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茅坑里的石頭,又臭又硬】借指人又壞又頑固。或說:糞 坑的磚頭,又臭又硬。海外張愛玲《沉香屑》:“越是破落 戶,越是茅廁里的磚頭,又臭又硬。”
【第2句】:黃山哥沒征得父母的同意,就獨自進城打工去了,奶奶去寬慰發(fā)愁的黃山娘:“山高擋不住南飛雁,墻高擋不住北面風。你就讓他闖闖吧!”(陜西·永壽)
【第3句】:【 四兩勝千斤/一兩撥千斤】用力輕巧,解決大問題,事半功 倍。如同物理學上的杠桿作用。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 “其實沒什么難的,不就是四兩撥千斤么,要領我都掌握 了。”
【第4句】:【武大郎開店】武大郎是《水滸》中的人物,他個子矮。借 指高個子進不了店。意為不準別人超過自己,或不用比自 己強的人。《短暫的春秋》:“有人不歡迎我重新站出來呀, 他們很有點武大郎開店的味道,直怕別人沖擊了他們。”
【第5句】:用放大鏡看書——顯而易見
【第6句】:【巧詐不如拙誠】(諺)無論怎樣的巧妙偽詐,也比不過笨拙的誠實。 指偽裝終會敗露;只有誠實,才能使人立于不敗之地。 也作巧偽不如拙誠。 巧欺騙不如笨誠實。
【第7句】:一塊塊磚頭砌起墻,一條條小河匯大江。
【第8句】:【打著燈籠沒地方找】(慣)形容非常好,非常難得。 也作打著燈籠都找不著。 打著燈籠都難找。
【第9句】:【娼不笑人娼,盜不罵人盜】(諺)娼:妓女。比喻從事低賤行業(yè)的人,不會鄙視同行者。
【第10句】:【家寬出少年】(諺)寬:經濟寬裕。指家庭經濟富裕的人,不受困苦的折磨,即使年歲大,也會顯得年輕。
【第11句】:【打饑荒】(慣)1指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與人糾纏不休。2指借債或欠債。
【第12句】:【矮子過河——越盤越深】(歇)盤:涉水。矮子過河,越向前走,沒入水中越深。喻遇事不知回頭,越陷越深。
【第13句】:【船爛還有三千釘】釋義:比喻有錢人家即使敗落了,也還有些家底。有時也比喻有威信的領導人即使離開了崗位,也還受到人們的敬重。例句:“‘船爛還有三干釘’,畢竟是尚書府里闊哥兒。逃難下業(yè),仍捧得出三百兩銀子。”
【第14句】:【吊兒郎當】“吊兒郎當”是指不認真、不嚴肅、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做事不準確求實、邊干邊玩、得過且過、嘻嘻哈哈甚至嬉皮笑臉的工作作風。 “吊兒郎當”出自北京俚語。早在清末的言情小說、評書、戲劇中就已引用,現(xiàn)在北京口語中也經常使用,并已傳播到全國各地。只是詞典中多未收入,應是個缺憾。“吊兒”在北方話中是吊起懸掛的東西,含有搖擺不定的意思。“郎當”在文中則有頹唐或衣服寬大不合身之意。因此,“吊兒”和“郎當”合起來,就有了松松垮垮散散漫漫不負責任之意了。
【第15句】:【一時貓臉,一時狗臉】(慣)貓臉:指善相。狗臉:指兇相。形容態(tài)度一會兒好,一會兒壞,對人又哄騙又威脅。
【第16句】:【滿天要價,就地還錢】原指做生意討價還價。也可指其他 交涉、談判,雙方條件相差很大。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滿天要 價,就地還錢嘛!買賣爭分毫哩!就是這話,不爭不競,不 成生意喀!”
