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五更】中國有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餃子拜年。那么,“五更”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把夜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或梆子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相當于一個時辰,也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在秋分時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曉時分,正所謂“雞鳴五更”。
【第2句】:媽媽特意為我做了紅燒魚,可我又想吃清蒸的了。媽媽笑著說:“你不是神仙想成仙,成了神仙又想人間。為時已晚,就吃這吧!”(四川·榮昌)
【第3句】:【主席】“主席”在我國現在指國家、團體或會議等最高領導職務。“主席”一詞很多人認為是外來詞,實際上“主席”是中國的特產,源于中國古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設施。我國古代沒有桌、椅、板凳,室內先鋪筵,然后再放上席。筵較寬大,故用來鋪地,席較小是給人生的,古人人室先脫鞋,再走過筵,坐在席上。現在朝鮮、韓國和日本人的室內生活,基本上還是這樣,據說是由中國傳人的。入席時,客人有客座,坐時讓長輩坐在里頭,以示尊重,人多時,長輩就獨居一席,這就是主席。《論語》中有一句話:席不正不坐。說的是坐的規矩,席子一定要擺正。《禮記》中也有這樣一個規定: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五個人以上,德高望重者必須另坐一張席子,這就是主席。這個“主席”稱謂后來被叫開,就漸漸演變成現在的會議主持人或國家、團體的領導人的最高職位名稱了。
【第4句】:【一日官司十日打】(諺)十日:泛指多日。只要進了衙門打官司,就不會干干脆脆結束的。指打官司是耗時間的事。
【第5句】:【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釋義:比喻心里有話不說,別人不會明白。例句:何不早說?天色將明,郡公老爺將次升帳,引你進見這個。正是: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
【第6句】:【人叫人千聲不應,貨叫人點首而來】(諺)點首:點頭。商場中,賣貨人任你千百聲吆喝,也吆喝不來顧客;但只要貨物好,信譽高,顧客就會主動前來。指貨物銷路好,全憑貨真價實有信譽。
【第7句】:半天云里掛口袋——裝風
【第8句】:【知道鍋是鐵鑄的】知道原委。鐵鑄的,注定,兼含無法改 變之意。清代《醒世姻緣傳》:“珍哥問了抵償,方知道鍋是 鐵鑄成的,扯了晁大舍號啕痛哭。”
【第9句】:【得罪燒茶的喝涼茶,得罪伙夫吃剩飯】(諺)惹惱了燒茶的,就得喝冷茶;惹惱了做飯的,就得吃剩飯。 指要想在某方面辦成事,就萬不可搞壞這方面的人事關系。
【第10句】:【老虎推磨——不聽這一套】(歇)套:本指牲口套兒,轉指量詞“套”。指不接受或不理睬別人的一套說法或做法。 也作老虎推磨——不聽那套。 老虎拉碾子——不聽那一套。
【第11句】:【天有陰睛,月有圓缺】釋義:比喻人生之路,有時平坦幸運,有時坎坷倒霉。例句:我安慰他說:“‘天有陰晴,月有圓缺’。碰上這種東西。算咱們倒霉。”
【第12句】:【 閉上眼睛也能做到】極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輕的一輩》: “你倒愛聽閨女說,眼不好又不是繡花,這點點活兒,閉上眼 窩也能干了!”
