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耗子見了貓】見“老鼠兒見了貓”。
【第2句】:天高皇帝遠——管不著;有冤無處申
【第3句】:小兵要用自己漂亮的泡沫文具盒去換小強的米老鼠文具盒。奶奶說:“你啊,何必用會下蛋的母雞去換不下蛋的公雞呢?”(四川·汶川)
【第4句】:【牽著不走,打著走】(慣)比喻好言相勸不聽,被強制或受到懲罰才肯聽從。
【第5句】:【臉上帶笑,袖里藏刀】(慣)指表面上和善,內心狠毒。
【第6句】:【庫里有糧心不慌】(諺)倉庫里積存著足夠的糧食,人心就穩定。指積存糧食備荒是頭等大事。
【第7句】:兒媳婦的肚皮——裝孫子
【第8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第9句】:【豆芽子菜,水蓬蓬,竹竿子,節節空】釋義:比喻人不實在,作風虛浮。例句:真是婦道人家短見。根子不正,還能長出好苗來呀?我就不待見這個小子那副酸相,豆芽子菜,水蓬蓬,竹竿子,節節空。
【第10句】:【客大壓店,店大壓客】見“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第11句】:人情一把鋸——有來有去
【第12句】:鄰居張嬸來家里還錢,奶奶客氣地推辭了一下,沒想到張嬸把錢揣進懷里就走了。過后,奶奶尷尬地說:“虛意思碰見熱沾皮,客氣話被聽成了圣旨法律,這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呀!”(河南·汝陽)
【第13句】:我一直很胖,家里人叫我胖墩兒。一天叔叔到我家,進門就說:“啊!紅子顯瘦了,是最近鍛煉的吧?”爸爸接著說:“褲腰顯瘦了吧。都說鍛煉減肥,每天跑步回來她吃得更多,我看是越減越肥吧!”(河北·行唐)
【第14句】:【春節】春節,俗稱過年,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國人不管天南海北,都要趕回家團聚,吃年夜飯,因而形成中國獨有的景觀——春運,火車站、汽車站、飛機場人山人海,一票難求。春節的主調是慶豐收,除邪氣,求得來年吉祥如意。春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一,古時稱元旦或元日。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定公歷1月舊為元旦,將舊歷元旦改稱春節。傳統意義的春節時間較長,一般是從臘月初八的臘祭(俗稱臘月)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其中除夕(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民俗活動很多,如祭祖、拜年、走親戚,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等。各地還有多種娛樂活動,如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唱大戲等,現在又增加了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過年的歡樂氣氛更加濃了。
【第15句】:【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諺)南方人不會夢到產于北方的沒經見過的駱駝,北方人不會夢到產于南方的沒經見過的大象。指夢幻只會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16句】:【花又不損,蜜又得成】釋義:花不受損傷,蜜又能釀成。比喻既要有所得,又不要又有所失。例句:人云:“花又不損,蜜又得成。”予謂花不損,何由成蜜?且京師危急,今欲存社稷耶?存百姓耶?
【第17句】:【敢開高價口,必有識貨人】(諺)賣貨人只要確認手里的貨物是稀有的珍品,就不妨開出天價,顧客中自有慧眼識貨的人。指有奇貨自有識貨人。
【第18句】:【一人藏得巧,百人找不到】某人收藏的東西,別人很難尋 找。《小說月報》(1980,9):“一人藏得巧,百人找不到,雖幾 經風險,這份珍貴的資料竟在柴桶內安然無恙。”
【第19句】:【冬至餛飩夏至面】釋義:冬至日吃餛飩,夏至日吃面。是民間一種風俗。例句:冬至日,百官呈遞賀表。民間不為節,惟食餛飩而已。與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師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
【第20句】:【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 釋義:鬼拍手:指楊樹。迷信認為,房前栽桑樹,房后栽柳樹,門口栽楊樹,不吉利。例句:這村子里有家地主叫海南亭,他討厭這兩棵大楊樹。因為過去有個J日說法:“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門前不栽‘鬼拍手’。”
【第21句】:【現鐘不打打鑄鐘】(慣)放著現成的鐘不敲,卻等著敲正待鑄造的鐘。比喻放著現成的人或物不用,卻空耗精力等著用其他的人或物。 也比喻舍近求遠。
【第22句】:【快馬加鞭,永不下鞍】釋義:比喻快速前進,永不停止。例句:你們看,現在像一片綠色的湖水,看著它,你就有信心,有力量,在繼續革命的征途中快馬加鞭,永不下鞍!
