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是張恨水先生逝世40周年,這位曾被老舍稱為“國內唯一婦孺皆知的老作家”,有一個獨特的人生信條:“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币泊_如信條一樣,張恨水的創作數量在20世紀中國小說家中是驚人的。他當年的經濟生活究竟怎樣呢?
月薪8塊銀圓開始報人生涯
張恨水作過比較:與同a時的上海房子比,這樣的租金只能租法租界有衛生設備的一個樓面;與同時的南京房子比,也只能租城北兩樓兩底的弄堂式洋樓一小幢。
破紀錄:《春明外史》連載5年
月收入達到胡適水平
1930年秋,張恨水應邀前往上海,受到熱情接待。當時上海的小報紛紛登出“張恨水十分鐘內到手幾萬銀圓稿費,在北平買下一座王府”的傳聞。這顯然是聳人聽聞的夸張,但也“事出有因”。張恨水的兒子張伍在《憶父親張恨水先生》中寫明了事情真相:
這還僅僅是上海世界書局給予張恨水的稿酬,未計其他的收入(如報刊編輯費等)。因此可以說,當時“張恨水稿酬幾萬銀圓”的傳聞雖然不夠準確,但絕非無中生有。
1930年底,張恨水攜款(稿酬所得)7000銀圓從上海回到北平后,用其中4000銀圓購置了前門大柵欄12號的一所大宅門四合院,這跟魯迅周作人兄弟購置的北京西直門八道彎大宅門價格相似,規模相當。
1931年的一次游園會上,張恨水認識了一位能歌善舞的16歲少女——春明女中的高中生周淑云。她出身于沒落官僚家庭,父親早逝。她愛讀張恨水的小說,聰明伶俐,愛唱京戲,張恨水也非常喜歡她。周淑云愿意做張恨水的外室,張恨水就另外租房,跟周淑云成婚,并從《詩經》的《周南·關雎》里面取出兩個字,給周淑云改名周南。
張恨水這次在北平租賃的住房,是大方家胡同12號,租金每月40銀圓??上н@處庭院,未及張恨水親自添補栽種,日本帝國主義就已占領東北,威脅華北。張恨水明白:在北平的“安樂窩”無法長久居住下去。
一代小說家晚景凄涼
1949年春,北平解放。5月下旬張恨水忽患半身不遂,喪失了說話能力,記憶力也遭到破壞,連妻子都不認識了。他歷年積蓄的“法幣”和“金圓券”,深受通貨膨脹的禍害,貶值得形同廢紙。這位寫了大量暢銷書的文化人,除了住房和書畫,什么財產都沒有了。妻子賣掉僅有的一些首飾,以醫治他的疾病。
3個月后,張恨水的病情逐漸好轉,可以扶著手杖練習走路,但一時還不能寫作。妻子為了讓他安心養病,將北溝沿的大宅院賣給了北京電影制片廠,全家遷居到離此不遠的磚塔胡同43號一個小四合院。賣房所得的錢,用來補養他的病弱之身。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爆發。張恨水的老朋友們無一例外被“揪”了出來,關押進“牛棚”。摯友老舍先生自殺了,家里人一直不讓他知道,以免引起他情緒波動。
1967年農歷正月初七的早晨6時50分,張恨水起床,家人為他穿鞋時,他突然仰身向床上倒去,從此再沒有起來。腦溢血發作的他,沒有說一句話,安詳地離開了人世,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