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吃了飯兒不挺尸,肚里沒板脂】釋義:挺尸:比喻睡覺。指飯后睡一覺。才能保養(yǎng)身體。例句:沙僧笑道:“二哥忒沒修養(yǎng)。這氣飽飫,如何睡覺?”八戒道:“你那里知,俗語云:‘吃了飯兒不挺尸,肚里沒板脂’哩!”
【第2句】:【兩個肩膀扛張嘴】(慣)形容只身一人,沒有任何財產(chǎn)。也指出門在外,什么也沒帶。 也作兩個胳臂抬個嘴。 倆肩膀扛著個嘴。 雙肩抬一張嘴巴。
【第3句】:野狗見了餓狼——個比一個兇
【第4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見“是真難假,是假難真”。
【第5句】:【黃連水里泡苦瓜】釋義:把苦瓜泡在黃連水里。比喻苦上加苦。例句:龍北斗嘆息道:“這哪里是你一家的事?來這里的人,哪一個沒有一段苦事,誰不是黃連水里泡苦瓜的?但我不相信世道總是這個樣兒。”
【第6句】:抓不住老虎——在貓身上出氣
【第7句】:趕雞下河——往死里逼
【第8句】:【知足者常樂,能忍者自安】(諺)指知道滿足就能永遠保持快樂,能夠忍讓就能永遠保持安寧。 也作知足心長樂,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樂,能忍心自安。
【第9句】:【債有主,冤有頭】見“冤有頭,債有主”。
【第10句】:【生瘡不曉得化膿,放屁不曉得臉紅】(慣)斥責人不知羞恥或不懂道理。
【第11句】:【種火又長,拄門又短】(慣)種火:引火。拄門:頂門。用來生火嫌長,用作頂門棍又嫌短。形容人或物不成材料,沒有用。
【第12句】:【三十年前人尋病,三十年后病尋人】(諺)指人的前半輩子不知愛護身體,一味恃強蠻干而種下病根;后半輩子體質開始衰弱,原來潛伏的疾病就都逐漸出現(xiàn)。
【第13句】:【放屁都不會放個響的】(慣)譏諷人沒本事,說話、做事沒有分量。
【第14句】:買個炮仗沒捻線——咋響(想)
【第15句】:【扶貧要扶本】(諺)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狀態(tài),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貧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難,更要從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16句】:七月天的雷雨——說下就下,說晴就睛
【第17句】:有一次吃飯時,我偷懶不想搬凳子,哥哥一站起來,我就趕忙占哥的凳子坐。媽媽看見了打趣地說:“搶窩里蛋,是個懶漢,別人一走,他就搶占?!保ê幽稀ば锣崳?/p>
【第18句】:【家有萬石糧,揮霍不久長】(諺)家里縱然有萬石存糧,要是揮霍浪費,很快也會耗完。指無論怎樣厚實的家底,也經(jīng)不住揮霍浪費。
【第19句】:【甘蔗老來甜,辣椒老來紅】釋義:比喻人越老越有覺悟,有勁頭。例句:石亮連連點頭贊許:“大伯果然是甘蔗老來甜,辣椒老來紅!”
