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兩個盤子十條魚——多魚(余)
【第2句】:【年好過,月好過,日子難過】(諺)指年節的交接,月份的交接,好在都是短暫的一天,容易混過;只有這一天接一天無盡頭的困苦日子,最是難熬。
【第3句】:【秋茄晚結.菊花晚發】釋義:秋茄結果晚,菊花開花遲。比喻年齡雖大,但仍能有作為。例句:“卻不道秋茄晚結,菊花晚發,我雖然老便老,似京棗,外面皺,里面好。”
【第4句】:【不信好人言,吃虧在眼前】(諺)好人:指正直、無私且有遠見的人。 指不接受好心人的忠告,必定會遭逢倒霉的事。
【第5句】:【 上得山多終遇虎】借指容易遇到危險。臺灣李敖《傳統 下的獨白》:“上得山多終遇虎,最后什么下場自不消說。”
【第6句】:【只見食,不見鉤】(慣)比喻只看見誘人的利益,沒看見背后的陷阱。
【第7句】:【無風不起浪】發生事情有原因,多指不好的事情。類似 的:無風難起塵。浩然《艷陽天》:“無風不起浪,要是沒有一 點影子,社員們絕對不會這樣議論你。”
【第8句】:眼鏡蛇打噴嚏——滿嘴放毒
【第9句】:【好鞋不踏臭糞】(諺)比喻善良的人要遠離邪惡小人,以免招惹是非,玷污了自己清白的名聲。 也作好鞋不踩臭狗屎。 新鞋不踩臭狗屎。
【第10句】:劉伯伯常因為丁點兒大的事,生一肚子氣。鄰居張爺爺勸他:“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要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呀!”(四川·內江)
【第11句】:【惹禍招災,問罪應該】(諺)指因行為不軌而惹下了禍,招來了災,就應該受到法律的查處和制裁。
【第12句】:【天上掉餡餅】(慣)比喻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或好處。也比喻不可能實現的好事。
【第13句】:老母豬上講臺——大嘴說客
【第14句】:【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釋義:比喻故意說某些話給別人聽。例句:二嬸心里說:“老東西,你這是黃鼠狼唱曲,專給小雞聽。”
【第15句】:【石頭蛋腌咸菜——一鹽難進】(歇)鹽:諧“言”。進:諧“盡”。指事情說來話長,一句話講不清楚。
【第16句】:【有你哭的時候】意為不要高興得過早,或過于固執,以后 會遇到麻煩。電視劇:“舍不得兩塊錢,因小失大,有你哭的 時候。”
【第17句】:張大叔平時懶散慣了,滿屋子亂七八糟的,可他在外邊卻西裝革履,挺精神。知底細的人都說他是“驢屎蛋外面光,不知里面咋窩囊”。(河南·新野)
【第18句】:【放屁砸了腳后跟】倒霉透頂。類似的:放屁扭了腰。賈 平凹《廢都》:“但出門時,頭卻在門框上碰了,打一個趔趄, 又撞翻了墻角痰盂,臟水流了一地。他罵道:人晦氣了,放 屁都砸腳后跟!”
【第19句】:【怕狼怕虎就別在山上住】(諺)比喻人既然膽小怕事,就干脆別干了。
【第20句】:弟弟很調皮,爸爸讓他喊媽媽回來吃飯,他跑到別人家去看電視;讓他做作業,他卻手不識閑兒地玩玩具。爸爸生氣地說:“叫你去東你去西,叫你打狗你攆雞。你這是前襟穿在后背上,盡跟我反著板兒,別筋兒哩!”(河南·汝南)
【第21句】:堿地里的莊稼——稀稀拉拉
【第22句】:【抓起紅土當朱砂】(慣)朱砂:一種紅色的無機化合物,無毒,可做顏料,中醫入藥。比喻好壞不分,真假不辨。
【第23句】:有一道數學題,爸爸給講了一遍,我還沒弄懂,他卻做別的事情去了。我對媽媽說:“爸爸輔導他班里的學生那么認真,可是對我……”媽媽接過我的話說:“你爸是家里的和尚不做家齋。”(安徽·廬江)
【第24句】:出了土的陶俑——總算見了天日
【第25句】:【口惠而實不至】(慣)指口頭上給人好處卻并不兌現。
【第26句】:【大水沖了龍王廟】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因為誤會,本是一家人或親朋好友鬧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語也來自一個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岸邊有座龍王廟,離龍王廟幾里遠的地方有塊菜園子,菜園子緊挨著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種菜的老頭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倆聊天時,老頭神秘地對和尚說:“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畝菜園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澆,可自從昨天開始,等我去澆園子時,菜園子已經澆過了,也沒看見是誰給澆的,你說怪不怪?”和尚聽了也覺得奇怪,決定去看看,弄個水落石出。當晚,老和尚早早地來到菜園,在離井口不遠的地方藏起來觀察動靜。天快亮時,忽聽“咔嚓”一聲,從井內射出一道白光,接著“撲棱”一下從井里飛出一只像鵝似的怪物。只見它兩只大翅膀忽扇了幾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間,那只怪物又飛人井內。和尚到井邊看時,菜園已全澆好了。一連三個夜里都是如此。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憑借武功,帶了把寶劍,等那個怪物一飛出井口時。一個箭步上去猛刺了幾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頭栽人井中。頓時“轟隆”一聲巨響,井裂開有幾畝大的口子,大水翻滾,眨眼間,連幾里外的龍王廟也成了一片汪洋。龍王大怒,帶領水兵前來與怪物交戰,戰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敵眾,現了原形。原來他是龍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條,被貶出東海,受罪三年。三太子為了立功贖罪,想在凡間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劍,一怒之下,掀開海眼,淹了龍王廟,與龍王交戰時又不敢泄露天機,造成一場誤會。后來,人們在議論這事時,都說“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第27句】:【蛤蟆蝎子屎殼郎,各人覺著各人強】(諺)蛤蟆、蝎子和屎殼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蟲,可它們各自還覺得它們了不起。比喻素質低劣的人往往還盲目自大。