【第23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諺)指長年走人的大道,因為被踐踏得多,越來越低陷,終有一天會變成河道。
【第24句】:【此一時,彼一時】此語比喻時間、條件改變,情況也隨之改變。原作“彼一時,此一時”。形容人的境況居多。如京劇《鎖麟囊》中富豪之女薛小姐因水災流落他鄉,巧遇奶媽,奶媽到舍粥之處為她舍來一碗稀粥,她卻說粥是飯后之物,如何當飯吃。奶媽說:“此一時,彼一時,你湊合著點吃吧。” 此語源自《孟子·公孫丑下》,記述了在戰國時,孟子離開齊國到別的地方去,弟子充虞在路上問他:“以前我聽你講過‘君子不怨天,不尤人’,今天您怎么看起來有點不高興呢?”孟子回答說:“彼一時,此一時,我現在正為天下紛亂擔憂,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后人將“彼一時,此一時”顛倒過來,比喻時過境遷,情況發生了變化。
【第25句】:深山藏大樹——棟梁之才
【第26句】:【兔子急了敢咬人】(諺)兔子是弱勢動物,但逼到窘急時,也敢咬人。 比喻善良溫順的人到了忍無可忍時,也敢于拼命反抗。 也作“兔子急了也咬人”。
【第27句】:【 好漢顧三村,好狗顧三鄰】謂應該照顧鄉鄰,幫助他人。 張孟良《兒女風塵記》:“沒說的!好人護三村,好狗護三鄰。 兄弟盡力而為。”
【第28句】:【一字入公門,千牛不能拔】(諺)公門:衙門。指訴訟狀一經遞入衙門,一字也不能更改。告誡人們寫訴訟狀應特別謹慎。
【第29句】:【黃鼠狼給雞拜年】釋義:比喻偽裝友好,別有用心。例句:珍兒聽到這里,擰著身子說:“快去你的吧!黃鼠狼給雞拜年,誰聽你那一套!”
【第30句】:【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釋義:與己無關的事,一律不表示態度。例句: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們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第31句】:急需的圖章——刻不容緩
【第32句】:【餓不死的傷寒,吃不死的痢】見“吃不死的痢疾,餓不死的傷寒”。
【第33句】:【打不掉馬蜂窩反螫了自己的手】釋義:螫:蜇。比喻沒整了別人,自己反而吃了虧。例句:女人坐起來,冷冷地說:“看打不掉馬蜂窩反螫了自己的手!”
【第34句】:【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諺)多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方便的路;多結一個仇家,就多一道阻擋的墻。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對頭越多越難以行動。 也作“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35句】:【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諺)比喻舊時讀書人,未走上仕途還一身正氣;一步入宦海,就隨波逐流了。
【第36句】:【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泛指人的生育、養老、醫療、殯葬等各種生活現象;也指人的一生從生到死的過程。是誰把生、老、病、死放在一塊去說,并且形成了新的含義,源出有二。說法一。源于北宋時一些福利設施與學校相鄰的巧合。北宋崇寧年間,朝廷有旨,令州縣置居養院(即養老院)以存老者,按濟坊(療養院)以養病者,漏澤園(殯葬所)以葬死者。看來,宋代的社會保障機構比較健全,比較重視社會保障工作。而當時的吳江,邑小地狹,遂于縣學(小學)之東的空地,依次設置。當時眾多的小孺子們在學,又與居養院、按濟坊、漏澤園相為毗鄰,故有“生、老、病、死”之說。說來也真巧,還真是一條龍服務。說法二。源于佛家用語。佛家稱生老病死為“四苦”。《涅磐徑》日:“八相為苦,所謂生苦、老苦、痛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盛陰苦。”
【第37句】:人生舞臺上扮演搖籃角色的人——老師
【第38句】:李大伯家的孩子從小嬌生慣養,現在是對爹敢罵,對娘敢打。鄰家老奶奶感慨地說:“真是養不教父之過呀!打從小起,他李大伯對這孩子就是放手心上怕跌著,含口里怕憋著。還說什么樹大自然直,就這么個直法?”(山東·榮成)
【第39句】:【打白客】(慣)指托人辦事不花錢。
【第40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釋義:舊時北方民俗,臘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節吃黃米包棗做的粽子。指過了端午青黃不接,窮人日子難熬。只有過了臘月二十三,日子才會好過一些。例句:人常說:“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黃米包粽。”一過五月端午,窮人就又該受冷挨凍。要是一過臘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爺的麻糖棍棍,話說就又是春暖花開,窮人也就又熬出頭來。
【第41句】:不保溫的熱水瓶——沒有膽
【第42句】:飛機打坦克——居高臨下;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第43句】:布袋里盛貓——裝迷糊
【第44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第45句】:雞毛遭風吹——身不由己
【第46句】:【 賊不走空趟】指不放過好機會。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 女人》:“‘賊不走空趟!’勞改犯人們說,‘吃吧,吃吧,這根黃 瓜是刺兒皮,可脆哩!”’
