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用五眼槍打兔子一光有響(想)頭,沒有準頭
【第2句】:【此地無銀三十兩】想掩蓋,反而暴露。成語:欲蓋彌彰。 海外梁厚甫《海客隨筆》:“‘此地無銀三十兩,隔鄰王二不曾 偷’是中國人的笑話,但依著這一個笑話行事的美國人,著 實不少。”
【第3句】:小明學習成績很不穩定,好不了幾天就會滑下來。媽媽說他學習沒有恒勁兒,是“下山的太陽紅不了一會兒,吃泡泡糖只甜一陣兒”。(河南·新鄉)
【第4句】:【捉虎容易放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5句】:【縮著脖子】(慣)喻做人老實、謹慎、膽小。
【第6句】:【現鐘不打打鑄鐘】(慣)放著現成的鐘不敲,卻等著敲正待鑄造的鐘。比喻放著現成的人或物不用,卻空耗精力等著用其他的人或物。 也比喻舍近求遠。
【第7句】:【黃袍加身】“黃袍加身”成了通過政變當上皇帝的代名詞,含有貶義,有名不正、不夠光彩的意味。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用以諷刺盤踞一方的“土皇帝”當政的說法。那么,“黃袍加身”是怎么回事呢?完全是一出趙匡胤自編自導的政變把戲。公元960年,后周接到邊境緊急戰報:北漢國主和遼國聯合出兵,進犯后周邊境。幼主周恭帝(只有七歲)命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前往應敵。趙匡胤立刻調兵遣將,和弟弟趙匡義、親信謀士趙普一同帶領大軍從汴京出發。大軍開出京城四十里,到了陳橋驛,趙匡胤命令將士就地扎營休息。在陳橋驛宿營時,一些將領聚集在一起議論說:“皇七年紀那么小,我們拼死拼活去打仗,他也不會知道我們的功勞,倒不如擁立趙點檢做皇帝吧!” 這種意見很快傳遍全營,將士們一齊擁到趙匡胤住的驛館。趙匡胤起床后,見外邊集聚著這么多將士,還沒來得及問話,幾個人把早已準備的一件黃袍,披在他的身上,大伙跪地高呼“萬歲!” 汴京城里有石守信、王審騎等人做內應,沒費多大勁就控制了京城。將領們把大臣范質、王溥等叫到趙匡胤的住處。趙匡胤一見他們的面,就裝出為難的樣子說:“世宗對我恩重如山,現在我被將士逼成這個樣子,你們看怎么辦才好?”范質等吞吞吐吐不知該怎么回答好。這時有個將領聲色俱厲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請點檢當天子!”范質、王溥等嚇得趕快給趙匡胤下跪。周恭帝被迫讓位,趙匡胤即皇帝位,國號宋,定都東京(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這一事件史稱“陳橋兵變”。
【第8句】:黑瞎子按鍵盤——亂彈琴
【第9句】:【官向官,民向民,窮人向的是窮人】(諺)向:偏向。指各個群體的切身利益不同,辦起事來,總是偏向著自己的群體。
