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好遮不了百丑,百好遮不了一丑。
【第2句】:燈盞無油枉費心
【第3句】:【噙著骨禿露著肉】(慣)骨禿:骨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
【第4句】:樹從根上吸取營養(yǎng),人在群眾中得到成長。
【第5句】:【吃癟子】(慣)比喻受到打擊、遭到拒絕或辦事嚴重受阻。 也作“吃癟果子”。
【第6句】:【半空中放炮仗——響得高】(歇)響:諧“想”。譏人的想法脫離實際。
【第7句】:“三寶”泛稱佛教。如南朝陳徐陵《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紹隆三寶,弘濟四生。…三寶殿”即佛殿。寺門中的規(guī)矩,上佛殿時必須恭敬肅穆,進行禮拜、誦經(jīng)、供養(yǎng)等,不得隨意在佛殿里閑逛、閑聊。俗語中有“無事不登三寶殿”,如《何典》第四回:“我無事不登三寶殿,要問你可有一件東西?”含有推崇、抬高對方之意。
【第8句】:【狗是忠臣,貓是奸臣】見“貓奸狗忠。”
【第9句】:【清官難斷家務事】(諺)清正廉明的官員,也難把家務事斷清楚。指家庭內(nèi)部的事務瑣碎繁雜,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糾纏不清,任何外人都無法理順,更不用說作出公正的裁決了。 也作清官難斷家事。 清官難斷家常事。 清官難審家庭案。
【第10句】:坐井之蛙,只有一孔之見;
【第11句】:【高山低頭,河水讓路】 釋義:形容人民群眾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力量無窮。“讓路”又作“讓道”。 例句:種種困難,遇到共產(chǎn)黨人,它們就只好退卻,真是“高山也要低頭,河水也要讓路”。
【第12句】:【芒種三日見麥茬】 釋義:芒種: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6月6日前后。麥茬:麥子收割后留在地里的麥莖和麥根。過了芒種,就是麥收季節(jié)。 例句:五月底,再過幾天就到夏歷芒種節(jié)了。農(nóng)諺說:“芒種三日見麥茬”,麥收季節(jié)眼看就要到。
【第13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諺)海是無限寬闊的,可以聽憑魚去騰躍;天是無限高遠的,可以聽憑鳥去翱翔。比喻社會給人們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可以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才能。 也作“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第14句】:【有人愿意出柴,有人愿意點火】(慣)指有人想制造事端。
【第15句】:打成一片指緊密結合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個整體。《五燈會元·育王德光禪師》:“上堂:七手八腳,j三頭兩面,耳聽不聞,眼覷不見,苦樂逆順,打成一片。且道是什么?路逢死蛇莫打殺,無底籃子盛將歸。”其中“苦樂逆順,打成一片”,意思是把各種感情和遭遇看作是一回事,總的意思是啟示人了悟自己的真性。真性是“耳聽不聞,眼覷不見”,只可自心領會的。佛教主張消弭心境、人我、理事、苦樂等差別和對立,融通無礙,謂之“打成一片”,是“道行”較高的表現(xiàn)。后用以表示把不同的部分合為一個整體。《朱子語類》卷一二三:“今來伯恭(呂祖謙)門人卻亦有為同父(陳亮)之說者,二家打成一片。”亦指思想、感情和生活等融為一體,密切無間。朱自清《論朗誦詩》:“看那感情和思想跟音節(jié)是否配合得恰當,是否打成一片,不漏縫兒。”又如毛澤東《論聯(lián)合政府》:“教育每一個同志熱愛人民群眾……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巾。”
【第16句】:【干打雷不下雨】(慣)1比喻干嚎無淚。2比喻光造聲勢,沒有行動。 也作干響雷不下雨。 光打雷不下雨。
【第17句】:【習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慣一旦養(yǎng)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的成分。
【第18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 釋義:各有應該去的地方。 例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第19句】:鸚鵡學舌《景德傳燈錄·藥山惟儼和尚法嗣》:“有行者問:‘有人問佛答佛,問法答法,喚作一字法門,不知是否?’師日:‘如鸚鵡學人語話,自語不得,由無智慧故。”’禪宗強調(diào)直指人心的“頓悟”,反對在語言文字上拾人余唾。“鸚鵡學舌”,即使學得惟妙惟肖,也無補于事。后因以“鸚鵡學舌”比喻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見解。