【第17句】:我在寫《我的家鄉(xiāng)》的作文時,問爺爺家鄉(xiāng)以前的情況。奶奶在一旁插話說:“小亮子人小心路大,倒刨樹清根地問不完了。”(江蘇·鹽城)
【第18句】:姐姐抱著剛幾個月的兒子在院子里玩。看著孩子紅撲撲的臉蛋,姐姐情不自禁地說:“這孩子的臉,真好看。”姑姑聽見了說:“在家不夸好娃娃,在地不夸好莊稼,這個理兒都不知道啊?”(河南·南樂)
【第19句】:【瓶內釃茶——濃者在后】(歇)釃(shi)茶:往杯子或碗里倒茶。 濃:濃重,濃烈。比喻好的、程度高的在后面。
【第20句】:【將軍額前跑開馬】(諺)將軍的前額很寬闊,足以跑開馬匹。指有地位、有度量的大人物,最能寬恕別人,最有容人之量。 也作“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里能撐船”。
【第21句】:【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釋義:三尺堅厚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造成的。比喻事物達到目前的狀況,不是一時一日完成的,而是經過了量的積累才形成了質的飛躍。例句:他苦笑了一下,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孩子墮落已久,一時半時是不容易改掉他的毛病的!”
【第22句】:【雞屎拌面——假鹵】(歇)鹵:用肉類、雞蛋、木耳等做湯加淀粉而成的濃汁,用來拌面條等食物,諧“魯”。指假裝愚鈍或糊涂。
【第23句】:快下雨了,可還有一大堆豆子沒撮。媽媽一邊加緊撮一邊說:“快!連屎帶尿,撮回家就好。”(河南·虞城)
【第24句】:【斧快不怕木柴硬】(諺)只要斧子鋒利,就不怕木柴劈不開。比喻只要有堅強的意志,有雄厚的力量,就沒有攻不克的難關。
【第25句】:毒蛇爬竹竿——絞(狡)滑(猾)
【第26句】:我因家庭作業(yè)寫錯了一個字。爸爸照著我的屁股就是兩腳。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進來,我忙向奶奶告狀。奶奶撫摸著我的頭說:“這就叫虧了想說,疼了想摸。”我一聽,反倒破涕為笑了。(山東·棗莊)
【第27句】:【皇帝不急,急死太監(jiān)】(慣)指當事人不急,其他人卻非常著急。譏諷人瞎操心。 也作“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
【第28句】:【扳倒葫蘆灑了油】(慣)比喻不惜一切,堅決干到底。
【第29句】:媽媽讓我和哥哥在家剝玉米,我們磨磨蹭蹭都不想干,可哥哥卻先跑到媽媽那去“告狀”。媽媽眉頭一皺,生氣地說:“你倆大哥不要說二哥,雜面不要說窩窩。今天非要讓你倆好好鍛煉鍛煉不可!”(河南·淮陽)
【第30句】:刀剜黃連木——刻苦
【第31句】:【打屁股】(慣)比喻嚴厲地懲處或批評。
【第32句】:【坐在家里等屋壓】消極等待,沒有好處。成語:坐以待 斃。王統(tǒng)照《山雨》:“再一說:咱也要另找點路子走,難道真 要坐在家里等屋壓?”
【第33句】:【誡無垢,思無辱】(諺)誡:對言行的警戒。垢:通“詬”,受辱。指人經常警戒自己的言行,遇事深思熟慮,自然就會避免災禍與羞辱。
【第34句】:一天,我和爺爺?shù)截熑翁锔苫顣r,我想解個手,爺爺說:“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在咱家地里解吧。”(河北·鹿泉)
【第35句】:【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打得貼天飛】釋義:比喻自家人被打,還在自己家里;外人被打,就會離家而去。例句:“常言道:‘家雞打的團團轉,野雞打的貼天飛。’你就把奴兒打死了,也只在這屋里,敢往那里去?”