【第10句】:【娼妓】“娼妓”指賣淫的女子。娼妓本義并非如此,“娼”和“妓”原本不是雙音節的詞,娼是娼,妓是妓,只是娼和妓的本義比較接近。古時娼與倡相通,《說文解字》解釋說:“倡優,女樂也。”指從事歌舞的女藝人。妓與伎通,《說文解字》的解釋是:“妓,女樂也。”可見,娼與妓最初都是指歌舞女藝人。后來,娼和妓的詞義發生了轉變,均指賣淫的女子,并合二為一,稱為“娼妓”。 “娼妓”源于春秋時期。據《戰國策》記載:“齊桓公宮中七市,七閭七百,國人非之。”有記載解釋說,這就是指齊國相國管仲開設的公營妓院,所收取的錢財都歸國庫所有,用于軍費開支。這種說法被后人接受,清人紀的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說:“娼族祀管仲,以女閭三百也。”因此,明清時揚州等地的妓院里供奉的祖師爺就是管仲。妓院里不僅設有管仲牌位,妓女們還要給管仲叩頭燒香,以祈生意興隆。從此,一代名相管仲,名譽受損,留下此業被后人詬病。
【第11句】:【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本指高空里的手,轉指技能高超的人。
【第12句】:秋天剝黃麻——扯皮
【第13句】:沙鍋挑子掉到山溝里——個也不剩
【第14句】:哥哥下地干活,中午沒回來吃飯,媽媽說:“少不了他的,中午不動鍋,晚上一樣多。晚上一頓就補起來了。”(河南·商丘)
【第15句】:【多求不如省費】(諺)多求:多方尋求開發財源。省費:節省一切開支。財物的耗費是個無底洞,財源再廣,也供不了無休無止的耗費。 指增加收入,不如節省開支。
【第16句】:【一人計短,二人計長】(諺)指獨自一人考慮問題難免有局限,人多了共同出謀定計自會高明。
【第17句】:狗吃燙芋頭——吞不下,舍不得
【第18句】:看著弟弟的作文本,叔叔笑著說:“作文寫得倒不錯,但怎么像是石灰漿寫文章,盡是‘白字’啊!”(云南·昆明)
【第19句】:【店家不打隔夜錢,船家不賒過河錢】(諺)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駕船擺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錢,坐船的要先交船錢;店家和船家不賒賬。
【第20句】:爸爸下崗后,想買一臺玉米營養面條機,又怕生意不好,猶豫不決。媽媽鼓勵他說:“樹是人栽的,路是人開的,試一試吧!”(山西·平陸)
【第21句】:玻璃缸內關蒼蠅——亂竄
【第22句】:【血盆里抓飯吃】(慣)比喻從事危及生命的工作。
【第23句】:落水得到救生圈——有了希望
【第24句】:【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見“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第25句】:【卷地皮】(慣)比喻貪官對百姓殘酷地剝削掠奪。 也作“刮地皮”。
【第26句】:【 拿金子換銀子】謂以好的換差的,不上算。類似的:金瓜 換銀瓜,越換越差。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大山冷冷 地說道:‘用不著,這是拿金子換銀子’。”
【第27句】:【心欲專,鑿石穿】(諺)欲:要。 只要心意專一,不難把大石鑿透。 指心專就沒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28句】:弟弟的成績剛剛好了一些,便有些驕傲,媽媽生氣地說:“你太驕傲了,得了些顏色,就開起染房來了。比起人家第一名,你還差得遠呢!”(安徽·阜南)
【第29句】:打雷不下雨——光響(想)有啥用;虛張聲勢
【第30句】:【走著進來,躺著出去】(慣)活著進來,死了出去。指無法逃脫,必死無疑。
