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狗在人們心目中形象似乎不佳,“狗腿子”、“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等均含貶損之意,自然沒有多少人愿意給自己起帶有狗字的筆名,現代革命家、文學家瞿秋白有多個筆名,其中一個筆名為“犬耕”,說起這個筆名,是有些來歷的。
1920年10月,應《晨報》和《時事新報》的招聘,瞿秋白和俞頌華、李宗武以特派記者的身份赴蘇俄采訪。在赴蘇俄途中,瞿秋白曾和俞頌華、李宗武商量采訪方法,因為此前他們并無新聞記者的經驗。俞頌華說:“我們此行,本是無牛則賴犬耕,盡我們自己的力量罷了。”瞿秋白取“犬耕”的筆名,恐怕與受俞頌華此言影響有關。同時,瞿秋白生年屬犬,他幼年便戲稱自己為“獵犬”,這也可能是“犬耕”筆名產生淵源之一。
另外,瞿秋白曾有一段時間擔任我黨的最高領導人,曾把這一崗位喻為“以犬耕田”。茅盾曾經問起瞿秋白筆名“犬耕”寓意,瞿秋白說:“我搞政治,好比使犬耕田,力不勝任,耕田本是用牛的,狗耕田當然就耕不行了,我就是那權當充數的耕田的‘犬’。”他進而解釋道:“這并不是說我不做共產黨員,我信仰馬克思主義是始終如一的,我做個中央委員,也還可以,但要我擔任黨的總書記諸如此類的領導全黨的工作,那么,就是使犬耕田了。”這番話既有自謙的成分,也包含冷靜的自我解剖,說明瞿秋白自己并不愿意當領袖,他之所以被推上黨的最高領導崗位,是同當時斗爭環境之復雜和黨在幼年時期的不成熟密切相關的。
上一篇:伊辛巴耶娃:成功就是下一跳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