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生活是一種平淡的積淀,也是一種悲傷后的思索,多少傷才算多,多少才算夠,生活的煩惱猶如摁下葫蘆起來瓢,其實沒什么,恰如這幽幽禪河不盡燈。
【第2句】:我常常感覺自己就像一臺電腦,所有的程序都被一雙看不見的手提前設置,總是在既定的路徑上被動運行。這不是我所期待的人生,我試圖用一種錯亂來稍稍改變一下生命軌跡。
【第3句】: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當我們抱怨人間的愛太少的時候,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付出了愛心。
【第4句】:【經典佛語】夫慈,故能容;儉,故能悅;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老子》披褐懷玉,韜光養晦,適時而用,伺機而動。)
【第5句】:房屋,只要把根基保養好,就不怕傾倒;樹木,只要把樹根保養好,就不至于枯萎。我們如能善自珍重,就不怕任何寒流侵襲了。
【第6句】:【佛心禪語】不是做幾件好事,去寺廟捐點錢,這樣才是功德,關鍵是看這顆心,這顆心懷著盡虛空遍法界的一切眾生,那么,我們舉心動念都可以做功德。這個功德做足了,我們去那里都行,都夠了。
【第7句】:于一切處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舍,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第8句】:能力決定了你能做什么,動機決定了你要做什么,態度決定了你會做成什么樣。總說還有時間的人,口頭禪早晚會換成―來不及了。流過淚的眼睛更明亮,滴過血的心靈更堅強。走好選擇的道路。
【第9句】:【心靈禪語】人生的七味心藥:“心善,善樂好施;心寬,寬大為懷;心正,正大光明;心靜,靜心如水;心怡,怡然自得;心安,安常處順;心誠,誠心誠意。”
【第10句】:通身是眼見不及,通身是耳聞不徹,通身是口說不著,通身是心鑒不出。——《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11句】:【經典佛語】“講時似悟,對境生迷”的觀念是不好的,當境界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們只要有勇氣進行抑制,就沒有什么惡習不能去除,沒有什么暴躁的脾氣不能改掉。
【第12句】:【禪語人生】心象只飛鳥,欲望是鳥食。因為吃得太飽,而無法飛翔。因為大家都在地上撲騰,而忘記飛翔。因為天長地久的生話在地上,而不會飛翔。望著天上的鳥,減少自已的欲望,試一試,讓心飛翔。
【第13句】:【禪心佛語】七八、逆境是成長必經的過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會日漸的茁壯。
【第14句】:與別人和諧相處,會使這個世界很好地接納你,使你在這個世界里生活得自在和快樂。一個人在和諧的環境里行走,就像在順風順水的江中行船,很容易達到你的理想碼頭。
【第15句】:【佛心禪語】多少個你以為“再也活不下去”的難事,往往在不久之后,只是鮮明或模糊的回憶罷了,你必須學會接受既成的事實,才能招架任何不幸的后果。終究,“時間總會過去的”。--慧律法師
【第16句】:【禪心佛語】仁慈是無法抗拒的,但確實需要不含任何雜質的真誠作為后盾。如果你堅持對人仁慈,即使是再不講理的人,也奈何你不得。
【第17句】:【禪語人生】心志要高,心氣要平,眼光要遠,定位要準。如果你想夢想成真,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從夢中醒來。
【第18句】:日月如梭,年華易逝。若今日不丟,明日不舍,日夜為功名家業兒孫打算,等無常一到,欲再留世上打理自家身心,萬不能矣。
【第19句】:【禪心佛語】他的生意也沒有好壞之說,每天的收入正好夠他吃飯和喝茶。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東西,因此他非常滿足。
【第20句】:【禪語人生】因緣不破,因為因緣是有為法,有為法破了,無為也破,無為有為真破了,叫歸入斷滅,所以它不破因。
【第21句】:人生就是這樣,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保持一種禪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寧,遠離煩惱,從而實現寧靜的自我。
【第22句】:宣布法化,調御眾生。可治者治,可攝者攝。罰其罪惡,決其諍訟,撫其孤弱,皆令永斷殺盜邪淫。《華嚴經》卷六十六,入法界品
【第23句】:節欲戒嗔,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順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第24句】:【禪心佛語】佛法、禪以直面人生的態度,要求我們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見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脫死。