【第36句】:步槍卡了殼——不響
【第37句】:【背了石臼做戲——吃力不討好】(歇)指花了很大力氣,卻沒有得到好的回報。 也作“頂著石臼做戲——費力沒討好”。
【第38句】:【人沒傷虎心,虎沒傷人意】釋義:比喻互不干涉,互不侵犯。也說:“人沒傷虎心,虎有傷人意”,意即你不傷害他,他倒要傷害你。例句:三藏道:“天那,天那!火起時,只該助水,怎轉助風?”行者道:“你知古人云:人沒傷虎心,虎沒傷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風”
【第39句】:【三人同行小的苦】(諺)幾個人同行上路,年輕輩分小的,理應多承擔些服務性勞動。指在群體活動中,年輕人要有吃苦多勞的自覺性。 也作“三人出外小的苦”。
【第40句】:【拾了根襪帶,配窮了人家】(諺)好襪帶必須配上好衣裳,好衣裳又須配上好飾物,越配越多,最后配窮了家當。指奢侈往往從細小處開頭。
【第41句】:【長蟲鉆竹簡——死不轉彎】(歇)本指蛇鉆進竹筒后身體不能轉彎,轉以形容人固執(zhí),死不改變主意。
【第42句】:【蘿卜快了不洗】泥商業(yè)諺語。謂來不及應付,降低了質 量。成語:偷工減料。《北京日報》( 1981,7,8):“目前許多 消費品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企業(yè)和領導部門就實 行‘蘿卜快了不洗泥’,不注意質量了。”
【第43句】:【熱練三伏,冷練三九】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第44句】:年前,媽媽到菜地里去鋤蒜。我說:“媽媽,這蒜都鋤過了,干嗎還鋤?”媽媽說:“收蒜不收蒜,年前鋤三遍。”(河南·內鄉(xiāng))
【第45句】:鉆井出油——全靠壓力
【第46句】:我有一個樂于助人的表哥,就是自己的活不干,也要幫別人干活,媽媽說他是“舍了肚皮顧脊梁”。(內蒙古·赤峰)
【第47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諺)指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就心靈手巧,就和狗長大自然會吠叫一樣。
【第48句】:【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釋義:讀書窗下不要談論命運好壞,考試場中不要談論文章如何。例句:秦宗師笑道:“俗語說得好:‘窗下休言命,場中莫論文。’我本偏不信此說,場上乃論文之地,若不論文,卻將何為據(jù)?”
【第49句】:【瞞上不瞞下】瞞上容易,瞞下不容易。下面人多,瞞不 住。引申為:不必向上匯報。清代《紅樓夢》:“我還有一句 話和你商量,不知你肯不肯:現(xiàn)在他的東西,是瞞上不瞞下, 悄悄地送還他去。”
【第50句】:【脫帽禮】“脫帽禮”多在隆重、莊嚴的場合下使用,如升旗、聆聽尊者講活(講課)或悼念亡者。這一禮節(jié)源自歐洲。在中世紀的歐洲,由于戰(zhàn)火不斷,作戰(zhàn)時與敵短兵相接,肉搏而戰(zhàn),頭部容易受到襲擊,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頭盔。士兵們到達安全地帶就脫下頭盔以減輕負擔;同時,到別人家里去,來者為了表示自己不是敵人,就首先把頭盔掀開,露出自己的面孔。這種習慣發(fā)展到近代,就成了脫帽禮。
【第51句】:【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學作品,形容某人武藝高強。最早見于南宋永嘉戲文《張協(xié)狀元》:“十八般武藝都不會,只有白廝打。”元代關漢卿雜劇《五侯宴》:“孩兒十八歲也,學成十八般武藝。”可見最遲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藝”一詞。但其包括的內容有各種說法。《水滸傳》稱十八般兵器是:矛、錘、棒、弓、努、銃、鞭、簡、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槍、權。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說是:弓、弩、槍、刃、劍、矛、盾、斧、鉞、戟、鞭、簡、撾、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兩種并存的說法,一說為矛、錘、弓、銃、弩、鞭、锏、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一說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锏、錘、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還有九長九短的說法。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鉤、槊、環(huán);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皆因出自小說家之口,可謂五花八門,沒有定說,以上諸說,可互相參照。也可理解為武藝精通,樣樣皆能。
