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調飲食,則病患必生;不閱三藏,則智眼必昧。(明)澫益《閱藏知津序》
【第2句】:【禪心佛語】順境使我們的精力閑散無用,使我們感覺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礙卻喚醒這種力量而加以運用。
【第3句】:【佛心禪語】不要說自己有多好,別人一般不會相信。不要說自己有多壞,別人一般都會相信。
【第4句】:不在乎一朵花,怎能祈求滿地花開?不在意一棵樹,怎能奢望一片森林?任何偉大,都源自平凡。做平凡人,理平凡事,將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才有可能不平凡。
【第5句】:【佛心禪語】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間善法的觀念,有所求而做,就成了有漏善法;以無所求的心去做,就是無漏善法。
【第6句】: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金剛經》
【第7句】:【禪心佛語】生命的衰退是從我們的精神和意志開始的,勃勃的心態使生命永遠年輕。
【第8句】:人要學習各種謀生技能,一生至少要擁有三張執照。(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9句】:無量劫中所修行,一切功德悉回向,為欲救度諸群生,其心畢竟不退轉。《華嚴經》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第10句】:【禪心佛語】身處逆境的滋味當然不會好受,肉體上、精神上的痛苦一定不少,這時候,你尤其不能垮,相反還要把壓力變成動力。
【第11句】:【禪語人生】一切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識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動自真如。
【第12句】:【禪心佛語】世界上的一切存在,一切現象都不是偶然的,都有前因后果。
【第13句】:【禪語人生】一個悟到本性的人,任何外力也不可能改變或扭曲他的正知正見。
【第14句】:【心靈禪語】憤怒是愚昧,讓你時時受罪;沖動是魔鬼,讓你常常后悔;躁進是后退,方向總是不對;意氣是禍水,害人又害己。人生需要寬容,寬容是最高智慧。
【第15句】:世上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求某個寶貴的東西,然而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運地找到了,那東西也大多受到致命的損份。但是,我們必須繼續尋找。——村上春樹
【第16句】:【禪心佛語】做人和學佛首先是大悲心和出離心,但隨后而來的如果不是智慧心、那將會自誤誤人。性情上溫和是善,原則上溫和是惡。做人重視過程、做事需要結果。
【第17句】:【禪心佛語】跟著太陽走,你就能享受陽光;跟著月亮走,你就能看到星星;跟著北極星走,你就能找到方向。
【第18句】:生活的壓力,不等同于生活的壓迫,人生山一程水一程的向前,風一程雨一程的磨練,活的是一份從容和淡定,是努力,不是急躁,是向前,不是追趕。
【第19句】:【禪語人生】用培養氣質來改變自己,是具備更高一層的精神境界,使人活得充實。
【第20句】:【禪語人生】我們要保持淡泊的心態,只有超然于五欲塵勞之外,煩惱才沒有可乘之機,沒有立足之地,我們的精神世界才能因此而獲得免疫力。
【第21句】:紛亂的俗世,總有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既然境由心造,何不在自己的內心掘一座蓮池?青蓮開則凈土在。
【第22句】:【禪心佛語】弘一大師在他的一篇演講中說:我五歲時,父親就不在世了。七歲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愛惜。
【第23句】:【禪心佛語】生活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有磕瘩時。相信您一定能接受生活的挑戰,做命運的勝利者。關愛身邊的每個親人,成為他們可依靠的港灣,那您就是生活強者。
【第24句】:【禪心佛語】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諧。對于所有的生命,我們都應該承認其存在的價值,承認其對我們個人乃至人類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第25句】:【禪心佛語】人生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心態,不同的心態往往決定著不同的人生。良好的心態是成功人士的重要標志。
【第26句】:【禪心佛語】老禪師說完之后,年輕人呆立良久。忽然,他的臉上露出了淡然的微笑,向禪師深深鞠了一躬,轉身下山去了。
【第27句】:【禪心佛語】佛陀的教法沒有神秘、麻醉的成分,也無需摻雜他力、救世的信仰。
【第28句】:人世中的完人,需以法水滋潤,洗滌心地、除妄存誠——使凡夫入圣地。
【第29句】:佛家禪語: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貴人,禮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來,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動。
【第30句】:【禪心佛語】失敗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與人為善、從善如流。
【第31句】:《大智度論》有言:“一切世聞真實善語、微妙好語,皆出自佛法中。”“佛”,在梵文里是“覺悟者”的意思。
【第32句】:【禪語人生】學校是教會人知識的場所,社會是運用知識增長你智慧的地方。嚴格要求自己是最好的提升,關愛他人是培訓你的最好福利。