【第25句】:【禪心佛語】如果你心懷萬物,萬物必將歸屬于你,這就是財富。【第5句】:如果你施恩萬物,萬物也必將施恩你,這就是幸福。
【第26句】:凡有奢求,必得煩惱,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問自己該做什么,這就是安分。——耕云先生
【第27句】:【禪心佛語】三三、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第28句】:人生就是一場懂得,剪一段流年的時光,握著一路相隨的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詩意的風景。
【第29句】:【禪心佛語】很多人都有過做夢的經驗,夢中的一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以我們對于夢境實在不需要過于認真執著,以免讓自己增加苦惱。
【第30句】:若緣自身起解脫,亦唯迷盡,無別有“我”名解脫者。(古印度)無著《大乘莊嚴經論》卷二
【第31句】:揣著明白裝糊涂,不一定是老奸巨猾,也不一定是居心叵測,有時候其實是一種用心良苦,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第32句】:【禪心佛語】貪求愛欲而不知足者,如舉著火炬,逆風而行。當然會燒到自己的手和身體。
【第33句】:【禪心佛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之事,我事之師。看別人的腳,我們至少少走彎路,少跌跟頭;多一個想法,多一道門。切記,多一次逆境,就多一分成熟;多一次絕境,就多一次機遇。
【第34句】:【禪心佛語】誰的生活里也沒有與煩惱相約,所以每一次與煩惱遭遇,也恰是煩惱本身的無常去留,人生多少苦,多在苦苦求。不怨,不盲目,便是自在路。
【第35句】: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花上,復現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梵網經》卷下
【第36句】:哲人說過,“智慧和聰明的區別,就是在于智慧的人懂得如何選擇”,擺脫糾結,能讓我們心胸更豁達,生活更灑脫。糾結時,那么就去告訴自己“有得必有失”,選擇西瓜,就勇敢地丟掉芝麻吧。
【第37句】:【禪語人生】遇喜不喜,遇怒不怒謂之中諧;當喜則喜,當怒則怒,謂之中和;喜之不過,怒之不激,謂之中節;喜之自平,怒之自息,謂之中順。把握適度,做到四中,心態寧靜,利于養生。
【第38句】:【禪心佛語】凡事要以利益別人為前提,自己吃虧沒關系,如果事事只想利益自己,無明煩惱就會一大堆。
【第39句】:十六、精進欲為初行,欲增長名精進。如佛說:一切法欲為根本。(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二十六
【第40句】:【禪心佛語】涅槃是人生最后的歸趣,絕對最高的理想,且又是解脫安穩的境界,常住不變的實在,更是釋尊所大徹大悟之究竟真理,為全體佛教的中心思想。
【第41句】:【禪語人生】用智能確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征服困難,困難必克。能在困苦中奮斗,必有所成;能在平凡中創造,必有所進。
【第42句】:【禪心佛語】很多很多的過分強調,不合時宜的強調:佛教的正法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就被無情地賤賣了。
【第43句】:所謂“煩惱即菩提”,此話怎講?你若沒有菩提,就沒有覺性,沒有覺受,就跟石頭一樣,怎會有煩惱的感覺?在你感受到煩惱的同時,便彰顯了你的覺性,故說“煩惱即菩提”。——耕云先生
【第44句】:【禪心佛語】混亂生起的地方,也是寧靜生起的地方。透過智慧,哪里有混亂,哪里就有寧靜。
【第45句】:【禪心佛語】佛法認為,一個人要做得像個人樣,符合人的道德標準,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第46句】:【經典佛語】“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
【第47句】:【禪心佛語】風可以吹起一大張白紙,卻無法吹走一只蝴蝶,因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順從。
【第48句】: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丁夫,常一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大慧禪師)
【第49句】:菩薩的道路遙遠漫長,須生生世世倒駕慈航、來回娑婆世界救度眾生,發揮這分駱駝般忍辱負重的耐力。
【第50句】:滴水臨終考查峨山,看他是否了悟生死真諦。峨山回答“只管睡去吧!”——人生如夢,人的來去有如睡覺與夢醒一樣,峨山的回答表明,他已悟出了生死真諦。