【第13句】:【朝喂貓,夜喂狗】見“日飼貓,夜飼狗”。
【第14句】:【三錢銀子買個老驢——自夸騎得】(歇)只用三文錢買來的老驢,肯定不能騎,卻自夸能騎。指人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第15句】:【長嫂為母】(諺)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親一般。指尊敬長嫂,要和尊敬母親相同。
【第16句】:【鐵身上的蚊子——無著嘴處】(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指插不上嘴,無話可說。
【第17句】:麥芒掉進針眼里——巧上加巧
【第18句】:臉上長瘡——面子上不好看
【第19句】:【有愁皆苦海,無病即神仙】(諺)人只要愁煩不斷,那就是陷入了苦海;只要健康無病,那就是過上了神仙生活。指人生最苦的是憂愁,最樂的是健康。
【第20句】:歪墻開旁門——斜(邪)門
【第21句】:【一肥遮百丑】(諺)指人的身體肥實就能遮掩生理上的其他缺點。 也借指有財有勢的人,憑著財勢就可掩蓋自身行為的種種劣跡。
【第22句】:開山平地——積少成多
【第23句】:【有智不在年高】(諺)有智謀不在于年齡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第24句】:【一支筷子不能調炒面,一只腳不能走路】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孤單,辦不成事。例句:以前跟你們喝血酒的那些奴隸主都去了,只剩下我阿達一個人。“一支筷子不能調炒面,一只腳不能走路”,我阿達沒有辦法,只好派我去同共產(黨)假靠攏。
【第25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慣)明知有危險,仍然冒險前行。比喻無所畏懼,敢于冒險。 也作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向虎邊行。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第26句】:綠豆掉進芝麻里——總覺得自己大
【第27句】:【大漢不癡,就是活寶】(諺)大漢:彪實的漢子。指彪實的男子漢只要不癡不呆,就是可貴的人才。 也作“大漢不呆便是寶”。
【第28句】:在學校,有的同學做作業雖然很快,但出錯也多,老師總會說:“吃得快哽得多,寫得快錯得多。”(四川·遂寧)
【第29句】:稻谷成熟了,我和弟弟到鄉下的姑姑家去幫著收打。看到弟弟沒有撿起落在田里的谷子,姑姑說:“記住,細收要細打,顆粒要還家!”(廣東·龍門)
【第30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句俗語有混日子、消磨時光的貶義。生活中,有人遇事敷衍,得過且過,湊合著混日子,于是就會被別人戲稱為撞鐘和尚,甚至說連鐘也撞不響。那么,這一俗語源出何處呢?原來,出家人里確有專司撞鐘之事的和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鐘,指的是寺廟里的晨昏鐘。據佛家講,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種煩惱,所以,按以前的寺規,就是在早晨和黃昏各敲一百零八下的鐘,以清除人生的煩惱,稱為晨昏鐘。撞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存在一套嚴格的規定。撞鐘前,和尚必須默誦佛經,誦畢方能撞鐘。在撞鐘時要撞出輕重緩急的節奏,抑揚頓挫的韻律。晨昏兩次鐘,緊七下,緩八下,平平二十下,是為一通。如是者三,名為三通,共擊一百零五下,再撞三下,前后共撞鐘一百零八下。做一個合格的撞鐘和尚談何容易,故被挑選上的弟子不僅手腳麻利,腦子靈活,責任心強,而且還要精通經文,方可稱職。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撞鐘的和尚必須在二十分鐘之內敲完一百零八下,而且最后一下必須敲在十二點整(零時),差一秒不行,過一秒也不行,最后一下“夜半鐘聲到客船”。如此分秒不差的撞鐘功夫,實在令人嘆服。據說敲完鐘的和尚每回都有“猶如卸下千斤擔”的感覺。真是“鐘上一分鐘,鐘下十年功”啊。無奈俗人不解其中味,誤認為撞鐘的和尚輕松自如。真要是能像和尚一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那工作就是高標準了。
【第31句】:挖了眼睛的判官——瞎鬼
【第32句】:【楚人沐猴而冠】釋義:沐猴:獼猴。冠:戴上帽子。楚國人給獼猴戴上帽子,使其裝成人樣。比喻人虛有儀表或地位,并沒有本領。例句:韓生趨出,顧語他人道:“我聞里諺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驗,才知此言不虛了。”
【第33句】:【誰給你嘴上貼著封條】釋義:沒有人不讓你說話。例句:內當家急了,一骨碌爬起來,穿衣服,“你這人真是,誰給你嘴上貼封條咧!”
【第34句】:【綿里針,肉里刺】(慣)綿:絲綿。 藏在綿里的針,扎在肉里的刺。形容人外表和善,內心刻毒。
【第35句】:【擺架子】(慣)指高傲自大,裝腔作勢。
【第36句】:新郎官戴孝——悲喜交集
【第37句】:小人手多,老人口多。
【第38句】:【虎門無犬種】出自名門的人,不會太差。相關的:將門出 虎子。茅盾《子夜》:“這就出山了!我原說的,虎門無犬 種!—一自然要請客羅!”