【第52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釋義:佛:佛教修行圓滿的人。放下手里的屠刀,馬上就能成佛。原為佛教語,勸人改惡從善,后用來比喻壞人停止作惡,也會變成好人。例句:佛家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好好改造,政府會對你進行寬大處理的。
【第53句】:【遍地是黃金,缺少有心人】(諺)指發(fā)財致富的機會隨時隨地都有,就看人們有沒有生財?shù)难酃夂托挠嫛?/p>
【第54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話多了無人信】(諺)空話:不實的話。豆腐多了水分就多,空話多了誰也不會相信。指說話要取得人們的信任,就必須實話實說,有根有據(jù)。
【第55句】:【伸手不見五指】(慣)形容非常暗黑,什么也看不見。 也作伸手不辨五指。 伸手不見掌。 伸手不見巴掌。
【第56句】:【蠹眾木折,隙大墻壞】(諺)蠹(du):蛀蟲。折:斷。指蠹蟲多了,能把樹木蛀折;縫隙大了,能使墻壁倒塌。比喻貪污腐化的惡風不煞,法律制度的漏洞不補,定會釀成無可挽回的大禍。
【第57句】:【寧窮一年,不窮一節(jié)】(諺)節(jié):民俗節(jié)日,如春節(jié)、清明節(jié)等。寧可一年中天天過省儉日子,逢年過節(jié)也必須過得豐盛。
【第58句】:【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忙不過來,照顧不到。成語:手忙 腳亂。電視劇《轆轤·女人和井》:“你一個人又要上灶,又要 管店,顧了吹笛,顧不了捏眼,你忙不過來呀。”
【第59句】:【大口小口,一月一斗】(諺)不論大人或小孩,在吃糧上,一人一月總得一大斗。指口糧的耗費是硬指標,不容含糊。
【第60句】:【賣螃蟹的搭戲臺——架子大】見“搭起戲臺賣螃蟹——買賣不大,架子倒不小”。
【第61句】:【墻里說話墻外聽】(諺)人在墻里說話,須防墻外有人竊聽。指人說話,特別是說秘密的話,要處處留神,謹防走漏消息。 也作墻里說話,墻外有人。 墻里人說話,墻外有人聽。 墻里說話墻外聽,道邊說話草棵聽。
【第62句】:【走漏風聲】見“露風聲”。
【第63句】:老鷹吃麻雀——連皮帶骨一起吞;一點不留
【第64句】:織裝鳥做窩——精工細活
【第65句】:【泰山】妻子的父親被稱為“泰山”。這一稱呼從何而來?出處有三。一說認為稱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頂上有丈人峰的緣故。《唐六典》記載:“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頂,特出群峰之表。”由此可見,泰山頂上確有丈人峰。這一說法到宋代又被確認,宋代晁說之在《晁氏客語》中也說:“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長,‘泰山’也成為妻父的尊稱。”這是唐宋資料所載,非傳說,后世便稱妻父為“泰山”。二說“泰山”之稱源自晉朝。清代趙翼著《陔余叢考》一書,其卷三十七說,晉人樂廣為衛(wèi)瑜妻父,衛(wèi)瑜尊其為“樂丈”,“樂”、“岳”諧音,“樂”訛為“岳”,“樂丈”訛為“岳丈”。其實,衛(wèi)瑜尊其妻父樂廣為“樂丈”,名副其實,無可厚非。“樂丈”訛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約定俗成規(guī)律。后又從“岳丈”變?yōu)椤霸栏浮薄!霸馈庇质谷寺?lián)想到五岳之首的東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稱為“泰山”。為了與“岳父”相并稱,人們將妻母尊稱為“岳母”。為了與“泰山”相并稱,便將妻母稱為“泰水”。這圈子兜得也太遠了,不過,它的軌跡是樂丈——岳丈——泰山,落腳點還是“泰山”。三說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唐玄宗李隆基于開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禪,命中書令張說為封禪使,前往泰山修廟筑路。張說順便將女婿鄭鎰也帶了去,把修廟筑路的任務交給鄭鎰辦理。鄭鎰是個貪官,偷工減料,趁機大撈一把,贓銀翁婿二人平分。