【第47句】:【醬油碟子跟著蹄子——拖拖就拖干了】(歇)蹄子:方言,肘子。 肘子的肉較厚,蘸碟子里的醬油,蘸不了多少次就蘸光了。指錢財很快就消耗完了。
【第48句】: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第49句】:【 做一世和尚,吃壞了一餐狗肉】一直很謹慎,偶然失足,使 以往的努力白費了,實在不值得。成語:前功盡棄。羅旋 《南國烽煙》:“這是我家男人,認罪來了!這個人做一世和 尚,吃壞了一餐狗肉,你就多開導他吧!”
【第50句】:【挨著大樹不長苗】(諺)植物的幼苗在大樹之下,上缺陽光,下缺水分,自然難以生長。比喻在強大勢力的壓制之下,弱勢的人難以生存與發展。
【第51句】:【曹州兵備——管事寬】(歇)曹州:古代州、府名,唐時轄境相當于今山東東明、菏澤、成武、曹縣和河南蘭考、民權等市縣地,唐末黃巢起義于此。兵備:即兵備道,明代設在各省重要地方負責整飭兵備的道員。本指曹州地廣,兵備道管的面很寬,轉譏人愛管閑事或管事過多。 也作“曹州兵備——管得寬”。
【第52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諺)比喻早知道后果嚴重,當初就不該貿然行事。
【第53句】:【直巷趕狗,回頭一口】(諺)直巷:沒出路的死巷。將狗趕到死胡同,狗無處逃,只得咬人奪路。比喻壞人沒了出路,就會死命頑抗。
【第54句】:【是個老虎不吃人——壞了名色在那里】見“老虎不吃人——只是壞了名色”。
【第55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諺)當家:管理家事。指不管家務,就不知道柴米油鹽價格上漲的事。泛指不擔當某方面的重任,就體會不到某方面的種種難處。
【第56句】:毛驢蛋子不戴籠嘴套——占了嘴的便宜,也吃了嘴的虧
【第57句】:【敢攬瓷器活,定有金剛鉆】(諺)瓷器活:修補瓷器的活計。金剛鉆:用金剛石做鉆頭的鉆子。有金剛鉆,就敢攬修補瓷器的活計。借指有某方面的專長,就敢承辦某方面的事情。
【第58句】:國強民不受辱,民強國不受侮。
【第59句】:【茄子大一個星宿】(慣)星宿:我國古時指星座,共有二十八宿。像茄子那樣大的一個星座。比喻大小是個人物。
【第60句】:劉伯伯常因為丁點兒大的事,生一肚子氣。鄰居張爺爺勸他:“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要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呀!”(四川·內江)
【第61句】:壁角里使?頭——挖墻腳(角)
【第62句】:冬天的氣溫——升不上去
【第63句】:戴草帽沒頂——露頭
【第64句】:綿羊進狼窩——自投羅網
【第65句】:【脂粉雖多,丑面不加;膏澤雖光,不可潤草】(諺)涂上很多的脂粉,不會使丑陋的相貌變得漂亮;下著潤澤的好雨,不能使枯草長得茁壯。比喻掩飾再好,也不能從根本上把假惡丑轉變為真善美。
【第66句】:【咬人的狗不露齒】指不動聲色,或壞人陰險。或說:惡狗 咬人不露牙。張賢亮《土牢情話》:“看不出你,還有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喚,暗地里來啊!”
