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揭老底】(慣)比喻揭露不愿讓人知道的內(nèi)情或底細。 也作揭底子。 揭根子。 翻老底。
【第2句】:我一直很胖,家里人叫我胖墩兒。一天叔叔到我家,進門就說:“??!紅子顯瘦了,是最近鍛煉的吧?”爸爸接著說:“褲腰顯瘦了吧。都說鍛煉減肥,每天跑步回來她吃得更多,我看是越減越肥吧!”(河北·行唐)
【第3句】:鼻子里插蔥——裝相(象)
【第4句】:扁擔(dān)挑柴禾——心(薪)掛兩頭
【第5句】:【有權(quán)不用,過期作廢】在任期內(nèi)以權(quán)謀私。張賢亮《青春 期》:“當(dāng)官的有權(quán)不用過期作廢,我這個小官也要趁有權(quán)的 時候使喚使喚你這個好勞動力?!?/p>
【第6句】:【 長痛不如短痛】處理為難事件,不如干脆,以免日后長期 痛苦。賈平凹《廢都》:“即使唐宛兒走了,莊之蝶保不準將 來還有個張宛兒、李宛兒的,與其這樣,長痛不如短痛,罷了 罷了?!?/p>
【第7句】:一次小測驗,我語文、數(shù)學(xué)都考了100分。張老師對我說:“先胖不算胖,后胖壓塌筐。你可不能驕傲?。 保ê幽稀ぴS昌)
【第8句】:風(fēng)箏脫了線——扶搖直上;搖搖欲墜
【第9句】:【砧板上的肉——隨人砍,隨人剁】(歇)比喻人陷入困境,不能自主,任人擺布。
【第10句】:【望山走倒馬】(諺)望見山就加鞭,把馬趕死也還不到山的跟前。 指山看起來近,實際距離很遠。也泛指要到達目的地,還要作走較長路程的準備。 也作望山跑死馬。 望城跑死馬。
【第11句】:【平地起風(fēng)波】(慣)比喻無端生出是非。
【第12句】:【糟糠之妻不下堂,貧賤之交不可忘】見“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13句】:【呆子有呆?!浚ㄖV)指呆笨的人心眼單一平實,往往有福氣交好運。 也作“憨人自有憨福”。
【第14句】:【拉開話匣子】見“打開話匣子”。
【第15句】:我本來吃飽了,可看到盤子里還有點兒魚,又要吃。爸爸故意逗我說:“多吃一口,不如喂狗。”(河北·張家口)
【第16句】:【 狗攆鴨子,刮刮叫】鴨子被追發(fā)出叫聲。刮刮叫,又指好 得很?!稊澈笪涔り牎罚骸扮葱挥缅F子,針(真)好;狗攆鴨 子,刮刮叫。比我強一百倍?!?/p>
【第17句】:【烏云遮不住太陽】(諺)比喻黑暗勢力只能橫行一時,它終究阻擋不住光明前景。
【第18句】:【餓眼見瓜皮——就當(dāng)一景兒】(歇)景:景物,這里指美好的事物。 譏諷人貪婪,連別人遺棄的壞東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當(dāng)成寶貝。
【第19句】:【借給他點兒膽子斷定他不敢。】浩然《艷陽天》:“那倒 是,借給他個膽子讓他反,他也不敢了。”
【第20句】:【敲竹杠】(慣)據(jù)說清代販賣鴉片的人常把鴉片藏在竹杠里,官員檢查時,敲打竹杠,聽聲音查虛實,若被查出,煙販子會向官員行賄。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勒索財物。也比喻尋找借口抬高價格。
【第21句】:【買馬錢少,買鞍錢多】做事輕重倒置。電視?。骸肮褡硬虐?塊錢,給他多少車錢?不成我買馬錢少,買鞍錢多?”
