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花完了奶奶上午給我的五角錢,下午我又伸手向爸爸要錢了。“你呀,可真是狗頭上頂不住四兩油,這樣亂花錢哪行?”奶奶搖頭嘆氣說。(安徽·宣州)
【第2句】:叔叔老愛吹他本領高,爸爸一聽就不耐煩,說:“你吃一個豆子,屙兩個豆瓣,也叫本事?”(河南·湯陰)
【第3句】:【要捉棲鳥必留窩】(諺)棲鳥:夜晚棲歇在窩里的鳥。要想捉住棲歇在窩里的鳥,就必須留下它原來的窩。比喻要逮住有家室的人,就不要驚動他的家。
【第4句】:【鐵樹也有硬蟲攢】(諺)即使是鐵樹,也會有硬蟲鉆得進。指再堅硬的東西也有蟲能咬。
【第5句】:【能者多勞】(諺)指能干的人總比別人多勞苦。 也作能者多勞,智者多憂。 巧者多勞拙者閑。
【第6句】:【人不求人一般高】求人難,常要低三下四。《小說月報》 (1982,9):“走啊,人不求人一般高喲。喂,七仙女怎么還沒 有回來?還是找她靠得住些。”
【第7句】:【二虎相爭,必有一傷】見“兩虎相斗,必有一傷”。
【第8句】:三畝竹園出根筍——獨一無二;格外珍貴
【第9句】:【外行看熱鬧,行家看門道】見“行家看門道,力把看熱鬧”。
【第10句】:【東扯葫蘆西扯瓢】借喻說話漫無邊際,閑聊天。成語:東 拉西扯。馬烽《劉胡蘭傳》:“二寡婦見胡蘭不給她開收條,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著交鞋的婦女,東扯葫蘆西扯瓢 地扯起閑話來了。”
【第11句】:下午放學后,媽媽讓我到雞窩里收雞蛋,我端著一瓢又白又大的雞蛋向媽媽報喜說:“今天真多啊!共二十一個。”媽媽說:“是啊,交了二月半,是個雞都下蛋。”(湖北·鐘祥)
【第12句】:【牛頭不爛,多費柴炭】(諺)牛頭沒煮爛,是因為火力不夠,多加些柴炭就是了。比喻辦事遇到難題,多下點工夫就成了。 也作“牛頭不爛多加火”。
【第13句】:扳手指算賬——有數
【第14句】:【褲兜子鉆蝎子——愛昨蜇咋蜇】(歇)咋:方言,怎么。蜇:蝎子用毒刺刺人,諧“著”。指任憑事態發展,結果是怎樣就怎樣。
【第15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此語是指憂患使人勤奮、警覺,因而得生;安樂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來激勵人們奮發圖強,于民于國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則無法家拂土,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戰國時期的孟子經常到各國游說,用事實勸諫那些國君:傳說中的虞舜曾當過農民。春秋時的管仲、孫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隱居海濱,有的靠放牛度日。經過這些磨煉,他們后來都擔當了重要職務并成為很有成就的人。孟子指出:一個國家,如果經常處在安樂之中,在外沒有敵人來犯的憂慮,國法又不嚴,那么這個國家往往很快就會滅亡。中國的歷史反復證明了孟子的論斷是正確的。
【第16句】:【堵著窩兒要蛋】強求,沒有通融的余地。浩然《艷陽天》: “只要是不立刻把門兒封住,就是樂意,事情已算成了;硬堵 著窩兒要蛋,就興許憋回去。于是,他馬上告辭。”
【第17句】:鮮魚爛蝦一鍋煮——不分好歹
【第18句】:【是親不是親,便要做喬家公】(慣)喬:假扮。喬家公:假冒的家長。指不管有沒有關系,都要裝出很親的樣子。譏諷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第19句】:【硬碰硬】(慣)1指以強硬的手段對付強硬手段。2指以強制的方法進行。
【第20句】:小明評上了“三好”學生,便得意洋洋地逢人就講。他媽媽對他說:“你呀,鑼鼓才敲響,尾巴就翹到天上去了!”(江西·萍鄉)
【第21句】:【 人窮志不窮】不怕貧窮.要有志氣。《燕山夜話》:“他們 堅定不移地表現了崇高的氣節,真是像俗諺說的,‘人窮志 不窮’,不能不叫人肅然起敬。”
【第22句】:【棋錯一步,全盤輸光】(諺)指下棋如果關鍵性的一步走錯,就會導致整盤棋輸掉。也比喻做事在關鍵處發生失誤,就會導致全局失敗。 也作棋錯一著滿盤輸。 棋錯一著,滿盤皆輸。
【第23句】:【 蜻蜓吃尾巴蜻】蜓有含自己尾端的習性。謂自己占自己 的便宜。清代《官場現形記》:“你讓他吃吧,橫豎蜻蜓吃尾 巴,多吃了他自己也有份的。”
