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雞一嘴,鴨一嘴】原指雞鴨爭食,借指說話亂插嘴。老舍 《牛天賜傳》:“有你什么事?雞一嘴鴨一嘴的!做你的事 去!”
【第2句】:【唱雙簧】(慣)雙簧:曲藝的一種,一人在前表演動作,另一人躲在他后面說唱。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一人公開出面,一人幕后指揮。
【第3句】:【卷地皮】(慣)比喻貪官對百姓殘酷地剝削掠奪。 也作“刮地皮”。
【第4句】:【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釋義:人得了額外收入才能富起來。例句:懶蟲瞇著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臉地說:“常言道,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不富呀!”
【第5句】:【糞堆上長連枝樹,淤泥中生比目魚】(慣)連枝樹、比目魚:均喻夫妻。比喻在條件差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姻緣。
【第6句】:【狗咬尿泡——空歡喜】(歇)尿泡:膀胱。指白高興一場,什么好處也沒有撈到。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狗咬尿泡——虛歡喜。 狗撲尿泡——空喜歡。
【第7句】:【不撞南墻不回頭】我國房屋建筑以坐北朝南為最佳方 位,出門向南,故說“南墻”。遇到挫折,碰了壁,才會醒悟。 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看他那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樣 子,再勸說下去亦是無濟于事的。”
【第8句】:【家無住,屋倒豎】(諺)指家里長期不住人,房屋就會破敗不堪。
【第9句】:【國色】“國色”常用來比喻美女,如稱古代四大美女為國色天香,傾城傾國。那么,“國色”是怎么來的呢?它起源于唐代。 “國色”原指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傳說,一天,唐文宗在內(nèi)殿里賞花,時至牡丹盛開,爭奇斗艷,芳香四溢。唐文宗興致很高,問身邊的近臣:“現(xiàn)在京城里傳唱的牡丹詩,誰作的最好?”近臣回答:“李正封作的好,其中兩句‘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這兩句詩是用來形容牡丹花為花國里的絕色,天外邊的奇香。唐文宗聽后贊嘆良久。傾城傾國的絕色美女,用國色天香的牡丹作比,再合適不過了,所以,古人常用來比喻女子,直達(dá)今天。
【第10句】:【不會撐船賴河彎】事情做不好,推卸責(zé)任。類似的:不會 睡覺賴床歪/拉不出屎怨坑臭/輸錢怪燈不亮/腿肚子疼埋 怨灶王爺。羅旋《南國烽煙》:“我們這里有句土話:不會撐 船賴河彎,不會困覺賴床歪。這怎能怨我呢?”
【第11句】:我本來已經(jīng)穿了很厚的衣服,還總是圍著個火爐子。媽媽說我:“無毛的小鳥是嘰嘰,有毛的小鳥也是嘰嘰。”(安徽·旌德)
【第12句】:星期天,我和姐姐去車站接二姑婆。二姑婆一下火車就拉著姐姐的手說:“真是毛頭姑娘十八變,臨上轎了還要再變?nèi)儭啄瓴灰姡L得這么水靈了。”(浙江·紹興)
【第13句】:【伸手不打笑臉人】不應(yīng)該欺侮善良有禮貌的人。沈從文 《長河》:“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我是夸獎你;難道世界 交了,人家說好話也犯罪?”