【第28句】:【橫草不拿,豎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閑懶。草,也 說:針。老舍《四世同堂》:“無論她怎忙,他依然橫草不動, 豎草不拿。”
【第29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釋義:徐庶:三國時謀士,曹操把他騙到曹營,但他下決心不給曹操出謀劃策,不發表意見。例句:全隊上下一百好幾十雙眼珠轉都不轉地盯著他,眼巴巴地等他開口。他倒好,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第30句】:【清水下雜面——你吃我看見】(歇)雜面:用綠豆、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條,下在鍋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很清楚。指對方想做什么事情,安的什么心,自己看得非常清楚。
【第31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32句】:【強龍不壓地頭蛇】強龍,比喻能力強大的人;地頭蛇,比 喻地方上有勢力的人。謂地頭蛇不好對付。姚雪垠《李自 成》:“他們以為強龍不壓地頭蛇么?我才不信這地頭蛇有 多么厲害!”
【第33句】:【送佛送到西天】(諺)西天:佛教指佛祖所居的圣地。要送佛祖,就必須送到西天。比喻幫人要幫到底。 也作送佛送到西天,幫人幫到周全。 送人送到家,救人救到底。
【第34句】:【不冷不熱,五谷不結】(諺)五谷:說法不一,一般指稻、黍、稷、麥、菽,也泛指各種糧食作物。指氣候如果沒有冷熱的變化,五谷就不能生長成熟,結出果實。 也作“不熱不冷,五谷不生”。
【第35句】:【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諺)東西必定自身先腐爛了,然后才生蛆蟲。比喻若內部先有弱點或腐敗,壞事或奸邪就容易發生滋長。
【第36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慣)本想打人,卻傷了自己。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也作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 搬磚打人砸了自己的腳。 搬石頭壓自己的腳。
【第37句】:石灰木炭一把抓——黑白不分
【第38句】:【雞一嘴,鴨一嘴】(慣)1斥責人在別人談話時亂插嘴。2比喻人多嘴雜,意見不統一。3比喻議論紛紛。
【第39句】:【敲鑼賣糖,各執一行】釋義:比喻各干各的,互不干連。例句:他們見我對他們望,有一個猴子臉的人,口中自言自語道:“朋友敲鑼賣糖,各執一行。”
【第40句】:【一箭射兩只老鴰】一舉辦成兩件事。成語:一舉兩得、一 箭雙雕、一石二鳥。徐光耀《平原烈火》:“把車子扣下,叫他 光桿兒回去。他賠幾回本,以后就不出來了,我們也有車子 騎了。這叫什么?一箭射兩個老鴰。”
【第41句】:不吃桑葉的老蠶——凈是絲(私)
【第42句】:【老皇歷】“老皇歷”比喻陳舊過時的規矩。那么,“皇歷”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個演變的過程。我國自古重視歷法。西漢以前,我國使用六種古歷法,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傳說黃帝歷最為古老。唐朝詩人盧照鄰《中和東·歌登封章》:“炎圖喪寶,黃歷開璇。”黃歷就是黃帝歷的簡稱,所以人們習慣稱歷書為黃歷。另外,“黃歷”也叫“皇歷”。因“皇歷”的封面多用黃色紙張,故也被稱為“黃歷”。歷朝歷代都有歷法,不過都是以黃歷為基礎。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編制了我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歷書《宣明歷》,并宣布今后歷書必須由皇帝親自審定,官方印刷。從此,歷書就被稱作“皇歷”了。 “皇歷”里面記載的歷法,一般是以年為限,第二年就應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歷”來查看今年的歷法,那一定是錯誤的。因此,過時的“老皇歷”是使用不得的。不能與時俱進,堅持舊觀念,拿老規矩辦事,往往容易出錯,就被人們譏笑為“老皇歷”。
【第43句】:藥鋪里賣棺材——往壞處想
【第44句】:鏡子里的影子——空虛
【第45句】:【半夜吃黃瓜——不知頭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細或經過。 也作半夜吃黃瓜——摸不著頭腦。 半夜摸黃瓜——不知頭尾。
【第46句】:【娃子不哭奶不脹】小孩沒哭,無須喂奶;奶不脹,無須擠。 指沒有發生什么麻煩,暫時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這 里‘娃子不哭奶不脹’,為什么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 口哭?”