【第33句】:博弈耽嗜酒,游輕著女色,費喪于財物,是名墮負門。女人不自守,舍主隨他行,男子心放蕩,舍妻隨外色,如是為家者,斯皆墮負門。《雜阿含經》卷四十八,第1279經
【第34句】:培養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毅力,以歡喜心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動輒求神問卜。心若迷時會很苦,苦在自己無法做主。
【第35句】:流俗知見,不可人道;未會先會,不可語道;自信己意,不可問道;樂簡畏繁,不可明道。(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二之二
【第36句】:【禪心佛語】海歸派回國創業,必須要經過5年的淡水養殖才能存活下來。
【第37句】:【禪心佛語】氣不順時少說話,有言必失;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事莫虛應,應則必辦,不辦便結怨;愿莫輕許,許愿必還愿,不還便成債。
【第38句】:【佛心禪語】慧忠禪師又回答他道:“沒什么事要你做。”這樣反復了幾次以后,禪師喊道:“佛祖。佛祖。”
【第39句】:佛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不可思議。不管你怎么去思維、探索,都得不到真實的結論與實證。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門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耕云先生
【第40句】:所謂教人念佛,是教他曉得輪回可怕,念佛能出輪回。至于念佛本身是不必教的,“南無阿彌陀佛”,張口就是,既無難度,也沒有要求。
【第41句】:佛言:我于諸法都無所見,故無所說。乃至般若不可說示。(明)葛益《閱藏知津》卷二十三
【第42句】:【禪語人生】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中,念念不忘上師三寶、念念不忘父母眾生,念念不忘如法修行。
【第43句】:【禪心佛語】身為佛子不是要接受眾生的服侍,而是要服侍眾生,謙卑,包容,奉獻這些都是佛子應有的基本的品質。
【第44句】:【禪心佛語】福報不夠,直接住到地獄餓鬼位上去互相對待和感受生活。
【第45句】:牧牛不放逸,其主獲其福,六牛六年中,展轉六十牛。比丘戒成就,于禪得自在,六根而寂然,六年成六通。《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六,牧牛品
【第46句】:【禪語人生】眾賢圣者,即諸佛是也。名相雖別,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滅。
【第47句】:對大多數現代人來說,物質雖是不可缺少的,但最亟須的還是良心。——凈慧
【第48句】:【禪心佛語】佛法如大海,在佛法開顯的真理當中,直到今天,也僅有少部分為科學家所認知,大量未知領域尚有待于科學家去認識。
【第49句】:【禪心佛語】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卻天魔膽。震法雷,擊法鼓,布慈云兮灑甘露。
【第50句】:【經典禪語】漸漸懂得:成熟,是無言的微笑,是簡單的情懷,是清凈的心智。所謂成熟,只不過是學會了隱藏,屏蔽了傷心事,懂得什么時候痛而不言,什么時候笑而不語。
【第51句】:【禪心佛語】七十、多講點笑話,以幽默的態度處事,這樣子日子會好過一點。
【第52句】:【禪心佛語】水終于拿來了,用一個大碗盛著,大師正想大口喝水,卻發現水面上撒了很多米糠,而且水溫很燙。
【第53句】: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
【第54句】:【佛心禪語】不受傷,甚至不帶一點不愉快,就想表達自己的心情是不可能的。
【第55句】:【禪心佛語】圣人妄念忽起,即同凡夫;一念回機還同本得,凡夫即圣。
【第56句】:【禪心佛語】如果沒有健康,智慧就無法表露;力量就無法戰斗;價值就無法體現;目標就無法實現。
【第57句】:細沙含一方世界,野花藏一座天堂旦我們懂得放慢腳步,為自己尋找安靜心空,就可以在遭遇困難時仍擁有幸福的感覺,也可以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
【第58句】:因果在什么地方修?就在舉心動念之間來修。起一念善,就是種善因,就會有善的果報;起一念惡,就是種惡因,就會有惡的果報。
【第59句】:【佛心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明燈,將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并啟迪心靈的智慧。跟著真理的腳步,讓我們來一趟菩提之旅吧。這一定是一個寂靜與安詳的旅程。
【第60句】:【佛家禪語】有愛心的人,處處給人溫暖;有私心的人,處處給人冷漠。
【第61句】:【禪心佛語】缺錢是經濟狀態,貧窮則是一種心態——你可以一文不名,但你的心不能貧窮。
【第62句】:錯落的年華,將我擱淺在這黃昏落寞的角落,在這寂寥的黑夜里,聽著那熟悉的云水禪心,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茫然。
【第63句】:不執迷科學,不沉醉哲理,只愿證悟真諦。聞思佛陀的法教而實修實證,是凈化心靈和啟迪智慧的唯一途徑。
【第64句】:【禪心佛語】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認、敢于面對、敢于擔當。人生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人生三為: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
【第65句】:【禪心佛語】人生就像一場長跑,跑得太快,容易后勁不足;跑得太慢,就會落伍;中途退出,就會斷送以前的努力;不參加,就沒有贏得比賽的機會。
【第66句】:【禪心佛語】旅游定律:不去,往往終生遺憾;去了,卻往往遺憾終生。