【第14句】:樂隊里的鑼鼓——任人敲打
【第15句】:【螞蟻撼泰山】謂力量不夠,推不動。明代《醒世恒言》: “琴娘無計奈何,坐在和尚身邊,用尖尖玉手去搖那和尚時, 一似蜻蜓搖石柱,螻蟻撼泰山。”
【第16句】:崇禎皇帝上吊——走投無路
【第17句】:【擔(dān)遲不擔(dān)錯】(諺)寧可擔(dān)當(dāng)拖延了時間的責(zé)任,也不要讓事情出差錯。指出差錯比拖延時間更干系重大。
【第18句】:【膛地雷】(慣)比喻冒險。
【第19句】:【是狼是虎,來到面前再說】不必先發(fā)愁,遇到困難再想辦 法。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來再說。”
【第20句】:今年一直大旱,農(nóng)民盼望著下雨。我爺爺說:“該下了。九月九,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河南·尉氏)
【第21句】:【有男不娶老生囡】(諺)老生囡:父母年老時生下的女兒;老生女兒容易被溺愛、嬌慣,養(yǎng)成任性、懶惰等不良習(xí)性。指有兒子的話,不可讓他娶老生女兒。
【第22句】:【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釋義:極言人對故鄉(xiāng)的深厚感情。例句:“‘月是故鄉(xiāng)明,人是故鄉(xiāng)親’啊!吳鉤慨嘆一聲‘想當(dāng)年咱倆常常頭并頭睡在院里;院里風(fēng)大沒有蚊子咬,整宵半夜地掏心窩子呀!’”
【第23句】:【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諺)比喻任何消息總會透露出去。特指機密信息無論怎樣封閉,總會泄漏。 也作沒有不透風(fēng)的籬笆。 不透風(fēng)的墻是沒有的。
【第24句】:【七孔生煙,三尸冒火】(慣)七孔:七竅,指雙眼、雙耳、雙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稱在人體內(nèi)作祟的三個神,每于庚申日將人的罪過奏聞天帝,以減人祿命。形容著急或生氣到極點。
【第25句】:【心眼子長到肋條骨上】(慣)形容人心術(shù)不正,心眼兒太壞。
【第26句】:人頭上長疥瘡——毛病
【第27句】:【衣裳】“衣裳”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都叫衣裳。最初的衣裳應(yīng)該是樹葉與獸皮連在一起的“圍裙”。后來傳說黃帝創(chuàng)上衣下裳,即是上下連在一起的服飾,故后人稱上衣為“衣”,下衣為“裳”。到有文字記載時,我國的服裝樣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時期上衣下裳連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裝。到春秋戰(zhàn)國時,這種上衣下裳開始變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長了一些,就是說這一時期男女還都穿裙子。《詩經(jīng)》中多次提到有“麻”(衣領(lǐng))的新式服裝,以及“袍”(一種行軍者日以當(dāng)衣,夜以做被的長式衣服)、“裼”、“裘”等兒童褓衣和皮衣。可見,當(dāng)時人們的衣著已十分可觀了。
【第28句】:媽媽讓我吃干凈碗底的米粒,我有點不樂意。她說:“你別小看那幾顆米,一天一口,一年一斗。”(河南·南陽)
【第29句】:【來了龍叫它先抓我】謂出事由我負(fù)責(zé)。《小說月報》 (1980,2):“要沒有啥大變動,天明就開火。天塌下來我頂 著。來了龍叫他先抓我。咱生就的拿鞭子打牛屁股的手, 誰還能奪下咱的鞭子?”
【第30句】:【大海哭孩臉,一天變?nèi)儭浚ㄖV)哭孩臉:動不動就哭的小孩的臉。 指大海的水面變化莫測,一會兒風(fēng)平浪靜,一會兒風(fēng)浪掀天。 也作“大海孩兒面,一朝變?nèi)儭薄?/p>
【第31句】:【欽差大臣滿天飛】(慣)欽差大臣:也叫欽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到外地處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現(xiàn)多用來比喻上級機關(guān)派來的、掌有大權(quán)的官員。諷刺上級派到下級單位檢查工作、發(fā)號施令的人太多。
【第32句】:六月的蚊子——叮死了
【第33句】:【 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原指新媳婦剛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飯。借指剛來,不了解情況,不熟悉。陳登科《風(fēng)雷》:“我 們這里有句俗話: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你要多住幾天才 能了解。”
【第34句】:【有錢難買三愿意】出于自愿,別人無法干預(yù)。劉云若《小 揚州志》:“你做不了我的主,有錢難買愿意,我自己愿意,你 管得著么?”