【第31句】:【白發故人稀】(諺)故人:老友。 指人到老年,老朋友就越來越稀少了。
【第32句】:河里沒魚市上見——不愁見不到
【第33句】:【一條藤上結的瓜——苦都苦,甜都甜】(歇)苦:本指味苦,轉指痛苦。甜:本指味道甜美,轉指生活幸福。形容彼此利害相關,同甘共苦。 也作“一條藤上的兩個瓜——一樣苦來一樣甜”。
【第34句】:集體是力量的源泉,眾人是智慧的搖籃。
【第35句】:爺爺要澆花時,一會兒叫奶奶去幫忙拿水壺,一會兒又吩咐奶奶去放水。奶奶不耐煩地說:“你呀,吹簫還讓別人幫你捺眼,自己凈圖省事!”(安徽·宣州)
【第36句】:【春蟹夏鱟秋翅冬參】(諺)鱟:節肢動物,有甲殼,生活在海洋中。指春季吃螃蟹,夏季吃鱟肉,秋季吃魚翅,冬季吃海參。一年四季,營養價值極高的美食各有側重。
【第37句】:我從縣城買了幾個蘋果要給姥姥帶回去,可半路上忍不住自己吃了。媽媽知道后,指著我的腦門說:“你啊,心孝嘴不孝,買個燒餅捎不到!”(河南·鄧縣)
【第38句】:【 老天爺不長眼】人世間存在不公、不幸,老天爺不看不 管。不長眼,也說:不睜眼、閉著眼、瞎了眼。清代《官場現 形記》:“老天爺不長眼睛,為什么只管同我們幾個人做對 頭。”
【第39句】:彌勒佛的臉蛋——笑瞇瞇
【第40句】:刀刃上踩高蹺一玩懸(玄)的
【第41句】:那天,奶奶知道我作業沒寫完又去玩兒,就生氣地說:“小孩子,不用心,不知書上有黃金;但知書上黃金貴,高照明燈下苦心。去呀,好好學呀!”(河南·孟州)
【第42句】:突然起霧了,我問媽媽:“秋天為什么還有霧?”媽媽說:“春霧晴,夏霧熱,秋霧連陰冬霧雪。說不定天還晴不了。”(河南·內鄉)
【第43句】:剛買來的馬兒——不合群
【第44句】:【千金難買一句話】(慣)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輕易說話。
【第45句】:開春的蘿卜立秋的瓜——變味了
【第46句】:【孔夫子打呵欠——滿嘴文氣】(歇)指說話文縐縐的,書生氣十足。常含責罵或譏諷意味。
【第47句】:【墊踹窩】(慣)踹窩:路面上踐踏而成的坑窩。本指墊平踹窩。比喻供人踐踏,代人受過。
【第48句】:壁頭上掛蒲席——不像話(畫);不成話(畫)
【第49句】:六月的雷——響得很
【第50句】:我和母親挖地回來,我怕踩壞自家的莊稼苗兒,就走在別人家的地里。母親生氣地說:“東西地,南北館兒,人人都有個偏心眼兒。我可不喜歡你這樣,快出來!”(河南·西平)
【第51句】:【七個頭,八個膽頭多不怕砍,膽多不怕嚇】形容不怕 死,敢冒險。清代《好逑傳》:“我只道鐵兄是七個頭八個膽 的好漢子,卻原來青青眉目,白白面孔,真無異女子。”
【第52句】:【緊火粥,慢火肉】(諺)熬粥要用快火,火慢了容易焦鍋;燉肉要用慢火,火快了很難燉爛。指熬粥與燉肉,火力大小快慢各有不同。 也作“緊鍋粥,慢鍋肉”。
【第53句】:【沒有好種,長不出好苗】(諺)種:種子。指農作物沒有好種子,就長不出好禾苗來。比喻父母品行不正,子女就很難學好。
【第54句】:【拜師不如訪友】強調向所有的人學習。《新鳳霞回憶 錄》:“好心人為我指出明路:拜師不如訪友,要向所有的老 演員學。”
【第55句】:【苦瓜纏上黃連——一樣是苦】(歇)后一個“苦”字,本指味道苦,轉指痛苦。指兩人的經歷都一樣苦。
【第56句】:【悶葫蘆不開竅】釋義:比喻人固執,死心眼兒,不容易說通。例句:你這小猴子!我說怎么悶葫蘆不開竅呀,原來等支書回來好邀功領賞呵?哼,你別美!