【第24句】:【丟把芝麻賺個西瓜】(慣)指以小的代價換取大的收獲。
【第25句】:【貨賣一張皮】(諺)一張皮:一副美觀的包裝。指貨物固然要重在質量,但能夠吸引顧主的美觀的包裝也不可忽視。
【第26句】:【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諺)駟馬:四匹馬所拉的車。說出一句話,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指話一說出口,就難以收回。 也作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駟馬追不到。
【第27句】:孔夫子的褡褳——書袋(呆)子
【第28句】:【自己腳桿瘸,怪路不平】(慣)比喻自己有缺點錯誤,卻責怪別人不對。
【第29句】:【棋高一著,縛手縛腳】(諺)指和比自己棋藝高明的人下棋,總覺得放不開手,處處受制。也比喻在戰斗中遇到比自己智謀、武藝高強的對手,總覺得難以施展本領。 也作“棋高一著,束手束腳”。
【第30句】:爸爸常教育不愛勞動的哥哥:“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勞動是個寶,一生離不了。”(湖南·長沙)
【第31句】:楠竹搭橋——走的空路
【第32句】:【寧叫人打死,別叫人嚇死】強調要有斗爭精神,不能懦弱 自棄。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怎么把牙都咬碎了,不值 得。在我們民族的老俗話中,我喜愛這一句:寧叫人打死, 別叫人嚇死!”
【第33句】:端午節拜年——不是時候
【第34句】:我小嬸嬸懷孕了,奶奶讓她多吃點,說:“老母豬壯,小豬崽胖。”(安徽·蚌埠)
【第35句】:【亮牌子】(慣)比喻明確告訴人自己是干什么的。
【第36句】:【找出路】(慣)比喻尋找生存和發展的途徑。
【第37句】:【打破沙鍋問到底】釋義:“問”與“璺”諧音,璺是瓷器、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沙鍋打破了,裂紋直通到底。比喻刨根問底。“沙”又作“砂”。例句:張金龍說:“咳,你看你這個人!打破沙鍋問到底,緊著問什么呢?”
【第38句】:【放著河水不洗船】(慣)比喻放著有利條件卻不知利用。
【第39句】:油畫里卷國畫——畫里有畫(話里有話)
【第40句】:【遠水不救近火】(諺)遠處的水再多,也救不滅眼下的火災。比喻緩慢的措施再好,也解除不了當前的困境。 也作“遠水救不得近火”。
【第41句】:【 白紙上寫黑字】意為明白無誤,不能不承認。也指字跡 清清楚楚。賀敬之等《白毛女》:“不行啊,大鎖,大春。白紙 上寫了黑字呀,楊大叔按了手印的。”
【第42句】:【魚在水,鳥在林】謂環境有利,可以自由活動。成語:各 得其所。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這很明白,魚在水里 好,你在這里工作方便。”
【第43句】:屬麂子的——膽小怕事
【第44句】:【大不欺小,壯不欺老】(諺)欺:欺侮。指人們應該敬老愛幼,不能以強凌弱。
【第45句】:城樓上看馬打架——與我無關
【第46句】:【八十媽媽休誤上門生意】(慣)比喻切不可放過送上門來的好事或機會。
【第47句】:【腦袋里少根筋】思想簡單,缺少心眼,或在某一方面不善 于思考,意識不到。或說:腦筋里缺根弦。王安憶《文革軼 事》:“她們這些張家后代,由于養尊處優缺少世事的鍛煉, 個個腦筋里都像缺根弦似的。”
【第48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諺)比喻凡是對立的雙方,不是這一方占上風,就是那一方占上風,總有個高低勝負之分。
【第49句】:鄰居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來,爺爺勸架說:“人吃的是鹽和米,講的是情和理。有話好好說,有理慢慢講,何必為雞毛蒜皮的小事鬧翻臉,傷和氣?”(江蘇·高郵)
【第50句】:【一鍋端】(慣)比喻全部消滅掉。
【第51句】:【酒后吐真言】人喝醉了酒,往往忘卻顧慮,說出真話。或 說:酒后見真情。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孔生旺看他說 話有些醉意,馬上想起古人說的‘酒后吐真言’的話來,因又 問道:今兒到底為什么事這么不舒服?”