【第35句】:【鳳凰鴉鵲不同群】(諺)鳳凰鳥絕不會和鴉鵲同棲一處。比喻志趣潔雅的高士絕不會和品行卑劣的小人混在一處。
【第36句】:【換湯不換藥】(慣)比喻只改變外表或形式,內(nèi)容或?qū)嵸|(zhì)卻不變。
【第37句】:【誰人不知,哪個不曉】(慣)形容名氣很大,誰都知道。 也作“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第38句】:人皮包臭肉——心里臟
【第39句】:杜十娘沉百寶箱——人財兩空
【第40句】:【賊無歷底中道回】(諺)歷底:內(nèi)應(yīng)。指賊行竊無內(nèi)應(yīng),無法下手,往往中途返回。
【第41句】:【鐵嘴鋼牙,柏木舌頭】形容嘴厲害,會說話。類似的:鐵嘴 鋼牙,橡皮腮幫子。成語:伶牙俐齒。袁靜孔厥《新兒女英 雄傳》:“你小子好啊!鐵嘴鋼牙,柏木舌頭;到了我手里,看 你還厲害不厲害!”
【第42句】:【碾盤上洗澡——淺得很】(歇)淺:本指不深,轉(zhuǎn)指淺薄。形容人學(xué)識淺薄或見識膚淺。
【第43句】:【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慣)形容雖然相距很近,互相卻并不往來。 也作雞鳴犬吠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第44句】:【人抬人高,水抬船高】(諺)人抬舉人,地位自然就升高,就像水漲高了,抬得船身也高一樣。指人要想有大作為,總離不開眾人的扶持與抬舉。 也作人抬人,無價寶;水抬水,萬丈高。 人抬人高,自尊自貴。
【第45句】:绱鞋不用錐子——針(真)好:針(真)行
【第46句】:六月的云——捉摸不定
【第47句】:【打牙祭】(慣)原指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現(xiàn)指偶爾吃一頓豐盛的飯菜,改善生活。
【第48句】:【好客主人多】(諺)好客:有錢人。指對有錢的客人,愿以主人身份接待的就多。
【第49句】:【讓人指后脊梁骨】謂背地里受人責(zé)罵,或被議論。類似 的:讓人背后罵娘。高云覽《小城春秋》:“昧心錢賺不得! 一家富貴千家怨,咱不能讓人家指脊梁骨!”
【第50句】:【蔥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頭根】釋義:吃蔥辣嘴,吃蒜辣心,吃韭菜辣舌根。例句:三平正吃得有勁兒,聽見兩個姐姐在外面議論,她是一句不讓,對著門外說道:“蔥辣嘴,蒜辣心,韭菜光辣舌頭根。這辣子,真好吃!”
【第51句】:【飛鳥各投林】釋義:比喻各有各的歸宿。例句:戰(zhàn)事雖長,也終有和平的一天,有一天,勝利來到,驚喜襲擊了各個人的心,那時真是“飛鳥各投林”,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第52句】:【沒有不吃腥的貓】見“哪個貓兒不吃腥”。
【第53句】:背水作戰(zhàn)——不留后路;沒有退路
【第54句】:螞蟻緣槐夸大國——小見識
【第55句】:【禍從天降,災(zāi)向地生】(慣)指災(zāi)禍突然降臨。
【第56句】: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團
【第57句】:【許愿在前,還愿在后】(諺)許愿:迷信者向神佛求福,許下某種酬答。還愿:向神佛實踐自己的諾言。指許下的愿,要等見到實效,再去實踐諾言。
【第58句】:【討飯的掉了碗】(慣)要飯的丟了要飯用的碗。比喻失去了最重要的器具。
【第59句】:【大佛殿里的羅漢——一肚子泥】(歇)羅漢:這里指羅漢的塑像。譏諷人儀表堂堂,實際上沒才學(xué)、沒本事。
【第60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謂活受罪。或說:求生不得,求死無 門。香港金庸《射雕英雄傳》:“若是落入了他們手中,被充 作官妓,那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了。”
【第61句】:【大恩不言謝】(諺)大恩大德,不能用普通的謝禮來報答。指人有大恩于我,只能銘記在心,終生不忘。
【第62句】:【一身不入是非門】極力避免陷入是非、糾紛。成語:明哲 保身。茅盾《子夜》:“要么乘公司還沒露出敗相的時候就把 資本抽出來吧,不管他們的八個廠將來有多少好處,總之是 一身不入是非門吧!”
