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唐代詩人。字承祐。山陽(今江蘇淮安)人。生卒年不詳。會昌四年(844)進士。大中年間官終渭南尉。世稱趙渭南。卒年40余歲。趙嘏詩與許渾同調,屬于律切工穩(wěn)、清圓流暢的一路,然較許渾稍沉著。
殘墨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出處
唐?趙嘏《長安秋望》
原文
云物凄清拂曙遠.漢家宮闕動高秋。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
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諸蓮愁。鱸魚正美不歸去,空戴南冠學楚囚。
注釋
塞:邊塞,塞北。
長笛一聲人倚樓
賞析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寥落殘星掛在天空,北方空中又飛來一行避寒的秋雁。忽然一聲長笛悠然傳來,尋聲望去,在遠處那高高的樓頭,依稀可見有人背倚欄桿吹奏橫笛。笛聲是那樣悠揚,那樣哀婉,是在喟嘆人生如晨星之易逝呢,還是因為歸雁而思鄉(xiāng)里、懷遠人?吹笛人喲,你只管抒寫自己內心的衷曲,卻可曾想到你的笛音竟這樣地使聞者黯然神傷。這一聯(lián)是名句。據(jù)《唐詩紀事》載,詩人杜牧對這兩句十分激賞,因稱趙嘏為“趙倚樓”,這恐怕是由于詩句選景典型,韻味清遠的緣故。
趙嘏,唐代詩人。字承祐。山陽(今江蘇淮安)人。生卒年不詳。會昌四年(844)進士。大中年間官終渭南尉。世稱趙渭南。卒年40余歲。趙嘏詩與許渾同調,屬于律切工穩(wěn)、清圓流暢的一路,然較許渾稍沉著。《全唐詩》稱其“為詩贍美,多興味”。“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長安秋望》),得杜牧激賞,呼為“趙倚樓”。實際上,他的詩風也多少接近杜牧,在詞采風華之中兼饒俊逸疏宕之氣,尤工起調,象“流年堪惜又堪驚,砧杵風來滿郡城”(《齊安早秋》)、“三年踏盡化衣塵,只見長安不見春”(《寄歸》)等,皆發(fā)語挺拔,力振全篇。五言弱于七言。題獻應酬之作過多,亦是一病。有《編年詩》2卷、《渭南集》3卷,《全唐詩》收錄時合編為2卷。《唐詩百名家全集》輯入時,題作《渭南詩集》2卷。又有近人段朝端校補本,收入冒廣生輯《楚州叢書》。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長笛一聲人倚樓》古詩詞素材
上一篇:《中華一家親》古詩詞素材
下一篇:《雪無影》古詩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