【第51句】:【佛心禪語】做人須有三氣:即氣質、氣度、氣勢。氣質是堅定而從容、自信不自負;氣度是虛懷若谷,計議久長;氣勢是不靠數字支撐,而憑實力說話。
【第52句】:【佛心禪語】追求外在的浮華是一種誘惑,當用心去沉淀的時候,外在的浮華只不過是跳梁小丑一樣的角色,真正有魅力的是那顆至真至純的心。
【第53句】:生活就好像旅行,到近處去,一天來回,回來了肚子還是飽的;走一百里路就不同了,得帶一點干糧,說不定要兩三天才能回來;如果走一千里路,那就要準備帶兩三個月的糧食了。
【第54句】:什么是無為法呢?不守什么,也不執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車”,只修心不執身;只保持內心一貫的安詳,因為只有安詳的心態才是定慧不二的現量與證量。——耕云先生
【第55句】:【禪心佛語】人生之苦,苦于繁忙。忙財富、忙名利、忙著爭搶,忙于計較得失榮辱。爭來搶去終是空。簡單的人,勤勞節儉,一切隨緣而安。
【第56句】:人們的煩惱都是因為欲念而起,而欲念就像一個破桶一樣,無論添進多少水也會逐漸漏失,永遠填不滿。欲望得不到滿足所以會有憂愁,有憂愁就會生起驚惶不安之心。
【第57句】:塵勞回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一《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58句】:哲學家對于幸福的定義是:肉體的無痛苦,靈魂的無紛擾。快樂與財富無關,與靈魂有關。
【第59句】:開悟實際上就是在生命拼搏過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經過一次大碰撞后,我們內心深處就受到一次徹底地凈化。
【第60句】:寧無事而家貧,莫有事而家富。寧無事而住茅屋,莫有事而住廣廈。寧無病而食粗飯,莫有病而食良藥。
【第61句】:眼耳鼻舌身,心意諸情根,以此常流轉,而無能轉者。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是中無能現,亦無所現物。《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62句】:【佛心禪語】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無價值。
【第63句】:【禪語人生】要想事情改變,首先自己改變,只有自己改變,才可改變世界。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困難。
【第64句】:【禪語人生】我們一生的被描述決定于墓碑與悼詞,而寫悼詞與墓碑的,卻不是我們自己。
【第65句】:從消極到積極的轉變:做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小事,并非微不足道的無用功,而是做大事的開端。
【第66句】:人生就是這樣,得失無常,凡是路過的,都算風景;能占據記憶的,皆是幸福。等走遠了再回首,我們才發現,挫敗讓人堅強,別離令人珍惜,傷痛使人清醒。你只有從過去中轉身,幸福才會在明天迎接你。
【第67句】:人生無常,人命只在呼吸間,一秒間過不了關,生命就結束了。所以:我們要好好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第6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錯了不怕,但一定要發露懺悔,勇于改正自己的錯誤,來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是非常重要的。善根引發的力量不可思議,常能反省自我,反省的力量不可思議。
【第69句】:設若他人對你好、對你愛護,你卻會錯心意,抱著占有心來看待;有這分占有的私愛,也會變成怨心。
【第70句】:【禪語人生】只要你愿意,你不必理會任何人對你的評價,前提是你得奈得住寂寞,否則建議你,隨大流好了。
【第71句】:弗隨嗜欲,不犯諸惡。《佛說無量壽經》于細微罪,生大怖畏。《雜阿含經》卷二十四,第635經
【第72句】:【圣經文案】282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第73句】:【禪語人生】無論見到什么,你不要被這個境界轉,不要跟著它跑去。要怎么樣子呢?要見有若無。見到境界就和沒有見到境界一個樣,也不要生歡喜心,也不要生討厭的心。
【第74句】:要救世必須先救心,心誠則身端行正;要家庭和睦,必須先從個人的修養開始做起,然后再以一個和睦的家庭去教化、影響其他的家庭,則家家和睦,社會安詳和樂。
【第75句】:【禪心佛語】放下自怨自艾心態。之所以痛苦是消極的反復出現自暴自棄的心態。不要相信任何消極的自怨自艾的想法。這樣你會更好。
【第76句】:不應該迷戀舊事物,不應該承受新事物,不應該哀傷消失的事物,不應該依附虛空。《經集》第四品,第十五章《執杖經》
【第77句】:【禪心佛語】人之相惜惜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擁擁于禮,人之相信信于誠,人之相伴伴于愛。