【第57句】:【瞎指揮】(慣)指不顧實際情況地發號施令。
【第58句】:【人咸躓于垤,莫躓于山】見“不躓于山,而躓于垤”。
【第59句】:【大丈夫能屈能伸】(諺)指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漢既能受得了委屈,忍辱負重,也能在得志時施展抱負才華。勸人暫作退讓之話。
【第60句】:隔山買牛——不知公母
【第61句】:鄰村有一家人,兒子把父親打成了重傷。我爸爸評價說:“這叫寵子不孝,肥田癟稻。”(安徽·合肥)
【第62句】:【參謀一群,當家一人】(諺)對問題出謀劃策的人可以有很多,但歸納意見、作出決斷還要靠一人做主。指遇事需要集思廣益,但最后必須主事人拿定主意。
【第63句】:【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指人浮于事,或工作拖 拉,作風閑散。成語:無所事事。《北京日報》( 1982,10, 31):“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現象,已經沒有 了。”
【第64句】:【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諺)指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終歸躲不過去。
【第65句】:【占上風】(慣)指占有優勢。
【第66句】:【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釋義:借指事情自有公論。例句:你啥話也別說,只管放聲大哭,一天哭它三場,你哭不上三天,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論短長。
【第67句】:我玩到很晚才回家,一進門,媽媽就埋怨開了:“像你這樣,若能考上大學,我就巴掌煎干魚。”(江西·吉安)
【第68句】:【拳不打少林,腳不踢武當】(諺)少林、武當為我國傳統武術兩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稱,武當派以腿功著稱。指習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當派比腿功。
【第69句】:【 搖羽毛扇子】戲曲中扮演軍師之類的人物,常手執鵝毛 扇,借指出謀劃策。相關的:狗頭軍師。丁玲《太陽照在桑 干河上》:“咱們都是老實人,別人有搖羽毛扇的,賽諸葛。”
【第70句】:【七條腸子,八個肝花】(慣)肝花:肝。形容人多心不齊。
【第71句】:【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做事另有企圖。成語:別有用 心。柳青《種谷記》:“我早看見行政請女客引外甥,就是請 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第72句】:【牛不喝水強按頭】強迫沒有用。喝水,也說:吃草。《北 京日報》(1985,2,13):“強扭的瓜不甜。如果牛不吃草強按 頭,硬要人家棄長就短,到頭來,只能是事與愿違。”
【第73句】:捧著鮮花坐飛機——美上天了
【第74句】:【狐貍精問路——沒有好道道兒】(歇)道道:本指道路,轉指主意、心計。指不安好心。
【第75句】:老牛掉進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76句】:【屬狗熊的——記吃不記打】(歇)指人只貪圖眼前利益,不記取挨打吃虧或受苦難的教訓。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77句】:【褲襠里放屁——兩岔】(歇)褲襠:兩條褲腿相連之處。指兩個人走岔了或兩人想在兩處。 也作“褲兜子里放屁——兩岔”。
【第78句】:仙女下幾——飄飄然
【第79句】:【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能人也需要幫助。類 似的:好人三個幫,好樹三個樁。古華《芙蓉鎮》:“俗話講, 一個籬笆三棵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我不是好漢,但我手下 需要幾個得力的人。”
【第80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謂看情況如何,以后再看結果。馬 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打量你們這些毛賊也成不了器!二 老爺沒有工夫和你們磨牙。騎驢看唱本,咱走著瞧!”