【第63句】:奶奶望著門前那等著收割的小麥說:“半個月前還青青的,現(xiàn)在變得黃澄澄了,真是麥老過座橋,人老路上搖啊!”(江蘇·通州)
【第64句】:【老鷹不吃窩下食】(諺)老鷹寧可飛向遠(yuǎn)處覓食,也不吃窩旁的東西。比喻惡人為掩護自己,從不在自己落腳的周圍作案。 也作老鷹不打窩邊食。 巖鷹不打窩下食。
【第65句】:【唱戲的是瘋子,看戲的是傻子】(諺)演員在臺上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假戲?qū)嵶觯钕駛€瘋子;觀眾在臺下忽兒怒,忽兒罵,感情投入,活像個傻子。指舞臺表演真實感人。
【第66句】:【吃江水,說海話】(慣)指人愛吹牛皮,說大話。
【第67句】:練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第68句】:【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釋義:比喻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例句:只是,正像人們常言說的那樣:瓜無個個圓,人無樣樣全。老成厚道的農(nóng)村實干家羅祖華,對于為人處世方面的學(xué)問簡直少得可憐。
【第69句】:【 神仙下凡問土地】借指深入調(diào)查。古華《姐姐寨》:“神仙 下凡問土地公。這狀子就是寄到州里,省里,京里去,也要 轉(zhuǎn)回來,轉(zhuǎn)到你阿爸手里,這是如今辦事的規(guī)律。”
【第70句】:【站著說話不腰疼】(諺)沒事人站著閑談,當(dāng)然不覺腰酸腿疼。指事情與自己無關(guān),站在一邊閑評說是很容易的。
【第71句】:玩著轱轆打主意——想轉(zhuǎn)了
【第72句】:【戳穿西洋鏡】(慣)西洋鏡:也叫西洋景,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動若干畫片,觀者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多為西洋畫。比喻揭穿假象或謊言。 也作戳破西洋鏡。 拆穿西洋鏡。
【第73句】:【執(zhí)牛耳】(慣)古代諸侯歃血為盟時,主盟者親手割牛耳取血。比喻在某一方面居領(lǐng)導(dǎo)地位。
【第74句】:【胡床】的使用始于兩漢。《太平御覽·風(fēng)俗通》載:“靈帝好胡床。”裴注《三國志》引《曹瞞傳》云:“公將過河,前隊適過,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來,民間已不少見。李白的《寄上吳王三首》提到“去時無一物,東壁掛胡床。”杜甫的《樹間》詩云:“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詠興》詩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獨酌還獨嘗。”由此佐證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第75句】:【長痛不如短痛】(諺)本指長期受著慢性疾病的折磨,不如下決心忍受一時劇痛徹底除掉病根。比喻為了避免長期的不快或麻煩,不如痛下決心予以解決掉為好。
【第76句】:錯走一顆子,輸了一盤棋。
【第77句】:【瞌睡給了個枕頭】(慣)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也作“正瞌睡,來了個枕頭”。
【第78句】:黑瞎子回家——熊到家了
【第79句】:【怠慢親爹,不能怠慢遠(yuǎn)客】(諺)寧可慢待了自己的親爹,也不能慢待了遠(yuǎn)方來的客人。指遠(yuǎn)方來客難得,應(yīng)予禮待。
