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關于金岳霖、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傳記資料以訛傳訛,把金岳霖塑造成了一個癡情者,稱他為了林徽因而“終身未婚”。實際上,在歷史中真實的金岳霖不僅沒有那么癡情,而且還是同時代人中公認的放浪形骸的人物,用梁思成的話來說,“very bohemian indeed”(確實非常不羈)。
為了塑造金岳霖的癡情形象,很多文章都玩了一個文字游戲,即強調金岳霖為了林徽因而“終身未娶”。金岳霖確實終身未娶,但他和美國女友泰勒長期保持同居關系。一直沒結婚,只是因為兩人都信奉當時英國哲學家羅素提出的“試婚制”罷了。泰勒原本是金岳霖在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時的同學,后隨他來中國定居。兩人不但長期保持伴侶關系,而且還育有一女。
此事在當時廣為人知,比如吳宓在1930年4月19號的日記中寫道:“下午大風。四五乘人力車入城,至史家胡同54號甲金岳霖宅,赴泰勒女士招茶會,為介紹其女友賓達女士。”
但這條記錄似乎沒說清楚金岳霖和泰勒的關系,同年4月4號的日記則一語道破:“(吳宓打算)對彥問題擬在巴黎見面之后,斟酌實情,再為決定。如感情濃厚,即仿金岳霖與泰勒式而同居,或仿張奚若與楊景任式而結婚。”
泰勒女士來中國后,一度在山東大學教書,何炳棣曾經是她的學生,何后來在《讀史閱世六十年》中也提到兩人“同居生女而不婚”。所以金岳霖與泰勒雖無結婚之名,而有結婚之實。雖然筆者暫時還沒有找到任何資料顯示泰勒具體是什么時候與金岳霖分手并回美國的,但從吳宓日記可見,直到1930年上半年,兩人還住在一起,所以當金岳霖1931年開始狂熱追求林徽因時,不但是直接干涉林、梁之間的婚姻,而且還很有可能是背叛了泰勒。也許正是金岳霖追求有夫之婦林徽因的舉動,才導致女友泰勒的強烈不滿,并最終憤然回國。
把原本多情放浪的金岳霖生生包裝得專一癡情,甚至說得他好像除了林徽因外,一輩子就沒有和其他任何女子交往過,這其實是近十幾年內各種小說、報道、不嚴謹的史學著作共同渲染的結果。套用顧頡剛《古史辨》的著名說法,這是“層累地造成”的金岳霖。
為什么說這是層累的?因為這個版本的金岳霖,以及他和林徽因、梁思成的三角關系,恰好迎合了那些看了太多愛情電影、韓劇的癡男怨女的文藝心態,以及他們對于“唯美愛情”的向往。中國傳統的“從一而終”的潛意識也在其中影影綽綽地浮現。金岳霖這個對愛情忠貞不二的人物典型,其實是在媒體傳播過程中,由大眾心理層累地塑造出來的。這和謠言的產生機制很像:符合大眾心理的信息會被迅速、廣泛地傳播,而不符合的則被自動摒除。
上一篇:李連杰初闖好萊塢的故事
下一篇:錢學森批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