【第20句】:【漆桶底脫】佛教說,眾生癡暗愚昧,如處“無明暗室”或“無明長夜”,見不到智慧的陽光。禪宗把“無明暗室”或“無明長夜”形象地比喻為密不透風的黑漆桶。禪宗用“桶底脫”表示智光透入,豁然大悟的境界。《五燈會元》卷十四記載:長蘆禪師一天下廚,觀看火頭(廚師)煮面條。忽然,面桶的底板脫落,面條掉落滿地。大家失聲嘆道:“可惜了這一桶面!”長蘆禪師卻說:“桶底脫,自合歡喜,因甚么卻煩惱!”又如雪峰問德山“向上宗乘事”,德山打他一棒,又大喝一聲:“道甚么!”雪山受此當頭棒喝,說:“我當時如桶底脫相似。”(見《景德傳燈錄·雪峰義存》)后用漆桶底脫比喻豁然明白。如《醒世恒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呂先生聽罷,大徹大悟,如漆桶底脫。”(李明權)
【第21句】:【風不搖,樹不動】(諺)風如果不刮動,樹枝就不會搖擺。借指凡事總有個起因,絕不會無緣無故地發(fā)生。 也作“風不吹不響,樹不搖不動”。
【第22句】:愚蠢的人,幸福是錢和官;
【第23句】:【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 釋義:比喻殘酷地壓榨勒索。 例句:你從外表上一看,他一股窮酸爛氣,倒像個叫花子,要說起卡脖人來,真是半斤蕎麥皮,也想榨四兩油。
【第24句】:【菜碟子舀水——一眼看穿了底】(歇)形容事情很明顯,一眼就能看清楚。 也作“菜碟子舀水——一眼看到底”。
【第25句】:【蒙被子放屁——獨吞】見“被窩里放屁——獨吞”。
【第26句】:【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慣)比喻不管環(huán)境或處境多么惡劣、危險,都處之泰然。 也作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船。 任他風波險,穩(wěn)坐釣魚臺。
【第27句】:【手中沒把米,叫雞雞不來】(諺)比喻不給人點實惠或沒有吸引人的環(huán)境與條件,別人就不會向你靠攏。
【第28句】: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第29句】:【首級】《三國演義》描寫張飛勇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首級”中的“首”本義是頭,可為什么又被稱為“首級”呢? 這與古代的軍級制度有關,它源于秦國的商鞅。商鞅到了秦國,實行了變法,在軍事領域確立了一套新的軍級制度,以取敵人頭顱的數(shù)目作為評定爵位的基礎和依據(jù)。新制度規(guī)定:每斬獲一個敵人頭顱,士兵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仆人數(shù)個。斬獲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越高,最高可至二十級。因為一首對一級,因而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頭顱稱為“首級”了。 秦國的軍功授爵制度對普通士兵很有吸引力,依當時的規(guī)定,如果一個士兵在戰(zhàn)場上獲得兩個敵人首級,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成為自由人,他做奴隸的妻子也可以轉為平民。而且,如果父親戰(zhàn)死沙場,他的功勞可以由兒子繼承。這無異于一人拼命,全家受益,因此極大提高了秦軍的戰(zhàn)斗力。 秦國的強大,與商鞅的這些制度有直接關系。到了北宋,廢除了首級制度,但“首級”這個詞卻保留到了今天。
【第30句】:好酒不怕釀,好人不怕講。
【第31句】:【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釋義:比喻白費力氣。 例句:萬一蕭何壯大起來自立為王,那漢王不是井里打水往河里倒,白費力氣嗎?因此,他老是牽腸掛肚地派人到關中去慰問蕭何。
【第32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諺)浮屠:也作浮圖,梵語,即佛塔。能救活一條人命,那功德比建造一座七層高的佛塔還大。指救活人命是功德無量的事。 也作救人一命,勝過造佛七尊。 救人一命,勝造一座寶塔。
【第33句】:飛瀑之下,必有深潭
【第34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 釋義:長期生活在外,最后總希望回到家鄉(xiāng)。 例句:“常言道,樹高干丈,葉落歸根。這小廝怕養(yǎng)不大;若還長大了,少不得尋根問蒂,怕不認我做外公么?”