【第39句】:【千金念白四兩唱】(諺)念白:也叫白口,戲曲表演中的道白。道白可值干金,唱只值四兩。指戲曲表演,唱詞遠不知道白難度高。
【第40句】:巖石上的樹木——自有活法
【第41句】:賣肉的殺羊——內行
【第42句】:緊著褲帶數日月——難過
【第43句】:【魚兒掛臭,貓兒叫瘦】(諺)魚掛得時間長了,就要發臭;貓吃不到魚,叫得時間長了,就會消瘦。指該舍的不舍,該得的不得,會落得兩敗俱傷。
【第44句】:【多磕頭,少說話】指恭敬謹慎。鄧友梅《那五》:“你去了 多磕頭少說話,他見你服了軟,也未必會怎么樣。”
【第45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腳】傷害別人,會遭到報復。清代《三俠 五義》:“那人忙中有錯,忘了打人一拳,防人一腳,只聽 ‘拍’,面上早已著了石子,哎喲一聲,顧不得救他的伙計,負 痛逃命去了。”
【第46句】:【糊涂蟲】“糊涂蟲”喻指那些不明事理,對事情的認識模糊或混亂的人。它源自古代的一個傳說。據說從前有個縣官,審判案子不明是非,老百姓都很怨恨他,把他叫做糊涂蟲,并且作了打油詩來諷到他。縣官不知道這是諷刺自己,反而下令捉拿糊涂蟲,而且下令務必在三日之內捉到三個糊涂蟲,少一個也不行。公差們發現一個頭頂包袱、騎在馬背上的人,感到很奇怪,就問:“你為什么不把包袱放在馬身上?”那人回答說:“我擔心馬馱得太重,頂在我頭上,可以節省馬力。”公差一聽這話,就說:“這個人可以算一個糊涂蟲了,帶他去見官!”公差們走到城門口,見一個手拿竹竿的人想進城,豎著拿城門太低,橫著拿誠門太窄,就是進不去。公差只好先拿他們兩個去交差。縣官聽了公差的報告,對拿竹竿的說“你為什么不把竹竿鋸成兩截拿進城來?”公差們一聽,說:“報告老爺,第三個糊涂蟲查到了。”縣官忙問:“是誰,快給我拿來!”公差們說:“等下一任縣太爺來了,我們就把他抓起來。” “糊涂蟲”縣官能當下去,清醒的鄭板橋卻當不下去,難怪鄭板橋說“難得糊涂”。
【第47句】:【同燒一爐香】(慣)比喻有共同的心愿。
【第48句】:【臭寡婦不如香嫁人】(諺)指丈夫死后,與其和外邊的男人鬼混,還不如名正言順地另嫁為好。
【第49句】:【不打不相識】這個俗語的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轉而發展成不僅相識,而且相好,“打”倒成了相識的機遇,壞事變好事。它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因犯案發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又遇到李逵。吃喝間,宋江嫌魚湯不新鮮,叫酒保做幾碗新鮮的魚湯。正好酒館里沒有了新鮮魚,李逵便去江邊的漁船上討魚。打漁的伙計不想給,李逵大怒,與幾個漁人打了起來。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白條”的漁主人張順來了,張順水性極好,將李逵按在水里,嗆得他暈頭轉向,不是對手。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見見宋江!”張順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戴宗向張順介紹}兌:“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張順道:“啊!原來是李大哥,只是小曾相識!”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不成相識。”
【第50句】:【治瘡不能怕剜肉】救急不能心疼好東西。成語:挖肉補 瘡。李準《不能走那條路》:“我想著‘想治瘡不能怕挖肉’, 賣!就想起了賣地。”
【第51句】: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勸不得
【第52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諺)四海:指全國或天下。指普天下的人都親如兄弟。 也作四海皆兄弟。 四海之內,皆為兄弟。 四海內,皆兄弟。
