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梅德韋杰夫,卡梅倫……這些國家領導們都擁有了自己的微博,并且還互相添加關注,成為對方“粉絲”。目前,全世界已有6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開通了微博,“微博外交”已經成為了國際政壇一道獨特的風景。
在二十國集團(G20),就有超過半數的國家領導人是“微博”追隨者,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擁有近600萬粉絲,最少的是法國總統薩科齊,他的粉絲僅8000人左右。
除了美俄英法四國領導人,G20領導人中的“博友”還有加拿大總理哈珀、巴西候任總統迪爾瑪、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韓國總統李明博……
總統“嘗鮮”
美國總統奧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微博上互相關注。此外,梅德韋杰夫的微博和奧巴馬的微博都關注了英國首相卡梅倫的微博。這三位領導人在微博里能直接進行秘密外交。奧巴馬最近開玩笑說:“白宮的紅色電話(供各國領導人直接通話的電話)已經很長時間沒響過了。”
在“全民織圍脖”的當下,總統們也紛紛“嘗鮮”,當然領導有時沒有時間親自“織圍脖”,而需要身邊的“幫手”。
英國首相卡梅倫2010年11月首次訪華,當他11月10日在北京鼓樓參加活動品嘗中國功夫茶時,最先搶報消息的不是傳統的通訊社、報社、電視臺,而是“英國駐華使館”微博。“這大概是國內第一個被微博實時直播的國事活動。”這是英國使館在微博上頗為自豪的一句話。
“微博能給您帶來什么?您為什么愿意在微博上花費時間?”俄羅斯的《消息報》曾就此在梅德韋杰夫的微博上詢問過俄羅斯總統助理德沃爾克維奇。讓這份報紙沒有想到的是,5分鐘后“滴滴滴“的回復聲響起,收到了答案:在微博上無需花費太多時間,但卻可以學會簡潔地表達思想并與他人分享。
梅德韋杰夫是微博上的活躍分子,他不斷擴大自己的交往圈子——一開始就把推特創始人埃文·威廉姆斯與比茲·斯通加為好友。隨后又將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加拿大總理哈珀加為好友。目前,梅德韋杰夫不僅在網站擁有自己的視頻博客,而且在社交網站LiveJournal也開通了自己的賬號。梅德韋杰夫告訴媒體他很喜歡微博,因為這個方式不需要等助手的助手傳遞信息。
微博還為梅德韋杰夫帶來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以前人們受到不公正待遇會‘嚇唬’官員們找他的上級領導告狀,現在則是威脅變為總統的微博上留言。”
梅德韋杰夫承認,盡管他無法回答所有公民提出的所有問題,但他可以了解反響最大的留言并委托有關部門解決問題。他認為微博服務越來越成為俄羅斯政治家們現實的工具。而俄羅斯《消息報》發表評論說,“在總統的帶領下,俄羅斯政治開啟了‘微博時代’。”
開博“斗艷”
國際政壇的微博熱潮中要數拉丁美洲領導人最熱衷。阿根廷、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墨西哥、智利等國總統都開了微博,而且寫得有聲有色。
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已發表博文共計2053條,至今尚無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可與之媲美。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于2010年4月29日發表了第一篇微博,在頭24小時內就吸引了64000名粉絲。媒體形容粉絲的增速堪比“光速”,如今查韋斯的粉絲數已突破80萬。查韋斯現在幾乎每隔幾分鐘就要更新一次微博。
查韋斯開微博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反擊網上的批評之聲。但他可能需要拉更多同僚加入戰斗,因為據統計,委內瑞拉國內90%的微博用戶都是查韋斯的反對者。