【第35句】: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理不服人。
【第36句】:【得饒人處且饒人】這是一句非常有益的俗語,意思是為人要寬宏大量一些,雖然有理,不要太計較,更不要把人逼到絕路上去,放人一馬,有利于化解矛盾和恩怨,且不可得理不饒人。 宋朝時蔡州褒信縣有個道士,善于下圍棋,開始只在本縣下棋,很長時間都沒有人能贏他,于是他便離開本縣前往京城。到了京城,和當時著名的國手對弈,竟又贏了。逐年下來,下棋所贏的銀子,使他成了富翁。后來他年紀逐漸大了,便開始深悔過去下棋過于認真,損傷了很多人的面子。因此,他寫了一首詩,最后兩句是:“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此后,再下棋時他便心存容讓,有意給人家留點面子,不讓別人輸?shù)锰珣K。后來,他成了德藝雙馨的國手。
【第37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 釋義:說明節(jié)儉應從一開始做起。 例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嚴班長對這兩大垛噴香的新稻草管得很緊,誰抽動一小把,他立刻能看出來。
【第38句】:【摸摸腦殼算一個】(慣)指不加選擇,有一個算一個。
【第39句】:【樹林大了,什么鳥都有】見“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第40句】:【太太】“太太”現(xiàn)在多指對已婚婦女的尊稱。 “太太”一詞源自漢朝。在漢哀帝時,“太太”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后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在漢代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 明代對“太太”的稱謂限制較嚴。據(jù)《辭源》載,明胡應麟(1551-1602年)的《甲乙剩言·邊道詩》中說,明時中丞以上官員的妻子始得稱“太太”。但據(jù)何良俊(1506-?)的《四友齊叢》中記述:“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前輩未有此。” “太太”稱呼最大眾化的時期,大致開始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泛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其眷屬都可稱太太,官太太、經(jīng)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 “太太”的稱呼始終沒有下放到老百姓之中,老百姓也不屑于“太太”的稱謂,所以,“太太”于老百姓是有距離的。
【第41句】:【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釋義:聽見風吹鷦叫就嚇得心驚膽戰(zhàn),看見一草一木都當作是敵兵。形容驚慌恐懼,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例句:有的說鬼子到了盤龍山西南,有的說已到了郭家集;有的說有五六百人,有的說有兩三千。這幾天,特別是夜里,真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第42句】:忍辱梵語Ksanti,音譯“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又名六波羅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
【第43句】:【賣金須是買金人】(諺)指賣金子的必須有買金子人的經(jīng)驗和眼光,這樣,寶物就能歸入懂寶人的手里,不至于明珠暗投。 也作“賣金須向識金家”。
【第44句】:【敢走黑路就不怕鬼】(諺)迷信說走黑路容易碰見鬼。既然敢走黑路,就不怕遇到鬼。比喻人既然敢干,就無所畏懼。
【第45句】:雄獅要雪山來保,猛虎要森林來護
【第46句】:【忍宇中間一把刀,不忍分明把禍招】(諺)忍字的結構是“心”上有“刀”,是指如果遇事不忍,就會惹出殺身之禍。指遇事能忍,自會免除災禍。 也作忍自忍,饒自饒,忍饒相加禍自消。 忍自忍,饒自饒,忍耐比著饒恕高。
【第47句】:廣交不如擇友,投師不如訪友
【第48句】:【絆住腳】(慣)比喻被人或事所糾纏,行動受阻,不自由。 也作“絆住腿”。
【第49句】:【草綠色軍服】“草綠色的軍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20世紀初,英國人為了掠奪非洲南部的財富,派軍隊進攻非洲的布爾人。當時,布爾人的武器不如英國軍隊。為了戰(zhàn)勝數(shù)量比自己多出五倍的英軍,布爾人便根據(jù)非洲的山地特點,穿上草綠色的衣服,并把武器也涂上了與草木相似的顏色。他們悄悄地躲在叢林里,敵人簡直看不出叢林里有人。而當時的英軍卻穿著很顯眼的紅色軍服,暴露得十分清楚。由于英軍目標太明顯,布爾人老遠就可以用武器射擊,英軍被打死打傷七萬多人。 后來,英國軍隊接受了這個教訓,將紅色軍服改為暗綠色。以后,各國的軍隊也相繼把軍服改成了黃色或草綠色。
【第50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 釋義:說明人處在不良的環(huán)境中,必然受到不良的影響。 例句:“染缸里拉不出白布!”河邊相會時,火把大發(fā)雷霆,“不許你跟楊吉利蹬渾水。”
【第51句】:【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慣)形容兩人德才或相貌相差懸殊。
【第52句】:【虎在軟地上易失足,人在甜言里會摔跤】 釋義:比喻甜言蜜語會使人吃虧上當。 例句:曙光,你聽過這句話嗎?叫做虎在軟地上易失足,人在甜言里會摔跤。 在外你可不要胡聽亂信呀,別以為自己有點小本事就放肆,要不,不管誰,總是要吃虧的。