【第67句】:【圣經文案】290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羅3:20)
【第68句】:佛說“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這是說,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心思、智力、時間、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那么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
【第69句】:【禪語人生】我通常把男女關系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一、找到對方;二、守住對方;三、幸福地在一起;四、觸摸彼此的心靈。
【第70句】:【禪心佛語】賞析:你的愛好就是你的方向,你的興趣就是你的資本,你的性情就是你的命運。各人有各人理想的樂園,有自已所樂于安享的花花世界。
【第71句】:【禪心佛語】受了傷,就迫不及待地躲起來撫摸自己的傷口,然后自欺欺人。
【第72句】:名利如井,易進難出,世界上有金錢、有名位、有富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歡喜。
【第73句】:若復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須發,乃為出家,當知彼人則住我相。《大寶積經》卷-。四,善住意天子會
【第74句】:【禪心佛語】吉慧長老:印光大師了不起,他已經開悟了。我見過印光大師,他長得就和照片上的形象一樣。當時印光大師在靈巖山,差不多是1937年。
【第75句】:【佛心禪語】把不快樂的事存起來。碰到難以釋懷的事情,不妨把這些糾結的情懷寫下來,鎖進抽屜或是埋進土里。你會發現,不快樂的情緒也會漸漸遠離你。
【第76句】:【禪心佛語】佛法所講“放下”并不等于放棄,很多人以為學佛就要放棄很多,包括事業、家庭,而真正的放下應該是放下對它的執念。
【第77句】:【禪心佛語】如果兩個人互相敵對,那是兩個人都不好。你在零上面無論加多少個零,答案還是零,懷有敵意的人加在一起,出現的終究還是敵對狀態。
【第78句】:【禪心佛語】如來眾經禁戒律法,凡有八億四千萬卷,為一切之良藥,治人身、口、意,療人生、老、病、死耳。
【第79句】:一切世間之所有,種種果報各不同,莫不皆由業力成,若滅于業彼皆盡。《華嚴經》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第80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與念頭,做個正正當當、俯仰無愧的人。
【第81句】:【禪語人生】我們要感恩逆境,逆境就是我們的名師,是我們成就佛道的增上緣。
【第82句】:【禪語人生】我比較欣賞朋友間的那種的純凈和坦蕩,就象藍天,睛空萬里,象大海,那么寬厚博大。
【第83句】:在短短的人生中,只有用慈悲心裝點心靈,用善行幫助他人,用誠信祝福他人的人,才能享受到美好的人生,才能獲得有意義的人生,也因此能擁有安寧、平和的心靈。
【第84句】:【禪心佛語】凡關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歸正軌,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貪口腹,見利忘義,則殺心不起。殺機若息,劫運潛消矣。
【第85句】:【禪心佛語】佛教不是發明因緣果報,佛教是尊重因緣果報,改良因緣果報。
【第86句】:【禪心佛語】菩薩的境界,就是菩薩道與生活零距離、菩薩道與生活成為一體。
【第87句】:【禪語人生】照顧自己的本來面目,清清楚楚的靈知靈覺,這就是無上密法,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什么密了。
【第88句】:能重于道,則行不逾矩——德之始;守慎于德,則心不患過——道之本。人不必憂患勢力、地位不高,應該擔憂的是道德不充實,唯有尊賢修身,方能德配于天地。
【第89句】:【佛心禪語】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第2句】:活多干、話少說、人人心里有桿秤。【第3句】:少吃鹽、多吃醋、少打麻將多散步。
【第90句】:【禪語人生】因為都是因緣生的,都是因緣滅的,沒有一樣東西是我們的。
【第91句】:例如科技發達,對社會文明水平有提高的作用,對物質生活的享用也有所幫助;但是卻也造成許多后遺癥,并潛伏著破壞自然環境的高度危機。
【第92句】:【五色令人盲】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老子·第十二章》)☆老子說:“色彩繽紛會使人眼花。”
【第93句】:佛教中的“愛”有兩種:一是餓鬼愛,也就是欲愛——貪無饜足;一是菩薩愛,也就是“法愛”一一清凈無染。
【第94句】:【禪心佛語】輕當矯之以重;浮當矯之以實;褊當矯之寬;躁急當矯之以和緩;剛暴當矯之以溫柔,淺露當矯之以沉潛;溪刻當涵之以渾厚。
【第95句】:【圣經文案】169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太5:14)
【第96句】:【佛家禪語】利生:水的存在就是利益。有水,人與動物無法生存;沒有水,花草樹木無法生長、發芽、結果。動物、一切生命,大自然的一切萬物都離不開水的滋養。
【第97句】:壞事雖小,但它能腐蝕一個人的靈魂,日積月累,就會從量變導致質變,使這個人最后跳進犯罪的泥坑,成為可恥的罪人。
【第98句】:【禪心佛語】靜坐鑒己失,德高眾望所歸。泄時不逞口舌勇,痛處可求心境平。得到終怠盡,功成皆浮云,不如少些欲壑,儉約前行,攀高不喜,居低不悲。
【第99句】:漁翁釣雪,分明一領玉蓑衣。交以道,接以禮。墻有縫,壁有耳。作兇事,求吉人,逢兇化吉。花花轎,人抬人,人唬人,唬死人。
上一篇:凡人慧語,很走心的干凈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