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將門虎子”,不少人都會首先想起張學良將軍。
從初登戰場的少年,蛻變成歷經戰火的軍人,最終在“西安事變”中改寫歷史,這位奉系少帥著實堪稱傳奇。前一陣子熱播的電視劇《少帥》,更是用烽火和愛情催下了不少人的眼淚。
在新中國,父輩打江山,子承父業繼續鑄就鐵血軍魂者亦大有人在。長安街知事。發現,以下幾位軍委副主席之子,如今也都成為了軍中骨干。
作為本輪軍改后新成立的部門,陸軍領導班子成員相繼亮相。日前,新任陸軍后勤部政委也露面了,他就是從總裝備部陸軍裝備科研訂購部政委任上轉任而來的遲星北少將。
遲星北這些年來十分低調,公開資料并不多。作家艾奇與遲浩田是生死之交,他在《遲浩田子女鮮為人知的故事》里寫道,遲浩田夫婦對子女的教育十分嚴格,總是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靠自己的本事努力工作。夫婦倆外出、訪問時通常不會帶著兒女,很多在遲浩田身邊工作多年的人員都不認識他們的孩子。
遲星北在部隊當了幾年兵,直到復員時,部隊中都沒有人知道他是遲浩田的兒子。考上軍校后,遲星北又重新穿上軍裝,在某部的通信兵站工作。一步步成長為少將。
張震之子張海陽、張寧陽
三條規矩立家風
去年9.3閱兵期間,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溘然長逝,舉國哀悼。
張震治軍嚴格,治家更嚴格,他很早就為家人立了三條規矩,包括不能利用他的影響謀私利、不收禮和公費吃喝、不賭博。為了不讓兒女忘記烽火歲月,他取出了一枚在體內10年的子彈,親手交給夫人,作為留給兒女“最好的遺產”。
63師是張震工作過的老部隊,他把兒子張海陽放在63師鍛煉,嚴格要求他們在政治、軍事、作風各個方面都過硬,“不合格不要回來。”就這樣,張海陽從部隊普通戰士當起,副班長、班長一個階梯一個階梯地扎扎實實地成長為將軍,2009年晉升為上將。這也是新中國首對“上將父子”。
除了三子張海陽,張震的其他三個兒子和女婿也都是將軍,比如四子張寧陽少將,曾任總后勤部軍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一門六將軍,軍史罕見。
劉少奇之子劉源
從“十七把手”到反腐先鋒
1949到1954年期間,開國元勛劉少奇也曾擔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這是當時國家軍事的最高統轄機關,職能相當于后來的中央軍委。后來,隨著機構調整,劉少奇又任國防委員會主席。
他的兒子劉源也成長為一名將軍,操刀反腐,不辱家風。河南——這個劉少奇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也成了劉源從政的開端。
1982年,劉源從北師大歷史系畢業后來到河南新鄉縣。在工作單位七里營人民公社,他是17個正副書記、主任中排名最末的一位。這位“衣著樸素、說話誠懇”的年輕人,和老鄉一起喝白粥、啃紅薯干,一點都沒有高干子弟的架子。
近年來隨著軍中反腐不斷深入,出任總后勤部政委的劉源又多了一個稱呼——軍隊“反腐先鋒”,尤其是大老虎谷俊山等“軍虎”的落馬,與劉源密不可分。如今,他轉到全國人大任職,繼續發揮余熱。
劉華清之子劉卓明
父子接力提升軍備
劉華清之子劉卓明子承父業,歷任海軍裝備論證中心主任、海軍裝備研究院院長、海軍指揮學院院長、總裝科技委副主任。雖然并沒有公開資料表明劉卓明具體的工作內容,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也為海軍軍備提升做出了諸多貢獻。
有正面典型,自然就有反面教材。軍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和兒子郭正鋼雖都為將軍,但竟在腐敗道路上殊途同歸,讓人再次感到了家風的重要性。
說到底,父子將星憑的并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而是要靠良好家風和個人修為做依托。如此,將門之子方能從父輩手中接過槍桿子,傳承軍人世家的忠勇血脈。
下一篇:踏雪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