【第47句】:一馬不行百馬憂。
【第48句】:【 眼里插棒棰實在受不了】無法容忍。梁斌《紅旗譜》: “你不要忘了,朱老忠,朱老明,嚴志和他們就在咱的眼里插 棒棰。”
【第49句】:【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諺)真人:本指成仙或修煉圓滿的人,此處指本領高強的人。指真正本領高強的人,不輕易顯露高超的技藝。
【第50句】:【眼淚泡著心】(慣)比喻生活中有太多的痛苦和悲傷。
【第51句】:【生米做成熟飯】已為既成事實,無法改回原樣。成語:米 已成飯、木已成舟。趙樹理《三里灣》:“他想,再要不積極活 動,眼看生米做成熟飯,就無可奈何了。”
【第52句】:【身子掉下井,耳朵掛不住】謂無法挽救。或說:身子掉下 井,鼻子鉤不住。成語:無濟于事。張賢亮《習慣死亡》:“我 身子掉到井里了,靠耳朵也掛不住,人死了要雙好手有什么 用?”
【第53句】:【與其欠錢,不如賣田】(諺)欠錢:借債。賣田:變賣財產。寧愿變賣家業,也不去借債欠人錢。指借債付息,殊不可取。
【第54句】:八仙桌旁的老九——沒有位子
【第55句】:【掉進悶葫蘆里】見“跌進悶葫蘆里”。
【第56句】: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背(輩)
【第57句】:【騎著驢騾思駿馬】釋義:比喻人的欲望沒有止境。例句: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58句】:楊家將上陣——不分男女
【第59句】:【掉片樹葉子都怕打破頭】見“樹葉子掉下來都怕打了頭”。
【第60句】:一次,同伴和我一起到地里拾花生,把外衣丟在了地里。他媽媽知道后嚷道:“這孩子老是捉住個麻雀,丟掉了個老公雞。”(河南·尉氏)
【第61句】:星期天,我買了兩塊自己愛吃的巧克力,心想,自己吃一塊,留給哥哥一塊,結果吃完了自己的那一塊,忍不住把哥哥的那一塊也吃了。紙里包不住火,哥哥知道了這件事,開玩笑地說:“妹妹,有肉莫埋在碗底下吃,這樣吃下去的東西,多沒滋味啊!”(湖南·醴陵)
【第62句】:【河里無魚市上取】(諺)河里沒有魚,到市場上就能買到。指出產的地方缺貨,聚賣的市場上卻有的是。也指這里沒有那里有,要把眼界放寬點。 也作“河里沒魚市上看”。
【第63句】:沉香木當柴燒——屈了材(才)
【第64句】:【近水樓臺先得月】釋義:靠近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處。例句:鳳琴真有這樣的鐘愛之情,為什么不單獨寄信給他?摻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場子里的瘋姑娘們,安能不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把給他的信拆開呢?
【第65句】:【好漢餓不得三日】(諺)再壯實的漢子,也經受不住連餓三天。指饑餓對人的威脅極大,在饑餓面前,任何人的忍受力都是有限的。 也作“好漢經不起三天餓”。
【第66句】:【魚見餌不見鉤,人見利不見害】(諺)餌(er):誘魚上鉤的鉤頭肉。 魚只見香餌,不會想到因此喪命;人只見錢財,很少顧及背后的陷阱,指眼前的利益會誘發致命的災禍。
【第67句】:烏鴉當向導——把人帶到死尸堆
【第68句】:【一不做,二不休】做事下狠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茅盾《子夜》:“到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 了!”
