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將至,在外讀研的兒子回家同爸媽過年。爸出門置辦年貨,媽為一家人操勞午飯。
“鈴鈴鈴……”爸那老舊的手機鈴聲響起,原來他忘記帶了。見媽正忙著做飯,兒子不情愿地當下手中正玩的手機,幫爸把手機接起來,誰知他剛聽了一兩句的時間,便掛了手機,隨手放在原處。
“誰給你爸發(fā)的電話?你怎么接起來不說話反而掛了?”媽當下手中的活計,從廚房出來對兒子說。
“唉,媽,就是一些騙人的電話,傻子才上當呢!”看見媽不明白的眼神,兒子得意地解釋起來,“我跟你說,我和我哥們兒經(jīng)常遇到這種情況,簡單陌生號碼的電話,或者收到短信,說什么,你的手機號被抽獎成幸運編碼,有獎品點擊網(wǎng)址領(lǐng)取,或許打著\'中國好聲音\'、\'淘寶\'的名義,告訴你你中獎了,這些其實都是詐騙信息!”媽不常用手機,當然沒聽過這事,她把手中的菜先切好,一樣一樣燉進鍋里,然后坐下來聽兒子說這事。
“有一次,我有一個朋友,說有人發(fā)短信告訴他爸爸去哪兒第二季他中獎啦!但是需要登錄才能領(lǐng)取獎品,他想反正就是登錄也不是什么麻煩的事,填了一些自己的證件信息。最后說要他打5000元過去,才把獎金發(fā)過來。他這就不相信了,就不管這碴。誰知道后來竟然打電話過來,由于填了資料不付錢便要求賠償……”兒子滔滔不絕地講著,帶著幸運的眼神。幸虧這事沒有落到自己身上。
媽一臉凝重地對兒子說:“兒子,多虧了你,要不然你爸肯定就中招了。咱們也省了這麻煩事。”兒子突然想到剛才接的電話,對方并沒有要自己的信息,而且已經(jīng)知道了爸的名字,還說:“你好,是王先生嗎?……”難不成這次情況不一樣?兒子有點心虛了,但又一想到剛才媽說的話,如果不一樣自己就太丟人了,唉,這社會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很難難說得清,本來就是糊涂賬,自己怎么也輕易相信了呢?
不一會兒后,爸回來了,母子兩個人竟心照不宣地誰也沒有向他提起這件事。一家人熱熱鬧鬧操持過年。正月時候,爸得了個空,去附近老張家喝酒,張嫂來家里和媽閑聊。媽說起了爸中獎這件事,兩個人不停地夸兒子見識多,聽著旁邊的兒子樂滋滋的。
這是張嫂說:“看來以后得注意點,老張這次中獎得了一萬塊錢真是他的運氣,以后說不定就是騙他的了。”
聽到這話,媽和兒子嚇了一跳,老張中獎?怎么回事?張嫂看她們疑惑的眼神,連忙說:“就是過年前他和老王買年貨時趕上大商店搞活動,他們都憑購物票參與了抽獎活動,最低的也有三千塊錢,中獎了就會接到店家電話,短信,甚至電視上也播過。”
電話?短信?電視?兒子想到凡陌生號碼也看也不看就給爸刪了,電視節(jié)目看的是自己喜歡的體育。而且爸在老張家喝酒,他們肯定會提起這件事,兒子一下慌了神,不知如何向爸媽解釋,也不知如何向自己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