【第67句】:接生婆擺手——不接了
【第68句】:【懶驢上磨——不趕不會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沒人督促或施加某種壓力,就不會去干某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69句】:【不是姻緣莫強求】(諺)舊指男女雙方如果沒有緣分,就不要勉強結合到一起。
【第70句】:【冤家】“冤家”一詞,原意為怨家,指仇人。現在指愛的親昵之稱,是反語,如同情人之間女子說情郎“你真壞”一樣。“冤家”一詞源自唐代,唐張薷《朝野僉載》有“此子與冤家同生”之句。到了宋代,“冤家”這個詞,通過“不饒人”這一語義成分,從所仇轉為所愛,表示似恨而實愛的感情。如黃庭堅《晝夜樂》詞:“其奈冤家無定據,約云朝又還雨暮。”《董解元西廂記》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渾如天樣遠。” “冤家”的這種含義,在“冤家”一詞的運用過程中得到了豐富。宋蔣津在《葦航紀談》中對“冤家”的這種豐富含義作了總結:后閱《煙花記》有云:“冤家之說有六:情深意濃,彼此牽系,寧有死耳,不懷異心,所謂冤家者一;兩情相系,阻隔萬端,心想魂飛,寢食俱廢,所謂冤家者二;長亭短亭,臨岐分袂,黯然銷魂,悲泣良苦,所謂冤家者三;山遙水遠,魚雁無憑,夢寐相思,柔腸寸斷,所謂冤家者四;憐新棄舊,忘恩負義,恨切惆悵,怨深刻苦,所謂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觸景悲傷,抱恨成疾,迨與俱逝,所謂冤家者六。”“冤家”的這六重含義,無不傳達了男女之間那種又愛又恨,又疼又怨,纏綿悱惻的復雜感情,難怪古往今來的戀人都愛以“冤家”相稱了。 “冤家”一詞,除了指心愛的人外,還指心愛的東西。如《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個小帕兒來。道:‘就是這個冤家,雖不值錢,是一個北京人送我的,卻不道禮輕人意重。…
【第71句】:抬棺材上陣——拼命
【第72句】:【拔了蘿卜地皮寬】(諺)比喻趕走或除掉了心頭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輕松愉快。
【第73句】:【一招鮮,吃遍天】商業諺語。謂新技術新產品,能夠占領 市場。《北京日報》(1988,4,16)標題:“一招鮮,吃遍天—— 民主德國出口商品展覽會印象”
【第74句】:【禍不單行,福無雙至】見“福無雙至日,禍有并來時”。
【第75句】:【蘿卜快了不洗】泥商業諺語。謂來不及應付,降低了質 量。成語:偷工減料。《北京日報》( 1981,7,8):“目前許多 消費品供不應求,在這種情況下,有的企業和領導部門就實 行‘蘿卜快了不洗泥’,不注意質量了。”
【第76句】:【物離鄉貴,人離鄉賤】見“人離鄉賤”。
【第77句】:【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原指軍隊被圍困,也可指其他內外 交困的情況。明代《三國演義》:“止有孤城一區,內無糧草, 外無救兵,危在旦夕。”
【第78句】:口袋里裝釘子一個個想出頭
【第79句】:【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諺)虧心事:愧對良心、違背正理的事。指平時為人做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即使半夜有人敲門,也會心情坦然,毫不驚恐。 也作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為人不做虧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門。
【第80句】:爸爸與一位干部的親戚一起找工作,那人找到了,爸爸卻沒找到。爸爸悻悻地說:“交情有厚薄,磚頭有缺角。”(江蘇·揚州)
【第81句】:【說溜了嘴】(慣)指不加思考順嘴就說出來了。
【第82句】:【 天塌不了,地陷不了】不可能發生險情,無須顧慮。或說: 天塌不下來。成語:杞人憂天。姚雪垠《李自成》:“天塌不 了,地陷不了,官軍把咱們從商洛山趕走不了。”
【第83句】:【 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說話動聽,內心毒辣。類似的: 口如蜜罐,心如辣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二嫂那 人,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你來,跟她不好處。”
【第84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釋義: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例句:“你們眾位不必著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還早哩,就是上燈時節也將他等了去。”