【第53句】:【入門休問榮枯事,觀著容顏便得知】(諺)榮枯:興盛與衰落。進了門不必詢問家門的興盛與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顏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總要表現在人的面容神態上。 也作入門休問吉兇事,觀看顏面自得知。 入門不問榮枯事,但見容顏便得知。
【第54句】:【神怕敬,鬼怕送】(諺)舊指神怕對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災;鬼怕對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對邪惡的人,消極的態度便是敬而遠之。
【第55句】:井底砌房子——深造
【第56句】:【泡在蜜罐里】見“落在蜜缸里”。
【第57句】:爸爸收完橘子,發現樹梢上還有一個,就又爬在人字梯上勉強地把枝頭扳倒過來去摘。橘子到手了,可樹枝也被折斷了。媽媽說:“這是用金彈子打麻雀——得不償失。”(湖南·芷江)
【第58句】:【 不犯王法不怕官】不觸犯法律,便無所畏懼。類似的:理 正不怕官,心正不怕天。沈從文《邊城》:“祖父不作聲了,他 想到不犯王法不怕官,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 辦。”
【第59句】:【打不到狐貍,惹著一身臊】(慣)比喻除害不成,反而惹來了麻煩或災禍。 也作打不著狐貍,反惹一身臊。 打不著狐貍,惹一股子騷。
【第60句】:我小嬸嬸懷孕了,奶奶讓她多吃點,說:“老母豬壯,小豬崽胖。”(安徽·蚌埠)
【第61句】:【富家山野有人瞅,貧居鬧市無人問】(諺)富貴人家即使住在深山里,也有人前去看望;貧窮人家即使住在鬧市里,也沒人問候一聲。 指人情冷暖,趨炎附勢。 也作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第62句】:【羨人吃飯,不如趕緊淘米】(諺)羨:羨慕,眼熱。指想望不如立刻動手實干。
【第63句】:【老的別惹,小的別逗】(諺)不要惹怒老人,不要逗惱小孩。指人到老年往往性格變得倔強,而未成年的孩子又喜怒無常,故老人小孩不可惹逗。
【第64句】:我和爸爸比個子,可是站在凳子上還沒到爸爸的鼻子處,我很不服氣。媽媽在一邊笑著說:“你真是關公面前耍大刀,鄭海霞面前比身高。”(河南·許昌)
【第65句】:【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諺)海干涸了,還可以見到海底;人至死也難知道他的心是什么樣的。 指認識任何事物都比較容易,惟獨人心難測。
【第66句】:【 天機不可泄漏】天機,天的機密,深奧的道理。謂機密事 情不可告訴別人。魯迅《準風月談》:“然而預言的妙處,正 在似懂非懂之間,叫人在事情完全應驗之后,方才恍然大 悟。這所謂天機不可泄漏也。”
【第67句】:【沒吃鮮魚口不腥,沒做壞事心不驚】(諺)不吃魚,嘴上就不會沾上腥味;不做虧心事,自然就不會心驚肉跳。指人不做虧心事,就會心安理得。 也作“不吃魚,口不腥”。
【第68句】:【狗咬秤砣——好硬的嘴】(歇)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嘴:雙關,本指嘴巴,轉指說話。譏諷或責罵人說話生硬、執拗、尖刻。
【第69句】:公雞頭上一塊肉——大小是個冠(官)
【第70句】:樹上擱油瓶——好險;冒險;危險
【第71句】:【里三層外三層】(慣)1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非常多。2形容層次多,一層包著一層。
【第72句】:【一步高,一步低】見“高一腳,低一腳”。
【第73句】:【往上爬】(慣)比喻以不正當的手段謀求提升官職、地位。
【第74句】:【衣是人之威,錢是人之膽】(諺)衣服能表現人的莊重,錢財能使人膽大、自信。指衣服與錢財,是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第75句】:【朝廷不打送禮人】(諺)指送禮與人,只要不是賄賂,原是無可厚非的。
【第76句】:【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謂出了問題,臨時應付,不作根本解 決。或說:頭冷顧頭,腳冷顧腳。《燕山夜話》:“臨時治標的 方法當然也不應該放棄,不過那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罷 了。”
