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道理明白得早,并不能趕上周遭的所有變化,也會遇上其它意想不到的成長節點,破開一個蛹并不意味著一定會化為蝴蝶,何況蝴蝶的脆弱同樣令人憐惜。35歲前后,她鉆進另一個蛹,也許是最大的蛹:因為工作、心理壓力過大,她無法正常地生活下去,變得身心交瘁,多次感冒、咳嗽,還患上肺炎,干什么都效率不高,人際關系也緊張起來,這讓她的心情陰云密布。她痛苦地問自己:“人為什么活下來?持續下去的動力是什么?”一個人苦苦追問自己的時候,往往自己告訴不了自己答案。那么,就到外邊去尋找答案,遺憾的是并沒有得到高人的指點,還是需要向內求解。
她遠赴到印度的一所靈修學校,認認真真閉關21天。那里沒有電腦、電話,不需看電視,也不需講太多話,要看到另一個自己,學會跟自己獨處,生活的節奏談不上快或者慢,就是一切都歇下來,自己坐在生命的中心,陪伴自己的有自己的影子,也有自己的心靈和精神,紛紛擾擾的東西都逐漸消逝了,過去曾經擁有和執念的東西也隨風而去,周圍充滿透明、清新而“蓬松”的空氣,安靜得可以聽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宛如回到最初的自己,宛如花蕾一般剛剛打開——看似束縛的花蕾,一旦打開,就會贏得一個嶄新開闊、美妙豐盈的世界,成為一枝風景,也分享到整棵樹的風景。“那段時間我把一些雜音過濾掉,與自己清楚對話。這是一種很棒的感覺,沒有那一段過程就不會有現在的自己。”她說。
當心靈的眼睛睜開,一個人就會真正發現和認清自己。看世界哪里都是方向和道路,但心靈永遠是一個人的家園,這里無所謂出發點和目的地,它就是你想要的一切。她終于懂了:“如果你的關注點是全宇宙,你的能量就來自全宇宙。你的關注點只是一間小小的辦公室,你就只有那間小小辦公室的能量。要看你的關注點有多大。視野大了,就不會在一些小事情上煩惱。”
這是一次充滿喜悅的蛻變,也是一次不畏將來的回歸。從印度回來,她重新選擇朋友,重新去走自己曾經走過或者從未走過的路,一切都充滿新奇,生活就像剛剛開始,卻沒有了苦澀、掙扎和分裂,荊棘叢和陷阱消失不見,活著并不難,在飛翔的時候風就會過來幫你。文案、創作、旅行、觀影、研究……她所有的工作竟然全是愛好,再也不會帶著憎恨去做任何事。她欣賞喬布斯的話:人生那么短,為什么我還要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她自己則說:“如果這個事情你不喜歡但是必須做,你能不能找到你喜歡的點,去把它變成開心的,然后去做這件事情。”如魚得水,漸入佳境,而不是淺薄庸常的春風得意,她工作時不再是單純為自己,更不是占有和攫取,她在服務更多人,幫助更多人。她在十多年里堅持無償給臺灣的誠品書局做文案,即使被譽為華語世界里的“文案天后”,也是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她何以對一個書店的廣告文案傾注這么大的熱情。在某種情況下,她認為自己也像傳道士,碰到好的書、電影、音樂或者藝術表演,就想讓更多人看到聽到,免費幫書局做推介遠比收費的廣告文案重要,“如果大家因為這兩句話去看這本書,那我算是功德無量了,因為你不知道這本書的哪一句話突然就改變了一個人,一個人改變了全家,改變了全公司,這個影響是很深遠的”。所以幫助人就是發掘自己的潛能,就是跟更多人分享自己生時帶來的“萬貫財富”。
她就是臺灣知名廣告人、作家李欣頻。
有人認為她已經活得足夠風光,卻不知她早已經成為一道風景。單為自己,再做好某件事,就會很容易活得風光,但要為自己也為他人,充滿悲憫和熱忱地去多多做事情,活成一道風景就沒這么容易和廉價,因為心懷他人,謙卑而崇高,經過蛻變而環繞光明。李欣頻也說過:“你得自己養出很豐足自立的風景后,需要你的人才會來,別人才覺得你是可以依靠的,與你在一起才如沐春風、沒有壓力。”說得輕淡而深情,她應該懂曉了活著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