【第80句】:【生處好尋錢,熟處好過年】(諺)尋錢:尋找賺錢的門路。指在人生的地方容易賺錢,在人熟的地方方便借錢借物,容易過年。
【第81句】:【下臺階】(慣)比喻擺脫困窘的處境。
【第82句】:【癡人前不得說夢】(諺)指面對癡呆的人,不可說夢,以免其當(dāng)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癡人沒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對有深層含義的話沒法理解。
【第83句】:【爬高枝】(慣)比喻攀附有權(quán)勢的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也作爬高門坎兒。 攀高枝兒。 飛到高枝上。
【第84句】:【老漁翁釣魚——坐等】(歇)指人消極等待。
【第85句】:【客不離貨,貨不離客】(諺)客:客商。指客商出遠(yuǎn)門運販貨物,要把貨物帶在身邊,做到人不離貨,貨不離人。也指出遠(yuǎn)門攜帶的貴重物品,不能輕易委托別人。
【第86句】:【事在不疑,卜之何益】(諺)卜:占卜算卦,屬于迷信活動。對所做的事既然深信不疑,又何必去占卜吉兇呢?指占卜算卦毫無必要。
【第87句】:晚上停電了,媽媽就著手電筒的光切菜。這時,張叔叔來借手電筒,媽媽笑著說:“這個時候,手電筒就像是年三十晚上的案板,難借到啊!你還是去買支蠟燭吧!”(廣西·興安)
【第88句】:【帶著鈴鐺去做賊】(慣)形容人愚蠢,需要保密的事卻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壞自己的事。
【第89句】:【老鴉占了鳳凰巢】(慣)比喻卑賤的人霸占了高貴人的位置。
【第90句】:桅桿上掛燈籠——高明
【第91句】:【籬牢犬不入】(諺)籬:籬笆,用竹竿或木條扎起的圍墻。籬笆扎得牢固,野犬就鉆不進來。比喻防范嚴(yán)實,壞人就沒有可鉆的空子。 也作籬牢處犬難穿。 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
【第92句】:野馬上籠頭——服服帖帖
【第93句】:【人急了造反,狗急了跳墻】(諺)人逼急了,就會死命反抗;狗逼急了,就會跳過高墻。指人被逼到無路可走時,什么冒險事都做得出來。 也作人急懸梁,狗急跳墻。懸梁:繩子掛在梁上,上吊自盡。 人急燒香,狗急跳墻。 人急拼命.狗急跳墻。
【第94句】:茶杯里放塊糖——壽命不長
【第95句】:【沒有擒虎藝,不敢上山崗】(諺)沒有捉拿猛虎的武藝,就不敢到猛虎出沒的山崗上去。比喻沒有高超的本領(lǐng),就不敢去犯風(fēng)險,闖難關(guān)。 也作沒得斬龍劍,哪敢下東海。 沒有擒虎藝,不敢上高山;不是擒龍手,怎能下海洋。 沒有擒龍手,不敢下東洋;沒有打虎藝.不敢上山崗。
【第96句】:便桶底滲出水來——下流
【第97句】:【宰相肚里能撐船】贊揚人的氣量大,風(fēng)格高。成語:寬宏 大量。姚雪垠《李自成》:“常言道:將軍額上跑下馬,宰相肚 里行舟船。你這樣氣量窄,將來如何能獨當(dāng)一面,肩挑五岳 胸羅百川,統(tǒng)帥百萬大軍!”
【第98句】:【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釋義:人多主意多,辦法多,就像稻多出米多一樣。例句:有事要多和戰(zhàn)士們商量,俗話說,“稻多打出米來,人多講出理來”,戰(zhàn)士們有戰(zhàn)斗經(jīng)驗,有主意有辦法,有了困難和大家商量,總可以解決的。
【第99句】:【死知府不如一個活老鼠】(諺)知府:舊時州府最高的行政長官。 知府一下了臺,無官無職,在人們眼里,連只活著的老鼠也不如。舊指官場重在權(quán)勢,權(quán)勢在人情在,權(quán)勢沒人情滅。
下一篇:返回列表