【第52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主觀客觀條件均極為不利,面 臨危險。臺灣李敖《啟發你的小故事》:“三十四年來,已經 面目全非,已經陷入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的世界。”
【第53句】:【過耳之言,不可聽信】傳話沒有什么根據,不必信以為真。 明代《西游記》:“大王且息怒。常言道:過耳之言,不可聽 信。”
【第54句】:黃河管不著長江——各顧各
【第55句】:【盤纏】現在上點歲數的人還把出門時所帶的路費叫做“盤纏”。為什么把路費稱為“盤纏”呢?原來這與古代錢幣有關。古錢是中間有孔的金屬硬幣,多是銅錢。人們常用繩索將一千個銅錢穿成串再吊起來,穿錢的繩索叫“貫”,所以,一千錢又叫一吊錢或一貫錢。如有出戲劇就叫《十五貫》。古時既沒有旅行支票,又沒有信用卡,就算紙幣也是后來才有的。于是,人們在出遠門辦事、探親之時,只能帶上笨重的成串銅錢。把銅錢盤起來纏繞在腰間,古人衣裳又肥又大,不露山,不露水,既方便又安全,因此,古人將這又“盤”又“纏”的路費叫做“盤纏”了。
【第56句】:【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扔一個】(歇)棒子:玉米。傳說狗熊掰下玉米夾在腋下,一邊掰一邊掉,掰來掰去,腋下還是一個。比喻邊干邊放棄,或邊聽邊忘,邊學邊忘。也指得到新的拋棄舊的。
【第57句】:【—粒谷子千滴汗】糧食來之不易。類似的:十粒汗珠一 粒糧。古華《芙蓉鎮》:“而且和泥水、土地打交道,一天到晚 嘴巴都閉臭,身上的汗水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真是一粒谷 子千滴汗啊。”
【第58句】:【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諺)百年:一輩子。做人不要做婦女,婦女一生的命運由別人操縱,苦樂不由自身。指舊時婦女被壓在最底層,受盡屈辱。 也作為人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 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人定。 為人莫作婦人身,一生苦樂由他人。
【第59句】:【清明節插柳】我國有清明節插柳的風俗,特別是江南,每逢清明節,家家戶戶將柳條插在井邊。“井井有條”的成語就來源于清明插柳活動。現在看來是個植樹造林美化環境的好習慣。據說,清明節插柳與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正宮馬娘娘有關。有一年清明節,馬娘娘身穿便裝出城游玩。可鄉下路窄,不能過車,她只得下車步行。不知底細的人見了都拍手高叫:“大家快看,好大的一雙腳。”馬娘娘聽見后十分生氣,叫人記住這個村名轉身就走。忽聽得有人哭著走來,馬娘娘一看,原來是個老太婆,老太婆那雙腳,比自己的還大。馬娘娘問其原委,原來是人們譏罵她生有一雙大腳。馬娘娘聽后,產生了憐憫之情,便說:“那些無知村民,回頭都得殺掉,你可例外,快回去在你家門前插上兩枝柳。” 原來那老太婆是村里“智多星”裝扮的,他見村民奚落馬娘娘,知道闖了大禍,便改裝前往打探虛實。結果不出所料,他趕忙回到村里,通知各家都要在門前插上柳條。馬娘娘回宮后,立即派兵將那個村子圍得水泄不通,打算將門前無柳的人家全部殺掉。可官兵進村,看見家家門前都插上了柳條,只好作罷。第二年清明,大伙放心不下,怕馬娘娘又來郊游踏青,便又全都插上了柳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俗。
【第60句】:【 假作真時真亦假】以假為真,則真也被懷疑為假。謂真 假不分。《人民日報》(1986,2,18):“最好的辦法就是講真 話,舉事實,不講一句假話。否則,就有可能假作真時真亦 假了。”
【第61句】:赤腳踩鋼絲——鋌而走險