盡管查韋斯和烏里韋的政治理念相差甚遠,但是他們卻都選擇了開微博,占領輿論陣地。相比烏里韋,查韋斯的微博活潑很多并且貼近民眾,有時候又會貼上一些生活小事,拉近和民眾的距離,比如,“批了一上午的文件,很累,中午想喝點湯。”或者“太晚了,我要睡了,大家晚安。”
最令人捧腹的是查韋斯還會用微博向其他拉美領導人喊話,比如說,他在微博上勸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開微博,他寫道:“菲德爾,趕緊開微博吧,你還磨蹭什么。”而卡斯特羅看到了查韋斯的喊話還真的開通了微博。
不僅如此,媒體報道中稱烏里韋開微博,多多少少受了善于宣傳自己的查韋斯的影響,但哥倫比亞的官方解釋是,領導人采取新的溝通手段是大勢所趨,烏里韋總統只是順應潮流。
智利總統皮涅拉也不落后,伴隨著智利33名被困礦工即將重見天日,總統皮涅拉的微博也人氣高漲。擁有一家電視臺的皮涅拉,新聞策劃的頭腦非常靈光,善于通過發布“獨家消息”來吸引大眾的眼球。
智利礦工被困以來,他在微博上發布最新營救信息,儼然一副官方通訊社的架勢。在2010年初的智利地震中,皮涅拉的微博更成為全世界了解災情的實況窗口,還吸引了不少國際募捐。
是“圍脖”更是戰場
從2010年9月9日開始,連續30天,阿根廷美女總統克里斯蒂娜共發表博文205條,平均每天7條。克里斯蒂娜在博文中嚴詞批評國內的反對派、法官和新聞媒體。
她還在微博上稱“英軍”為海盜,激烈批評英國國防部在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進行導彈發射測試的計劃。盡管帖文后來被刪除,但是已經被網友廣泛轉載,轉載者多是支持她評論的阿根廷人,由此引起不小風波。
不僅如此,英國公司正在勘探馬島地區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克里斯蒂娜的博文可能會進一步加劇兩國間的緊張關系。一艘阿根廷軍艦指控一艘從馬島開出的漁船非法捕撈,并要求漁船上人員提交身份細節,這是四年來首次發生此類事件。早些時候,克里斯蒂娜曾發誓要為馬島主權進行“永久性斗爭”。阿根廷內閣部長們也紛紛跟風效仿,將發表微博作為打擊“政敵”的一種工具。
比克里斯蒂娜態度更為強硬的是哥倫比亞總統烏里韋。他通過微博向反政府武裝下最后通牒,敦促他們釋放被關押的人質,繳械投降。
烏里韋的強硬態度引起了南美媒體的關注,人們發現,總統這次隔空喊話不是開記者招待會作出的表態,不是電視講話或者接受采訪,而是通過新興的網絡手段——微博,最快最及時地傳遞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烏里韋擁有微博的時間還不長,2010年5月7號才開通了微博。
烏里韋的微博內容基本是他的政治理念,他主張打擊國內恐怖主義,維護哥倫比亞的國內和平,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這些主張在哥倫比亞老百姓當中算得上是深入人心的觀點,支持者很多,也有人通過微博向烏里韋發問,請他解釋一些現行政策,也得到了相應回答。
通過微博表達政治立場的并非南美領導人的專利。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微博上連發三條消息,解釋自己登上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原因,稱“總統有義務掌握俄羅斯所有地區的發展情況,其中也包括最偏遠地區”。
他在微博上把這次“南千島群島之旅”描述得有聲有色。登島后,梅德韋杰夫還舉著相機在島四周拍了很多照片,他把這些美麗的照片都發到了微博上,并配有“俄羅斯風景秀美之地竟是如此之多”這樣的圖說。
不僅如此,梅德韋杰夫與日本首相菅直人在橫濱市內會談后迅速更新微博,發帖稱:“與日本首相進行了會晤,我向他表示,比起無法解決的爭論來,加強經濟合作更為有益”。
由此可見,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總統們的長篇大論,其實都不如一句話的“圍脖”容易被記憶、被傳播。在新媒體營造的新民意時代,微博猶如開辟了一個新的天窗,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些陌生的總統們。
上一篇:被子上做出好文章
下一篇:英孚:做不一樣的英語培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