【第22句】:【喇喇蛄穿大衫——硬稱土紳士】(歇)喇喇蛄:螻蛄的通稱,一種生活在泥土中的害蟲,吃農(nóng)作物的嫩莖,也作拉拉蛄,也稱螻螻蛄、土狗子。大衫:也叫大褂,身長過膝的中式單衣,舊時紳士或有地位的人常穿。指小人物硬充大人物。常含譏諷意味。
【第23句】:【沒病死不了人】沒有什么大事,不會有嚴重后果。馬烽 《劉胡蘭傳》:“身正不怕影兒歪。反正肚里沒病死不了人?!?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謂壞人能夠得逞,是因為有內(nèi)線。 清代《紅樓夢》:“如今內(nèi)外上下,背著嚼我的不少了。就短 你來說我了!可知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p>
【第24句】:【驢唇不對馬嘴】牛頭不對馬嘴多指語言文字雜亂,沒有聯(lián) 系。成語:文不對題。臺灣李敖《笑傲五十年》:“為了加強 效果,可以想象,但想象要恰如其分,不能牛頭不對馬嘴,胡 亂丑化古人。”
【第25句】:【弓弦拉得太緊】事情做到極限,或做得過了頭,適得其 反。類似的:力大使翻了船。羅廣斌等《紅巖》:“我不喜歡 你這種怪脾氣,老是無休止地干,弓弦拉得太緊,也會斷 的?!?/p>
【第26句】:【小年】中國民間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這一天.民間有祭灶、掃塵、采辦年貨的習(xí)俗。祭灶,民間很早就有關(guān)于灶神的傳說。舊時,灶神每家必供,它同門神、井神、廁神、雷神一起成為五位家堂神,職責(zé)是保護家宅安寧,不讓閑神野鬼騷擾,稱為“五祀”。每到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朝玉帝,前一天晚上,人們就在鍋臺邊擺上糖果、年糕等供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焚香膜拜。掃塵,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掃塵的習(xí)俗源于堯舜時代的“掃年”——古代先民驅(qū)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由于是迎接新的一年,又是清潔衛(wèi)生、除疫滅病的良好習(xí)俗,所以流傳至今而不衰。小年以后,年味越來越濃。
【第27句】:【落水顧命,上岸顧財】謂考慮眼前利益。清代《何典》:“只 要留得青山在,哪怕無柴燒?若只管這等落水要命,上岸要 錢的鬼相罵,連我也局促不安了?!?/p>
【第28句】:暖水瓶爆裂——喪膽
【第29句】:【只有錯拿,沒有錯放】(諺)指案件中往往捉人比較隨便,而放人特別謹慎。
【第30句】:【忘人大恩,記人小過】(慣)把別人對自己的大恩大德全忘了,卻對人家的小錯耿耿于懷。形容人心胸狹窄,忘恩負義。
【第31句】:【各打各的算盤】釋義:各人作各人的打算。例句:擾你們五十四個大包子,就算手工錢。哎,倒也罷了,各有各的想法,各打各的算盤。
【第32句】:【天不能總睛,人不能常壯】(諺)指就像天氣不會常晴不陰一樣,人不會永遠健壯,不病不衰。
【第33句】:豺狼露出笑臉——多加小心
【第34句】:手榴彈的尾巴——拽不得
【第35句】:【事無三不成】(諺)指做事很難一蹴而就,總要多次實踐才能成功。
【第36句】:【柴無一根,米無一?!浚☉T)沒有一點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
【第37句】:【西紅柿】“西紅柿”是人們非常喜歡吃的一種外來蔬菜。那么,外來蔬菜多了,為何單探西紅柿之源呢?因為西紅柿有個典故。國外傳人的東西,一般用“胡、番、西、洋”來表述,并與國產(chǎn)相區(qū)別。 “西紅柿”最初叫“番茄”,現(xiàn)在還有“番茄醬”美食。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大約在明代時傳人中國。最初稱為“番柿”,后來又叫“西紅柿”,因為它的形狀酷似柿子,顏色是紅的,來自西洋的緣故。據(jù)記載,它的老家在南美洲秘魯?shù)膮擦钟墓戎?,它的枝葉上有一股難聞的氣味,所以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被誤認為是有毒植物,艷麗的果實競無人敢吃。當(dāng)?shù)赜〉诎踩苏J為只有狼才敢吃它,于是給它取名為“狼桃”,警示人們不要誤食。直到十七世紀有個法國畫家先寫下了遺囑,然后冒死吃了一只“狼桃”。他雖然嘗到了酸甜可口的美味,但想到種種可怕的傳說,仍躺在床上心驚肉跳,等候死神的降臨。過了大半天,他仍舊活著,便立即爬起來把遺囑燒掉,興沖沖地出門告訴親友們,“狼桃”無毒可以吃,且味道美極了。這一舉動不亞于魯迅筆下的第一個吃螃蟹者。這件事廣泛傳開,許多科學(xué)家對番茄進行研究,證明它是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果實。從此,番茄風(fēng)行全球。