【第62句】:【得人點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諺)涌泉:冒出的泉水。得到別人一點一滴的恩惠,就要以涌泉般的好處回報,指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得好好報答。 也作受人滴水之恩,應以涌泉相報。 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報。 人有滴水之恩,定當涌泉相報。
【第63句】:兩個盤子十條魚——多魚(余)
【第64句】:耕田的老牛——被人牽著鼻子走
【第65句】:鐵軌上的火車——走得正行得直
【第66句】:【好人怕夸,壞人怕扒】(諺)扒:揭露,揭發。指好人怕的是夸贊,夸贊多了就會驕傲松勁;壞人怕的是揭發,揭發罪行就能使他原形畢露。
【第67句】:【魯班門前不敢弄斧】釋義:魯班:又寫作“魯般”,古代巧匠。比喻不敢在高手面前逞能,賣弄本領。例句:田月軒落落大方地說:“魯班門前不敢弄斧,善人面前焉敢焚香?我今天來,是誠心誠意想聽聽你老先生和團總的指點哩。”
【第68句】:前天,我家收到了大伯從部隊來的信。信中寫道:“……一根線,容易斷;千根線,能拉纖。抗洪救災的全面勝利,靠的是前線軍民萬眾一心的抗洪精神和后方的大力支援。”(浙江·紹興)
【第69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我為眾人服務,眾人也為我服務,互 助互利。古華《芙蓉鎮》:“原先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如 今是人人防我,我防人人。”
【第70句】:土地爺逮螞蚱——慌了神
【第71句】:【不受磨煉不成佛】釋義:不經受磨煉不會成為出色的人。例句:“不受磨煉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闖多少禍!”
【第72句】:土地廟鉆出閻王爺——蹦出大神仙
【第73句】:蛇吞象——不自量
【第74句】:【鴉浴風,鵲浴雨,八哥兒洗浴斷風雨】(諺)浴:鳥兒在天空飛翔。 指烏鴉在空中飛翔,是將要起風的征兆;喜鵲在空中飛翔,是天要下雨的征兆;八哥兒在空中飛翔,是無風無雨的征兆。
【第75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跳急速。成語:忐忑 不安。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他這時心中十分煎熬,真 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第76句】:【眼不見,嘴不饞;耳不聽,心不煩】(諺)指遠離貪欲,自然就不會有煩心事。
【第77句】:【雙肩抬一張嘴巴】見“兩個肩膀扛張嘴”。
【第78句】:【吃后悔藥】(慣)指事后懊悔。
【第79句】:【物離鄉貴,人離鄉賤】見“人離鄉賤”。
【第80句】:【 有志不在年高】年紀大了,只要有志氣,仍能有所作為。 然《艷陽天》:“唉,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我現在 盤算的是出多少力,不是活多大年紀。”
【第81句】:【黃連】“黃連”是味名貴的中藥材。這草藥的名字還有什么說道嗎? “黃連”這味中藥是用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據傳,三國時期,名醫華佗被曹操殺后,他的兒孫怕株連,逃到一個山村隱居,改姓陶(逃),世代為醫。有一代陶醫生辟了百草園,請了姓黃的孤兒幫助管理。一天,陶醫生之女陶連妹,在陰濕的山路邊,挖了一株開淡黃白花的小草回來,種在百草園里。經過小黃精心侍理,后來繁殖成一片花圃。這年秋天,連妹病了,口燥發燒,又吐又瀉,恰巧他父親又遠行給人醫病,全家急得團團轉。這天,小黃給百草園除草,誤將一株小花拔了,無意送到嘴里嚼了幾下,苦得要命,他眼睛一亮:苦口良藥呀!我已嘗過,如無毒,就不妨煎給連妹試服,也許病能治好。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拔了一把煎成汁,給連妹服下,結果,竟把連妹的病醫好了。陶醫生回家知道后,經過仔細考察分析,又核對了連妹病情乃腸胃熱重,此藥對癥,便確定這種性寒味苦、具有瀉火、燥濕、解毒特效的小花草,是一味良藥。因為它是連妹挖來家種,又由小黃先嘗,并第一個用來治病,遂將這種中藥取名為“黃連”。后來,小黃與連妹結為夫婦,繼承祖業,為民行醫治病。
