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第一次見到袁震,竟是在病榻上。當時,27歲的袁震雖是一位病人,但她優雅的氣質、從容的談吐,給吳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此,吳晗和他清華的同學們還特意一起給袁震起了一個“睡美人”的雅號。
原來袁震在一次回家看望患肺結核的父親時不幸被傳染,也患上了肺結核,讀到大學四年級時,被迫休學。因家中無人照顧,學校就允許袁震住在學校宿舍里,生活起居由她最要好的室友蔣恩鈿照料。
23歲考入清華大學史學系的袁震,此時早已是清華屈指可數的才女。她對文學、史學都有頗深的造詣。即使是臥病在床的時候,也經常向吳晗任編委的校刊投稿。所以,盡管她已休學,但“漂亮才女”的名聲依舊在外。吳晗很欣賞袁震寫的文章,也十分想結識這位多少有點傳奇色彩的同系女同學。于是,便在蔣恩鈿的幫助下,找到了袁震的宿舍。從此,吳晗隔三差五就來看一看病中的袁震。吳晗研究明史,袁震研究宋史,兩人經常在一起切磋學問。在與袁震相處的過程中,吳晗對她的出眾才華欽佩不已,卻也因她生病而感到憐惜。他暗暗把袁震當成了紅顏知己。
1934年夏天,25歲的吳晗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留在清華任教。此年下半年,袁震的室友蔣恩鈿畢業要去綏遠教書。她覺得應該找一個人來照顧袁震,于是,她就找到了留校任教的吳晗。吳晗不假思索就答應了下來。從此,吳晗一有時間就會到袁震的宿舍來,漸漸地,兩人日久生情。
不料,這時袁震竟又得了骨結核,被一副石膏殼固定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對這個失學失業、病魔纏身而又一貧如洗的袁震,吳晗并沒有避之不及,他仍然一往情深地來看望她,而且更加頻繁。袁震參加革命較早,加上她博聞強記,思路開闊,觀點都很清晰,尤其在史學領域,往往能提出獨到見解,這一切都令吳晗佩服之至。有一次,他倆討論一個學術問題。吳晗引證了他非常敬重的適之先生的觀點,結果被袁震駁倒,吳晗心悅誠服。袁震知道吳晗崇拜胡適,就笑說他:“你怎么老是在胡適面前矮三尺呢?”吳晗聽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起來,他說:“那么,我在袁震面前就矮了一丈!”
吳晗與袁震戀愛的消息,也開始在清華園里傳播開來。同學之間對他倆議論紛紛,都說吳晗有些傻氣,找了這么一位病怏怏的“睡美人”。但是,善良的吳晗并沒有把這些閑言碎語放在心上。
可吳晗的母親在家鄉聽說兒子在北平交了個患肺病,且癱瘓在床的女友時,老人家急壞了,千里迢迢從浙江義烏趕到北平,非要見見袁震。吳晗只得編謊言,聲稱袁震的健康大有起色,剛剛動身到外地療養去了。母親一聽,以為那女孩的健康狀況應該不像傳聞說的那么嚴重,就在城里玩了幾天后,帶著滿腹疑慮回鄉下去了。
隨后,吳晗的弟弟又找到吳晗的好友羅爾綱,請他出面勸告。那時吳晗正生病住院,羅爾綱見他愛理不理的樣子,便責備他徒有孝子的虛名,卻不顧母親的傷心。聽了這話,吳晗流下了淚水,他睜開眼低聲說:“我和你的情況兩樣,追你的那個女子沒有病,袁震有重病,你可從母命,我不能從母命。”
羅爾綱原本以為吳晗抗拒母命,只是由于他愛袁震才高貌美。而這時他才知道,最主要的原因竟是袁震有重病,需要有人照看。吳晗的為人,在那一瞬間讓羅爾綱深深折服。
正在吳晗和袁震熱戀之時,抗日戰爭爆發了,北京各大院校都開始外遷。1937年9月,不到30歲的吳晗,應云南大學之聘要到昆明去。他很想帶著袁震同去,可病弱的袁震還被禁錮在北京的病床上,不能下地行走。吳晗心里很不是滋味,臨行前,他深沉地說:“我這一去雖關山萬里,但絕不會忘懷你,也絕不會別情他移!你要充滿信心,戰勝病魔。一旦你能下地行走,我就來接你到昆明去。”吳晗去昆明后,月月給袁震寄錢,兩地書信不絕,彼此安慰鼓勵,增加了在逆境中共同奮斗的勇氣。袁震在積極治療和吳晗熾熱的愛情鼓舞下,對生活充滿了信心,病情開始好轉。1939年夏天,也就是吳晗與袁震相識后的第五年,袁震終于可以從病床上下地行走了。吳晗兌現承諾,終于把袁震接到了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