【第69句】:【拉下臉來】(慣)指很生氣或不顧及情面。 也作“拉下臉皮”。
【第70句】:【行得端,走得正】行為端正,沒做過壞事情。成語:光明 正大。浩然《艷陽天》:“他敢說,自己走的正,行的端,是個 最光明磊落的人。”
【第71句】:耗子鉆書柜——皎文嚼字
【第72句】:【吹枕邊風】(慣)指妻子向丈夫灌輸自己的觀點或提出要求。 也作“吹枕頭風”。
【第73句】:【烏金更比黃金貴】烏金,比喻墨,借指知識文化。謂知識 比財富重要。《北京日報》(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烏金更比黃金貴。指的是金錢再有價值,也沒有知識 (墨)貴重。今天細細想來,此話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第74句】:“一人一個腦,做事沒訣竅;十人十個腦,辦法一大套。”這句話果然不錯。晚上寫作業的時候,有一道數學題,我怎么也解木出。這時,哥哥走過來,只簡單地啟發了我幾句,就開拓了我的思路。不一會兒,這只“攔路虎”就被我征服了。(廣東·龍門)
【第75句】:山頭上的草——根子硬
【第76句】:山里的石頭——雷打不動
【第77句】:【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不用費心尋找,眼前就能找到。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嗨,不用找!遠在天邊,近在眼 前,現成兒就擺著一個呢!”
【第78句】:【嘴是嘴,眼是眼】(慣)比喻分清誰是誰非,毫不含糊。
【第79句】:菜瓜打驢——兩下都去了
【第80句】:【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諺)山不同,長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應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環境變了,人的思想、習慣也得跟著變。
【第81句】:小林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正在學習的安安說:“快去看啊!那邊有人在打架。”安安連頭也不抬,低語道:“那邊火燒山,和我啥相干?”(湖南·東安)
【第82句】:【有酒膽沒飯膽】(慣)比喻虛張聲勢,貌似膽大,其實內心虛弱,膽子很小。
【第83句】:【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面】(歇)木锨:揚場用的木制農具,形似鐵锨,長柄大頭。本指木锨大的一頭在后面,轉指更重要的人、事或更嚴重的事情還在后面。 也作老鼠拖木锨——大頭在后邊。 耗子拉木锨——大頭在后。
【第84句】:【 人非圣賢,誰能無過】人難免有過錯,不必灰心。浩然《艷 陽天》:“年輕人,沒經過事,少鍛煉呀。人非圣賢,誰能無過 呢?”
【第85句】:【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釋義:三國:指羅貫中著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看《三國演義》掉下了同情的眼淚,在為古人擔憂。比喻擔憂是多余的,沒有必要。例句:你不是吃奶的孩子了,該咋樣做你自個瞧著辦!我說這話也不過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反正你今后在外的一切行為都與本號無涉!
【第86句】:【愛花花結果,愛柳柳成蔭】(諺)關愛花,花就會結出果實;關愛柳,柳就會長出綠蔭。比喻在哪方面花心思較多,就會在哪方面得到回報。
【第87句】:【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諺)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總稱。春天正是百鳥生育的季節,打死一只母鳥,就會餓死一窩雛鳥。指人要有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護雛鳥幼獸的觀念。
【第88句】:老驢吃荊條——肚里會編
【第89句】:【人家偷驢他拔橛兒】(慣)橛兒:拴驢的樁子。別人偷走了驢,他去拔樁,結果被抓住。比喻別人得了好處,他去代人受過或承擔責任。 也作人家偷牛,叫他拔樁。 人家偷牛,你拔橛子。 人家偷驢,你拔橛兒。
【第90句】:三伏天的爛魚——臭東西
【第91句】:宋江的綽號——及時雨
【第92句】:【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諺)有錢有勢時,不管相識不相識都來結識;貧窮潦倒時,就連親戚也不來接近。指人情冷暖,嫌貧愛富。 也作富貴人求合,貧窮親不睦。 富貴有親朋,貧困無弟兄。
【第93句】:偉偉整天說話“呱呱”叫,能把死蛤蟆說活,可到考試就傻了眼。同學們都說他是“三斤鴨子,兩斤半的嘴,去掉嘴沒貨了”。(江蘇·邳州)
【第94句】:【棉花卷兒打鑼——沒音】(歇)棉花性軟,卷成卷兒,打鑼不會發出聲音。本指沒有聲音,轉指沒有反響或回音。
【第95句】:【一竅通,百竅通】(諺)竅:竅門,事情的關鍵。指遇事能抓住關鍵與要害,就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第96句】:【破財免災】(諺)破費了錢財,可以免除災禍。舊指丟失或耗費了錢財,能換來人的安樂。用來安慰失盜或意外破財者的常語。 也作“破財消災”。
【第97句】:皇帝祠堂——太廟(妙)了
【第98句】:【中吃不中看】(慣)中:適于。好吃不好看。比喻人有本事,但長相不濟。
【第99句】:【冷水要人挑,熱水要人燒】凡事要人去做。類似的:茶要 人燒,水要人挑。陳登科《赤龍與丹鳳》:“冷水要人挑,熱水 要人燒。你幫我洗碗,我咋能不謝呢?”
上一篇:2024很現實的民間俗語經典俗話,收藏起來做簽名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