【第20句】:晚飯后,媽媽讓我吃水果,我不愿意吃。媽媽笑著說:“飯后一個果,不上衛(wèi)生所。”(吉林·吉林)
【第21句】:【狗眼看人低】(諺)指狗眼看人低矮,這才敢見人就狂吠。借指見識短淺的人總是自高自大,看不起人。 也作“狗眼看人三分低”。
【第22句】:媽媽教我寫作文,連講了幾遍,我還是不會寫。媽媽生氣地說:“腦子生銹了?就是個木頭疙瘩,踢一腳也能翻三個過兒?!保ò不铡ゅ∠?/p>
【第23句】:【對待失意人,別說得意事】(諺)面對事不遂心或者倒運的人,不要談說稱心如意的事。指說話要看對象,不要觸及別人的痛處,惹人生厭。
【第24句】:【一報還一報】人的惡行會受到報復。清代《紅樓夢》:“你 一般也遇見對子了??芍粓筮€一報,不爽不錯的?!?/p>
【第25句】:愛好跳傘——喜從天降
【第26句】:晚飯后,媽媽從外邊走進屋說:“前院老張家那小子剛才讓公安局抓走了!”奶奶意味深長地說:“腳上的泡,自個走的?!保ê邶埥す枮I)
【第27句】:死豬不怕開水燙——豁出去了
【第28句】:【富得快,跑買賣】(諺)要想很快富裕起來,最好是經(jīng)商做生意。指經(jīng)商能很快致富。
【第29句】:金鑄的鞋?!脴幼?/p>
【第30句】:【連鍋端】釋義:比喻全部除掉或拿走。例句:誰知道半腰里殺出一支解放軍的小分隊,打傷李榮厚,把那些“人質” 放走了,還差一點把司令部也連鍋端掉。
【第31句】:【降半旗】“降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一個國家的重要人物逝世或發(fā)生重大人員傷亡,通常都要把懸掛在旗桿上的國旗下降到距頂端1/3或一半處,表示對死者的哀悼。降半旗致哀的方式,據(jù)說是在1612年由英國海船“哈茲·伊斯”號首創(chuàng)的。哈茲·伊斯海船在北美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航道時,船長不幸遇難。為了表示對船長的敬意和哀悼,船員提議下半旗。后來,發(fā)生不幸事故的船只也都效仿,下半旗致哀的方式便逐漸流行開來。陸地上首先采用這種致哀方式的是英國,隨后,其他國家相繼仿效,成為世界各國通行的致哀方式。
【第32句】:【雙手難捉兩條魚】(諺)人的兩只手不能同時捉住兩條魚。指做事得有先有后,不能不分輕重緩急,同時完成兩方面的任務。
【第33句】:【給個棒槌認作針】釋義:針,諧音“真”。棒槌是粗木棍,卻當作是細針。比喻別人敷衍自己,自己卻認真地當件事來對待。例句:鳳姐道:“我哪里照管得這些事,見識又淺,口角又笨,心腸又直率,人家給我個棒槌,我就認作針。臉又軟,擱不住人給兩句好話,心里就慈悲了?!?/p>
【第34句】:【一力降十會】(諺)十:多的約數(shù)。會:會武藝的人。一個人只要力氣大,就可降伏多個會武功的人。指武功較量,體力大是基本條件。
【第35句】:皇帝祠堂——太廟(妙)了
【第36句】:蜜蜂的窩巢——窟窿多
【第37句】:老鼠肉祭神——上不了臺面
【第38句】:廣交會上簽合同——出口成章
【第39句】:【吃飯不知道饑飽,睡覺不知道顛倒】(慣)形容人不知好歹,不懂事。
【第40句】:大貍貓伸懶腰——唬(虎)起來了
【第41句】:筆尖論戰(zhàn)——文斗
【第42句】:【福倒】春節(jié)貼“?!弊謺r,許多人喜歡把福字倒著貼,借用“福倒”的諧音—~“福到”。那么,倒貼福字是怎么來的呢?有兩個傳說。一說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幫助過自己的人家門上貼一“?!弊郑瑳]有福字的人家則以暗通元軍統(tǒng)統(tǒng)殺掉。夫人馬皇后知道后決心救下這些無辜的百姓,心生一計,于是傳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門上貼上福字。誰料有戶人家又著急天又黑,慌亂中竟把“福”字給貼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發(fā)現(xiàn)家家都貼了“?!弊?,還有一家競把“?!弊纸o貼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這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勸道:“這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給貼倒了,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氣是您這位明君給帶來的,您應該高興才是??!”朱元璋一聽轉怒為喜,傳令放人。一場塌天大禍被馬皇后巧妙化解。人們從此便將“?!弊值官N。另一說源于清朝。那年春節(jié)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將“?!弊仲N到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個家人因不識字,便將大門上的“?!弊纸o貼倒了。恭親王福晉(夫人)知道后大發(fā)雷霆,揚言要狠狠懲治那個家奴。大管家擔心這事要連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晉面前說道:“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賀喜了!”福晉聽了轉怒為喜,厚賞了大管家和那個家奴。這件事從恭王府傳揚出去,北京城里紛紛仿效,后來,倒貼“福”字成了全國的風俗。