【第78句】:【禪語人生】欲望有一項特性,就算我們覺得已經滿足它了,它還是會一再出現,而且一次比一次強烈。那些自甘墮落在欲望陷阱里的人,就有點像口渴的人喝海水:愈喝愈渴。
【第79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要瘋狂一次,無論是為一個人,一段情,一段旅途,或一個夢想。
【第80句】:【禪心佛語】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嗔,無憎愛,無勝負。
【第81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處理好與人的關系,就三句話: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幸福五大原則:【第1句】:心中無恨;【第2句】:腦中無憂;【第3句】:生活簡單;【第4句】:多些付出;【第5句】:少些期待。
【第82句】:錢財,如果妥當使用,能讓我們邁向幸福;如果使用不當,會讓我們趨向痛苦。錢財乃一切善與惡的媒介,具有愛心和智慧之人,能善用錢財;自私和愚昧之人,則會使用不當。
【第83句】:翠竹黃花非外境,白云明月露全真。頭頭盡是吾家物,信手拈來不是塵。——《雙嶺化禪師》
【第84句】:我們要在結緣中成就自他。因為人生在世,唯一能夠積極主動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結緣。
【第85句】:任何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的人,除了必須以務實之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外,還要有持之以恒的品質,不因為事小而懈怠、放棄。
【第86句】:【禪心佛語】涅盤之道,空有不住,生死不望,幻化不離,智愚不破,好壞不分,能所不求,真假不辨,凡圣不看,染凈一體,苦樂一樣。安住空性,隨塵亦然。
【第87句】:【禪心佛語】雞足山是迦葉尊者的道場,尊者并未入滅,而是在久遠定中以無言之言宣說著佛法密意。
【第88句】:時間,不會老去;歲月,不會逝去。變的,只是我們。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這些累計起來的數字,敲碎了我們的心。一個輪回,又一個輪回,這些堆砌在一起的年輪,揉碎了我們的靈魂。
【第89句】:自然界給人類的懲罰是如此直接,如果你過度利用,違悖自然規律,它就會施以顏色。人類的陰陽失衡,自然的陰陽失衡,都將以各種形式還擊給我們。
【第90句】:【佛心禪語】總有人會迷失方向,否則真理的路上將人滿為患。【第5句】:有棱有角的害處是,別人啃起你來十分方便。
【第91句】:快開的水都是沸騰的,平靜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潭死水,不知進取,所以一般人不能隨緣,那是隨心所欲而不自覺罷了。掙扎往上游,舒服必下流,凡夫隨大流,仙佛逆水游。
【第92句】:【禪心佛語】從來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是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努力地去工作,更要聰明地去工作。
【第93句】:除了自己努力行善之外,還需教人積極植福,以慈悲、智慧引導眾生付出愛心,世世常行菩薩道;如此,則能延續無窮的慧命與不朽的精神。
【第94句】:【禪心佛語】世人都愿享福,為什么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為人一不知足、二不認命。人要明道,有福會享,沒福也會找。
【第95句】:人生本無常,所以人生自是長恨水東流,苦難總是追隨著快樂的影子,失意總是踩著得意的腳跟兒,修行亦是如此,總要面對很多挫折與打擊,這時候,就需要一種逆流而上的勇氣。
【第96句】:【佛心禪語】高僧滿意地點了點頭說:「若為名利所誘,心中則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籠之內,徒勞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粉身碎骨。」
【第97句】:一個人,在他的有生之年,最大的不幸恐怕還不在于曾經遭受了多少困苦挫折,而在于他雖然終日忙碌,卻不知道自己最適合做什么,最喜歡做什么,最需要做什么,只在送往迎來中匆匆度過一生。
【第98句】:法界眾生界,究竟無差別,一切悉了知,此是如來境。非識所能識,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凈,開示諸群生。《華嚴經》卷十三,菩薩問明品
【第99句】:【圣經文案】428但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上一篇:B站年度最好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抖音勵志文案,寫進心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