【第53句】:白手起家真志士,赤心報國是忠臣
【第54句】:【和尚】古印度稱師長為Upadhyaya,音譯為鄔波陀耶或鄔波遮耶,省音為烏社、和尚等。意為親教師、博士等。古又意譯為近誦、力生。其義為弟子受業(yè)于師,經(jīng)常近隨于師受經(jīng)誦經(jīng),仗師之力而生法身、智慧功德。和尚有兩種:一是出家的受業(yè)和尚,俗稱剃度和尚;二是受比丘戒的壇上和尚,俗稱戒和尚或得戒和尚。若接某和尚衣缽法流者亦可稱他為法和尚或得法和尚。對女性和尚的稱呼與男性和尚相同,只在前冠一“尼“(梵語陰性詞綴-ni)稱作尼和尚以表女性。現(xiàn)在有稱尼僧、尼和尚為尼姑。依據(jù)律制,和尚之尊稱原本限于僧,到西晉懷帝永嘉四年(310),西域佛圖澄來洛陽,深受石勒、石虎敬重,號曰大和尚,這是國王公卿稱僧人為和尚之始。唐代有鑒真大和尚、不空大和尚的尊稱,是指傳戒和傳法和尚。漢地佛教叢林(僧團)里的職稱有嚴格規(guī)定,全寺僧人稱這個大僧團的住持一人為和尚,其余僧人則不能稱和尚。和尚任期已滿,則稱退居和尚,俗稱老和尚。由于佛教在中國歷史悠久,和尚一詞深入民間,一般俗人不知佛教內(nèi)部的稱呼,凡見僧人都一律稱作和尚,按其年齡大小稱小和尚、大和尚和老和尚。有些鄉(xiāng)村地方知其俗姓者,甚至冠以俗姓稱某和尚等,這是極不妥當?shù)摹#o名氏)
【第55句】:【半天下雨——不知來頭】(歇)本指不知雨滴來的地方,轉指不知事物的來歷或根由。
【第56句】:【走漏風聲】見“露風聲”。
【第57句】:困難常常有,千萬別低頭;
【第58句】:【手里沒有金剛鉆,不敢攬這瓷器活】見“沒有金剛鉆,不敢攬瓷器”。
【第59句】:【好貨不怕行家瞧】(諺)行家是最識貨的。只要貨好,就不怕行家反復驗看。指優(yōu)質(zhì)貨物不會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60句】:【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 釋義:比喻對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徹。 例句:后來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為,可真是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
【第61句】:【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釋義:比喻不能被一種行不通的辦法難倒,還要想別的辦法。 例句:沒關系,陸路不通水路通,反正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咱們趁早另想辦法。
【第62句】: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xiàn)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圉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楣、七重羅網(wǎng)、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
【第63句】:《水滸傳》第六同“智深也乘著酒興,都到外面看時,果然綠楊樹上一個老鴉巢。眾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凈。…元代李文蔚《燕青搏魚》第一折:“我出的這門來,燕順也離了家中,可也耳根清凈。”
【第64句】:【惡人自有惡人磨】(諺)指惡人作惡,自有比他更兇的惡人來降伏他。也指惡人到了惡貫滿盈時,自有懲罰。
【第65句】:【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什么地方,典出何處? 所謂“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又稱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根據(jù)佛教典籍《大阿彌陀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由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讀che、qu,熱帶海底軟體動物,介殼漂亮,可作裝飾品)、瑪瑙七種寶物鋪成,光彩照人,極其美麗。 這里的樹林、諸佛居住的講堂、精舍等,全由七寶組成,光輝燦爛,富麗堂皇;這里沒有行走不便的道路,到處暢通無阻;沒有坑洼陷阱,可以放心涉足;在這里想吃什么,珍饈佳肴轉眼就來,想穿什么衣服,也是應念而至;這里的人,個個相貌非凡,雖有身體之形,卻無血脈骨肉,人人相親相愛,相互敬如上賓。這里沒有任何疾病,想活多久就活多久,這里沒有絲毫的煩惱,更無矛盾沖突。不過,這個極樂世界是男性的凈土,看不到一個女人,因為女人得不到解脫,她們要想到達這里,必須轉為男身。怎樣轉為男身,只有艱苦修行才能實現(xiàn)變性。總之,在這里幸福之至,美妙之至,極樂世界,無可比擬。陶淵明寫的“世外桃源”那是比不了,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堂大概可有一比。 看來,人活著是不可能實現(xiàn)到達極樂世界這個夢想了,怨不得有人把死稱作“上西天”、“上天堂”,再也不受罪了。
【第66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釋義:比喻知識淵博。 例句:您這么有學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做過國會議員,可是住在我這里,天天念經(jīng),干嗎不出去做點事呢?