【第85句】:【吝嗇】“吝嗇”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當用不用。“吝嗇”一詞,最遲見于漢朝。《三國志·魏書·曹洪傳》云:“初,洪家富而吝嗇。”史書記載,當屬正源。關于這個詞的來歷,民間還有一段趣聞:傳說很久以前,有兩位先生,一個名叫吝先生,一個名叫嗇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辦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嗇先生。兩人一路上有說有笑,談得十分投機,于是便結為朋友。分手時,他們相約中秋節到烏有山子虛亭(子虛、烏有是漢朝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兩個虛構的人物)飲酒賞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攜酒,嗇先生備菜。但兩人都很小氣,不肯輕易花一分錢。中秋節到了,兩人如約來到烏有山上的子虛亭,但彼此都是一雙空手而來,他們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對視了一會兒,忍不住哈哈大笑。兩人謙讓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來打破僵局。只見他一只手彎曲著佯做舉杯狀,另一只手遙指高空,朗聲說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請嗇先生開懷暢飲。”嗇先生也不甘示弱,隨即伸出兩個手指做筷子,指著荷塘深情地說:“池中游魚魚是菜,請吝先生大飽口福。”兩人觥籌交錯,互敬互讓,好不高興。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響,連聲稱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遜色三分!”嗇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連聲稱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無與倫比!”過往的行人看到兩個人如癡如呆的舉動,無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過客認識吝嗇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兩位仁兄賞月,喝的是吝嗇酒,吃的是吝嗇菜,活著是吝嗇人,死了是吝嗇鬼。”從此,“吝嗇”一詞便傳揚開來。
【第86句】:【悶葫蘆不開竅】釋義:比喻人固執,死心眼兒,不容易說通。例句:你這小猴子!我說怎么悶葫蘆不開竅呀,原來等支書回來好邀功領賞呵?哼,你別美!
【第87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見“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88句】:【沒到西天,碰上如來佛了】(慣)西天:我國古代佛教徒稱印度。如來佛: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第89句】:老牛拉著磨盤轉——個心眼
【第90句】:【氣不打一處來】(慣)指心中所有的怒氣一起爆發出來。
【第91句】:屋角里的老鼠——會鉆
【第92句】:玻璃耗子琉璃貓,鐵鑄公雞銅羊羔———毛不拔
【第93句】:一個翠鳥一個畫眉——難得同心
【第94句】:【狗坐轎子,不識抬舉】不配受優待。或說:坐轎子嚎喪,不 識抬舉。艾蕪《某校紀事》:“你不曉得這東西的脾氣,狗坐 轎子不受人抬,只配打呀。”
【第95句】:【男人往外走,帶著娘們手】(諺)男人:專指丈夫。娘們:專指妻子。指丈夫走在人前,從衣著外表上就可看出妻子縫制與打扮的手藝。 也作漢子外邊走,帶著老婆兩只手。 丈夫人前走,帶著老婆的手。
【第96句】:【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歇)美人燈兒:舊時有錢人家小姐等用的燈籠,外觀小巧精致。本指美人燈禁不住風吹,轉以形容身體弱不禁風。
【第97句】:【樹不成林怕大風】(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人禍。
【第98句】:【財去身安樂】(諺)去:失去。失去了錢財可以換來自身的平安康樂。舊時對失去錢財的安慰語。 也作“財去人平安”。j
【第99句】:【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諺)形形色色:各式各樣。指人多了,什么樣的人都有。也指人群中自有出色的人才。 也作人上一百,五顏六色。 人上一百,五藝俱全。五藝:各種技藝。 人上一百,生奇出怪。
上一篇:財富號文章經典摘錄歇后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