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的的七月,一大早起來,周圍便彌漫著熱氣,酷暑擋不住我們的登山的熱情。我們一家人從連城城關酒店徒步向冠豸山進發。清晨的太陽像是少女害羞的粉紅腮子,遠處的冠豸山被萬道金罩住了,顯得格外的神秘與幽靜,太陽爬上了山頭,升起了一天的希望。
不久我們來到了冠豸山山腳下,沿著綠蔭密布的山間小道,往上走,卻十分涼爽,點點陽光透過片片樹葉灑在小道旁的小草上,晶瑩的露水一會兒就消失了,我們邊走邊體會這自然的樂趣,高大挺拔的大樹,翠綠優雅的修竹,一片郁郁蔥蔥。沒有城市的繁雜與喧囂,只有風吹過竹子輕輕舞動的輕吟,或是泉水歡快奔跑的叮咚歌唱;沒有城市的斑斕炫目,只有大樹蒼翠欲滴,或是叢叢小草上綴著幾朵鵝黃小花的淡雅;沒有喧鬧、躁動、不安、急促,只剩下寧靜和快樂。
不知不覺已走出了山林,進入景區,眼前一片寬闊:往下看,整個連城盡收眼底,整齊的稻田一碧千里。遠處山巒疊嶂,青山、碧水、藍天、白云悠悠,開闊秀美,流連忘返。向上看,高聳的靈芝峰讓人生畏,終于體會到了“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雄壯之美!
我們順著石梯向上攀,過程中我們遇見了跳水泥工人,他們衣著樸素,汗水浸透了衣服,讓我想起了小學課文中泰山的挑山工,這成千上萬的石階凝聚了他們多少的汗水,多少次的攀爬、多少次的挑擔才使得成千上萬的游客們領略到了冠豸山的風姿,他們也成為了冠豸山一道獨特的風景,望著他們遠去的背影,我不禁肅然起敬?!安环e洼步無以成千里,積小河無以成江?!弊匀蝗绱?,人生亦然。
順著陡峭的崖壁來到了萬壽亭,有人告訴我們來到萬壽亭,按照客家人的習俗繞著亭子轉三圈,脖子、屁股扭一扭,就能活到109,我們半信半疑地轉了三圈,前面的伯伯認真地轉了起來,們的那種熱情感染了我們,從萬壽亭往下看,真有點“危樓高千尺”味道,但卻不是“高處不勝寒”而是“無限風光在頂峰”的獨特感受。對面是著名書法家羅題的“人長壽”字摸崖石刻,富有特殊靈感的神妙之筆,把山的靈氣點得盡致,我突然明白了孔子說過的“智者樂,仁者壽”的道理。有座山像大象,伸著長鼻子在游覽冠山的奇山秀水,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像個小汽車,移步換景,正如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最深的哲理永遠藏在自然當中,一旁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與石門湖的“生命之門“”陰陽相對,被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站在萬壽亭上,一切景觀盡收眼底。
接下來我們要去游覽石門湖了,有道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水搭配才是最完美的結合,行船在湖中,水光瀲滟,碧波蕩漾山上松柏挺立,奇石滿布,游著游著,忘記了一切,我們徜徉在一幅巨大的山水畫中,然而沒有一位畫家能畫出它們,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大自然才是這世界最高超的畫師。
“碧水丹青迎遠客,
村姑無黛貌傾城。
古往今來悠悠事,
冠豸有價值連城?!?/p>
智者樂,仁者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