【第38句】:頭頂橄欖核,腳踩西瓜皮——又奸(尖)又猾(滑)
【第39句】:生鐵進了鐵匠鋪——挨打的坯子;等著挨錘
【第40句】:【 扶不起的阿斗】阿斗為三國時期蜀主劉備的兒子劉禪, 懦弱無能,雖有諸葛亮輔佐,也未能守住劉備開創(chuàng)的基業(yè)。 謂人無能,幫助他也成不了大事。海外張愛玲《金鎖記》: “怎奈這丫頭天生是扶不起的阿斗,恨得我只嚷嚷?!?/p>
【第41句】:小愷就要期中考試了,可還是一點兒也不著急。他媽媽數(shù)落他說:“老虎都追到屁股后頭了,還說是只狗?!保ń鳌V豐)
【第42句】:【曹州兵備——管事寬】(歇)曹州:古代州、府名,唐時轄境相當(dāng)于今山東東明、菏澤、成武、曹縣和河南蘭考、民權(quán)等市縣地,唐末黃巢起義于此。兵備:即兵備道,明代設(shè)在各省重要地方負責(zé)整飭兵備的道員。本指曹州地廣,兵備道管的面很寬,轉(zhuǎn)譏人愛管閑事或管事過多。 也作“曹州兵備——管得寬”。
【第43句】:黃連樹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第44句】:戲臺上的夫妻——會兒的事
【第45句】:舅舅家以前很窮,后來跟別人做生意,致了富。外婆告誡他:“孩子,你應(yīng)該有錢常想無錢日,豐年常記大荒年,勤儉度日??!”(廣東·龍門)
【第46句】:【沒雞叫,天也亮】雞叫不起決定作用。謂缺少什么,無關(guān) 緊要。李準《李雙雙》:“有雞子叫天明,沒雞子叫天也要明, 離開他這個記工員,我這個隊干部也要走路的!”
【第47句】:【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原來是古代漢語文言文的四個虛詞助語(有時做代詞用),四個字連在一起詞義就發(fā)生了變化,有了新義,用以諷刺那些咬文嚼字無助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形,或形容文理不通半文半白的話或一般含有識刺意味。它源自哪里呢?將“之乎者也”撮合到一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大發(fā)明。據(jù)宋代僧人《湘山野錄》載:宋太祖趙匡胤巡游朱雀門,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四個大字,便問陪同他出游的宰相趙普道:“為何不只寫‘朱雀門’,加‘之’字做什么?”趙普解釋道:“‘之’是助語氣的?!碧娲笮Φ溃褐跽咭玻蒙跏??” 自此以后,便產(chǎn)生了一個新詞語,而且使用頻率頗高,如《紅樓夢》中有:“石頭說:更可厭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不大近情,自相矛盾。” 有,魯迅《孔乙己》云:“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爆F(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也常用到,如:某人好轉(zhuǎn)(音Zhuai)兩句古文,張口之乎者也,酸溜溜的。
【第48句】:聽見風(fēng)就是雨——瞎猜
【第49句】:【心急喝不了熱鍋粥】謂操之過急,達不到目的。類似的: 性急吃不上熱豆腐。陸文夫《圍墻》:“其實大可不必,心急 吃不了熱粥,你不讓虱子叮,就得被蛇咬,脫光了膀子是會 傷風(fēng)的,這是經(jīng)驗。”
【第50句】:失群的大雁——孤孤單單
【第51句】:【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諺)比喻個別的劣質(zhì)分子會殃及整體事業(yè)。也比喻因為一個環(huán)節(jié)不好而影響了整體榮譽。
【第52句】:【若要俏,帶三分孝】(諺)俏:俊俏。孝:孝服為白色,故代指白色。 若要衣著打扮俏美,最好是在艷色服裝上配三分白色。指女性著白,能增添幾分姿色。 也作若要俏,添重孝。 若要俏,須戴三分風(fēng)流孝。 若要俏,三分孝。
【第53句】:奶奶叫小倩端爐灰,可一連催了幾次她都沒動。奶奶邊掃邊說:“我寧可少耕二畝地,也不跟你這牛慪氣?!保ê颖薄ぜ街荩?/p>
【第54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諺)在低矮的屋檐下,不想低頭也得低頭。比喻受人制約,只得任人擺布。 也作在矮檐之下,惟有低頭過。 在他檐下走,不敢不低頭。
【第55句】:銀幕上刮黃風(fēng)——迷不住觀眾的眼睛
【第56句】:【急出來的主意,逼出來的禍】(諺)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應(yīng)急的辦法,在被逼到走投無路時容易發(fā)生禍端。