這當然得到張說的歡心,于是張說給鄭鎰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禪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級。鄭鎰卻像坐直升機一樣一下子升了四級,從九品芝麻官一下子成了五品大員,綠衫換成了大紅袍。工程完畢,唐明皇領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舉行封神大典。他見工程質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悅,正好又看見負責施工的鄭鎰的官服突然換了顏色,氣不打一處來,指著侍立在一旁的鄭鎰問群臣:“諸位愛卿,爾等可知鄭鎰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群臣懾于張說的權勢,不敢直言。此時,一個叫黃幡綽的伶人靈機一動,當即用手指了指腳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著張說,一語雙關地說:“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礙于張說的面子,不便發(fā)作。此言一下子傳遍朝野,聽者無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戲稱他人妻父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戲稱變?yōu)樽鸱Q。
【第66句】:【海深不為深,友情第一深】釋義:比喻友情比海深。例句:錢萬利說:“海深不為深,友情第一深嘛!為人虛虛假假的不夠朋友,咱一見面,我就知你這人很實在。”
【第67句】:【君子之交淡和水】此語出自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意思是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甜如美酒。君子雖淡但似親人,小人雖甘但必情深。此論甚高。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情卻濃,歷史上舉不勝舉,最負盛名的是唐代大將薛仁貴,少時貧窮,其后從軍,能征善戰(zhàn),東征高麗,破敵二十余萬,因功升右領軍中郎將。總章元年(668年),再征高麗,又獲全勝,被封為平陽郡公。其時文武大臣帶著重禮前來祝賀,同時也有普通百姓夾在其中。對于那些大臣們形形色色的禮品,薛仁貴一概婉言謝絕,只收了平民王茂生的“兩壇美酒”。不料打開酒壇,卻無酒香,啟封的執(zhí)事官不解其意,因為壇中裝的根本不是美酒,而是無色無味的清水!執(zhí)事官趕緊稟報薛仁貴,他只是微微笑了笑,當場喝了三碗清水。在場的大臣們感到茫然,經薛仁貴解釋才知端底。原來,薛仁貴貧時飯量很大,常常遭遇斷炊之危,幸得王茂生接濟,這才活下命來。可以說沒有這位善良的大哥幫忙,就沒有薛仁貴的今日。現(xiàn)在謝絕眾大臣的厚禮,只收下王茂生的清水,一來提醒牢記當時的窘境,告誡自己不可忘本。二來知道茂生大哥家境仍很貧寒,沒錢買什么厚禮,就是這碗清水也是一番心意。眾大臣聽后感慨不已,方才見識了何為君子之交。此后,薛仁貴不改平民本色,他的部下紛紛仿效,朝野上下傳為佳話。
【第68句】:看到我們一家人生活得很有規(guī)律,村里一位大嫂羨慕地說:“俺家做飯常是照時不照晌,少長無短的。你們家一年吃的應時飯,四季穿的變色衣,干啥都行是行,趟是趟的,真好。”(河南·郟縣)
【第69句】:【喝洋墨水】(慣)比喻上過大學或出國留過學。
【第70句】:【腦子里缺根弦】(慣)比喻頭腦簡單,心眼兒少。
【第71句】:【背人偷酒吃——冷暖自家知】(歇)本指酒的冷熱自己知道,轉指各人的心事或處境,各人自己知道。
【第72句】:【情人眼里出西施】(諺)西施:春秋時期美女,后世美女的代稱。在情人的眼里,他所愛的女子美得就像西施一樣。指只要男子情有獨鐘,那他所愛的女子對他來說就是最美的。 也作“情人眼里有西施”。
【第73句】:【擺長蛇陣】(慣)長蛇陣:古時作戰(zhàn)常用的一種陣法,隊伍按一字長條形排列。比喻排長隊。
【第74句】:曹劌論戰(zhàn)——鼓作氣
【第75句】:【一物不成,兩物見在】(慣)見:同“現(xiàn)”。指交易未成,錢物俱在,雙方都沒有受到損失。
【第76句】:【狗咬秤砣——好硬的嘴】(歇)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嘴:雙關,本指嘴巴,轉指說話。譏諷或責罵人說話生硬、執(zhí)拗、尖刻。
【第77句】:【三魂不附體,七魄在他身】(慣)附體:附在身體上。魂魄到了他人身上。形容人不能控制自己。
【第78句】:大船開到小河溝——擱淺
【第79句】:【當面鑼,對面鼓當面把話說清楚】。反義說:當面鼓,背 后 。海外張愛玲《傾城之戀》:“今兒當面鑼,對面鼓發(fā)過 話了,我可沒有臉再住下去了!”