【第77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釋義:比喻人心險惡,難以猜測。“難”又作“怎”。例句:這個郎君也早合當倒運,就吐實話泄機與他,到吃婆娘哄賺了。正是: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
【第78句】:【男兒有淚不輕彈】釋義:男人不輕易落淚。例句:夏競雄的胸中也是波瀾起伏,但在女性面前,卻要男兒有淚不輕彈。
【第79句】:哥哥考上大學后,媽媽準備拼死拼活地也讓我考學。鄰居二伯勸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銅,你還是讓他下地干活吧!”(甘肅·鎮原)
【第80句】:蜘蛛做房子——牽線
【第81句】:【家有三件事,先從緊處來】(諺)家里同時有幾件事,要先揀緊要的做起。指處事要盡先處理緊要、急迫的。 也作家有三件事,先揀緊的干。 家有三件事,先打急處來。
【第82句】:【蛆棗先紅,破蛋先臭】(諺)蛆棗:生了蛆蟲的棗。生了蛆的棗先發紅,有破縫的蛋先發臭。指物變壞從內部開始,人變壞從思想上開始。
【第83句】: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第84句】:【 醬油不吃要吃醋】醋味酸,指產生嫉妒心理。陳登科《淮 河邊上的兒女》:“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劉小狗子醬油不吃, 要吃醋呀!”
【第85句】:【草怕嚴霜霜怕日】釋義:指一物降一物。例句:馬鳳蘭說:“草怕嚴霜霜怕日,惡人自有惡人磨;這一回,有人整他了,他就要垮臺了。”
【第86句】:黃瓜打驢——剩半截兒
【第87句】:【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見“小大姐兒裁褯子——閑時置下忙時用”。
【第88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驚天動地
【第89句】:【船到橋頭自然直】橋洞較窄,迫使船身直線前進。謂有 辦法解決,不必擔心。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船到橋頭 自然直,今年,我想他是沒問題了。有人會為他想辦法的。”
【第90句】:兩個阿姨在吵架,媽媽走過去勸她們:“抬頭不見,低頭見,何必為一點小事兒扯不清呢?”(安徽·太湖)
【第91句】:【抱粗腿】(慣)指攀附有錢有勢的人。
【第92句】:【滾湯潑老鼠,一窩都是死】釋義:比喻全部被消滅或無法存活。“潑”又作“泡”。例句:行者道:“我若打他啊,只消把這棍子往池中一攪,就叫做‘滾湯潑老鼠,一窩兒都是死。’可憐!可憐!”
【第93句】:【七十三,八十四】(慣)形容說話東拉西扯,嘮嘮叨叨。
【第94句】:【摸摸筷子就算入席】謂只要沾點邊,就算有正式關系。浩 然《艷陽天》:“別胡思亂想了,只要你摸摸筷子,就算入了 席,吃,也擾了,不吃,也擾了;我看你還是領頭快沖,一沖, 麥子就算到手,別的事兒,咬著白面饅頭再說!”
【第95句】:【娶媳婦蓋廈,提起來害怕】(諺)廈:房屋。指娶媳婦和蓋房子這兩件農家的大事往往耗財費力,曠日持久。
【第96句】:對著鏡子作揖——自己恭維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第97句】:爸爸去集市上賣紅薯苗,為了使紅薯苗看起來更精神些,爸爸就在水里泡了泡。誰知只賣出一小部分,剩下的第二天都死了。媽媽埋怨說:“不走小路不硌腿,不貪便宜不吃虧。你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河南·修武)
【第98句】:【讓禮一寸,得禮一尺】(諺)對別人有一寸的禮讓,就會得到別人十倍的回報。指待人處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會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第99句】:【破蒸籠,不盛氣】釋義:比喻人沒志氣,不爭氣。例句:呸,破蒸籠,不盛氣,他是孫大哥家里使喚的,我每吃酒,他來服侍的,倒與他結義做朋友,沒志氣。
上一篇:微博俗語,讓人醍醐灌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