【第43句】:一吊錢分四開一二百五
【第44句】:【打圓場】(慣)指調(diào)解糾紛,打破僵局,使矛盾得到緩和或解決。
【第45句】:【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事盡主觀努力,成不成還要看客 觀條件。茅盾《子夜》:“我們那五百萬算來還可以賺進十二 三萬,不過剩下的約五百萬就沒有把握。謀事在人,成事在 天?!?/p>
【第46句】:【 如入無人之境】迅猛向前,沒有抵擋。成語:長驅直人。 古華《浮屠嶺》:“猶如一員古代的驍勇戰(zhàn)將,單槍匹馬,縱橫 馳騁,如入無人之境,真是出足了風頭,耍盡了派頭?!?/p>
【第47句】:我們村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子女都怕自己吃虧,不愿贍養(yǎng)他,老人過得很凄涼。媽媽對我說:“他老人家是壁上掛團魚——四腳無靠的喲,你長大了可不能學那些不孝之子??!”(湖南·邵陽)
【第48句】:【 餓死也是撐死】有困難別人不相信。西戎《王仁厚和他 的親家》:“咱是富裕戶,鬧也不算,餓死也是撐死了!”
【第49句】:【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釋義:比喻集體富了,個人也就多得。例句:彎彎繞希望有個人出頭露面,能夠鉗住蕭長春,多報點產(chǎn)量,多分點麥子。不論怎么一個方法,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彎彎繞的要求僅僅是這個。
【第50句】:老貓不吃肉——假撕聞(假斯文)
【第51句】:【水淺魚不住】(諺)水太淺的地方,魚無法生存。比喻條件太差的環(huán)境留不住人才。 也作水淺難養(yǎng)魚。 水淺養(yǎng)不住大魚。
【第52句】:【過的橋比你走的路多】釋義:比喻有社會經(jīng)驗。類似的有,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例句:“哼,我過的橋倒比你們走的路多呢,什么世事我看不透?”
【第53句】:【爬得高,跌得重】多指追求個人地位,必然要失敗。爬, 也說:攀,抬,捧。類似的:抬得高,跌壞腰。歇后語作:糞坑 里的蛆,爬得高,跌得重。清代《老殘游記》:“鄙人并非無志 功名:一則,性情過于疏放不合時宜;二則,俗說攀得高,跌 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輕些的意思?!?/p>
【第54句】:【公雞下蛋,河水倒流】釋義:強調(diào)事情不可能,也指事情顛倒過來了。例句:叫我們走回頭路,受二遍苦,再給看召草當奴隸,趴在地下讓他們踩,除非公雞下蛋,河水倒流,辦不到!
【第55句】:【燈盞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說】(諺)燈盞:舊時油燈下有燈臺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狀燈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會有人出面評說。
【第56句】:秋后的高梁——紅透了
【第57句】:玻璃碴子掉在油缸里——又奸(尖)又猾(滑)
【第58句】:【劈柴看柴勢】(諺)指要劈開木柴,先得看清木柴的紋理走勢。比喻著手做事或解決問題,必須首先弄清它的來龍去脈,審時度勢,注重方法。 也作“劈柴要看紋理”。
【第59句】:耗子鉆書柜——皎文嚼字
【第60句】:李大叔在院中責備女兒,正好被剛過門的兒媳婦聽見了。兒媳婦誤以為是說她的,一賭氣騎著車子回了娘家。李大叔說:“這真是打馬騾子驚??!”(山西·屯留)
【第61句】:木碗里扎猛子——不知深淺
【第62句】:樹頭上的八哥——有嘴說別人
【第63句】:【誰人背后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諺)人人在背后都被人說長道短,在人前也都會對人品頭評足。 指人前議論人,背后被議論,這是人情之常,用不著大驚小怪。 也作誰人背后無人說,誰人背后不說人。 誰個背后不說人。
【第64句】:【 遠觀不如近睹】遠處看不清楚,需要仔細觀察?;蛘f:遠 看不如近比。清代《孽?;ā罚骸皭圩杂烧咝南?,遠觀不如近 睹,放著膽子把簾子一掀,大踏步走進來一看,哪有什么花, 倒是個螓首蛾眉、桃腮櫻口的絕代佳人!”
