有產生寧靜安詳的喜悅氣氛。
【第99句】:譬如醉象難可禁制,應以鐵鉤而調伏之。瞋心醉象,亦復如是,以忍辱鉤而制御之,令其調伏,名為安忍波羅蜜多。《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