【第57句】:大年夜曬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第58句】:【鋸不成葫蘆改不成瓢】(慣)比喻東西太少,什么也做不成。
【第59句】:掏火棍子——越來越短
【第60句】:流水簿做袍子——滿身都是賬
【第61句】:三叔看到村里一些人靠投機取巧發(fā)了財,心里也癢癢的。爸爸勸他說:“莫怨自己窮,窮要窮得干凈;莫羨他人富,富要富得磊落?!保ê幽稀し鰷希?/p>
【第62句】:【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諺)臘: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指臘月的初七、初八,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第63句】:【造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指職業(yè)收入倒掛的現(xiàn)象,高科技 職業(yè)收入低于簡單勞動。《中國青年報》( 1999,7,7):“舊的 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形成。在分配上,出現(xiàn)了‘制導(dǎo) 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畸形格局?!?/p>
【第64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彎到自己的嘴邊,看起來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東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財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第65句】:【當(dāng)著矮人,別說短話】(諺)矮:身材短小。指面對著矮人,不要說有關(guān)“短”的話。泛指說話要看對象,注意回避別人的忌諱,以免刺痛人。 也作“對矮人莫說矬話”。
【第66句】:唱戲不拉胡琴——干嚎
【第67句】:【迅雷不及掩耳】釋義:形容特別快,措手不及。例句:顯然,敵人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壞他們的組織、破壞政治犯們堅持下來的絕食斗爭,要把他或者還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第68句】:【龍多乃旱】(諺)龍多了,互相推諉,誰也不管下雨的事,天就干旱了。比喻做事,人多誰也不負責(zé),反把事情耽擱了。 也作龍多不治水。 龍多旱,人多亂。
【第69句】:【你有牢籠計,我有攀墻梯】釋義:比喻總有比對方更高明的辦法對付對方。例句:他有關(guān)門計,我有跳墻法。你有牢籠計,我有攀墻梯。我給他耍了個“釜底抽薪”的手腕,晚上鉆進他們生活區(qū),直接找到在這個崗位上工作的老工人家里去了解。
【第70句】:【牽著鼻子走】(慣)比喻控制別人,強迫其按著自己的意思去做。
【第71句】:【老鼠上房——不是發(fā)大水,就是下大雨】(歇)比喻將有大的事件發(fā)生。
【第72句】:【井底蛤蟆——沒見什么天日】(歇)生活在深井里的蛤蟆,沒見過天,不知天有多大。形容人眼界窄,沒見過大世面。 也作井底的青蛙——只看見碟子大的天。 井里的青蛙——沒見過簸箕大個天。
【第73句】:白布蓋墨印——黑白分明
【第74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兒媳和公婆】(諺)一個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兒媳婦和公婆的關(guān)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諧不和諧,媳婦和公婆的相處是關(guān)鍵。
【第75句】:【耗子洞里打架——窩里反】(歇)比喻內(nèi)部鬧矛盾或自相殘殺。 也作耗子咬耗子——窩里反。 耗子動刀——窩里反。
【第76句】:【指桑樹罵槐樹】(慣)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第77句】:【不做賊,心不驚;不吃魚,口不腥】(諺)不曾做賊偷盜,心里不會驚慌;沒有吃過魚,嘴里不會有腥氣。指人只要正道直行,心里總會踏實。
【第78句】:【天狗吃不了日頭】釋義:迷信認為,日、月之蝕是天狗吃了太陽和月亮。比喻事情不會變壞,不用擔(dān)心。例句:天狗吃不了日頭,你就把心放在肚里吧!