【第80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諺)人為了錢財不惜搭上性命,鳥為了食物不惜遭到捕殺。舊指人生在世就是為了錢財。 也作人為財,鳥為食。 人為名利死,鳥為覓食亡。 鳥為食死,人為財亡。
【第81句】:【漏碗也能盛滿水】謂雖有欠缺,也能夠發(fā)展起來。底子 差也能好起來。高曉聲《水車流》:“唉,能不反復就好。這 樣的光景,只要太太平平過三年五年,漏碗也能盛滿水。怎 不叫人動心啊!”
【第82句】:【百樣雀鳥百樣音】釋義:不同的鳥叫出不同的聲音。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張。例句:兄妹倆唾沫說干,余家富全然不聽,忽而跳下床來比手畫腳說理,忽而又上床去躺著嘮叨:“百樣雀鳥百樣音,青草發(fā)芽不離舊根。”
【第83句】:星期天,我跟爸爸去菜場買肉,爸爸一連看了幾個肉攤都沒有買。我問爸爸為什么,爸爸說:“貨比三家不吃虧嘛!”(安徽·宣城)
【第84句】:舅媽抱著她的小孩到我家來玩。我連忙拿一塊饃給小表弟,舅媽忙推,說他不餓。正說著,小表弟卻伸手接了過去,媽媽笑著說:“這才是娘作假兒,孩兒伸爪兒。”(河南·平頂山)
【第85句】:狗吐舌頭——熱過火了
【第86句】:墳場里演戲——給鬼看
【第87句】:大姑娘趕嫁妝——算日子
【第88句】:【狗咬骨頭——干咽唾】(歇)原指想吃卻吃不上,轉指心里很想要,卻到不了手。 也作“狗咬骨頭——空咽涎唾”。
【第89句】:每天掃完院子,都要撮一盆垃圾。有一次隔了一天沒掃,第二天一下子撮了兩盆。媽媽聽我訴苦說累,就說:“那是嘛,一頓不吃,兩頓撐死!”(陜西·耀縣)
【第90句】:進網的兔子上鉤的魚——十拿九穩(wěn)
【第91句】:【水有源,樹有根】凡事都有起因。成語:事出有因。類似 的:樹從根起,煙從灶起。西戎《行醫(yī)事件》:“水有源樹有 根,我家看病是祖?zhèn)魉妮呑恿恕N易鏍敔敗⑽覡敔敗⑽腋赣H、 我,輩輩都是這個看法,都是要偏方。”
【第92句】:嘴巴里含冰棍——說話冷淡
【第93句】:桂花樹旁修廁所一一一陣香來一陣臭
【第94句】:賣了褲子買鐲子——窮講究
【第95句】:【寧輸一子,不失一先】(諺)指下棋時,寧可輸?shù)粢粋€棋子,也不可失去一著主動進攻的機會。也借指做事貴在爭取主動,而不在一時的利害得失。 也作“寧失數(shù)子,不丟一先”。
【第96句】:馬籠頭給牛戴——生搬硬套
【第97句】:【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練又說才是真把式】把式:精通某一行業(yè)的高手。指把式也有真假巧笨之分,只說不練是假的,只練不說是笨的,邊練邊說才是真的。 也作“光說不練是嘴把式,光練不說是傻把式,邊說邊練是真把式”。
【第98句】:獨臂做餃子———手包辦
【第99句】:【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狀】事情本不合法,也無憑據(jù),無法公 開講理。相關的:有處告狀,沒處拿人。清代《儒林外史》: “認卻認得,這話打不得官司告不得狀,有什么方法!”
上一篇:信佛的好處-佛語經典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