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出塞》讀了兩首詩,你想了什么?寫出你的感受.
讀了這兩首詩,我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的那種愛國熱情。
陸游在彌留之際不是關心自己的身后事而是關心國家的命運。
王昌齡的出塞同樣表達了詩人對侵略者的深惡痛絕。
中華民族自古多災多難,我們能夠一直延續自己的優秀文化,靠的就是這一代一代有理想有愛國情懷的仁人志士,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和平來得不容易,我們當然要擁護和平,保衛和平,但同樣我們要時刻擁有一顆愛國的心,對任何侵害我們國家主權的行為說不。
讀了《示兒》這首詩后,我最大的感受是
陸游的愛國之情深深的打動了我,我們現在就應該努力,奮發圖強,不要讓國家遭受凌辱,要為國效力
《示兒》一詩中你感受到了路由怎樣的情懷?
感受到陸游盼望國家統一的殷切希望。
示兒閱讀答案
《示兒》作者是宋代文學家陸游。
其全詩如下: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我本來就知道,當我死后,一切就都沒有了,只是唯一使我痛心,遺憾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自己的祖國的統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祭祖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原文網址:
周恩來的示兒的詩意和讀完后的感受,想法
周恩來年少時曾模仿陸游的《示兒》寫過一首絕句:“戰火洗劫萬家空,吾儕(“儕”義為同輩,同類的人)爭見九州同。
華師盡掃列強日,捷書飛傳告鰲翁。
“(鰲翁指何鰲峰,是周恩來當時結識的一位愛國人士。
)此詩為《周恩來詩聯集》所未收錄。
大家都曉得,陸游詩中的“九州同”指是便是國家的統一,總理的詩亦如此。
不過總理少年時所處的時代乃是列強環伺、軍閥割據之民國,所以其詩中的“九州同”自當不止于國家統一之涵義。
且說詩中的“同”字,同,即大同,原指儒家宣揚的理想社會,《禮記》的《禮云》中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此亦為孫中山先生畢生推崇與宏揚的精神,可見總理少年時即與國民黨的創始人有了共鳴,這對于其后來的統戰工作應該是有影響的。
當然,總理后來成為了一位堅定的共產主義者,故其詩中的“九州同”可以引申為在中國建立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人人自由平等的共產主義社會。
這才是毛主席和周總理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窮其一生所執著追求的目標,雖然他們已經逝去,但我們仍當為此前赴后繼。
誠然,共產主義不可能一促而就,為了實現它,我們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從現在的建設和諧社會做起,循序漸進地去努力去奮斗。
對此,總理給我們做了極好的榜樣。
示兒讀后感 600-700字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詩,是詩人的絕筆。
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了詩人一生的心愿,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
全詩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
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得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效果。
讀了《示兒》這首詩,使我感受到陸游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
我認為,‘使’的主語應該是《示兒》這首詩,而不能是讀詩這件事。
所以去掉‘使’或者‘讀了’都可以。
上一篇:試驗工程感言
下一篇:市國家助學金受助學生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