【第79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諺)人死要留下美名,就如同豹死留下一張珍貴的毛皮一樣。指人的一生應(yīng)在正大光明、有所作為中度過,不可茍且偷生。 也作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獸死留皮。
【第80句】:【有智不在年高】(諺)有智謀不在于年齡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第81句】:小明常因回家晚而受媽媽批評,這回他又回家晚了。媽媽說:“說你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牛教三遍也知道走犁溝了?!保ㄋ拇āでh)
【第82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到部分,看不到全體,看法片 面。相關(guān)的:只見其小,不見其大。張潔《沉重的翅膀》:“只 見樹木,不見森林,就是只計一點,不計其余?!?/p>
【第83句】:【打免的不嫌兔多,吃魚的不怕魚腥】釋義:比喻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會嫌多、嫌不好。例句:以前,咱是避著他們走;往后,就得迎著他們走,不然,到哪搭去弄槍?打兔的不嫌兔多,吃魚的不怕魚腥,瞅準了,得下手時就下手,槍不就到了咱的手里么?
【第84句】:黑李逵碰見莽張飛——非崩不可
【第85句】:【鵝食盆里不用鴨插嘴】(諺)指鵝吃食的盆里,容不得鴨插進嘴來吃食。比喻人各有各的所得,不能任由別人去搶奪。
【第86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此心愿,只是力量有限,辦不到。成 語:力不從心。海外陳若曦《向著太平洋彼岸》:“教授死的 死,病的病,剩下的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87句】:【糖塊掉到蜜罐里——甜上加甜】(歇)形容生活非常幸福、美滿。
【第88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第89句】:【~碗豆腐,豆腐一碗】(慣)比喻沒有差別,都是一回事。
【第90句】:【夾褲改單褲——沒里兒】(歇)里:諧“理”。指理虧。
【第91句】:【過街的老鼠——到處有人喊打】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第92句】:【前門不進師姑,后門不進和尚】釋義:比喻為人作風(fēng)正派。例句:“老娘人便看不像,卻替老公爭氣。前門不進師姑,后門不進和尚,拳頭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馬過,不像你那狗淫婦,人硬貨不硬,表壯里不壯,作成老公戴了綠帽兒,羞也不羞!”
【第93句】:【靠人不如靠己】(諺)指要想干成一件事,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只有立足于自我奮斗。泛指人必須丟掉幻想,自力更生。 也作“靠天靠地,不如自己爭氣”。
【第94句】:【帶箭野豬猛于虎】(諺)指帶箭受傷的野豬,比老虎還要兇猛。比喻受到打擊或被逼到走投無路的人,會表現(xiàn)得非常兇狠頑強。
【第95句】:搟面棍撈餃子——攪混一鍋湯
【第96句】:【天塌了,還有撐天大漢哩】(諺)天塌下來,自有撐天大漢頂著,傷不了大家。比喻天大的事自有當(dāng)事人承擔(dān)。也比喻問題再大,自有解決的辦法。 也作天掉下來,有長人去擋。 天塌下來,高個子頂。
【第97句】:【沒水不煞火】(諺)指只有用水才能撲滅火。泛指要想制服一種暴力,就必須動用它的克星。也指離了金錢就辦不成事。
【第98句】:我家才蓋了樓房,可爸爸又要買這買那的。媽媽說:“借的錢還沒還呢,你啊,抱個豬崽養(yǎng)養(yǎng),弄個心思想想?!保ńK·泰興)
【第99句】:【插起招軍旗,就有入伍兵】(諺)招軍旗:招募兵士的招幌。比喻事情只要有人號召,就有人聞風(fēng)響應(yīng)。 也作“插起招軍旗,自有吃糧人”。 吃糧:當(dāng)兵的吃公家的糧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