【第67句】:【光打雷不下雨】見“干打雷不下雨”。
【第68句】:【雨花臺】在南京中華門外,是個高約100米的平曠山崗,因歷代的革命史跡而名揚中外。南宋抗金英雄楊邦義,大義凜然,拒絕金兵勸降,在山下被剖心而殉國。太平軍曾在這里同清軍數(shù)次血戰(zhàn)。辛亥革命軍曾在此奮戰(zhàn),今有陣亡將士人馬冢。1927年“四·一二”政變后,許多革命志士被反動派殺害在此,今建有雨花臺革命烈士陵園和紀念碑。傳說佛說法時,諸天神飄灑香花以示贊嘆,形成壯觀的景象,佛家稱為“雨花瑞”。后來,“雨花”又不限于佛說法了。梁武帝信佛,也善于講經(jīng),相傳他“常披袈裟,講《放光般若經(jīng)》,感得天花亂墜,地變琉璃”(《碧巖錄》第一則評唱)。梁武帝又延請高僧云光法師在建業(yè)(今南京)城南講經(jīng),據(jù)說當時花雨墜落,著地化為美麗的雨花石。云光說法處的山崗平廣如臺,故稱雨花臺。(見南朝梁·慧皎的《高僧傳》)(李明權)
【第69句】:【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諺)指錢財不值得看重,而仁愛義氣才是最寶貴的。 也作錢財如糞土,情義值千金。 錢財容易有,仁義值干金。 錢如東流水,仁義值千金。
【第70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第71句】:惜春切勿誤春時
【第72句】:【丟把芝麻賺個西瓜】(慣)指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收獲。
【第73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74句】:【頭上打一下,腳底板響】(慣)形容人機敏,對事情反應快。
【第75句】:【管山的燒柴,管河的吃水】(諺)管山的有柴燒,管河的有水吃。指掌管哪一行業(yè),就靠哪一行業(yè)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 也作“管山吃山,管水吃水”。
【第76句】:房子不掃灰塵滿,大路不走變荒地
【第77句】:信念是前進的動力,理想是精神的支柱
【第78句】:【羚羊掛角】禪宗語。比喻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妙語”。如《景德傳燈錄》卷十六載義存禪師示眾語謂:“我若東道西道,汝則尋言逐句;我若羚羊掛角,你向什么處捫摸?”又如卷十七載道膺禪師示眾語謂:“如好獵狗,只解尋得有蹤跡底。忽遇羚羊掛角,莫道跡,氣亦不識。”關于羚羊掛角的出典,《埤雅·釋獸》說:羚羊夜眠以角懸樹,足不著地,不留痕跡,以防敵患。宋·嚴宇《滄浪詩話·詩辨》說:“詩者,吟詠情性也。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他還用“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來形容這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空靈玄遠的詩境。(李明權)
【第79句】:迷途知返,得道未遠
【第80句】:【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慣)形容相差懸殊。 也作“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第81句】:【船到橋頭自會直】 釋義:船到了橋邊自然會放直船身過去。比喻事到臨頭,自有解決問題的辦法。 例句:“算了罷!‘船到橋頭自會直’!王八才去趕他媽媽的夜市!打碎了吃飯家伙可不是玩的!”