【第81句】:【扶貧要扶本】(諺)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狀態,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指扶貧不只是解救目前困難,更要從根本上使之走向富裕。
【第82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眾喜愛的家常菜。豆腐不僅味美價廉,營養豐富,還具有相當的養生保健作用,自問世以來,頗受大眾的喜愛。中國是豆腐的故鄉,這種傳統美食的歷史可追溯到漢朝。據五代謝綽《宋拾遺錄》載:“豆腐之術,三代前后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傳其術于世。”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葉子奇的《草目子》,羅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發明權歸功于西漢淮南王劉安。有詩為證,明代一個名叫蘇平的人創作了一首豆腐詩:“傳得淮南術最佳,皮膚褪去見精華。一輪磨上流瓊液,有沸湯中滾雪花。瓦缸浸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個中滋味誰得知,多在僧家與道家。”這首詩通俗易懂,只有兩個地方需要稍作解釋,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劉安;一是“蟾”,指明月。據說,劉安的這項發明得益于他的神仙夢。劉安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被封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煉丹之術,潛心煉丹欲求長生不老。眾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和他有關。劉安一生耽于修煉丹藥,他在一次煉丹過程中用磨制的豆汁來培育丹苗,結果豆汁與鹽鹵意外凝結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終走進了千家萬戶,還漂洋過海到了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等周邊國家。現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第83句】:【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荊棺】湖南省淚羅江一帶曾流傳“九 子不能葬父”的故事。借指人多辦事互相推委不負責任,一 個人無法推委,倒可以辦成。荊棺,也說:金頭。臺灣《明 報》(1982,6,25):“她一點眼淚也不流,馬上到城里打造了 半個金頭安在父親的頭上,使父親能夠全尸入殮。事情辦 好了,她才放聲大哭……這叫做‘九子不葬父,一女打金 頭’。”
【第84句】:【各打五十大板】(慣)比喻不論是非曲直,對當事各方給予同樣的懲罰。
【第85句】:【 想過河又怕濕了腳】做事有顧慮,怕不利。類似的:又想 過河,又怕脫褲子。姚雪垠《李自成》:“經過這一夜暢談,特 別是自成已經流零出挽留之意以后,他知道他要么就入伙, 要么就斷然拒絕,不容他想下水又怕濕了腳。”
【第86句】:【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偶然的疏忽是難免的。古華《相思 樹女子客家》:“可是人有失手,馬有失蹄,她為了跟一個卡 車司機談戀愛,在公社單身宿舍里,被喬三臘手下的人‘拿’ 了‘雙’。”
【第87句】:【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諺)指十五夜晚的月亮是最圓的,但過了十五卻是一夜比一夜虧缺。泛指世間的一切事物,最圓滿的時候,也就是走向衰落的開始。
【第88句】:【賣不了的秫秸——戳那兒了】(歇)秫秸:去掉穗的高梁稈。戳:本指豎立放置,轉指站。形容人受到冷遇,晾在那兒或愣在那兒。
【第89句】:【升西天】見“上西天”。
【第90句】:【入深水者得蛟龍,入淺水者得魚蝦】(諺)比喻敢冒風險、下大苦的,才有可能獲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價,就只能有小收獲。
【第91句】:【雞腳高來鴨腳低】釋義:比喻人心下齊,步調不一致。例句:俗話說:“猛火烤不出好燒餅。”綠竹村這一陣風搭起來的互助組,合作沒多久,雞腳高來鴨腳低,組里就發生矛盾了。
【第92句】:【順著毛兒摸撫】愛動物(貓狗等),得順著毛。借指遷就 迎合,或利用特點。類似的:跨順毛驢。成語:因勢利導。 西戎《蓋馬棚》:“倔毛驢,順著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沖 著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第93句】:個人孤舟漂海,集體…巨輪出江。
【第94句】:心口窩里跑馬——寬宏大量
【第95句】:我的同學小明學習很用功,而我卻整天貪玩。爸爸批評我說:“你真是人家發財,你發愣!”(江蘇·阜寧)
【第96句】:玩具店里的娃娃——有口無心
【第97句】:【礅葫蘆摔瓢】釋義:礅:把東西重重地放下。指人心中不滿,摔摔打打,拿器物出氣。例句:兒子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知道想媳婦,老子沒給他說個來,墩(礅)葫蘆摔瓢,總是不好出氣,當爸爸的心里過不去呀!
【第98句】:【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諺)指年景是旱還是澇,在農歷的七月十五就見了分曉;農業是豐收還是歉收,在農歷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第99句】:【 老雞不上灶,小雞不亂跳】比喻長輩帶壞晚輩。類似的: 大狗爬墻,小狗照樣。成語:上行下效。韓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網》:“老雞不上灶,小雞不亂跳。我實話說,你們家銅 鎖、香草,也包括棗花,都是叫你給拐帶壞的。”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快手文案素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