【第65句】:上了岸的魚蝦——干蹦干跳
【第66句】:【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人勿聞,莫若勿言】(諺)莫若:不如。要想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要想人聽不到,最好自己不去說。指人的言行是瞞不住人的,只要自己說過做過,人們就不會不知不聞。 也作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欲人不知,莫若不為;欲人不聞,莫若不言。
【第67句】:【把天放在頭上說話】(慣)指說話做事公平公正,不違天理。
【第68句】:老鼠掉進鐵桶里——無縫可鉆;無空子可鉆
【第69句】:【天子不差餓兵】見“朝廷不差餓兵”。
【第70句】:貨郎鼓別在腰里——沒貨了
【第71句】:【嫩扁擔難壓千斤】(諺)嫩扁擔:尚未經(jīng)受過打熬的扁擔。比喻年輕人沒有社會經(jīng)驗,難以承擔重任。
【第72句】:【春耕宜遲,秋耕宜早】釋義:春耕應該晚些,等土地徹底解凍;秋耕應早,爭取在封凍前耕完。例句:語云:“春耕宜遲,秋耕宜早?!币诉t者,凍漸解,地氣始通,雖堅硬土亦可耕;宜早者,乘天地未寒,將陽和之氣掩在地中,來春宜苗也。
【第73句】:【江河千百條,條條歸大海】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例句:江河干百條,條條歸大海。今日言別,明日重逢,這也是常有的事。
【第74句】:【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歇)和尚搬運木頭,是要修建寺院。寺:諧“事”。指出了事或闖了禍。
【第75句】:【騎馬坐轎,不如扳倒睡覺】(諺)騎馬和坐轎再舒服,也比不上躺倒睡上一覺。指人在疲困的時候,只有睡覺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
【第76句】:蒼蠅下蛆——專鉆空子
【第77句】:【核桃棗子一齊數(shù)】一律對待,不加區(qū)別。類似的:葫蘆茄 子一起數(shù)/栗子花生一盤端。成語:相提并論、混為一談。 張賢亮《河的子孫》:“你們核桃棗子一塊數(shù),連這點眼力勁 兒都沒有?!?/p>
【第78句】:【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頭】釋義:比喻在富裕的生活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不出意志堅強的人。例包:我對閨女說,不是你爹無情,這人一生一世,不鍛就煉不出心來,不闖就造不出真正的人來,男的女的都不例外,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頭,所以我對丫頭說,你爹就算能找到門路,我也不去找,不把你摔打成了不算數(shù)!
【第79句】:牛皮燈籠抹黑漆——照里不照外
【第80句】:【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釋義:兒女親家,世代相親,拆分不開。例句:“老人古語說得好,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你說是不是?”
