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黃酒的習俗。
“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云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后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屈原死。屈原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
代表作品有《離騷》《九歌》等。現在淳安地處浙西南山區丘陵地帶,由于山水阻隔,形成了數以千百計的源塢,人們聚居其間,形成了“十里不同風,八里不同俗”的特點。所以,要較真起淳安各地的習俗,還真有些不一樣。就拿即將臨近的端午節來說,不同村子就有著明顯且有趣的區別。節日將近,我們一起來掰一掰淳安當地有哪些傳統的端午習俗,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汾口:用四季豆炒面,此外,還做包子,這個包子不是我們平常早上吃的包子,是沒有餡的包子,俗稱“淡包子”。另外,雞蛋、鴨蛋和土大蒜一起煮著吃,還有吃佛豆(蘭花豆)等等。界首:吃的也是炒面,習俗接近于汾口。老茶園:吃大蒜,整個的煮熟來吃,據說吃完了還不會口臭。左口:吃五黃—黃瓜、黃鱔、雄黃酒、黃魚、咸蛋黃。
這和杭州習俗有些相似,白蛇傳里的許仙給白蛇喝的就是端午的雄黃酒。汪宅:做包子或者饅頭,同時還殺雞殺鴨,為的是“殺雞、殺鴨,請原德子(方言)。”威坪:吃饅頭,饅頭上還點上一個小紅點。除此之外,還做豆腐。由此可見,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饅頭類的面食,究其原委,上了年紀的人會告訴你,那是因為端午時節,正是當地小麥成熟之際,以往條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趕上端午,用麥粉做包子饅頭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有些地方吃雞蛋、殺雞、殺鴨也是趁過節之際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難得吃到的東西。除了給孩子買新衣掛香包,那就是家家戶戶門口會插幾根艾葉,為的是用艾葉特殊的味道驅除蚊蟲。還有一種很土的驅蟲方法就是在家家戶戶的屋前屋后撒石灰,這個撒石灰時,嘴里還得念念有詞。威坪人邊撒邊說:石灰驗一驗,蜈蚣晰蜴不出現。汪宅人會說:毒死蜈蚣,毒死蝸牛……
插艾葉,撒石灰,這個在農村還一直保持著,為了是接下來的日子里,少些蛇蟲鼠蟻的騷擾,但是念念有詞的撒石灰,估計已經沒有多少人記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