【第82句】:【圈閱】現(xiàn)在領導傳閱文件,看完后都要劃圈并寫上自己的名字,把這種做法稱為“圈閱”。許多人認為“圈閱”是現(xiàn)代人發(fā)明的,殊不知古已有之。 “圈閱”的發(fā)明人是宋代的宰相王安石。王安石為什么要在公文上“畫圈”呢?原來早在魏晉時期,官員們就有了在公文上簽署名字的做法。當時,他們在閱辦公文時,也要鄭重簽署自己的尊姓大名,以示負責或同意。到了唐代,官員們?yōu)榱丝旖荩阍诠纳现粚懽约好值囊粋€字,很快在官場風行起來,一直到宋代依舊如此。 王安石當了宰相后,大刀闊斧推行新政,每天接觸大量的公文、呈文,忙得不可開交。可再忙也得在公文上簽上:“石”字。據(jù)《事林燕語》記載,王安石是個急性子,在簽寫“石”字時,把“口”簡化草寫成“。”,引得群臣們有議論。再后來,王安石干脆連“石”字的一橫一撇也省了,只匆匆畫個圓圈就算完事,甚至這個圓圈也畫不圓。許多人不知道王安石搞得什么名堂,他閱過的文件常常又轉了回來,把王安石搞得很惱火。他在一次朝會上特意說了畫圈的事,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大臣們這才知道宰相的圓圈兒是“閱畢”的意思。如此一來大家跟著仿效,畫圓圈便成了“閱畢”文件的特殊符號。這種做法被后人所認可,官場中畫圓圈兒的做法就約定俗成地延續(xù)下來。
【第83句】:【想象】“想象”詞典上的解釋為“心理學上指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jīng)過新的配合而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對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體形象。” 顧名思義,“想象”就是對大象的想念。它源自《韓非子·解志》中記載:“人稀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戰(zhàn)國時候,由于氣候的變化,北方人已經(jīng)很難見到活的大象了,人們只能看到死去大象的骨骼,于是人們就對著以前畫下來的大象的圖案意想過去的大象到底有多大,長什么樣,這就是想象。 夏商時期,北方是有大象的,當時北方也是亞熱帶氣候,但到了戰(zhàn)國時期,氣候變得干旱,北方的大象就逐漸遷到南方,北方于是就看不到大象了。 徐中舒先生在1930年發(fā)表了一篇題為《殷人服象及象之南遷》的論文,指出河南一帶是大象的產(chǎn)地,商人服象用于軍事也是當時的歷史事實。河南省簡稱“豫”,說明當時這個地方是以出產(chǎn)大象聞名的。河南一家出版社叫“大象出版社”,緊扣省名。 對于曾經(jīng)見過但后來又見不到的大象,人們自然特別想念。可見象在當時人們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以至于從想象大象引申為想象一切。
【第84句】:【人不要臉,百事可做】(諺)人要是不顧臉面,不知廉恥,那就什么樣低級下流的事都能做出來。指人必須知恥,然后才能做到行為有格。
【第85句】:【夾褲改單褲——沒里兒】(歇)里:諧“理”。指理虧。
【第86句】:【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諺)指人生貴在有志,不在于年齡大小。
【第87句】:【在家一把火,出門一把鎖】(慣)一把火:燒火做飯。一把鎖:鎖上門。指單身一人過日子。
【第88句】: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泥菩薩,泥塑的菩薩像,民間多泛指泥塑的神像等。“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比喻連自己也保不住,怎么顧得上別人。如《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zhèn)妖》:“我想江西不沉卻好,若沉了時節(jié),正是‘泥菩薩落水,自身難保’,還保得別人?”這句俗語還有幾種變式。如于逢《金沙洲》三部十七:“郭有輝病了,看來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又如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十三章四:“他們心里很躊躇,答應帶路嗎?在這兵荒時候,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第89句】:【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慣)形容人因生氣而臉色非常難看。 也作鼻子不是鼻子,臉子不是臉子。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
【第90句】:【是這鳥,叫這聲】(諺)什么樣的鳥會叫什么樣的聲音。指鳥的種類各異,叫出的聲音也各不相同。 多比喻哪個層次上的人,會說哪個層次上的話。
【第91句】:為求一字精,耐得半宵寒
【第92句】:好鼓一打就響,好燈一拔就亮。
【第93句】:【但得方便地,何處不為人】(諺)只要有對人行方便的條件和環(huán)境,就要努力做出有益于人們的事情。 指人要有熱心公益、助人為樂的精神。
【第94句】:【酒頭茶腳】(諺)喝酒要從酒壇上部舀,喝茶要喝二遍沏出的。指酒性輕,故酒壇上部的為佳;茶性重,故沏二遍的茶濃。
【第95句】:恍然大悟《觀無量壽經(jīng)》:“心生歡喜,嘆未曾有,廓然大悟,得無生忍。”
【第96句】:娛樂提精神,樂觀長壽命
【第97句】:盛滿易為實,謙沖恒受福
【第98句】:【脅肢骨里敲髓】(慣)脅肢骨:肋骨。從人的肋骨里敲出骨髓。比喻殘酷地榨取錢財。
【第99句】:【雞肚不知鴨肚事】(諺)鴨肚子里想些什么,雞肚子里并不知道。比喻各有各的心事,別人難以猜測到。
上一篇:好看視頻最吸引人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