【第81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諺)指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就心靈手巧,就和狗長大自然會吠叫一樣。
【第82句】:【吃江水,說海話】釋義:比喻口氣大,凈說不著邊際的大話。例句:“你真是吃江水,說海話,口氣那么大,也不怕閃了舌頭?!?/p>
【第83句】:爸爸怕我用腦過度,常勸我要勞逸結合,我卻因此而貪玩起來。媽媽怨爸爸不該這樣,說:“馬兒都很怪,騎著比牽著跑得快。孩子沒一點壓力,怎么會學好基礎知識啊!”(山西·萬榮)
【第84句】:【過五關,斬六將】此語比喻勇往直前,戰(zhàn)無不勝,英雄氣概無人能當。此典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關公請二嫂上船渡河。渡過黃河,便是袁紹地方。關公所歷關隘五處,斬將六員?!?關羽、張飛、劉備桃園三結義后,在一次戰(zhàn)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愛關羽的德才,欲收入帳下。關羽為了劉備二位夫人的安全,與曹操“約三事”后,暫棲曹營。后來,關羽得悉劉備兵敗后投在河北袁紹處,立即寫信辭別曹操,從河南許昌出發(fā),護送劉備的二位夫人去尋找劉備。由于關羽沒有丞相曹操的文憑,沿途守關將領阻截關羽。關羽英武異常,斬將奪關而過。第一關:東嶺關,斬孔秀。第二關:洛陽關,先斬孟坦,再斬韓福。第三關:沂水關,斬卞喜。第四關:滎陽關,斬王植。第五關:滑州關,斬秦琪。關羽“過五關,斬六將”,成就了一世英名。
【第85句】:【逆子頑妻,無藥可治】見“蠻妻拗子,無法可治”。
【第86句】:表哥在學校常挨打,到了家里卻厲害得不得了。姨媽總說他是“家里的老虎,外面的老鼠”。(河北·邯鄲)
【第87句】:【一個虛,百個虛;一個實,百個實】(諺)一個是虛假的,可以懷疑其他也是虛假的;一個是真實的,可以判斷其他也是真實的。指從一件事上或一個人的行為中,可以推斷出同類的結果。
【第88句】:天陰得很重,好像很快就要下雨了。小葉在不緊不慢地拾掇著攤在箔上的棉花,她媽媽催促道:“小葉,快點啊,不要繡花繡朵的。”(山東·金鄉(xiāng))
【第89句】:【真神面前燒假香】(慣)比喻在正人君子或行家面前說假話。
【第90句】:【墻里開花墻外紅】(諺)花在墻里開,卻向墻外展現(xiàn)它的鮮紅艷美。 比喻人或事物往住在當?shù)夭皇苤匾?,在遠處卻影響很大,非常吃香。
【第91句】:【戴帽子的猢猻——倒像人】(歇)指還像個人樣。含譏諷意味。
【第92句】:柴禾垛上拉屎——狗嘎雜種
【第93句】:【雷同】“雷同”現(xiàn)在指兩個東西極為相似。一般指抄襲現(xiàn)象。 “雷同”最早出處是《禮記》?!抖Y記·曲禮》上記載:“毋剿說,毋雷同?!睗h代鄭玄注:“雷之發(fā)生,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币馑际钦f,打雷的時候,萬物同時都響應。人應該用自己的心去斷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說以為己語,像萬物聞聲而應那樣。所以,雷同還有“隨聲附和”的意思?!稘h書·劉欲傳》:“或懷妒忌,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本褪侵鸽S聲附和。但,“隨聲附和”今已不取其義。后“雷同”引申為抄襲現(xiàn)象。
【第94句】:【拿狗屎往人臉上抹】(慣)比喻給人栽贓,壞人名聲。
【第95句】:【船小好掉頭】(諺)掉頭:轉向,回身。指船身小,容易轉動。比喻人手少、規(guī)模小的單位,調(diào)整起來方便,沒有牽制。 也作“船小掉頭快”。
【第96句】:【翹辮子】“翹辮子”比喻死。我國江浙一帶的方言,方言更需要傳播,為的是交流方便。 “翹辮子”一詞源自清朝,當時國人都留辮子。這辮子在人活著時是自然下垂的,這是常識。而死后則要編結起來,置于頭部上方,末端豎起;清朝時,處決人犯,為行刑方便,在行刑之前用膠水把犯人的辮子粘結成一根棍兒樣,干后直挺挺地翹著。因此,“翹辮子”就成了“死”的同義語??诚碌哪X袋常用辮子綁著,掛在城門口示眾。這整個過程中辮子都是上翹的。因此,用“翹辮子”比喻死。
【第97句】:【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釋義:比喻捕捉的對象絕對跑不了,輕易就能捉到?!扒堋坝肿鳌澳谩薄@洌河^音保說:“到那時,不管他是金銀財寶,還是人命血案,我們就會是水甕里捉鱉,手到擒來。”
【第98句】:鴨子吃曲蟮——生吞活剝
【第99句】:小明的爸爸把白菜收回家后,自語道:“這菜都被凍壞了?!毙∶鲖屄犚姾舐裨拐f:“誰叫你不早收呢?立冬不起菜,凍了不要怪!”(河北·獻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