【第82句】:我雖然總愛花零錢。可有時一天只花一角錢。媽媽說:“一角錢?燕子銜泥壘大窩。”(山東·昌樂)
【第83句】:【 花香蝶自來】自身美好,就有吸引力。《北京日報》 (1981,9,23):“花香蝶自來。蝶花牌洗衣機一進入市場,就 被有眼力的顧客看上了。”
【第84句】:【不到黃河心不死】這一俗語比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境地下不肯死心。這個俗語出自清朝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其中有這樣的話:“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現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但為什么非要說“黃河”而不說“長江”呢?據晚清小說《掃迷帚》第五回中寫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蘇州諺語時說:“弗到黃河心弗死,到了黃河死不及。”其中的“黃河”是“橫禍”的誤寫,說的是人不犯橫禍,則不肯死心塌地;等到犯了事,則身為囚犯,想死都來不及了,是勸人及早改過的意思。現在常被用來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也就是說,“黃河”并非真指黃河,而是“橫禍”的諧言,蘇州方言所致。久而久之,人們為了表達直接,避開不吉利的原意,遂把“不得橫禍心不死”演變成了“不到黃河心不死”。
【第85句】:【千人打罕,萬人稱奇】(慣)指眾人都覺得罕見、稀奇。
【第86句】:【時不再來,機不可失】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第87句】:我家床上沒席子,每天都是把被子直接鋪在木板上。一到晚上鋪床,媽媽就埋怨:“一支蠟截兩半兒,看著省,實際上是費了。”(河南·淮陽)
【第88句】:【窮家富路】見“貧家富路”。
【第89句】:【不以成敗論英雄】釋義:不以成功或失敗來評論英雄人物的得失。例句:“梵梵,古人說,不以成敗論英雄。我最佩服越王勾踐,當了夫差的階下囚,仍不失其志,臥薪嘗膽,終成復國之大業。”
【第90句】:趴在屋頂上瞧人——把人看矮了
【第91句】:背后掛鏡子——照見別人照不見自己
【第92句】:小芳在家是個寶貝蛋,鬧了東又鬧西。媽媽常說她“越說你腳小,你越扶墻走”。(河南·商水)
【第93句】:【趕浪頭】(慣)浪頭:涌起的波浪。 比喻緊跟時尚,做當前社會上流行的事。含貶義。
【第94句】:【 走一著錯一著】原指下棋,借指行動接連失誤。姚雪垠 《李自成》:“誠如老兄所言,目前朝廷走一著錯一著,全盤棋 越走越壞。”
【第95句】:籠中鳥——有翅難展
【第96句】:【無功不受祿】(諺)祿:俸祿。指沒有建立功勞,就不可無故接受俸祿。也泛指對人家沒有好處,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饋贈或優待。 也作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無功受祿,反受其殃。
【第97句】:【話不投機半句多】(諺)投機:投緣,能說到一起、想到一起。指和沒有共同思想、共同語言的人說話,話再少也是多余的。 也作“話不投機半句多,人逢知己干言少”。
【第98句】:我天性好動,又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媽媽說我是“猴子屁股坐不住,老虎屁股碰不得”。(江蘇·如皋)
【第99句】:【 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不欺侮別人,也不怕欺侮。《新 鳳霞回憶錄》:“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害人之心不可 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